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优化方案 精品课件】鲁教版 地理 必修2 第一单元第一节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优化方案 精品课件】鲁教版 地理 必修2 第一单元第一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7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10-07 17:1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1张PPT)
第一节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课标领航
课程标准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学习目标
1.了解历史上世界人口增长状况。运用图表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
2.通过数据和图表资料,分析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状况。
3.运用本地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本地人口增长模式。
4.联系不同国家和本地实际,学会辩证地分析人口问题,初步形成科学的人口观。
核心要点突破
基础知识梳理
教材深化透析
第一节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学业水平达标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由于受自然、人文以及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不同的。
基础知识梳理
时间 人口增长特点 原因
古代 ________增长 ___________水平低下,人们抵御灾害、疾病的能力很差
缓慢
生产力
时间 人口增长特点 原因
近代(产业革命以后) 快速增长 产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导致人口___________下降
现代(二战后) “______” 增长 二战后,由于科技进步,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以及稳定的国际大环境等原因,使世界人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长
死亡率
爆炸性
思考
1.“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猛增长的原因?
【提示】 20世纪50年代,世界上发生了新的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加上“二战”后占世界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政治上独立后,经济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使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世界人口数量急剧增加。
方法规律
图示记忆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
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的概念: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2.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对比
阶段 出现的时间 主要特征 出现原因
原始低增长阶段 _______社会时期 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_____________低,且波动较大 灾荒、战争以及瘟疫流行
农业
自然增长率
阶段 出现的时间 主要特征 出现原因
______增长阶段 工业化初期 人口_______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死亡率迅速下降,使得人口自然增长率________,人口规模迅速扩大 生产力发展,生活和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人口________明显下降

出生
上升
死亡率
阶段 出现的时间 主要特征 出现原因
增长减缓阶段 欧美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开始进入这个阶段,目前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进入这个阶段 人口_______率快速下降,死亡率持续下降并达到低水平 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和家庭生育观念开始变化
出生
阶段 出现的时间 主要特征 出现原因
____增长阶段 现在某些发达国家 人口________进一步下降,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距进一步缩小,____________很低,甚至已开始出现人口_______增长或负增长 人口思想观念的转变,极低的出生率,人口规模趋于________或略为缩小,人口平均寿命进一步_______

出生率
自然增长率

稳定
延长
思考
2.什么叫人口转变?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 人口转变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始型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的转变。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口增长模式是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决定的。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会直接影响人类的寿命,从而影响人口的死亡率。随着死亡率的下降,出生率也开始下降,从而导致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1.世界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是人口增长______、数量________和人口年龄_______失调。
2.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是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以及_________岁的少年儿童人口比重过大等问题。不利影响有导致积累的财富减少、__________增长速度降低等问题。采取的措施为实行____________政策。
过快
过多
结构
0~14
经济
计划生育
3.发达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_____和_______________。其中意大利、瑞典等国老年人口比重已达18%左右。采取的措施为鼓励________和推迟退休等政策并接纳来自海外的___________和外籍劳工。
缓慢
人口老龄化
生育
移民
方法规律
图示世界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与对策
核心要点突破
1.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的增长模式是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以及它们的不同组合决定的。根据“三率”及其不同的组合,人口增长的转变经历了原始低增长阶段、高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和低增长阶段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判断
人口增长
模式图
人口增长
阶段 A
原始低增
长阶段 B
高增长
阶段 C
增长减缓
阶段 D
低增长
阶段
人口增长
模式 “高高低” “高低高” “高低高” “低低低”
出生率曲
线变化特征 高位波动 高位静止 大幅下降 低位静止
死亡率曲线变化特征 高位静止 大幅下降 继续下降 低位静止
自然增长率
变化特征 数值较低
波动较大 数值由低
逐步增大
并达到
最大 数值由最
大逐步减
小 数值较低
甚至出现
负值
人口年龄
结构 年轻型 成年型 老年型
人口增长
模式转变
的起点及
原因 由图中显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因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生活条件,提高了医疗卫生水平,直接导致了人口死亡率的下降
2.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不尽相同,都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具体可用以下方法判断。
(1)从三率数值上判断(如下图)
①原始型与传统型相比:后者死亡率相对较低,自然增长率明显高于原始型。
②传统型与现代型相比:前者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高于后者,后者自然增长率一般低于1%。
③传统型的两个阶段相比:增长减缓阶段出生率、死亡率相对较低。
(2)由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形特征区分
①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的,其对应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表现为塔基较宽而塔顶较尖的特征(如图A)。
②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的,其对应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表现为塔基较窄而塔顶较宽的特征(如图B)。
总之,综合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掌握人口转变模式的特点及其差别,是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关键。
名师点拨
图解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差异
下图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下列选项最符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是(  )
例1
A.乙城市圈70年代   B.乙城市圈80年代
C.甲城市圈90年代 D.丙城市圈90年代
【解析】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由图中信息不难确定四个选项中的A项即乙城市圈中70年代自然增长率最高,应符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要求,故正确答案为A。
【答案】 A
学以致用
1.(2010年湖南学业水平考试)下表是非洲和欧洲某年人口增长的相关数据。读表,完成(1)~(2)题。
大洲 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非洲 4.0 1.4 2.6
欧洲 1.0 1.2 -0.2
(1)非洲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A.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B.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C.“高—高—低”模式 D.“低—低—低”模式
(2)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水平较高
B.人们的生育意愿较高
C.资源贫乏,人口合理容量最高
D.人们的离婚率较低
解析:从表中的统计数据可知非洲的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属于传统型的人口增长模式,而欧洲的人口增长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两个大洲人口增长模式的差别与两大洲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水平有关。
答案:(1)B (2)A
人口问题是全球性问题的核心,是指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环境和资源不相协调,人口与自然、人口与社会矛盾激化而产生的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的总和。
世界人口问题的表现、影响及应对措施
1.当今世界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影响及措施
问题 主要表现 影响 应对措施
人口规模急剧膨胀 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所用时间逐步缩短 人类生存空间缩小,粮食短缺,物质匮乏,贫穷和饥饿人口增多,造成生态失衡、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 实行计划生育,降低过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问题 主要表现 影响 应对措施
发达国家人口迅速老龄化 2000年以后进入老龄化时代。到2025年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9.7%,总人数达8.28亿之多 劳动力短缺,减缓经济发展速度,社会的养老负担加重 采取鼓励生育、推迟退休并接纳海外移民和外籍劳工等政策
问题 主要表现 影响 应对措施
发展中国家人口素质低 身体素质方面:目前全世界约10亿人遭受疫病、贫穷等困扰,大多数在发展中国家。文化素质方面:全世界9亿文盲中90%是发展中国家人口 素质低的人口群体数量庞大,制约人类社会的发展 增加教育投入,大力发展科学文化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2.中国的人口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又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因此,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另外,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我国的人口问题介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比较特殊。
(2010年高考重庆卷)下图是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读下图,回答(1)~(2)题。
例2
(1)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人口素质低 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大 D.人口增长快
(2)与俄罗斯相比,属于图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亚洲某国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  )
A.大气污染 B.能源短缺
C.水土流失 D.淡水匮乏
【解析】 由图可知,该地区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上升较快,而24岁以下的人口所占比例变化较小,可知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为人口老龄化,故(1)题选B。图示属于亚洲某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其主要国家为日本,与俄罗斯相比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能源短缺,故(2)题选B。
【答案】 (1)B (2)B
学以致用
2.(2011年梅州高一检测)下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②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正确的是(  )
A.70% 鼓励生育 
B.60% 计划生育
C.15% 采取移民政策 
D.30% 鼓励人员出国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求正确读图,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人口年龄结构所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首先通过读图得到下列信息:
国家 0~14岁(%) 15~64(%) 65岁及以上(%)
① 20 约65 约15
② 60 约30 约10
③ 约25 约55 20
④ 约35 60 约5
第(1)题,③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最大,老龄化最严重。第(2)题,②国0~14岁人口比重为60%,说明自然增长率过高,需控制出生率。
答案:(1)C (2)B
图表解读
1.教材图1-1-2 世界人口增长曲线
人口增长曲线的陡峭程度可以表示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越陡峭表示人口增长速度越快。读图时要注意,图的横坐标时间间隔是不均匀的,如果采用均匀的时间间隔,公元1770年以前人口增长曲线会更加平直,而1770年以后的人口增长曲线会更加陡峭。
教材深化透析
表1-1-1至表1-1-3等直观地反映了人口增长的持续性和阶段性特征,具体内容解释如下:
(1)图1-1-2“世界人口增长曲线”的含义解释如下图:
(2)从表1-1-1、表1-1-2中,可以计算出人口每增长1倍所经历的时间在缩短,说明人口增长速度在不断加快。
(3)从表1-1-3中,通过计算每10年增长的人口数,可以看出:每10年增长的人口数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2.教材图1-1-4 人口增长模式示意
图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曲线和死亡率曲线之间的距离反映的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低增长阶段。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第二阶段,高增长阶段。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第三阶段,增长减缓阶段。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第四阶段,低增长阶段。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3.教材图1-1-5 人口年龄结构示意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是一种把人口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结合在一起,形象直观地用几何图形的形式表示出来的方法。该金字塔由位于中轴两侧的许多横条组成,一般男性在左,女性在右,每一横条代表一个等距年龄组。横条长短与实际人口数成正比例,年龄从小到大往上排列。人口年龄结构是指不同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分布状况和比例关系。
最常见的是分为三大年龄组:0~14岁为少年儿童组,15~64岁(中国一般为59岁)为青年组,65岁(中国一般为60岁)及以上为老年组。人口统计学家常用三个年龄组在总人口中所占的不同比重来表示人口年龄结构的类型(见下表)。
年龄结
构类型 人口年龄结构金
字塔的图形特点 少年儿童
人口比重%
(0~14岁) 老年人口
比重%(65
岁及以上)
年轻型 塔基宽,塔顶尖,
呈典型的金字塔
状 40% 4%
成年型 塔形较直,仅
顶部急剧收缩 30%~40% 4%~7%
老年型 塔顶宽,塔基窄,
呈矩形甚至钟形 30% 7%
活动点拨
1.教材P2问题索引
世界人口增长是有规律可循的:古代人口缓慢增长;近代人口快速增长;现代“人口爆炸”性增长。
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带来的问题参考教材P6第二段文字。
2.教材P5活动提示
(1)这一活动将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增长阶段有机地联系起来。四个阶段中只有第三阶段不好归类,可说明第三阶段是由高增长阶段向增长减缓阶段过渡的阶段,虽然自然增长率逐渐降低,但仍维持较高的水平,因此应归为“高低高”模式。因此可以看出:
原始低增长阶段——“高高低”模式。
高增长阶段和增长减缓阶段——“高低高”模式。
低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
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推行,我国人口出生率由20年代的30‰左右,到80年代的20‰左右,2008年降至12.1‰,死亡率却一直保持在7‰以下,从总体上看,我国人口增长模式从20世纪50年代的传统型到80年代的过渡型,开始向“三低”率的现代型转变。
(2)教材给出了人口发展后三个阶段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从图形特点看,第二阶段塔基比较宽,而塔顶比较尖;第三阶段塔基变窄,塔顶变宽;第四阶段塔基比较窄,而塔顶比较宽。虽然没有给出第一阶段的金字塔图,但其形状与第二阶段图极为相似,只是由于40岁以上人口比例更低,所以塔顶更尖。由此说明,从原始低增长阶段——高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增长阶段,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为:年轻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逐渐减少,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逐渐增大。
(3)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受生产力水平、社会福利、文化观念、国家政策、自然环境,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
3.教材P7活动提示
(1)人口自然增长率在10‰以下的国家:主要有澳大利亚、中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芬兰、乌克兰、瑞士、瑞典、美国。
人口自然增长率在20‰以上的国家:主要有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亚、毛里塔尼亚、加蓬、墨西哥。总的来说,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所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2)我国三国时期人口数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①魏、蜀、吴三国之间战争不断;②各国土地兼并加剧,赋税繁重;③自然灾害频繁等。清朝乾隆年间,人口数量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①以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为基础,生产上仍“靠天吃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②赋税制度改革,按田亩数收税,替代了原先按人丁数收税而限制人口增长的制度性约束;③社会相对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无重大天灾人祸,死亡率降低,人口寿命增加。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国家政策、生育观念等对人口增长都有一定影响。
(3)①提示:首先明确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然后确定点位(可以5年为单位),在图中查出数值进行计算,将结果标在图上,将各点连成曲线。注意:一些特殊的拐点,如60年代前后一度出现人口负增长;(图略)
②20世纪60年代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经历了短暂负增长后,迅速增加。分析如下:
a.1959~1961年,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死亡率迅速上升,出现人口负增长。主要因为“大跃进”等政策的失误和自然灾害影响,粮食产量下降,人民生活困难。
b.1961~1971年,人口死亡率降低,出生率升高,进入高速增长期。主要因为社会相对安定,政府采取措施完善医疗卫生设施和提高保健服务水平,降低了人口死亡率。同时,传统的生育观及多生育的做法尚未受干预,甚至得到鼓励。
c.20世纪80年代我国人口增长总的特征:死亡率维持低水平,人口波动性增长。例如,1980~1992年,出生率出现两次波动。主要是80年代初期,政府进一步明确计划生育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政策因素使人口出生率显著下降。1985年左右人口出生率上升,主要是“三年自然灾害”后人口出生高峰期出生人口进入结婚生育期。
学业水平达标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