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凉风
教材分析
《夏日的凉风》一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重点在于了解扇子的形式及结构并感受扇子的形状和装饰美感,并能通过自己的双手绘制出精美实用的扇子。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他们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美术学习充满的兴趣,但是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但在进行一些简单的创意和设计,有些同学设计能力较差,缺乏自信心,在课堂上给予表扬课后鼓励,应重新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扇子文化,体会扇子的装饰美感与审美情趣;
2、感受扇子形状和装饰美感,并能够巧妙用纸材料设计制作一把具有装饰美的扇子;
3、体验扇子文化与创作的乐趣。
四、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能够用纸材设计制作一把精美的扇子。
教学难点:妙用纸材,设计制作精美对称实用的扇子。
五、课前准备:
各种扇子实物、卡纸、彩笔、废旧材料、双面胶(固体胶)、剪刀
六、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
1同学们,一年中哪个季节最热呢?
生答。—夏天
2嗯,夏天即将到来了,在夏日炎炎的天气里,轻摇纸扇,清风拂面,神清气爽。
3 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绘制夏日的凉风。
板书课题 — 《夏日的凉风》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入课题。】
(二)、新授
1、现在跟随老师一起来看看关于扇子的历史文化(课件展示并介绍)
追溯扇子的历史文化: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扇子的国家,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
据考古发现,四川成都出土的战国铜壶刻有一个仆人手执长柄扇替主人煽风的图案,这是目前发现较早的扇子形象。
(2)商周时代,人们用雄雉鸡绚丽斑斓的长尾制成“翟扇”,并出现了长柄的“雉扇”。当时的扇子是用来遮阳,挡避风沙,此时,扇子成了帝王威仪的象征。
(3)汉末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用动物尾毛做成的扇子,谓之“毛扇”。
(4)大约在宋朝时,出现了今日常见的折扇并逐渐延续至今而成为社会主流。折扇绘画题诗始于明代永乐年间,由此而繁衍出另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扇面书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扇子文化的了解】
感受扇子的作用
⑴师:那好,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34页,我们一起来欣赏下画家的扇面书画。中国古代书画也特别讲究扇面画的题词,所以,扇子的作用具有很强的艺术观赏性。那从布局上,扇面具有什么特点呢?
生答。(具有对称、均衡式)
⑵那小组讨论下在形式上怎么分?
生答。
小博士:扇子的造型结构一般都很简单,但扇面的形式—分有折扇和团扇等;扇面的外形可以是圆的、方的、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折叠的;按材质分有羽纱、纸扇、蒲扇、竹扇等。它还具有创意性。(课件展示)
⑶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同学们,你们讨论下,扇子除了艺术欣赏性,和创意性,还有什么作用?(小组讨论)
生答。
课件展示扇子的另外作用。—装饰性:来自网络的图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扇子作用的了解】
⑷从材质上分:有羽扇、纸扇、蒲扇、竹扇等
(三)探究与发现
⑴提问:同学们,我们看了那么多的扇子有没有发现扇子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⑵小组讨论并回答。
⑶板书:扇面、扇柄、扇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观察,讨论扇子的结构】
1、 现在老师也想用纸材料做一做扇子,你们想看吗?
(好,老师要开始了,我来看看你们的眼睛看哪里?)
⑴师:示范。
⑵师:你们想动手也试看看吗?—想。
⑶师:可是在你们动手之前老师要提一个要求:
2、小组合作(课件展示)
①设计要有创意新颖
②注意用刀安全
③可以用不同方法
④小组合作4人一组
音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制作扇子的存在问题,发现解决问题。】
3、学生制作,教师巡辅。(并及时交流解决问题)
好,老师看下哪组最快把剪刀收起来并眼睛看前面。
哇,第N组效率最快,已经把剪刀放好了。
(四)作品展示并评价
⑴同学们,我们的作品秀即将开始了,请认真观赏,看谁的扇子做得即精美又美观。(作品秀结合音乐以走秀的形式展示作品)
⑵评价(自评、互评、师评。)
①师:这把是哪组做的,好,请你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
②生评价。(自评、互评)
③师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分享自己的作品同时,欣赏他人作品,并能用美术语言评述。】
八、总结
同学们, 你们都是环保小卫士也是小艺术家,随着社会的发展,空调,风扇都可以给我们带来丝丝的凉风,但用电不善的话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加剧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但今天我们也可以用我们的双手创造艺术美,保护地球。
好,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环保,发现艺术美传承文化艺术。】
九、板书设计
14、夏日的凉风
0169545形式
折扇扇面、团扇扇面
作品
结构
扇面、扇柄、扇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