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上历史新考向多视角综合练习)
专项综合全练(二)
封建时代的欧洲、亚洲文明
[测试范围:第三、四单元]
一、选择题
1.(2019山东青岛中考)封建时代的欧洲,虽然处在教会神学的控制之下,但也孕育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下
列对欧洲封建时代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庄园经济流行
B.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C.西欧大学纷纷兴起
D.伯里克利建立津贴制度
2.12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下图为牛津大学校徽,校徽由三顶王冠和一
本展开的书组成。书上用拉丁文写着《圣经》的一句话“主照亮我”。据此可以推断(
)
A.国王兼任中世纪欧洲大学校长
B.中世纪欧洲大学脱离教会控制
C.世俗文化的发展受到阻碍
D.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欧洲文化教育
3.(2019湖南永州期末)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普遍建立,封君对封臣进行分封,封臣要对封君尽义务。这与中国西周的分封制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本质的不同。关于二者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欧废除等级制,中国形成等级制
B.西欧形成等级制,中国废除等级制
C.中国以土地封赐为纽带,西欧以血缘关系远近为纽带
D.西欧以土地封赐为纽带,中国以血缘关系远近为纽带
4.(2020山西大同期中)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中世纪的欧洲”知识卡片,其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中世纪的欧洲
A.克洛维是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
B.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
C.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国王,称为“什一税”。
D.西欧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5.(2020广东中山期末)庄园是构成中世纪西欧社会的一个最基本单元。庄园的主要产业是农业,同时也有手
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这段话说明了(
)
A.人们生活水平高
B.商品经济发达
C.庄园自给自足的特点
D.人们居住条件好
6.(2020河南南阳邓州期末)有人这样评价中古时期的西欧:“在一个庞大的封建农村社会旁边,就站起了一个
弱小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它是在封建社会的主流体制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新的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材料重在描述中古时期的西欧(
)
A.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B.城市的复兴和自治
C.教师行会推动大学自治
D.手工工场不断发展
7.(2020湖北恩施期末)在世界史概念里,“中古”一词也可以称为“中世纪”。以下关于中世纪欧洲的叙述,不
正确的是(
)
A.西欧主要国家的历史是从法兰克王国开始的
B.中世纪西欧具有鲜明的基督教色彩的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
C.西欧所有的城市都通过金钱赎买或武力斗争赢得了城市的自治权
D.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8.(2020安徽亳州蒙城中学联盟期中)下表中,历史现象与原因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历史现象
原因
A.
《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西罗马帝国的强盛
B.
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
统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C.
阿拉伯数字传遍了全世界
《马可·波罗行纪》
D.
1453年,君土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国灭亡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9.(2018江苏东台第二联盟期中改编)“比较”是历史学习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与法兰克王国
革相比较,共同之处在于( )
A.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
B.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C.废除一切私地、私民
D.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10.(2020广东河源正德中学第一次段考)小明同学课下收集了大化改新、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政
权、封君封臣制等相关资料。据此判断小明学习内容的主题是(
)
A.古代亚非文明
B.亚欧封建社会
C.古代欧洲文明
D.迈入近代社会
二、非选择题
11.(2020江苏南通如皋白蒲中学第一次月考)欧洲在近代成为促进世界进步的火车头,产生了对世界影响巨大的
近代文明,左右了世界近代历史的走向。然而,近代欧洲文明是从中世纪欧洲的土壤中孕育并成长起来的。
材料一
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结成有一套独特的仪式。附庸把手放到贵族的手里就表示附庸个人为贵族所支配,贵族抓住附庸的手表示贵族接纳了这种顺服。所有这一切都要面对圣物起誓。这样双方便明确了彼此间的义务和权利,封君与封臣的关系也就正式结成了。12世纪,书面契约开始增多。
(1)这种制度是以什么为纽带的?封君与封臣关系有什么特点?
材料二
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庄园法庭档案还记录这样一些事: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被罚款。1272年在斯塔夫德郡的阿尔鲁斯,“法庭全体人员要求领主应召前来答复他的一个佃户,领主是否依据国王的令状对该佃户提起诉讼”,在下一次法庭上,领主因未出席法庭而被扣押财物。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欧庄园法庭起到哪些作用。
材料三
城市兴起对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促使商品交换的加强和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城市里的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同时新的世俗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逐渐形成,对近代西欧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城市的兴起及发展对近代西欧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
(4)如果给以上材料设计一个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表述是什么?
12.(2019湖南岳阳汨罗弼时片区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
材料二
6世纪末7世纪初,由于流行多神崇拜,阿拉伯半岛四分五裂,以至于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族入侵
请回答:
(1)为了解决材料一中的社会问题,日本哪位天皇采取了什么改革?日本在这次改革中在政治上的措施是什么?它使日本的社会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然后改进社会的弊端,使日本社会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由此,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3)材料二中力挽狂澜的人物是谁?他创立了哪一宗教来实现目的?结果如何?
(4)在唐朝,除日本之外,还有大食、新罗等国也有使者来到中国与大唐交好,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与传播,请就日本、阿拉伯国家与唐朝的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史实各举一例。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项综合全练(二)
封建时代的欧洲、亚洲文明
一、选择题
1.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伯里克利建立津贴制度是伯里克利改革的内容,公元前5世纪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不属于封建时代历史,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A、B、C三项表述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
2.D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书上用拉丁文写着《圣经》的一句话主照亮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枚校徽现了基督教对中世纪欧洲文化教育的影响。故选D
3.D
中世纪西欧的封君封臣制是以土地封赐为纽带形成严格的封建等级制。中国西周的分封制是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进行分封的制度。故选D
4.C
8世纪,查理成为法兰克王国国王。查理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的1/10贡献给教会,称为“什一税”。教会因此变得富有起来,势力也越来越大。C说法错误。故选C。
5.C
“庄园的主要产业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说明了庄园自给自足的特点。西欧庄园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6.B
由“庞大的封建农村社会旁边,就站起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它在封建社会的主流体制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新的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可知描述的是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复兴和自治。
7.C
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只有部分城市取得了自治权,所以C项“西欧所有的城市都赢得了城市的自治权”说法错误。
8.B
《罗马民法大全》是东罗马帝国制定的A选项对应关系错误。阿拉伯数字传遍了全世界是阿拉伯人的功劳,跟《马可·波罗行纪》没关系,C选项对应关系错误。灭亡拜占庭帝国的是奥斯曼帝国,D选项对应关系错误。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主张独尊安拉。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国家雏形诞生。
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所以,B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9.A
日本大化改新和法兰克王国改革都确立了封建制度,都属于封建性质的改革。B是法兰克王国改革的内容,C、D是大化改新的内容。故选A。
10.B
日本通过大化改新进入了封建社会。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在统一阿拉伯的过程中,确立了封建制度。法兰克王国经过改革,形成了封君封臣制,确立了西欧的封建制度。据此可判断小明学习内容的主题是亚欧封建社会。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1.答案
(1)土地封赐。等级森严,权利和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2)维护领主利益;维护庄园公共秩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3)促使商品交换加强和商品流通范围扩大;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城市里的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新的世俗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逐渐形成。
(4)封建时代的欧洲。(其他意思相近亦可)
解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制度以土地封赐为纽带;封君与封臣关系等级森严,权利和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庄园法庭维护领主利益;维护庄园公共秩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3)据材料三中“促使商品交换的加强和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城市里的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新的世俗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逐渐形成”回答。
(4)根据上述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恰当的主题是封建时代的欧洲。
12.答案
(1)孝德天皇;大化改新。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使日本逐渐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善于学习他国的先进文化,取长补短,敢于改革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自身的发展。
(3)穆罕默德。伊斯兰教。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4)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法;日本学习了中国的茶艺、汉字、书法、棋艺等。中国的火药等重大发明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伊斯兰教也逐渐传到中国。(各举一例,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
(1)(2)主要考查日本大化改新646年,孝德天皇颁布诏书,仿照中国唐朝制度,实行大化改新,这次改革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十分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促进了日本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为其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我们应该坚持改革开放。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我们不仅要善于学习和模仿,还要敢于创新。(3)考查的是穆罕默德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组织答案。4)在唐玄宗时,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两国的友好和文化传播作出重大的贡献。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中国的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伊斯兰教也逐渐传到中国。本问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