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教学配套资源
27
故事两则
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纪昌学射》原文见《列子·汤问》,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还可以体会到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名师的指点对学习结果的重要作用。
选编这两篇寓言,一是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教学的重点是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正确读写“妻子、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纪昌学射、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准备
(一)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二)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个故事。这是一位古代的医生,出示图像和名字,师:他是——(生接:扁鹊)
2.你们知道扁鹊吗?对他有哪些了解?(指生说)
师:同学们了解得可真多,老师也找了一些资料,看——
3.课件出示人物简介:(指生读)
(1)扁鹊真名叫秦越人,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医学家,他救死扶伤、药到病除、起死回生。他总结前人经验,创造的“望闻问切”四大诊法,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还被中医沿用。
(2)出示:望——看气色;闻——嗅体味;问——问病情;切——把脉搏。
4.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二)交流预习,促进发展
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难读的多读几遍。
2.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扁鹊4次拜见蔡桓公,劝告蔡桓公并请求为他治病。蔡桓公却再三拒绝,以致小病酿成大病,最后无药可救。)
3.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蔡桓公的态度有什么不同?(鼓励学生尝试通过抓关键词的方法理清人物心情变化)
(三)引入课文,重点探究
抓住“名医”,感悟课文。
师:从哪些地方可见他的确是一位名医呢?请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细细体会。
学生读相关的句子,谈体会。
拓展“烫”的几种意思,结合题目进行练习。
角色扮演,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诊断出大王的病情的呢,进一步体会扁鹊的医术高明。
(4)指导朗读。
(5)师:从扁鹊一次又一次地劝告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预设一:蔡桓公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扁鹊也越来越担心、着急了。
预设二:扁鹊为病人着想,以病人的健康为己任等。
师小结:也许医术高明的医生很多,可只有像扁鹊那样,既拥有高明的医术,又具有高尚的医德,才是真正的“名医”。
2.分析蔡桓公死因。
师:既然有这样一位“名医”给蔡桓公治病,为什么蔡桓公最后还是病死了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与蔡桓公病死原因有关的句子。
学生交流自学结果。
a.学生读相关的句子,谈体会。
b.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蔡桓公每次见到扁鹊的时候,他会怎样说?(动作、神态等)
(3)师:从他一次又一次的生气中,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蔡桓公?(傲慢、固执、不听劝告、自以为是)
(4)因为蔡桓公的固执,自以为是,最后的结局怎么样?出示:
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不久,蔡桓公死了。
a.指生读。
b.小练笔: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
(四)综合练习,实践运用
1.与其说蔡桓公是病死的,还不如说是他自己害死自己的。他的死,的确令人深思!像这些小病、缺点、坏习惯、不端正的态度等,都有可能逐渐地酿成大错,我们要懂得——防微杜渐。(师板书:防微杜渐)(在错误或者坏事很小的时候就应该制止,杜绝它渐渐变得严重。)
2.机动环节:这篇课文选自韩非的古文《扁鹊见蔡桓公》,古文与我们现在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呢?同学们比较一下。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3.聪明的人懂得从别人的教训中得到启发,不犯同样的错误,不走那一条条弯路。寓言故事,就是教会我们做人的很多道理。蔡桓公的悲惨结局,永远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和你受到的教训讲给家人听。
2.小练笔: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赢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我们来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纪昌学射》。
(二)交流预习,促进发展
师:课前同学们都利用进行了预习,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学习《
纪昌学射》。
1.
解释词语意思。
2.
谁来说说纪昌学射的过程?
纪昌向射箭高手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
),再练(
),最后练(
),终于成了(
)。
(三)引入课文,重点探究
1.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画出纪昌练眼力的句子,从中感受纪昌是一个怎样的人。
(1)交流,出示句子。
(2)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体会。
(3)教师指导朗读。
2.有句话叫做“功夫不负有心人”,纪昌的勤学苦练收到了怎样的效果?
(1)出示句段。
(2)结合图片谈体会。
(3)男女生分开朗读。
3.纪昌之所以能这么刻苦地练习眼力并取得成效,是因为有老师的指导。请找出老师指导他的句子。
(1)出示句子。
(2)试着用老师的言行来指导纪昌。
(3)纪昌想学的是射箭,老师为什么要让他下功夫练眼力呢?
(4)练习朗读。
(四)综合练习,实践运用
1.学习射箭是这样,那么学习其他本领呢,你又是如何做的?
2.纪昌按照老师强调的重点去勤学苦练,终于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纪昌学射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了,学习本领绝不是简单的事,不仅要练好基本功,还要有认真学习的态度、坚持不懈的毅力。)
3.拓展阅读《孔子学琴》。
纪昌学射如此,那孔子又是如何学琴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一下这篇课外阅读——《孔子学琴》。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练习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的讲出来。
2.《纪昌学射》选自《列子》一书,篇篇都闪烁着智慧和哲理,还有我们熟悉的“呆若木鸡、杞人忧天、
朝三暮四、愚公移山”等故事也出自这本书,课后请大家找来读一读。
六、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扁鹊
蔡桓公
医术高明
不听劝告
医德高尚
固执己见
防微杜渐
纪昌学射
睁大眼睛注视
认真刻苦
练眼力
百发百中
聚精会神地盯
坚持不懈第
27
课
《故事两则》
课内作业
一、读句子,回答问题。
1.“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派人去请扁鹊。”
这几个句子写出了蔡桓公心理的变化,他对扁鹊的态度变化过程是:
→
→
→
。
2.“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这几个句子中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有
、
、
、
,虽然蔡桓公不听劝诫,但扁鹊还是一次次地提醒他,可见扁鹊是一个
的人。
二、课内精彩阅读。
纪昌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以为学得差不多了,就再次去拜见飞卫。飞卫对他说:“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用“
”画出纪昌苦练眼力的句子。
飞卫让纪昌练习眼力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练习眼睛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第二步是
。
据说纪昌练习看虱子用了三年时间,从中可以看出纪昌的
,文段中“
”一词说明纪昌坚持练习,从未间断。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
三、拓展阅读(一)。
孔子学琴
孔子向鲁国的著名音乐家师襄(xiāng)学弹琴。师襄将一首曲子教给孔子练习。十天过去了,师襄对孔子说他可以再学一首新的曲子了。孔子连忙站起来,诚恳地说他只学会了曲谱,还没有真正掌握弹琴的技巧。说完,他又坐下继续弹奏起来。
过了几天,师襄看到孔子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让他再学一首新的曲子。但孔子摇摇头,说他还没有真正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内容。所以他又继续练习。
又过了些时候,师襄听孔子的琴声时,立即被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一曲弹完,师襄说孔子弹出了乐曲的思想感情,领会了音乐的精神,可以学一首新曲子了。但孔子说不定,因为他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谁。说完,他又沉浸在琴声里,似乎想得很远很远……
不知又过了多少天,师襄静静地坐在孔子身旁听他弹琴,感情随着琴声抑扬起伏。突然,琴声戛(jiá)然停止,孔子激动地站起来,说他已经知道作曲者是行善百姓、胸怀博大的周文王。
师襄听了又惊异,又佩服。他起身向孔子深深地行了一礼,说孔子的琴艺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这首乐曲的名字就叫《文王操》。
1.短文讲述了孔子学琴的四个阶段,分别是:
、
、
、
。
2.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从文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后作业
一、按要求完成练习。
1.纪昌看qī
zi(
)织布用的梭子以及bǎng(
)在窗口的虱子时,
用zhēn(
)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
不会眨一下。
蔡桓公的病发展到cháng
wèi(
)里时,还能用tāng
yào(
)治好,
落得个不治身亡的下场,
他始终对扁鹊的劝告毫不lǐ
cǎi(
)。
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词。
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入句子中的横线上。
因为……所以……
即使……也……
如果……就……
之所以……是因为……
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
烫:
①
温度高,皮肤接触温度高的物体感觉疼痛;
②
用热的物体使另外的物体起变化;
③
特指“烫发”。
)
有的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
)
年近五十的她,看上去只有三十来岁,离子烫过的乌黑的直长发让人感到她既时尚又精神。(
)
我赤脚走在太阳炙烤的沙地上,感觉真的很烫。(
)
三、拓展阅读(二)
杨继盛巧对趣话
传说,杨继盛刚刚入私塾读书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学生,私塾先生看见这么大年纪的人也来求学,就出了一个对子相嘲:“老学生。”
谁知话一说完,就被坐在一旁的杨继盛不假思索地接过来:“小进士。”
那位嘲笑“老学生”的先生听后,大吃一惊,说:“此儿小小年纪,竟聪颖如此,将来必有出息!”
有一次,私塾先生外出,学生们进行作阵交战的游戏玩耍。正玩在兴头上,不料先生突然回来,大家慌忙四处藏匿。先生大怒,挨个地罚跪,并出对“藏形匿影”叫学生对,先对出者免罚,对不出的继续罚跪。只见杨继盛微微一笑,答对:“显姓扬名。”
先生脸上的怒气,顿时一扫而光,惊呼:“此乃绝对也!”伸手将杨继盛拉起来。从此,杨继盛擅对出了名。
短文中出现了两副对联,请写一写。
对
对
你从加点的“不假思索”“微微一笑”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拓展阅读(三)
祁(qí)黄羊
春秋时代,祁黄羊担任中军尉。几年后,祁黄羊告老退休,便请求晋悼(dào)公准许他辞职。悼公说:“中军尉职责重大,你在军中多年,心目中一定有合适的人选,你觉得谁能替代你呢?”
“我看解(xiè)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悼公深感意外,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怎么会举荐(jiàn)他呢?”
“主公问我谁可以担此重任,并没有问他是不是我的仇人哪!”
“好吧,我相信你,就照你的意见办!”
悼公立即召见解狐,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
“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悼公十分惊讶:“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举荐他,难道不怕人家说你偏心眼儿?”
“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shèn)重。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悼公于是决定任用祁午继任中军尉。当时的人都很钦(qīn)佩祁黄羊,说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偏心眼儿:
压根儿:
把划线句子改成陈述句,并保持句意不变。
3.当时的人都很钦佩祁黄羊,说他
,
。祁黄羊举荐了
解狐和
祁午。由此可见,祁黄羊做事确实是
。
4.本文写祁黄羊两次推举贤才都采用了
描写,写出了祁黄羊的
的品质。
五、小练笔
小练笔: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