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导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第十七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小组合作讨论,积极发言增强合作和协调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
1.重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意义;遵义会议。
2.难点: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预习检测
1. 战略转移
(1)背景:
由于博古和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______”的错误,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也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2)时间:_______年10月。
(3)初期受挫:红军拼死冲杀,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但人员损失惨重,只剩下三万多人。在这危急时刻,________果断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________前进。
左
1934
毛泽东
贵州
预习检测
2. 遵义会议
(1)时间:_______年1月。
(2)内容:
①集中全力纠正_______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②肯定了________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3)意义:
①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________的标志。
1935
博古
毛泽东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成熟
预习检测
3. 胜利会师
(1)时间:四渡_______—巧渡金沙江—强渡_________—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进入甘肃。
(2)陕北会师:_______年10月,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_________,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3)会宁会师:_______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_______,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_______________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4. 伟大意义
(1)直接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__________。
(2)深远意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____________,打开了革命的新局面。
赤水
大渡河
1935
吴起镇
1936
会宁地区
红军三大主力
转危为安
长征精神
自主学习
红军的五次反“围剿”
第一至第四次
第五次
1930年底至1933年秋
时间
军队人数
国民党
根据地
领导人
毛泽东(前三次)
周恩来、朱德(第四次)
战术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胜利
结果
失利
10万
4万
20万
3万
30万
3万
50万
7万
1933年至1934年
100万
8万
博古、李德
分散兵力
冒险进攻
防御保守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强渡乌江,夺取遵义
长征初期的行军路线图
李德,德国人,1933年9月开始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军事顾问。
小组合作
二、遵义会议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1)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2)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进攻:犯冒险主义的错误
防御:犯保守主义的错误
转移:犯逃跑主义的错误
自主学习
三、过雪山草地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翻雪山过草地
突破腊子口
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红军从皎平渡渡过金沙江,跳出了国民党军的重重包围
红军冒着枪林弹雨,边爬边铺设桥板,迅速攻占下泸定桥
红军翻过了四千多米的夹金山,穿越了一望无际的草地
红军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说一说,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小组合作
材料一:
麦面疙瘩汤、野韭菜、野蒜、臭蒿子、豌豆苗、蘑菇汤,青稞、牛皮带、旧牛皮鞋、牦牛肉、苞谷、小米、南瓜、蕨根……
——长征路上食谱
材料二:
红三十二军军长罗炳辉……捉到几只田鼠……在我的印象里,那是最好吃的一顿美味佳肴了。在当时的情况下……为了活下去,凡是能吃的东西都吃了。有一次,战士找到一面破鼓,把鼓面割下来用水煮着吃,又硬、又苦、又涩,真是难以下咽。
——《余秋里回忆录》
红军长征途中吃的野菜
四、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陕北会师
会宁会师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达到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达到甘肃会宁地区,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渡过乌江,夺取遵义
甘肃会宁
被动
主动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金沙江
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飞夺泸定桥
红军长征中翻越的第一座雪山
——夹金山山顶
小组合作
红一方面军达到吴起镇部分将士留影
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油画)
到达陕北后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和秦邦宪(博古)
会师塔(位于会宁县),高28.78米,共11层,象征长征经历了11个月。塔身前九层分开,最后两层合在一起,象征着“九九归真,三军统一”。
合作探究
1. 阅读材料,了解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
材料: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会议结束了支配中共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组织上选举毛泽东为常委;军事上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依据材料,指出这次会议的名称。当时中共中央正领导红军进行哪一人类历史前所未有的壮举?
(2)依据教材中《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分别写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红一方面军达到陕北的目的地、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地点。
遵义会议;长征。
瑞金;吴起镇;会宁。
1. 阅读材料,了解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
材料一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材料二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说一说,红军长征对当时和现在分别有什么意义?
合作探究
(1)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
本课小结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战略转移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时间:1934年10月
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1月
胜利会师
内容: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陕北会师
伟大意义
转危为安
意义:历史转折,走向成熟
会宁会师(1936年10月)
长征精神
课后习题·
2. “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
A.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B. 巧渡金沙江 C. 吴起镇会师 D. 四渡赤水河
A
1、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C、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D、北上抗日
B
3. 如果以“转”字串起红军长征的历史,图中“重大转折”指的是( )
A. 井冈山会师 B. 长征开始 C. 遵义会议 D. 长征结束
C
4. 遵义某校准备开展一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82周年”合唱音乐会,演唱《长征组歌》中的四首:①《四渡赤水出奇兵》、②《过雪山草地》、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到吴起镇》。如果按红军长征路线依序演唱,其顺序应该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④③① D. ③①②④
D
5. 小明和父母一起参加了“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团。到达陕北后,妈妈问了小明四个问题,小明回答错误的是( )
A.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长征开始的主要原因
B. 红军四渡赤水,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C.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D. 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