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八年级培优挑选测试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定温度下,向某硝酸钾溶液中加入4g硝酸钾或蒸发20g水,都能达到饱和,则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A
20g B.16g C.8g D.4g
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D
①加入生石灰 ②加入氢氧化钙 ③升高温度 ④ 降低温度
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外形完全相同的木球、铁球和铜球放入水中,静止后的位置如图所示,铁球沉底,则( )D
木球和铜球的浮力大小相等 B.铁球的浮力最小
木球一定是实心的 D.铜球的空心一定最大
一个空心的塑料球,在水下恰好能悬浮,如图所示,现沿图中虚线位置将其分隔成两部分,则( )B
A.小部分上浮,大部分下沉 B.小部分下沉,大部分上浮
C.大、小部分都保持悬浮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体积相同的铜球、铁球、铝球和木球,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所示。已知这几种物质的密度关系是ρ钢>ρ铁>ρ铝>ρ水>ρ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A.四个小球的质量关系是m铝>m铁>m铜>m木
B.四个小球所受的浮力关系是F铜>F木>F铁>F铝
C.铝球、木球一定是实心的,铜球和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D.四个小球的重力关系是G铝>G铁>G木>G铜
6.将一物块放在盛满水的杯中静止时,溢出水的质量是81克,当把它放在盛满酒精的杯中静止时,溢出的酒精质量是72克,则物块在水中的状态和密度为(ρ酒精=0.8×103千克/米3)( )D
A. 沉底 ρ=0.92×103千克/米3 B. 漂浮 ρ=1.2×103 千克/米3
C. 漂浮 ρ=1.0×103 千克/米3 D. 悬浮 ρ=0.9×103 千克/米3
7.如图所示为两个密度计a、b,a密度计最上部刻度线为1,而b密度计最下部刻度线为1,若要测定盐水的密度,则应该使用密度计( )A
A.A B.B C.任意一个 D.都不能用
8.如图甲所示,物体A的体积为V,放入水中静止时,浸入水中的体积为V1,先将一体积为V2的物体B放在物体A上,物体A刚好全部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则物体B的密度是( )B
9.如图所示,密度为0.6×103kg/m3,体积为1×10﹣3m3的正方体木块,用一质量可忽略不计的细线,一端系于木块底部中心,另一端系于圆柱形容器底部的中心,细线对木块的最大拉力为3N,容器内有一定质量的水,木块处于漂浮状态,但细线仍松弛.若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6×10﹣2m2,现在向容器中注水(容器的容量足够大)直到细线对木块的拉力达到最大值,在细线断裂瞬间停止注水.待木块稳定后,容器的水面与细线断裂前的瞬间的水面相比高度变化( )D
升高了2cm B. 降低了1.5cm C. 升高了1cm D. 降低了0.5cm
11.两个底面积相同形状不同的容器A、B(GA=GB),盛有不同的液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现将甲、乙两个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物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两物块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忽略液体的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甲物块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物块受到的浮力
B、两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
C、取出两物块后,B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大于A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
D、取出两物块后,B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小于A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12.在一容器中盛有水和煤油两种互不相容的液体,在液体中有一块冰悬浮着(如图所示),当冰全部融化后,关于煤油液面a和水与煤油分界面b的高度变化情况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
A、a液面下降,b液面不变
B、a液面不变,b液面不变
C、a液面不变,b液面上升
D、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
如图甲所示,某物体竖直漂浮于盛水的杯中,后来将该物体取出并横置于杯口,如图乙所示(不考虑水的损失).下列关于杯内底面及地面所受压强和压力大小的变化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D
A.杯内底面和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都不变
B.杯内底面和地面受到的压强大小都不变
C.杯内底面受到的压强减小,地面受到的压强增大
D.杯内底面受到的压力减小,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不变
如图(a),在一个较大的容器中盛有水,水中放有一个木块,木块上面放有铁块A,此时木块漂浮;如果将A从木块上拿下后悬挂在木块下面如图(b),并放入水中,当木块和A都静止时(水未溢出),这时候容器中的水面将(?? )C
A .上升 B .下降
C .保持不变 D .液面的升高取决于铁块的体积,体积越大,液面升高也越大
如图所示,台秤的托盘上放一个装有500g水的平底烧杯,烧杯的质量为100g,一个质量为300g的木块用细线系在烧杯底部并浸没在水中,剪掉线后,木块有的体积露出水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剪断细线前,木块所受的浮力等于3N
B. 剪断细线前,托盘受到的压力等于4N
C. 整个过程,水对杯底的压力变化量等于2N
D. 整个过程,托盘受到压力的变化量等于2N
16.一定温度下,向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说法正确的是( )D
A.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浅 B.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变深
C.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深 D.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不变
17.如图所示,一装有水的小桶放在水平面上,桶与水的总重力为50N,用测力计吊着一个体积为200cm3的金属球,将金属球缓慢浸没在水中,使其在水中静止,且不与桶壁、桶底接触,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15 N,g=10N/kg。则不正确的是( )C
A.金属球所受浮力为2 N
B.金属球的密度为8.5×103kg/m3
C.桶对水平面的压力为67N
D.水平面对桶的支持力为52N
18.一定温度下将溶质质量分数a%的硝酸钾溶液分成两份,一份恒温蒸发10g水,得到mg无水结晶;另一份恒温蒸发12.5g水,得到3mg无水结晶,则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C
A.10m克 B.24m克 C.80m克 D.克
有关粗盐提纯实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从广口瓶中取粗盐时,一般用镊子夹取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粗盐溶解
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速度
蒸发时,将蒸发皿中晶体全部析出后停止加热
t℃时,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绘制成图中的斜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50?g
B.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只有z是饱和溶液
C.点z向点w移动的一种方法是恒温蒸发一定量的水
D.将m点表示的溶液中变为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再加入20g溶质
填空题(共22分)
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少量饱和石灰水,小试管和U型管中均有适量水,请回答
(1)向小试管中放入氢氧化钠固体,可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2)向小试管中加入下列物质,能使U型管中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的是 (选填序号)。B
?????? ?A.热水 ?????? ?B.硝酸铵 C.氯化钠
22.已知A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表所示:
资料:A的溶解度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37.2 41.4 45.8 50.4 55.2
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 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表数据中选择,25℃时,A物质的溶解度应不低于______.
(2)在溶液①~⑤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填序号).
(3)溶液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计算最终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37.2g;(2)①③④;(3)33.5%;
23.质量相同的两个实心物体甲和乙,体积之比V甲:V乙=5:3,将它们轻轻放入水中,静止时甲、乙所受的浮力之比F甲:F乙=16:15.则甲物体的密度ρ甲=_____kg/m3。
0.64X103
如图用手将一重为6N的物体全部压入水中,物体排开水的重力为10N,台秤的示数为a,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N;放手后物体将______(填“上浮”“下沉”或“悬浮”),待物体静止时台秤的示数为b,两次示数的大小关系为a______b.(大于、小于、等于).10 上浮 大于
如图所示容器,上部的横截面积为S1,底面积为S2,容器中盛有某种液体,有一个空心金属球用细绳系住,绳的另一端连容器的底部.此时球全部浸没在水中,绳对球的拉力为T.球浸在水中时,将受到水对球的浮力作用,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问:将细绳剪断,空心金属球将上浮到水面,当球静止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选填“增大”或“减少”)了,变化了 。
计算题(18分)
如图甲所示,在容器底部固定一轻质弹簧,弹簧上端连有一边长为0.1m的正方体物块A,当容器中水的深度为40cm时,物块A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容器侧面的底部有一个由阀门B控制的出水口,打开阀门B,使水缓慢流出,当物块A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时,弹簧恰好处于自然伸长状态(即恢复原长没有发生形变),此时关闭阀门B。弹簧受到的拉力F跟弹簧的伸长量△L关系如图乙所示。(水的密度为ρ水=1.0×103kg/m3?, 不计弹簧所受的浮力,物块A不吸水)。求
(1) 打开阀门前物块A受到的浮力;10N
(2) 物块A的密度;
(3) 弹簧恰好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
(2)
(3)
27.有一包固体混合物,其中含硝酸钠和某一不溶杂质,将其投入一定量的水中,使其充分溶解所得结果如表:
温度(度) 10 40 75
剩余物质的质量(克) 201 132 72
硝酸钠溶解度见表:
温度 10 25 40 50 55 60 65 75 80
溶解度 81 92 104 114 117 124 130 150 166
(1)该实验用水的质量;
(2)原固体混合物中含硝酸钠的质量;
(3)欲完全溶解原固体混合物中的硝酸钠,所需最低温度为多少。
(1)根据40℃剩余物质132g,再升温到75℃,剩余物质又少了,说明升温到40℃时,固体中还含有硝酸钠;该物质由10℃升温到40℃,又溶解了201g-132g=69g,由10℃升温到40℃硝酸钠的溶解度增加了104g-81g=23g,即100g水中能多溶解23g,又因为升温后溶解了69g,所以水的质量300g;
(2)40℃升温到75℃时的溶解度增加了150g-104g=46g,所以300g水中还能溶解3×46g=138g,但实际溶解了132g-72g=60g,说明硝酸钠已经全部溶解完,所以72g全部是杂质,由10℃升温到75℃,共溶解硝酸钠质量为201g-72g=129g,10℃溶解硝酸钠质量为3×81g=243g;所以原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硝酸钠的总质量为:129g+243g=372g;
(3)300g水中溶解372g硝酸钠,则100g水中溶解硝酸钠质量为124g,由溶解度表可知所需最低温度为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