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初中数学优质课评选教案
课题: 3.2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第1课时)
授课人:曹连跃
工作单位:冠县实验中学
2011年9月
3.2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猜想、表达等能力.
2、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能熟练进行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3、体会类比、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合作互助精神和竞争意识.
教学重点:应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什么?
2、有理数加法的步骤是什么?
设计意图:复习有理数的加法对乘法的学习特别重要,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及运算步骤可以类比有理数的加法来学习。
二、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
看下面的五个问题,需要采用哪种运算 怎样计算它的结果
(1) 如果全国耕地面积平均每年增加100万公顷,那么从今年起,3年后全国耕地面积增加多少
如果规定耕地面积增加为正 ,减少为负,几年后为正,几年前为负,那么经过3年全国耕地面积比今年增加300万公顷,用算式表示就是 。
(2) 如果全国耕地面积平均每年减少100万公顷,那么3年后全国耕地面积将减少多少
耕地面积减少100万公顷,记作( )万公顷, 3年后记作( )年,全国耕地面积将比今年减少( )万公顷,用算式表示就是 。
(3)如果全国耕地面积平均每年减少100万公顷,那么3年前全国耕地面积比今年多出多少
3年前记作( ),3年前全国耕地面积比今年多( )万公顷,用算式表示 。
(4)如果全国耕地面积平均每年增加100万公顷,那么3年前全耕地面积比今年少多少
3年前全国耕地面积比今年少( )万公顷,用算示 。
(5)如果全国耕地面积平均每年保持不变,那么3年前全国耕地面积比今年多多少
3年前全国耕地面积比今年多( )万公顷,用算式表示 。
设计意图:
(1)多媒体课件,联系身边实例,利用图片及资料对学生进行爱惜土地教育。
(2)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能列出乘法算式并猜想结果,为推导乘法法则做准备。
2、合作交流
观察下列算式,探究各式中积的符号与两因数的符号有什么关系?积的绝对值与两因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
(+100) ×(+ 3)= + 300 (- 100) ×(- 3)= + 300
(-100) ×(+ 3)= - 300 (+ 100) ×(- 3)= - 300
0 ×(- 3)=0
有理数乘法法则: 。
设计意图:
(1)通过由具体算式得出法则,让学生体会由特殊到一般转化的数学思想。
(2)通过与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对比,体会分类、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语言表达能力及团结互助、合作交流意识。
三、应用新知
例题讲解
例1 计算:
(1)(-4)×(-6); (2)(-)×.
(3)0.5×(-8); (4)
教师演示前两个小题,强调法则的应用,由学生板演后两个小题,并总结出
有理数相乘的步骤,即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演示,起到示范作用,巩固对法则的认识和理解。
(2) 通过学生板演,规范解题步骤,及时纠正学生在理解或表达上的错误。
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
加强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和应用,强化解题步骤。
通过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学以致用
1、商店降价销售某种商品,每件降5元,售出60件后,与按原价销售同样数量的商品相比,销售额有什么变化?
2 、三门峡水库的水位每天以0.2米的速度下降,经过6天,水位共下降了多少?
设计意图:
通过列算式解应用题,体会数学在生活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达标测试
1、填空
(1)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两数相乘,同号 ,异号 ,并把 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 。
(2)如果一个数与“+1”相乘,那么两数的积与原数 ,如果一个数与“-1”相乘,那么所得的积与原数 。
(3) 两个负整数的积是6,这两个负整数是 。
2、计算
(1) (2)
(3) (4)0.128×0
设计意图:
检测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加深对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五、收获与体会
1、有理数乘法法则
2、有理数乘法的求解步骤:
3、思想方法
由学生对本节课学习进行总结,教师适当补充。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梳理本节知识方法。
六、作业
必做题:课本P60 A组 1题
选做题:课本P60 B组 1题
设计意图:
通过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