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23 07:5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
课堂阅读活动:
1.朗读(说其人其事)
2.辨析(析其言其行)
3.品评(品其言其书)
标题里的小文化
陈太丘/与友期行
1.称呼
用官名或地名称呼名人,是古人的一种习惯。
地名:孟浩然(孟襄阳) 柳宗元(柳河东)
官名:王羲之(王右军) 杜甫(杜工部)
2.取题
以文章开头几个字或第一句话为标题,
这是许多古诗文的标题来由。
一、用朗读表现出课文的两个层次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
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
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读文析语
读出文中的两件事

读出文中的两个人物
要求:读出情境,读出人物情绪的变化
例: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读“友人惭”之前的停顿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辨析:
两个意思比较难以理解的字
两个分别表示敬与谦的美字
两个同形而意义有区别的字
两个字形不同而意义相近的字
两个能够表现本文要义的字
练(小组合作)
(1)解决两个意思比较难以理解的字
期:约定 如:不期而遇
相:互相 文中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可译作“我”
(相委而去)
尊:敬辞。用于称跟对方有关的人和事。 如:尊姓大名
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亲属中年长于自己的人。 如:家父
“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
“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
“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2)解决两个表示敬辞与谦辞的字
(3)解决两个同形而意义有区别的字(一词多义)
(4)解决两个字形不同而意义相近的字
门(外) :在(门)之外
(入) 门 :(进入)家门
舍:放弃、不要 文中指“不再等”
委:丢下、抛弃、舍弃
(5)两个能够表现文中要义的字
信:信用
礼:礼貌
三、读文识礼

从文中的一个字(词)读出了
从文中的一句话读出了
从这篇文章读出了

真性情 自然本真 之美
方正率真,就是陈太丘守信讲原则说走就走的风范;就是友人面对玩泥巴的七岁孩童也能知错就改的气度;就是元方入门不顾的率真刚直的正气。就是洒脱、大气、不拘小节、追求精神自由的魏晋之风。
现代著名学者吕叔湘先生评《世说新语》:“着墨不多,而一代人物,百年风尚,历历如睹。”
《世说新语》方正篇
四、小练习
如果让你给文章
所配插图配上文字,你觉得哪句最合适?

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说明:可以从任何角度进行)
这是一个开门见山的故事
这是一个详略得当的故事
这是一个一波三折的故事
这是一个戛然而止的故事
这是一个运用虚写手法的故事
这是一个守信重礼的故事
这是一个关乎品行修养的故事
……
析——
五、荐其文其书
《方正》是《世说新语》中的一个章节,也是魏晋风度中的 一种,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人生 态度。活在世上方方正正做人,坚守住自己的自然本真,不为世道人情而轻易改变自己,这样的人,首先活出了自我真性情。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希望同学们也能方方正正为人,做事有自己的原则,活出真正的自我。
当然,评判魏晋人物的标准和角度各不相同,不止“方正”,还有“容止”“雅量”等,它们在 《世说新语》这本书中都有介绍。 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好好去读一读整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