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3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教案
教学目标确定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概述糖类有多种类型,它们既是细胞的重要结构成分,又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举例说出不同类型的脂质对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有重要作用。根据上述要求和建议,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3.说明糖类和脂质的相互转化。
教学思路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
在科学研究和制药等领域,经常要进行动物细胞培养。体外培养动物细胞时,需要为细胞分裂和生长提供营养。绝大多数情况下,培养基中都会有葡萄糖。讨论:1.对于培养的细胞来说,葡萄糖可能起什么作用?2.在培养脂肪细胞时,即便没有向培养基中添加脂肪,新形成的脂肪细胞中也会出现油滴。这说明什么?
思考讨论
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糖类的种类和作用通过与同学们一起解答上面的问题,得出结论:糖类为细胞提供营养和能量,并且可以转化成脂质。糖类的概念:关于碳水化合物名称的起源,可举例说明;哪些糖类不是“碳水化合物”,举例说明概念的发展。了解糖类的分类依据,把握糖类的分类、分布及功能:单糖:不能再分的糖。常见单糖(主要类型:五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六碳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并利用多媒体展示它们的分子式)及分布、功能(着重强调葡萄糖是细胞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五碳糖构成核酸)。二糖:水解时能够形成两分子单糖的糖。用媒体展示,指导学生分析,通过分析让学生了解几种主要的二糖及它们的组成和水解产物。多糖:水解时可形成3个及3个以上单糖的糖。主要是淀粉、糖原、纤维素等多糖的分布(存在生物及部分)和作用。二、脂质的种类和作用脂质的元素组成:C、H、O有些脂质还含有P和N脂质的分类: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常见的脂质。教师指导学生比较课本1g糖原氧化分解释放出约17KJ的能量,而1g脂肪可以放出约39KJ的能量,得出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教师提问:在人和动物体内,脂肪主要分布在哪些部位?这些脂肪有什么作用?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自己通过看书去解决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在这里,老师提问学生固醇类物质分别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回答问题,这样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走。三、糖类和脂质的相互转化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血液中的葡萄糖除供细胞利用外,多余的部分可以合成糖原储存起来;如果葡萄糖还有富余,就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给家畜、家禽提供富含糖类的饲料,使它们肥育,就是因为糖类在它们体内转变成了脂肪。而食物中的脂肪被消化吸收后,可以在皮下结缔组织等处以脂肪组织的形式储存起来。但是糖类和脂肪之间的转化程度是有明显差异的。例如,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预习思考:1.糖类都甜吗?甜的物质都是糖吗?2.日常生活中都接触到哪些糖?如何分类?3.结合教材,试列举糖的主要类型、分布与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对脂肪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作业布置
完成习题
板书设计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3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1、单糖
2、二糖
3、多糖
二、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1、脂肪
2、磷脂
3、固醇
三、糖类和脂质的相互转化
让学生思考细胞培养的培养中为什么要加入葡萄糖?以及培养脂肪细胞的培养基中为什么会出现油滴?
情境引入
分别介绍单糖、二糖和多糖。
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分别介绍脂肪、磷脂和固醇。
明白糖类和脂质的相互转化的条件。
糖类和脂质的相互转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