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第二节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课标领航
课程标准
1.城市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自然要素,交通区位、经济基础、政治、文化等社会经济
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2.结合教材插图理解城市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3.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形成的原因。
4.说明城市体系的概念,以某一地区为例分析城市体系中不同规模城市在数量、服务功能
和辐射范围上的差异。
5.通过学习探究,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核心要点突破
基础知识梳理
教材深化透析
第二节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学业水平达标
一、城市的区位选择
1.自然因素
(1)河流:对城市区位的选择十分重要,河流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功能往往决定了城市的区位;另外,河流的军事防卫功能对古代城市的选址也有很大影响。
(2)气候: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之一,城市大多分布在_______适宜、__________适度的地方。
(3)地形:城市的分布与地形关系密切,______地区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基础知识梳理
供水
运输
气温
降水
平原
(4)矿产资源:也是影响城市区位的重要因素,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_______丰富的地区,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工矿城市。
思考
王之涣《凉州词》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体现的地理原理是什么?
【提示】 自然条件恶劣(地形、气候等),导致人口稀少,进而影响城市的区位、数量和规模的大小。
资源
2.社会经济因素
(1)交通:城市是商品、资金、信息和人员的集散地,客观上需要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沿____、沿_____、________干线和_________公路沿线,往往是城市集中分布的地带。
(2)政治:首都、省会等地,吸引人口分布。
(3)军事:军事中心促进城市的发展与政治地位的提高。
(4)宗教:宗教中心发展为城市。
海
江
铁路
高速
方法规律 分析城市区位因素的技巧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很多,如地形、气候、河流、矿产资源、经济、交通和政治、军事、宗教、旅游等,而且各个区位因素存在包含或交叉的关系,从而增加了城市区位因素分析的难度。
分析城市区位因素时,应分两步,如下所示:
现以上海为例进行分析:
(1)自然因素
①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有利于对外交通联系。
②上海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适中,降水丰富,雨热同期,适宜农耕,从而为城市提供充足的农副产品。
③上海市地处长江入海口,河流径流量丰富,为上海市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另一方面,河流入海处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这里集聚、中转,形成河海联运的重要交通枢纽。
(2)社会经济因素
①上海市交通发达,水运方面既有河运联系内地,又有海运与外界联系;同时京沪线、沪杭线经过,现在又有京沪高铁连接,带动了上海市的发展。
②上海市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以及国际投资中心等。
③上海市不仅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还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加之第三产业、金融业的蓬勃发展,为上海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城市体系
1.城市体系的基础
(1)城市的作用
城市为区域的_______,对区域发展起_______作用;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是区域经济增长中心。
(2)城市活动
一部分是为城市_________服务,如居住、幼儿园、小学等;另一部分是为______________的地区服务,如大学、大型工业基地、国家级研究所等,这是城市的基本活动,也是城市发展的动力。
核心
主导
自身
城市自身以外
(3)城市体系
概念: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由__________不同、_________不同、_______上各具特色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基础:城市与其腹地和其他城市发生各种联系。关系:城市的等级不同,其功能和服务范围也不同。
规模
等级
功能
名师点拨
应用城市体系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分析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不同城市的作用,产业的生产布局及经济的发展方向等相关问题,应用时要注意根据城市的人口规模或主要职能或结合城市的优势区位因素综合界定城市的等级,对其服务范围还要结合实际情况,用发展的眼光去认识其变化、发展的趋势。
2.中心地理论
(1)含义:是指为周围居民提供_______和_______的场所。
(2)意义:已经成功地运用到_________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布局等方面。
(3)城市等级与城市的作用、城市数目、服务范围、城市职能等之间的关系:城市等级越高,作用越大,数目少,距离越远,服务范围______,职能种类越多,服务功能越强。
商品
服务
区域
大
(4)影响中心地布局的原则:_________原则、_______原则、行政原则。在市场原则下,高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相当于低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的3倍。
市场
交通
名师点拨 高级中心地与低级中心地
三、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功能案例分析
1.长江三角洲城市体系
一级中心:________。
二级中心:南京和杭州。
三级中心:苏州、无锡、常州、宁波等。
上海
2.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功能的对比
城市级别 名称 功能及服务范围
最高级城市 上海 区域经济中心,具备低级城市所不具备的高级职能,影响还辐射到全国甚至国外
次级城市 南京、杭州 该地区的副中心城市,服务范围主要集中在本省及周边部分地区
城市级别 名称 功能及服务范围
第三级城市 苏州、无锡、常州、宁波 制造业功能较突出,且受上海影响大
第四级城市 镇江、扬州、南通、湖州 功能较少,职能较低,其辐射范围主要局限于市域内大多数城镇和乡村
核心要点突破
区位是指某事物的位置及其与其他事物间的空间联系。城市区位是指城市所占据的场所,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城市的区位选择
1.自然因素分析
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主要的自然因素包括河流、气候、地形、矿产资源等。如下表所示:
自然因素 影响结果 原因 实例
河流 供水 城市常沿河分布 城市需大量的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 长江沿岸城市
运输 河运起点和终点处易形成城市 货物在此集聚、转运 赣州
干支流汇合处易形成城市 大量人流、物流集聚、中转 宜宾、重庆、武汉
河口处易形成大城市 河运、海运的转换处,人流、物流集散 上海、广州
过河点位置易形成城市 水陆交通便利,人流、物流集聚 南京
军事防卫 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处建城 利用天然河面进行防卫 伯尔尼、巴黎
自然因素 影响结果 原因 实例
气候 气候适宜 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地区 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气温 我国湿润区的城市比例大
气候恶劣 荒漠区、高寒区、湿热区的城市少 降水或气温条件不适宜 我国西北干旱区城市少
自然因素 影响结果 原因 实例
地形 平原 大多数城市分布在平原地区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节省建设投资 我国城市大多在第三级阶梯上
高原 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热带地区低地闷热,高原地区凉爽 巴西利亚
山区 城市沿河谷谷地或开阔低地分布 地表相对平坦,水源丰富,土壤肥沃 汾河、渭河谷地(西安、太原)
自然因素 影响结果 原因 实例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产生新城市 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工矿业的发展和人口的集聚 石油:大庆、东营等;铁矿:鞍山、攀枝花等;煤炭:大同、焦作等
2.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水平、交通、政治、宗教、旅游、科技等。
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从经济水平、交通、政治、军事、宗教、旅游、科技等方面考虑,见下表:
社会经济因素 评价 发展变化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典型案例
经济水平 经济水平越高,城市越多,规模越大 推进(如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或制约城市发展 我国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多,中西部城市少;英国出现逆城市化
社会经济因素 评价 发展变化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典型案例
交通 城市一般都分布在重要交通线上。沿海、沿江、铁路干线和高速公路沿线,往往是城市集中分布的地带 ①车船时代多在河流、大道会合处;现代交通时代在交通枢纽和交通沿线 ②一个地区主要交通干线的变化会对城市产生影响 扬州、济宁的衰落;格尔木的兴起
社会经济因素 评价 发展变化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典型案例
政治宗教军事 ①建设新城市作为政治中心
②宗教兴起的城市 政治中心的消失、国家政策的变化会影响城市的发展;宗教、军事因素对现代城市区位的影响力下降 ①新建城市作为首都,如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伊斯兰堡等②宗教城市,如拉萨、麦加、梵蒂冈等
社会经济因素 评价 发展变化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典型案例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丰富且交通通达度好的地方易形成城市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发展 湖南张家界、广西桂林
3.城市区位因素的变化
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是不断变化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军事、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已经减弱,科技、旅游等已成为影响城市区位的新的重要因素,而经济、政治、交通等因素始终对城市区位产生着巨大影响。
读“某地1965年和2010年区域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例
(1)1965年时,A、B均已形成村镇,请问B地形成村镇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到了2010年,该地区已发展形成了若干个城市。B地没有发展成为城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3)请说明D地矿产大规模开发产生的不良后果。
(4)E城镇的发展与________开发密切相关。但随着该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多,地表水资源短缺将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在2010年图中的A城市附近建石化厂,该地最小风频为东风(最小风频指某地一年中出现次数最少的风向),请用字母H标出其位置。
(6)天津的新生态城位于塘沽区和汉沽区之间,大致类似于2010年区域图的C地附近。该项目选择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建设,以生态修复和保护为目标,突出体现自然与人工环境的共融共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请简要分析生态城选址体现出的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解析】 本题通过同一区域不同时间的变化考查城市区位因素、功能区布局及读图分析能力。解答的关键是对比两图分析存在的差异,结合题干解答相应问题。由图文信息分析可知:
第(1)题,B处干支流交汇→水源充足,运输便利→村镇。
第(2)题,铁路修建但未经B地→B地区域地位下降→发展缓慢。
第(3)题,矿产开采→资源枯竭、地表塌陷、生态破坏等。
【答案】 (1)地处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等 (2)该地区铁路的修建使B地在交通运输中的地位下降,从而影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 (3)资源枯竭、地面塌陷、生态恶化等。 (4)旅游资源(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地表径流常与地下暗河相通,使地表水极易渗入地下 (5)标注略。(H应位于A的偏东方向) (6)地势平坦(地基稳固、自然灾害发生概率低)、少占耕地、保护生态、满足建设需要等。
学以致用
图中A、B、C、D四座城市,试从地形、气候和河流等区位因素分析并回答问题。
(1)从地形考虑,________城市区位具有一定优势,因为它们位于________地区。
(2)从气候考虑,______城市区位较为有利,因为它们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河流因素考虑,______城市沿河而建,其中______城市位于干支流的交汇处,______城市位于河口,______城市所在的河流通航条件最差。
(4)综上所述,______城市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解析:本题以读图的形式,综合考查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我们从图上可分析出,细曲线代表等高线,B、D位于200米以下,是平原地区;A、C在200米以上,是山区。从地形因素考虑,平原最有利于城市的发展。从北极圈和北回归线的位置可以看出,B、C、D处于中低纬度地带,其中D距海最近。从气候因素考虑,城市多分布在水热条件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尤其是沿海地区的气候比内陆地区更为有利。从河流因素考虑,
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决定了城市的区位。A、C、D都沿河分布,但区位不同。A所在河流位于北极圈以北,封冻期长,通航条件最差,C位于两条河流的汇合处,D位于河口处。综上所述,D城市在地形、气候和河流等自然条件上都占有优势,因而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答案:(1)B、D 平原
(2)B、C、D 水热条件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
(3)A、C、D C D A
(4)D
图表解读
1.教材图2-2-3 中国地形与特大城市分布(2003年)
(1)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东部地区密度大:第一级阶梯0个,第二级阶梯10个,第三级阶梯共37个,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44个(只有乌鲁木齐、兰州、包头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原因是东部地区地势平坦,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的中低纬度地带,降水适度、温度适中、河流众多。
教材深化透析
(2)没有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的省级行政单位有:西藏、海南、青海、宁夏、澳门。
(3)有4个特大城市的省级行政单位有:辽宁(沈阳、抚顺、鞍山、大连)、江苏(徐州、南京、无锡、苏州)。
(4)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工矿业发展迅速,人口集聚进一步加强,形成工矿业。
2.教材图2-2-9 中心地的服务范围示意
(1)市场原则是中心地布局的重要原则,在理想化的均质平原上,消费者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一般选择最接近的中心地,中心地服务范围在空间上呈正六边形,中心地位于六边形的中心点上。
(2)在市场原则下,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一般相当于三个次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
3.教材图2-2-11 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的辐射示意
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服务功能越强(具有次一级中心所不具备的职能),城市的辐射范围越大;反之,城市等级越低,城市数量越多,服务功能越弱,城市的辐射范围越小。
活动点拨
1.教材P38问题索引
城市群的形成,从自然因素看,大多地处平原,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从社会经济因素看,一般交通便捷,经济发达。
城市群中的各城市之间具有互补、协作和统一的关系。例如,北京需要大同的能源,大同能源资源供过于求,两者关系十分密切。城市之间不但有互补的关系,而且还有协作的关系,这种协作关系不仅表现在生产上也表现在生活、文化和休闲上。这些城市通过分工与协作,由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连成一个整体,参与国内和国际竞争。
2.教材P41活动提示
(1)兰州市位于黄河谷地,其发展被迫沿谷地向东西延伸,形成条带状格局。受地形影响,其主要交通线也沿谷地延伸。
(2)地形:地处黄河谷地,地形平坦;
河流:黄河为城市提供水源;
政治:甘肃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教中心;
交通: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陇海、兰新、兰青,包兰四大铁路干线交会于此;
经济基础:是黄河上游最大的工业城市和西部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和机械装备工业基地,经济基础雄厚。
历史:兰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3.教材P43活动提示
(1)一般来讲,城市规模越大,内部功能分化越明显,服务功能也越强,特别是一些特大城市,其服务范围往往超过所在区域,辐射到更大的区域范围及至全国,有些城市的服务范围甚至具有世界意义。
(2)略。
学业水平达标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