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22 19:1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电视剧《楚汉传奇》中胡亥在车上吃葡萄?正确吗?
葡萄、核桃、石榴是汉武帝时期丝绸之路开辟之后从西域传进中国的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汉代人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
西域的地理概念
一、张骞通西域
1、背景
匈奴控制着西域各国,不断骚扰中原
大月氏被匈奴驱赶
从“招贤令”中可以看出汉朝通西域的目的是什么?最后是谁应募出使?
招 贤 令
  我大汉王朝,民殷国富,兵强马壮。吾皇武帝雄才大略,志在四方。为保境安民,彻底根除匈奴之患,拟联络西域的大月氏(dà ròu zhī )国,夹击匈奴。现招募使者一名,代表大汉王朝出使大月氏国。事成,赏良田美宅、黄金百两。
一.张骞通西域
目的:联络西域的大月氏国,夹击匈奴,保境安民,彻底根除匈奴之患
张骞毛遂自荐
公元前126年
公元前138年
一.张骞通西域 2、过程
大月氏安居乐业,不愿打战
未完成汉武帝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的任务
  当时没有人去过西域,传说西行之
路上有寸草不生的漫漫黄沙,还有烈火
熊熊的火焰山,日落后昆仑山上还有长
着豹尾的食人怪兽。
      ——译自《山海经》
思考:想象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我们应学习张骞的什么精神?
上无飞鸟,下无走兽。
——《佛国记》
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困难:自然环境恶劣,被匈奴扣押,缺乏食物。
精神: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忠于祖国的精神。

第一次
第二次
时间
目的
成果

一、张骞通西域
前138年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
的具体情况。
前119年
访问西域各国建立
友好关系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
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长安
欧洲
西亚
中亚
西域
河西走廊
二、丝绸之路
西来
铁器
凿井技术
材料一: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皇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逐渐密切起来,汉武帝每年派往西域的使者,多则十几次少则五六次,每次多达百余人甚至数百人。
———《大国崛起:把握中国四大王朝的历史脉象》
材料二:没有张骞出使西域,也就不会有丝绸之路的开辟。没有丝绸之路的开辟,也就不会有了汉朝和西域以及和欧洲文化的交流,所以,通西域的意义十分重大。
       ——张岂之(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张骞通西域的意义:
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海上丝绸之路
山东
朝鲜
日本
南海
中南半岛
马六甲海峡
孟加拉湾
印度半岛南端与锡兰
西域都护
1.时间:公元前60年


2.职能:


3.作用:

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
颁行汉朝的号令
调遣军队
征发粮草
公元前60年,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对西域的管理
班超出使西域
西汉末年,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汉朝与西域往来中断。东汉 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 ,出使西域。
班超克服重重困难,    ( )。
班超在西域期间,还派甘英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虽到达安息后受阻,但此
行 。
班超去世后,他的儿子班勇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
明帝
班超
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
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你有没有听过“投笔从戎”这个成语,它讲的是哪个历史人物?为什么要经营西域?结果如何?
一、张骞通西域
二、丝绸之路
1、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对于西域的管理
2、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课堂小结
C

练一练
1.汉武帝曾派谁两次出使西域……( )
A. 窦固 B.窦宪 C.张骞 D.班超
2.西域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管辖在…( )
A.公元前60年   B.公元60年
C.公元8年  D.公元前119年
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指的是谁…( )
A.班超 B.张骞 C.汉武帝 D.甘英


4.下列物品从西域传入中原的是……( )
A.水稻 B.桑麻 C.粟 D.石榴
5.汉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是……( )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广州

练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