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西山学校高中部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后来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是( )
A.道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兵家思想
2. 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的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A. 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 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 勇于突破,理智束缚 D. 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3.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异彩纷呈。其中主张“以法为教,今必胜昔”的学派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4.老子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下列主张属于老子思想主张的是( )
A.“有教无类” B.“格物致知” C.“存天理,灭人欲” D.“无为而治”
5.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制天命而用之” C.“民贵君轻” D.“兼爱”、“非攻”
6.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这反映了知识阶层 ( )
A.积极倡导“君权神授” B.希望君主实行“仁政”
C.喜欢空谈纲常伦理 D.为“独尊儒术”不择手段
7.程朱学派与陆王学派虽然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但他们在理想方面却存在着一致性。其一致性表现在( )
A.重建儒家文化的新秩序,以安定社会 B.融合释、道、儒观念,以达到三教一统
C.强调经世致用之功,致力于政治改革 D.将理学向下通俗化,以觉醒庶民大众
8.以下是一份不完整的某历史人物表,据信息判定此人是( )
姓名
称号 思想家
籍贯 福建泉州 主要思
想主张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抨击道学,反对礼教
生卒年 1527—1602年
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李贽
9.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他曾有诗云:“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诗中所体现的情怀是( )
A.“经世致用” B.“人心一点灵明”
C.“循天下之公” D.“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10.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其中“第一种”东西指的是( )
造纸术 B.火药 C.指南针 D.印刷术
11.文学作品能够反映时代的风貌。如果我们要了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最好查阅( )
A.《诗经》 B.《离骚》 C.《窦娥冤》 D.《儒林外史》
12.“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此诗赞誉的是唐代大诗人( )
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陆游
13. 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之一。下列书法作品可供某同学想练习楷书临摹的是( )
14.右图所示著作的核心思想是( )
A.科学与民主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师夷长技以制夷”
15.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刭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过程。主张从“制度’’层面学习西方的人有( )
①林则徐 ②魏源 ③康有为 ④梁启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严复是从福州“三坊七巷”走出的近代历史名人,其主要成就是( )
A.翻译《天演论》 B.领导实业救国 C.领导新文化运动 D.编写《海国图志》
17.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A.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白话文模式 D.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18. 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
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 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
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 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
19. 1919年,李大钊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 )
A.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B. 《庶民的胜利》
C.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20. 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21.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守旧党、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
A.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 B.抵抗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C.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D.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22.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阐述:“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里的“社会革命”主要是指(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23. 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增加的内容有( ) ①反对帝国主义 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③耕者有其田 ④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4.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 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 )
民主主义国家 B.新民主主义国家
C.资本主义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
26. 某班同学在学校网站上做了一个“伟人毛泽东”的网页(如右图)。如果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X”应该是( )
A.新三民主义 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三个代表”思想
27.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28.邓小平家中挂有一幅《双猫图》。一只猫毛色雪白、茸毛轻柔,另一只猫毛色乌黑、黑黑透亮。画的上方,是几行遒劲苍老的题词:“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它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精髓 (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一国两制、祖国统一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9. 有学者认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他一生思想和事业的真正转折点,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真正转折点。这主要是因为( )
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C.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D.总结了改革开放前一阶段的成就
30. 翻开报纸,当你读到“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容时,你读不到下面的哪句话( )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先进道德的发展方向 D.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材料题(共3道大题,40分)
3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8分)
材料一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予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说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帮人硬要拿他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抗现代潮流,成了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
一陈独秀<孔教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1分)其思想主张是什么? (1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分)
(3)材料三中陈独秀对孔教持什么态度?(1分)
综合上述材料,联系社会实际,你是如何看待传统思想文化的?(3分)
32.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为探索救国救民之路,掀起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潮流。(10分)下面是小明同学在学习本专题是制作的素材表,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阶段 代表人物 著作(杂志) 思想主张 阶段特征
第一阶段 魏源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器物
第二阶段
图13梁启超 《变法通议》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学习西方的制度
第三阶段
陈独秀(图像)
A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将表格中空缺的内容填写完整(1分)
A:
(2)第二阶段:梁启超《变法通议》中认为变法的关键是什么?(2分)
(3)第三阶段:图15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
(4)根据阶段特征的变化,归纳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过程呈现出的主要特点。(2分)
33.在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富强而奋斗的历程中,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其卓著的理论贡献和实践精神,成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强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大总统誓词
材料二 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争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材料三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发展。
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奋斗的革命目标。(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毛泽东提出的中国革命道路。(2分)
(3)材料三中的观点在中共十四大得到怎样的创新?邓小平理论被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次会议上?(4分)
(4)根据所学知识,举出三位伟人共同的精神品质。(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以下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的部分关键词:真理标准、小岗村、中美建交、伤痕文学、一国两制、三转一响、喇叭裤、第一生产力、经济特区计划生育,万元户、义务教育,希望工程、农民工、手机、市场经济、呼啦圈、南方谈话、股市、依法治国、互联网、入世、神舟号、莫言,高铁、中国梦、一带一路、共享经济
——据长街《从“关键词看改革开放40年》等整理
从材料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关键词,确定一个主题,并就该主题展开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关键词和主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答案
选择题
1-5 CABDD; 6-10 BADAD; 11-15 AABDC; 16-20 AACDA; 21-25 CDCCB; 26-30 BCDCB
二、材料题
31、(1)创始人:孔子。(1分)主张:仁和礼(1分)
(2)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3)态度:持否定(批判)态度(1分)
(4)看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的继承)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3分)
32、(1)A:《青年杂志》或《新青年》(1分)
(2)关键: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2分)
(3)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2分)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任意2点3分)
(4)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学习西方。(2分,任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33、(1)目标:推翻清政府(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实现国家独立富强。(4分)
(2)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工农武装割据也可,2分)
(3)创新: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分)会议:中国15大(2分)
(4)品质: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新精神;忧国忧民的情怀等。(2分)
34.示例:关键词:真理标准、南方谈话 题:思想解放助推改革开放
阐述:1976年,文革结束,百废待举,百业待兴,党的指导思想仍然没有改变,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改革开放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我国的改革进入到关键时期。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除了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问题外,还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南方谈话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总而言之,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进步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思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