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学科
(100分
90分钟)
一、选择题(30小题,60分。每道题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下图示意世界某两区域,其中M地所在国是世界第七大葡萄酒生产国。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图示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A.M地南部有暖流经过
B.M点在N点的东南方向
C.N点的线速度大于M点
D.M地植被类型可能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若一架飞机从M地起飞,沿最短航线降落N地,请问飞行距离大约为
A.18
000
km
B.20
000
km
C.25
000
km
D.30
000
km
下图中的穿越线路因“山水形胜”为户外徒步爱好者所青睐,据此完成3~5题。
3.图中的穿越线路主要经过
A.山脊
B.山谷
C.山坡
D.鞍部
4.从安全角度考虑,图示线路较适合的徒步旅行时段是
A.2月
B.7月
C.9月
D.12月
5.徒步旅行者常从南坡攀登主峰太白山,沿途可能看到
①山顶终年积雪
②成群驯鹿在林中漫步[]
③又密又高的针叶林带
④山麓常绿树种郁郁葱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下面两幅图示意海口市某高中室外篮球场,图甲为某同学经常练习投篮的球场及投篮点示意图,图乙为该球场篮板侧视图,M、N分别为某日及半月后地方时12:00篮板上沿在球场的投影,据此完成6~7题。
[]
6.仅从面向太阳光投篮会降低投篮命中率角度考虑,该同学在早上6:00投篮命中率最低的地点可能是
A.a
B.b
C.c
D.d
7.篮板上沿投影从N到M移动的节气最可能为
A.立夏—芒种
B.芒种—夏至
C.夏至—小暑
D.小暑—大暑
读图,回答8~9题。
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
8.判断此时P地的风向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9.甲、乙、丙、丁四地中的气压可能与Q地相等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无风带是指无盛行风向,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的地区。下图阴影地区为“7月无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该地区7月盛行风向。读图,完成10~11题。
10.关于甲、乙无风带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原因相同
B.天气状况基本相同
C.气候特征相同
D.气流垂直运动不同
11.关于丙、丁两地盛行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A.丙地盛行风越过赤道,形成东南信风
B.丁地盛行风可能影响我国西南地区
C.在丙地盛行风作用下,形成赤道逆流
D.丁地盛行风强弱与夏威夷高压有关
下图示意4月某日我国40°N以北地区沿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垂直剖面。读图,完成12~13题。
12.下列示意图与图示天气系统相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3.受图示天气系统影响,可能
A.甲地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低
B.乙地晴朗无云,气温日较差小
C.甲地大雨滂沱,气温明显下降
D.乙地连日风雨交加,气温升高
下图是某地气温和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据此完成14~16题。
该地降水最多的月份及该月降水量是
A.7月,135mm
B.7月,150mm
C.12月,215mm
D.12月,770mm
该地12月气候特点是
A.高温多雨
B.高温少雨
C.低温多雨
D.低温少雨
16.
该地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下面图甲为“某气压带及两侧的风带分布示意图”,图乙表示五个不同的沿海地区受A、B、C三个气压带或风带控制的时间长短。读图回答17题。
17.图乙中①~⑤地区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分别是
A.①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湿季高温多雨
B.②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多对流雨
C.③④两地区都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半年都盛行西南风
D.⑤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盛行西北风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对废水进行收集、循环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8~20题。
18.图中芦苇的主要作用是
A.调节气候
B.美化环境
C.截留雨水
D.处理污水
19.图示循环系统对城市水循环的主要影响是
A.减少下渗
B.增加水汽输送
C.增加降水
D.减少地表径流
20.图示循环系统对城市的主要意义在于
A.减轻内涝
B.节约用水
C.防治大气污染
D.增加生物多样性
如图所示区域在18°S太平洋附近,L示意流经沿岸的洋流。据此完成21~22题。
21.下图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上图中L处的洋流与下图中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22.下列对L洋流沿岸地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A.空气干燥,雨雾很少
B.沿岸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
C.秘鲁首都是著名的“无雨城”
D.附近大渔场以热带经济鱼类为主
河口锋是指河口地区不同性质水体或水团之间形成的较为明显的界面,界面附件往往存在一种或多种水文化学要素(盐度、温度、浊度、密度等)的最大梯度。下图为某年长江河口锋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23~25题。
23.长江河口锋的形成、发展和消散与季节关系密切。其中,长江河口锋位置距离海岸最远的季节是
A.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4.夏季长江河口锋的形态最接近
25.关于长江河口锋及附近水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河口锋水域盐度比东、西侧水域高
B.
河口锋水域水体透明度较高
C.
河口锋可能会影响到河口港的通航
D.
河口锋水域生态系统较稳定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26~27题。
26.
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7.
图中断层
A.
导致现代河谷下切
B.
比花岗岩形成时间晚
C.
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
D.
形成后一直在活动
表层土壤水分受降水、气温、植被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区域表层土壤水分变化情况,该区域年降水量约300毫米,地面有人工恢复的植被覆盖。读图完成28~30题。
28.该区域表层土壤水分收入大于支出的月份是
A.6月
B.7月
C.8月
D.10月
29.与其它月份比较,该区域7、8月表层土壤含水量较低的原因主要是
A.
降水强度大,地表冲刷强烈
B.地面蒸发强,表土水分渗漏少
C.降水量较小,雨水补给微弱
D.植物蒸腾强,表土水分渗漏多
30.如果在该区域恢复植被,会造成
A.下渗量减少
B.径流量增大
C.降水量增加
D.表层土壤干化
二、综合题。(3道小题,40分。请将答案书写到对应答题位置)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
图1是我国东部某沿海等高线分布图。
材料二
湖陆风,是较大湖泊与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进出湖泊的地方性风。图2示意图1中疗养院某日7~15时的气温与湿度(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空气的水汽含量)变化。
(1)图1中①、②是为疗养院设计的引水渠。其中合理的是______;说出该疗养院的区位条件。?(4分)
(2)图1中③、④是计划修建的甲乙之间的城际快速通道。设计合理的是_____。(1分)?
(3)暑期,小李在图1中a处进行户外活动。在其后的日记中有以下几句:“……山上多常绿林,云雾常绕着森林游走;河水常暴涨,但仍然清澈;……”。
指出小李日记中最不切实际的一句话,并说出理由。(4分)
(4)图1中b处能否看到乙城市?为什么?
(2分)
(5)根据材料二,指出疗养院与库区之间由陆风转为湖风的大致时间并说出判断依据。
(3分)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洋流包括表层洋流和深层洋流。总体上,表层洋流将热量由低纬带到高纬,深层洋流将热量由底层带到表层。洋流按性质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来自较高温海域,寒流来自较低温海域。下图是北半球中低纬洋流模式图。
(1)说明A处洋流流向及成因。(4分)
(2)比较A、B两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的大小。(4分)
(3)分析甲洋流流经的海域空气湿度大的原因。(4分)
3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在炎热的夏季,太阳高挂,不需要空调同样取得了纳凉的效果。
材料二
左图为四川某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民居坐南朝北,房前一般为水泥或石子院坝,屋后种植林木;右图为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1)民居屋前石子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释。(4分)
(2)冬季,白天人们紧闭屋后窗户,开启前门。从气候角度分析此举的目的。(6分)
(3)从采光条件分析,该民居建为“坐北朝南”的原因。(4分)
地理答案
BAACD
BCCDD
BAABB
CCDAB
CCBBC
ACCDD
31.【答案】
(1)①
区位条件:背山面水、向阳坡阳光充足、远离城市空气清新。
(2)③
(3)“河水常暴涨”。理由:a处为山脊,不可能发育河流。
(4)否(不给分)。由b到乙城市,坡度先缓后陡(凸坡阻挡视线)。
(5)11时至12时之间。此时间段,疗养院空气湿度明显增加,说明风由湿润的库区转向岸边。
32.【答案】
(1)流向:大致自西向东。成因:受西南风(盛行西风)影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
(2)日较差:A小于B。年较差:A小于B。
(3)暖流流经,温度增高,蒸发量大,下垫面(海面)水量丰富。
33.【答案】
(1)石子地面增温较快,林木增温较慢,(屋前石子地面屋后林木)增强了房前房后的温差,从而增强了房前屋后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2)(冬季)紧闭屋后窗户,可以阻挡北方冷空气,同时切断穿堂风;开启前门,利于屋内与院坝之间保持对流,从而保持屋内温度,同时使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疾病发生。
(3)四川大多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因而全年正午时太阳位于其正南方,房子坐北朝南的设计,大门朝南利于获得较多的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