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强化训练(一)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强化训练(一)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7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10-22 14:0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赣县区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强化训练(一)
地理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60分)
元阳县地处云南省南部、红河南岸的哀牢山脉南段,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称,光、热、水、矿产资源丰富,水土流失严重。下表为元阳县水土流失强度变化情况统计。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1.2005~2010年元阳县水土流失增长速度最快的侵蚀强度等级是
A. 轻度侵蚀 B. 中度侵蚀 C. 强度侵蚀 D. 极强度侵蚀
2.元阳县水土流失极强度侵蚀与剧烈侵蚀多呈点状,其成因最可能是
A. 修筑公路 B. 居民点建设 C. 矿产开采 D. 过度放牧
3.在农业生产中,该县防治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是
①调整农业结构 ②修建梯田
③发展“处方”农业④采用滴灌技术
A. 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无定河,黄河一级支流,大致以地貌区为界,上游流经风沙区,下游流经黄土丘陵沟壑区,无定河上游地区流量季节分配较均匀,变化小,下游地区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南部支流上兴建了许多小型水库。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4.无定河流经风沙区的河段,与丘陵沟壑区河段相比
A. 含沙量大,水量大 B. 含沙量大,水量小
C. 含沙量小,水量大 D. 含沙量小,水量小
5.无定河上游地区的水源补给主要是
A. 大气降水 B. 冰川融水 C. 地下水 D. 湖泊水
6.针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无定河很多支流修建了一些小型水库,这些水库的突出作用是
A. 防洪 B. 拦蓄泥沙 C. 灌溉 D. 发电
沟头防护工程是指为防止径流冲刷引起沟头前进和坡面蚕蚀而采取的保护性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下图为我国某地沟头防护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沟头防护工程可以有效防治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水土流失 B. 土地荒漠化
C. 土壤盐渍化 D. 生物多样性减少
8.种植树木可以更有效配合防护埂,缓解该处的生态环境问题,图中四点中最适合种树的为
A. A点 B. B点 C. C点 D. D点
一科研团队为解决某地区饮水问题设计了坝窖联蓄工程(如下图),利用淤地坝拦蓄沟洪水,再用蓄水池、水窖加以存储。读下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9.图中进水口的独特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
A. 过滤水中污染物 B. 方便引水管自流 C. 减少引水杂质 D. 防止泥沙淤积
10.最适合该工程推广的地区是
A. 东南丘陵 B. 河套平原 C. 藏北高原 D. 黄土高原
地表坡面分散的地表径流称为坡面径流,坡面径流侵蚀力的大小与地形、土壤和植被等因素密切相关。地形(坡长、坡度和坡形)控制坡面流水冲刷速度和冲刷量。研究坡面径流侵蚀能为有效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提供重要决策性的依据。图a表示坡面受雨面积和坡度的关系,图b表示侵蚀强度和坡度的关系。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地形与坡面侵蚀强度的关系表现为
A.同等降雨强度,坡度越大,坡面侵蚀越强 B.同等降雨强度,坡长越长,坡面侵蚀越强
C.凹形坡比凸形坡的坡面侵蚀强度要大 D.坡度大于65°时,侵蚀随坡度增加而递减
12.植被、土壤在坡面侵蚀的过程中主要作用表现为
A. 植被降低坡面径流速度,减弱坡面冲刷 B. 植被增加坡面径流量,增强坡面冲刷
C. 浅薄土层能增强下渗,减弱坡面冲刷 D. 疏松土质吸水性强,坡面侵蚀较弱
13.根据坡面侵蚀的原理,下列措施在控制土壤侵蚀、保持水土中最有效的是
A. 改良土壤结构 B. 修建坡面引水工程 C. 增加植被覆盖率 D. 打坝淤地
基流也叫底水,是河道中常年存在的那部分径流,基流系数是基流占河流径流的比重。读我国某地区河流基流系数与气温、地形关联图,回答下列各题。
14.该河流最可能位于我国
A. 华南地区 B. 西北地区 C. 东北地区 D. 华北地区
15.该河流下游地区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A. 荒漠化加剧 B. 水体污染严重 C. 水土流失加剧 D. 咸潮危害加重
土壤中的CO2溶于水后可溶蚀石灰岩,是形成喀斯特地上和地下景观的原始动力,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中的CO2浓度有较大差异。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喀斯特地区人工草坡、无植被耕地、天然草坡、柏树林等植被条件下土壤中CO2浓度的垂直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6.为减少对石灰岩的溶蚀,当地最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A. 开垦大量土地为耕地 B. 积极营造人工草坡
C. 努力保护和营造柏树林 D. 大力保护天然草坡
17.如果当地植被破坏严重,最终产生的环境问题可能是
A. 红漠化 B. 沙漠化 C. 盐渍化 D. 石漠化
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下面左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右图示意该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8.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A. 东南风 B. 西北风 C. 西南风 D. 东北风
19.风影沙丘
A. 体积与植株高度成反比 B. 长度与植株高度成反比
C. 高度受灌丛叶片大小影响大 D. 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
20.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
A. 风蚀作用不断加强 B. 荒漠扩张速度加快
C. 风积地貌趋于稳定 D. 大气降水显著增加
灌丛荒丛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灌丛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并将其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若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降,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左图示意某区域植被分布,右图示意灌丛沙堆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1.影响该区域植被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热量和光照 B. 地形和降水 C. 热量和水分 D. 土壤和水分
22.图中无植被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植被破坏 B. 海拔高,气温低,生长条件差
C. 降水少,气候干旱,土壤贫瘠 D. 多砾石、粗砂,孔隙大,水分渗漏严重
23.若农田大量引水灌溉,会导致荒漠化加剧的地区是
A. 绿洲东部灌丛荒漠区 B. 绿洲植被灌丛荒漠区
C. 无植被区西侧灌丛荒漠区 D. 无植被区
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境内在荒漠环境中土质较好、水源丰富的地方往往形成自然绿洲,而人工绿洲是伴随人类的出现及其定居和农耕活动而形成的。额济纳旗绿洲是阿拉善境内面积第二大的绿洲,下图为额济纳旗地理位置示意图,下表示意1975—2010年额济纳旗绿洲面积变化情况(单位:km2)。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影响额济纳旗自然绿洲内草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降水 B. 光照 C. 水源 D. 蒸发
25.1990—2000年,额济纳旗人工绿洲面积急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 全球变暖,地区蒸发加剧 B. 上游大量用水,弱水水量减少
C. 限制放牧,草地面积增大 D. 人口激增,城市占地面积增加
26.苏泊淖尔边缘地带最易出现
A. 沙漠化 B. 水土流失 C. 石漠化 D. 盐渍化
土壤盐渍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通过毛细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地表土壤的过程。下表为受土壤盐渍化危害较严重的亚非国家相关数据统计。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27.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
A. 高寒地区 B. 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
C. 耕地分布区 D. 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28.地中海沿岸与中国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时间分别是
A. 夏季、春季 B. 冬季、夏季 C. 秋季、夏季 D. 冬季、秋季
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出现众多风蚀坑,坑边发育有植被覆盖的沙丘,研究发现该地区风蚀坑规模扩大、沙丘高度不断增加。2000年以后,浑善达克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下图示意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9.根据风蚀坑的形态,推测该地盛行
A. 偏东风 B. 偏南风 C. 偏北风 D. 偏西风
30.图示沙丘高度不断增加是因为沙丘比风蚀坑
A. 风速快 B. 坡度缓 C. 降水多 D. 植被多
二、非选择题(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40分)
松嫩平原位于松嫩平原西部,是世界上三大苏打盐碱地分布区之一。该地区土壤盐碱化是在一定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成和发育的。有其特殊的气候、地貌、水文、地质及生物作用因素。该区年均降水量为350—450mm。20世纪50年代,该区盐渍土面积为240万hm2,而据最新遥感数据表明,盐渍土面积为393.7万hm2。目前该地区正在进行世界规模最大的盐碱地生态恢复实验,“种稻改碱”是开发治理盐碱地的有效途径之一,大型灌区正在建设。下图示意松嫩平原西部局部地区。
(1)说明该地区盐碱地面积分布广的自然原因。(16分)
(2)简述盐碱地面积扩大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12分)
说出建设“北部引嫩总干渠”的作用。(12分)
参考答案
1-5:BCADC 6-10:BABCD
11-15:DACBA 16-20:CDDDC
21-25:CDACB 26-30:DDADD
31.(1)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利于盐分的积累;成土母质所含盐分高,多盐沼;
地下水埋藏浅,且地下水中所含的盐分高;春季降水少,多大风天气,地面蒸发强烈;
(2)土壤板结,肥力下降;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抑制或危害农作物生长;
增加农业生产投入,成本提高等。
(3)引水灌溉;防洪排涝;给城市提供生产、生话用水;治理盐喊地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