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琵琶行并序
一、正字音
①湓浦(
)
②铮铮(
)
③倡女(
)
④贾人(
)
⑤悯然(
)
⑥恬然(
)
⑦迁谪(
)
⑧浔阳(
)
⑨荻花(
)
⑩管弦(
)
?掩抑(
)
?慢捻(
)
?复挑(
)
?霓裳(
)
?六幺(
)
?幽咽(
)
?水浆(
)
?铁骑(
)
?裂帛(
)
?西舫(
)
沉吟(
)
敛容(
)
虾蟆(
)
红绡(
)
钿头(
)
银篦(
)
阑干(
)
呕哑(
)
嘲哳(
)
二、一词多义
1.言
①感斯人言
___________
②凡六百一十六言
___________
③自言本是京城女
___________
2.为
①因为长句
___________
②为君翻作《琵琶行》
___________
3.语
①今夜闻君琵琶语
___________
②琵琶声停欲语迟
___________
4.命
①遂命酒
___________
②命曰《琵琶行》
___________
5.是
①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___________
②自言本是京城女
___________
6.暂
①凝绝不通声暂歇
___________
②如听仙乐耳暂明
___________
三、古今异义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________。
今义:时间词,今年的下一年。
四、词类活用
1.铝同作动词
①遂命酒
___________
②歌以赠之
___________
2.名词作状语
①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___________
②梦啼妆泪红阑干
___________
3.形容词作动词
商人重利轻别离
___________
五、特殊句式
1.使快弹数曲。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沉吟放拨插弦中。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转徙于江湖间。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成语积累: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的正误。
1.至于洋溢着浓郁民族特色的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歌舞、习俗表演,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千呼万唤始出来了。
(
)
2.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草丛中蝈蝈的“窃窃私语”。
(
)
3.他出身书香门第,从小饱读诗书,待人温和,加之他容貌英俊,如同司马青衫,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感觉。
(
)
4.夜晚的小城多多少少显得有点门前冷落车马稀:小商铺都已打烊,只有大街道上的餐厅还在营业,街上几乎不见行人。
(
)
5.“礼让行人”的行为温暖了无数人,而今“无声之礼”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地讲述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
)
6.改编自86版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的古筝曲子,似潺潺流水,珠盘玉落,令人心旷神怡。
(
)
七、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行”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因与“歌”在形式上并无严格的区别,常统称“歌行”。(
)
2.“新乐府运动”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杜甫等倡导的,主张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的诗歌革新运动,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
(
)
3.“左迁”是降低官职,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之。“出官”指免职出京;“除”指任命、授职。
(
)
4.“青衫”指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黑色。
(
)
5.“郡”是古代行政区域名,春秋以前,县大于郡;战国以后,郡大于县。秦统一天下后,曾设三十六郡。
(
)
6.“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家豪族多聚居在这一带。
(
)
7.“江州”是唐、宋行政区划之一。“江州司马”在诗中指白居易自己,现在引申为官位不高或失意的文人。
(
)
破疑典例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雷抒雁原名叫“雷淑彦”,可这个西北汉子认为“淑彦”两个字不好,有点儿像女人的名字,便自己改为“抒雁”。
作家赵克诚曾经赠予雷抒雁一幅嵌名联:“雷霆歌唱,抒九天壮志;鸿雁优游,揽百姓仁怀。”名如其人,雷抒雁“雷霆”的时刻总让人记忆深刻。作家张同吾回忆,有一次与雷抒雁一同参加在北京举办的旧体诗词研讨会,当时这个研讨会也算是诗学上的一次盛会了,
除了与会的诗人,有两位部长和两位上将端坐在主席台上,还有几位将军坐在台下头排座位上。
主持人向大家介绍了各位将军和首长,却未介绍与会的诗人和诗歌理论家。
雷抒雁登台发言:“我先说几句题外话,今天是什么会?是诗歌会又不是军事会议,介绍那么多将军而不介绍诗人,岂不是喧宾夺主?”
此话一出,真是“一语惊四座”,却当即得到了诸多诗人的赞同。他还主张,研讨会不应设主席台,大家围绕圆桌而坐,促膝相谈,更加亲切自然和谐。
文段为什么要先写雷抒雁改名之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厚重的云层里筛下来几缕斜的夕阳,平日,这应该是村里最温馨的时刻了:放学的孩子驮着夕阳,骑在牛背上吹着竹叶;女人们把灶膛点燃,让炊烟给蓝天抹一层青黛;鸡鸭聒噪,鸟雀投林……可现在,偌大的村子死一般沉寂,皮根似乎听到了自己眨眼睛的声音。他抬眼看了看西天那一抹病蔫蔫的残阳,布满血丝的双眼里流露出困兽般的悲壮。其实,大堤能守到这个地步,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可作为村支书的皮根还是感到莫大的遗憾和懊丧。
画线处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馀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
①绿绮:泛指名贵的琴。②此句化用“高山流水”的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
第二联中的“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汉宫春
赵汝茪[注]
着破荷衣,笑西风吹我,又落西湖。湖间旧时饮者,今与谁俱?山山映带,似携来、画卷重舒。三十里、芙蓉步障,依然红翠相扶。
一目清无留处,任屋浮天上,身集空虚。残烧夕阳过雁,点点疏疏。故人老大,好襟怀、消减全无。慢赢得、秋声两耳,冷泉亭下骑驴。
[注]
赵汝茪:宋太宗第四子——商王赵元份的七世孙,生活在南宋时期。
“慢赢得、秋声两耳,冷泉亭下骑驴”使用了哪些手法?刻画了词人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琵琶行并序
一、①pén
pǔ
②zhēng
③chāng
④gǔ
⑤mǐn
⑥tián
⑦zhé
⑧Xún
⑨dí
⑩xián
?yì
?niǎn
?tiǎo
?ní
?yāo
?yè
?jiāng
?jì
?bó
?fǎng
yín
liǎn
há
ma
xiāo
diàn
bì
lán
ōu
yā
zhāo
zhā
二、1.①名词,话语
②名词,字
③动词,说
2.①动词,创作
②介词,替,给
3.①名词,曲调
②动词,回答
4.①动词,指派,差遣
②动词,命名
5.①指示代词,此
②判断词
6.①暂时
②忽然,一下子
三、第二年
四、1.①摆酒
②作歌
2.①在夜里
②从梦中
3.看重
轻视
五、1.特殊句式:省略句,“使”后省略“她”。
译文:让她畅快地弹几支曲子。
2.特殊句式:省略句,“插”后省略介词“于”。
译文:(琵琶女)默默深思了一会儿,把拨子又插到弦中。
3.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应为“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
译文:曾经跟穆、曹两位技艺高超的乐师学弹琵琶。
4.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江湖间转徒”。
译文:在江湖中辗转迁徙。
六、1.√
千呼万唤:一再呼唤,多次催促。
2.√
窃窃私语:私下里小声交谈。
3.×
司马青衫: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有一次在船中听琵琶演奏,因同情相怜,泪湿衣衫。比喻极度悲伤。不符合语境。
4.√
门前冷落车马稀:现在常用来比喻冷冷清清,或是曾经得意的人在失意后的冷淡情况。
5.√
此时无声胜有声:有时,一个无言的动作、微笑或眼神等,足以胜过千言万语。
6.√
珠盘玉落:形容乐器弹奏的声音清脆悦耳,十分动听。
七、1.√
2.×
杜甫并没有倡导“新乐府运动”。
3.×
“出官”指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
4.√
5.√
6.√
7.√
破疑典例
1.表现雷抒雁刚强直率的性格,引出下文的嵌名联;为后文叙写雷抒雁在研讨会上“一语惊四座”的情节做铺垫,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2.描写昔日村庄温馨、美好、和谐的生活景象,与大坝将溃、大灾将临时村里的冷清死寂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烘托了皮根对村庄、对家的无比眷恋之情,另一方面反衬了皮根的遗憾和懊丧,使人物形象真实、丰满,更具艺术感染力。
3.“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动作,表现了蜀僧琴技的高超;“万壑松”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表现了琴声铿锵有力。
4.(1)从听觉角度描写;使用动态描写的手法。“秋声两耳”是从听觉角度描写景物,“冷泉亭下骑驴”使用动态描写的手法,表现了在萧瑟的秋风中骑驴慢慢行走的状态。
(2)通过描写故人远去,秋风萧瑟,词人身穿破衣,骑驴行走在冷泉亭下的凄凉景象,刻画出作为隐者的词人的失意落魄的形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