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优化方案 精品课件】鲁教版 地理 必修2 第三单元第二节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优化方案 精品课件】鲁教版 地理 必修2 第三单元第二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5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10-07 17:1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第二节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课标领航
课程标准
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和拓展特点。
3.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学会分析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2.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3.探讨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核心要点突破
基础知识梳理
教材深化透析
第二节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学业水平达标
一、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1.自然条件:土地、_______、_____、水源等。
2.社会经济条件:_______运输、________、_________和政府政策等。
基础知识梳理
原料
动力
交通
劳动力
市场
原料
交通运输
市场
政策
文化
思考
1.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有什么异同点?
【提示】 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小,除场地和水源外,工业生产一般不要求更多的自然因素投入,这就使得工业生产在地域上比农业生产灵活得多,并且除极少数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外,绝大部分工业可在任何季节进行连续性生产,即与农业生产相比,工业生产在地域上具有灵活性,在季节上具有连续性。
二、工业地域的形成
1.工业联系
工业联系是工业社会化、专业化生产的必然结果。工业联系的主要方式如下表所示:
产品
基础设施
廉价劳动力
工业联系的方式 表现
____联系 各加工过程(或工序)的工厂间的联系;各零部件厂与总组装厂间的联系——生产流水线
地理空间上的联系 由于共同利用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而在空间上聚集
工业扩散
信息上的联系 利用计算机网络
思考
2.在一个钢铁工业区内布局的企业之间主要体现哪种工业联系?我国大多数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各工厂之间的工业联系表现为哪一种?
【提示】 在一个钢铁工业区内,钢铁厂是核心主导工业,其他工厂集聚在此主要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即产品联系。我国大多数地方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各工厂大多是由于共用基础设施而联系在一起,故它们之间多为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集聚
空间
2.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
由于工业联系和______效应的作用,工业生产在________上形成规模不等、形态各异的工业地域。
三、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积极影响
社会财富
生产
生活方式
2.负面影响
二战后,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1)工业生产对原材料的需求与自然界中有限的资源、能源之间的矛盾突出。(供求矛盾)
(2)人类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酸雨等工业污染,直接破坏环境。(环境问题)
方法技巧
用联系图记忆工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核心要点突破
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区位选择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土地 工业需要一定数量、适合建筑的土地,土地的数量、质量、区位和价格是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水源 工业生产需要有近便的、丰富而优质的水源,需水量大的工业应考虑近河湖分布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劳动力 一个地区的劳动力数量和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工资水平、生活习惯等,对工业区位的选择都有影响
政策 政府通过政策、法规、税收、用地、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影响工业生产和分布
原料 原料的种类、数量、质量及运输成本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很大
动力 充足的动力供应是工业生产的必要条件,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应考虑接近能源供应地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运输 工业原料、燃料的输入,产品的输出,都需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沿海、沿江港口和铁路枢纽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市场 工业接近消费市场,可以节省运费,及时获得市场的供求信息
环境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质量已成为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2.工业的区位选择
工业的区位选择应综合分析诸多因素,是根据影响工业部门的主要区位因素的不同来划分的,一般分五种类型: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和技术指向型,其生产特点及主导区位因素如下表所示。工业的区位选择往往以某一主导因素为指向,判断某种工业的指向类型时就是要看其区位选择考虑的主导因素是哪一个。例如,甘蔗制糖厂,由原料甘蔗到成品粗糖失重大,靠近甘蔗产地才是最优的区位选择,才能达到成本最低、利润最高的目的,所以甘蔗制糖厂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
工业类型 主导区位因素 工业特点 部门举例 区位选择原则
原料指向型工业   原料 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原料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 甜菜制糖厂、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等 接近原料产地
市场指向型工业   市场 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产品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 啤酒厂、汽水厂、家具厂、印刷厂、石油加工厂、汽车制造厂等 接近消费市场
工业类型 主导区位因素 工业特点 部门举例 区位选择原则
动力指向型工业   能源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 冶金(如炼铝厂)等重工业 接近能源供应地(火电厂或水电站)
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劳动力成本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装、制伞、制鞋等工业 接近劳动力充足的地方
技术指向型工业   知识和技术 技术要求高的工业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工业 接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发达地区
名师点拨
企业与政府如何寻求工厂最优区位因素的思路
(2011年高考课标全国文综卷)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害,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停产。据此完成(1)~(2)题。
(1)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  )
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
B.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
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
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供应基地
例1
(2)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停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  )
A.研发中心 B.一般零部件厂
C.核心零部件厂 D.整车厂
【解析】 该组题从日本地震的热点切入,考察工业分类与工业区位。该题要结合题内题外知识解答。日本汽车公司在中国建厂的主要区位条件是市场,其次是降低生产成本。第(1)题,在中国建零部件厂发生在地震之前,A不正确。中国的整车生产使用中国生产的配件,减少运费,成本降低,B正确。汽车制造厂是资金与技术导向型工业,
而不是劳动力导向型工业,C不正确。中国生产的零部件主要是供应中国的整车生产,D不正确。第(2)题,由于技术保密等原因,部分核心零部件与主要研发机构仍在日本,所以地震造成这些零部件厂停产,中国的整车生产自然被迫减产,C正确。
【答案】 (1)B (2)C
思维拓展
几种常见的表示工业指向型的模式图
(1)模式①
图中坐标中心距哪个因素所在线的线段最长,即谁为主导因素,如a图为技术指向型,b图为劳动力指向型。
(2)模式②
图中大圆圈表示主导因素,本图表示市场指向型。
(3)模式③
图中没有标注箭头的为主导因素,本图表示市场指向型。
(4)模式④
图中①为动力指向型,②为原料指向型,③为劳动力指向型。
学以致用
1.(2010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Ⅱ)巴西的柑橘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巴西柑橘果酱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S州。该州面积不大,拥有大型港口。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运输果酱的专用轮船的使用,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据此完成(1)~(3)题。
(1)一般而言,影响柑橘果酱生产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
A.原料地 B.消费市场
C.劳动力价格 D.交通运输
(2)巴西柑橘果酱生产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
A.接近原料产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利用廉价劳动 D.方便产品运输
(3)据材料推测,20世纪80年代初期,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问题出现在(  )
A.原料生产环节 B.加工环节
C.运输环节 D.销售环节
解析:本题考查了工业区位因素及变化。第(1)题,水果等农产品容易腐烂变质,不适宜远距离运输。因此,以水果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应靠近原料产地。第(2)题,依据题干材料可知,S州面积不大,显然不是柑橘的主要产地。巴西柑橘果酱主要面对国际市场,S州拥有大型港口,方便果酱出口。第(3)题,依据材料中“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运输果酱的专用轮船的使用”,说明果酱的运输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巴西果酱产业的主要制约因素。
答案:(1)A (2)D (3)C
工业地域的形成
1.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
2.工业分散与跨国公司的形成
3.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
工业地域 工业部门 发展条件 区域特点
发育程度较低的工业区域 面粉厂、制糖厂、糕点厂、糖果厂 经济较落后,受资金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只有依赖当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初步的加工工业 面积较小,发育程度较低,工业发展潜力较小
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区域 钢铁工业、石油化学工业、机械制造工业 工业的生产过程复杂、协作工厂多,工厂设备大,管线长,占地多 面积广,发育程度高,配套的服务业和其他工业众多,往往形成工业城市
名师点拨
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的区别和联系
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是相比较而存在、相对立而发展的,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从表面上看二者是相反的两个过程,但实质上是工业联系产生的两个结果。集聚表现为区域内有联系的工厂发生近距离的聚集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形成了专业化的生产集聚地域;而分散的一部分则表现为大范围内有联系的工厂远距离的协作关系,在组织形式上形成了地跨全球的跨国公司,
实现了区域的劳动分工。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在不同时期、不同工业部门表现不同:一般来说,在工业化前期和中期,表现为人力、物力、财力的空间集中;到工业化后期,区域工业表现为分散,即向工业基础较落后的地区扩散。从经济技术考虑,往往要求集中,而从保护环境考虑,则要求分散;发达国家新建工业,多向新区扩展,而发展中国家,新建基础工业仍以集中为主。
钢铁工业是四川攀枝花的主导工业部门。图甲是“攀枝花市及其附近地区简图”,图乙是设想的“以攀枝花钢铁工业为基础的生产流程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例2
(1)简述攀枝花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区位条件。
(2)图乙所示的生产流程中,字母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_,C表示________。
(3)试分析此生产流程模式的优点。
(4)图示地区还可发展炼铜工业,简述其主要优势条件。
【解析】第(1)题,据图知,攀枝花附近资源丰富,距燃料和原料地很近;该市处于雅砻江与长江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成昆铁路穿越,交通便利;有国家政策的支持。但本区地势起伏大,平地面积小,是工业发展的不利条件。第(2)题,搞清该流程图中各要素的相关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炼焦离不开煤炭,故B为煤炭。炼铁的原料是铁矿石,产品是钢铁,故A为铁矿石,C为钢铁。第(3)题, 从流程图看出,该区域生产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实现了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第(4)题,从图可知,本区铜矿资源丰富,附近有二滩水电站,水电充足,所以可以发展炼铜工业。
【答案】 (1)接近铁矿、煤矿产区,原料丰富;接近煤矿产区、水电站,能源丰富;水源充沛;水陆交通便利;国家政策的支持;地形起伏大,平地少。 (2)铁矿石 煤炭 钢铁 (3)利于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加强各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 (4)铜矿资源丰富;水电充足。
方法规律
工业地域形成和联系的分析
学以致用
2.下面甲、乙两图分别反映工业分散和集聚的两类布局形式,根据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美国某汽车公司为开拓市场,在欧洲建有一种小轿车的多个零部件厂和三个整车厂,甲图是该小轿车的生产联系网络示意图。
乙图是香水瓶生产中心,位于布雷勒河谷地。15世纪以来,在水、砂原料和植物燃料的基础上,那里发展了玻璃香水瓶制造业。至今集聚了43个公司,从事制模、制瓶、磨砂、涂色等专业化生产。它们协作生产的香水瓶75%销售到世界各地。
(1)汽车的零部件多实行标准化生产,因此其生产可以分散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以下产品中,其零部件生产布局有类似分散特征的是(  )
A.服装 B.飞机
C.二胡 D.沙发
(2)多个企业在一地集聚,协作生产香水瓶,有利于同行面对面的知识交流和原材料的及时供应,以满足香水瓶生产技术快速创新的需求。在以下产品中,其生产企业的布局应有类似集聚特征的是(  )
A.瓷花瓶 B.洗发水
C.塑料袋 D.啤酒瓶
(3)关于分散,除零部件生产标准化外,接近市场和接近原料地也是分散布局的原因。从总体上说,跨国公司将其下属企业在全球分散布局,有利于________生产成本,________产品市场。
(4)关于集聚,发达区域往往控制了某一类或几类产品的国际市场。这些区域具有发达的专业化分工、良好的创新环境和产业文化,有利于技术的快速________。
解析:本题具有明显的时代性,体现了工业布局最新研究成果。现代人类生产活动是专业化、协作化的社会化大生产,乙图中的香水瓶生产,以水、砂原料和植物燃料为基础,制模、制瓶、磨砂、涂色一系列生产过程,使得各企业密切协作,
发生近距离集聚;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信息交流和协作,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而另一些相互协作的工厂之间,零部件厂与总装厂之间相隔较远的距离,形成工业分散,这主要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或接近市场,或接近原料产地,或接近劳动力丰富的地区,以达到降低成本,扩大市场,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如汽车生产的工业联系已全球化,又如我国也为波音公司生产飞机的垂直尾翼。
答案:(1)B (2)A (3)降低 扩大 (4)创新
图表解读
1.教材图3-2-2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技术条件、环境条件等多个方面,可图解如下:
教材深化透析
2.教材图3-2-4 产品方面的工业联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与钢铁厂存在生产联系的工厂有许多,包括为钢铁厂提供原料和动力的铁矿企业、煤矿企业、石油和天然气企业等,也包括钢铁厂为其提供钢材原料的轮船制造厂、汽车制造厂、油桶制造厂等。这些企业与钢铁企业之间形成了工业的产品联系。这些工业部门之间则构成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的产业链。
3.教材图3-2-5 基础设施方面的工业联系
在一个空间范围内,集聚着服装企业、制鞋企业、电器企业、食品企业等,这些工厂之间并没有产品方面的工业联系,但却共同利用道路、邮局、医院、学校、饭店、娱乐场所等公共设施,形成基础设施方面的工业联系。
4. 教材图3-2-10 世界主要工业区与环境污染分布
由图可看出,世界主要工业区域有欧洲工业区、北美工业区、俄罗斯和乌克兰工业区、中国—日本的工业集中地区,这也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发达的地区。世界上酸雨危害严重的地区为西欧、北美和东亚,受污染的水域及河段也大都分布在主要工业区附近或相关地区,这说明工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5.教材图3-2-11 欧洲某地受酸雨污染前后的景观变化
通过两幅图的比较,可看出酸雨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酸雨能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而且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化古迹,并危及人体健康。
活动点拨
1.教材P66问题索引
世界上大部分工业活动(主要是制造业)集中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且主要集中在4个主要的工业区。世界四个主要工业区是:欧洲工业区、北美工业区、俄罗斯与乌克兰工业区、日本—中国工业区,这些工业区构成了世界工业带。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工业历史悠久,经济基础好;原料丰富,市场广阔;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2.教材P68~69活动提示
原料指向型的特点:原料不便长途运输或原料运输成本较高。
市场指向型的特点:产品不便长途运输或产品运输成本较高。
动力指向型的特点:需要消耗大量能源。
劳动力指向型的特点: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
技术指向型的特点:科技发达地区。
3.教材P71活动提示
(1)辽中南工业基地形成的初期,该区矿产资源丰富,有丰富的煤、石油、铁等矿产资源,为本区的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能源和原料。区内有发达的水陆运输条件,陆上公路、铁路网密集,临海地区拥有众多港口,有利于原料、燃料和工业产品的运输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此外,本区地处平原地区,地势开阔,农业基础较好,有辽河等河流流过,水资源丰富,人口比较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工业发展历史较长,工业基础好,这都为本区发展成为重工业基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辽中南工业区的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既有鞍山、本溪、抚顺、沈阳、辽阳等多个工业枢纽,又有若干有色金属、煤炭、菱镁矿等矿山工业区以及一系列不同规模的工业城镇。主要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如图所示:
4.教材P73活动提示
本题是一道开放型题目,要求学生用身边比较熟悉的工业生产活动为实例,分析其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旨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业水平达标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