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上册综合性提能作业:9 百年孤独(节选)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上册综合性提能作业:9 百年孤独(节选)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22 14:4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www.ks5u.com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画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    ),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然而,也正是这千百年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受,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A.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使画家对中国文化有不同的理解
B.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
C.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影响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
D.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不同
解析:语境中,上文“画家们既要……又要……”,这就需要画家对中国文化把握好尺度。这尺度如何把握体现了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据此分析,C、D两项因果倒置,排除。A项与下文“也造就了……”语意不连贯,排除。B项“体现着……”与下文“也造就了……”语句衔接最恰当。故选B。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B )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解析:文中“长跪不起”并非实指,而是虚指,指一些画家对绘画准则的虔诚遵守,这里的引号,有表述特殊含义、需要强调的作用。A项,“之”的引号,有突出强调火把的形状的作用。B项,“厚壁障”并非实指厚厚的墙壁,而是虚指父子之间存在厚厚的隔阂。引号的作用是表述特殊含义。C项,“形神兼备,充满生机”,引号是引用话语的作用。D项,“文明”,引号是表示讽刺或嘲笑的作用。分析可知,B项引号的作用符合要求。故选B。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A.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
B.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C.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D.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
解析:画线句子存在两处语病,“能否”在句子中是两面对一面,不合逻辑。排除B、D两项。“并行不悖”用词不当,此词一般用在有两项以上内容的句子中,“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只是一条准则。排除C项。A项修改最恰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黑羊注
[意大利]卡尔维诺
①从前有个国家,里面人人是贼。
②一到傍晚,他们手持万能钥匙和遮光灯笼出门,走到邻居家里行窃。破晓时分,他们提着偷来的东西回到家里,总能发现自己家也失窃了。
③他们就这样幸福地居住在一起。没有不幸的人,因为每个人都从别人那里偷东西,别人又再从别人那里偷,依次下去,直到最后一个人去第一个窃贼家行窃。该国贸易也就不可避免地是买方和卖方的双向欺骗。政府是个向臣民行窃的犯罪机构,而臣民也仅对欺骗政府感兴趣。所以日子倒也平稳,没有富人和穷人。
④有一天——到底是怎么回事没人知道——总之是有个诚实人到了该地定居。到晚上,他没有携袋提灯地出门,却待在家里抽烟读小说。
⑤贼来了,见灯亮着,就没进去。
⑥这样持续了有一段时间。后来他们感到有必要向他挑明一下,纵使他想什么都不做地过日子,可他没理由妨碍别人做事。他天天晚上待在家里,这就意味着有一户人家第二天没了口粮。
⑦诚实人感到他无力反抗这样的逻辑。从此他也像他们一样,晚上出门,次日早晨回家,但他不行窃。他是诚实的。对此,你是无能为力的。他走到远处的桥上,看河水打桥下流过。每次回家,他都会发现家里失窃了。
⑧不到一星期,诚实人就发现自己已经一文不名了;他家徒四壁,没任何东西可吃。但这可能算不了什么,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错;不,问题是他的行为使其他人很不安。因为他让别人偷走了他的一切却不从别人那儿偷任何东西;这样总有人在黎明回家时,发现家里没被动过——那本该是由诚实人进去行窃的。不久以后,那些没有被偷过的人家发现他们比人家富了,就不想再行窃了。更糟的是,那些跑到诚实人家里去行窃的人,总发现里面空空如也,因此他们就变穷了。
⑨同时,富起来的那些人和诚实人一样,养成了晚上去桥上的习惯,他们也看河水打桥下流过。这样,事态就更混乱了,因为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在变富,也有更多的人在变穷。
⑩现在,那些富人发现,如果他们天天去桥上,他们很快也会变穷的。他们就想“我们去雇那些穷的去替我们行窃吧”。他们签下合同,敲定了工资和如何分成。自然,他们依然是贼,依然互相欺骗。但形势表明,富人是越来越富,穷人是越来越穷。
?有些人富裕得已经根本无须亲自行窃或雇人行窃就可保持富有。但一旦他们停止行窃的话,他们就会变穷,因为穷人会偷他们。因此他们又雇了穷人中的最穷者来帮助他们看守财富,以免遭穷人行窃,这就意味着要建立警察局和监狱。
?因此,在那诚实人出现后没几年,人们就不再谈什么偷盗或被偷盗了,而只说穷人和富人;但他们个个都还是贼。
?唯一诚实的只有开头的那个人,但他不久便死了,饿死的。
【注】 黑羊,用英语说就是“blacksheep”,意为“败家子,败类,害群之马”。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黑羊》所描摹的一切,貌似荒诞,实则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很近。它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可谓典型的寓言类小说。
B.小说描写的“偷盗国”,人人行窃和被窃,形成平衡循环,诚实人的出现导致了这个国家的混乱。暗示我们社会游戏的规则需要每个人都自觉遵守,谁违反了游戏的规则,谁就会得到相应的惩罚。
C.虚构不等于生活真实,但它是一种更深刻的真实。小说中“诚实人”的生活遭遇是“虚构”的,但它引起了我们对与之类似的社会现象诸如社会秩序、贫富现象等方面的思考,这是一种更具审美魅力的真实。
D.“黑羊”在小说中借指那个“唯一诚实的人”,小说采用反讽手法,用对一个诚实的人的否定来证实社会的欺骗性。
解析:B项,“暗示我们社会游戏的规则需要每个人都自觉遵守,谁违反了游戏的规则,谁就会得到相应的惩罚”说法错误,揭示了人类种种游戏规则的荒诞和脆弱。独善其身的人会被荒诞的社会吞噬,在不正常的社会里,任何不正常都带有潜规则,谁要是触犯了这些规则,就要受到惩罚。小说对公众的一切标准之中的不合理性的一面作出了无情的鞭挞和深刻的嘲弄。故选B。
5.小说第⑨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①内容上,描写富起来的人和诚实人一样去桥上“看河水打桥下流过”的情形,写出了富起来的人成了既得利益者之后养成的习惯,表现了他们处境的变化和心情的愉悦。②结构上,承上启下。呼应上文“无力反抗这样的逻辑”又不行窃的诚实人只能“看河水打桥下流过”的情节;引出下文富人为了不让自己变穷,雇人行窃,建立警察局和监狱的情节。
6.卡尔维诺的小说往往蕴含深刻而复杂的寓意。请结合文本,试着谈谈小说《黑羊》的寓意。
答:本篇小说的主题深刻复杂,可有如下理解:①讽刺现代社会的形成过程。文明的进程从来都是以牺牲那些不应该牺牲的人的生命和利益为代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牺牲是公众共谋的结果。②揭示人类种种游戏规则的荒诞和脆弱。独善其身的人会被荒诞的社会吞噬,在不正常的社会里,正常的反而不正常,不正常的反而正常。任何不正常都带有潜规则,谁要是触犯了这些规则,就要受到惩罚。③文明社会需要自由、公正、宽容。呼吁社会维护正义,倡导诚信,让美好的人性复归。④从人性的角度看,自私、占有、不劳而获是人的本能。社会规则能约束这种本能,也能激发这种本能。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莫言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其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巧妙运用,__①__,君不见,他扎根高密乡几十年,致力于打造乡土题材的作品;君不见,他将自己的切身体会融入字里行间;君不见,他写下的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传世佳作。如果莫言的作品__②__,毫无根据地高谈阔论,它们还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吗?俗话说:“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__③__。
答:①还离不开他的实干精神
②脱离了现实生活
③实干精神(答“关注现实”“深入生活”“立足乡土”之类也可)造就了莫言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