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5.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22 21:3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207004038605016578740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质量检测试卷
第七单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质量检测试卷
第七单元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总分
得分
3780155748665
条形码区域
条形码区域
102235752475注意事项 :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座位号,在条形码区域贴好条形码。
2.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3.密封线内不准答题。
注意事项 :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座位号,在条形码区域贴好条形码。
2.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3.密封线内不准答题。
4445168910
得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40分)
1.看拼音,写词语。 (8分)
172212033528039814533528030746703352804446270335280 zàn tàn tǐ huì zhǐ wàng fēi fán


42672033718544462703276603084195318135guǒ zhēn yán sù qīng xī wàng huái
169608599060
2.选择下列加点字的意思。(6分)
效:A.效果,功用;B.仿效;C.为别人或集团献出(力量或生命)。
(1)有志者当效此生( ) (2)宣布无效( ) (3)效忠国家( )
振:A.摇动,挥动;B.振动;C.奋起,振作。
(4)中华不振( ) (5)振臂高呼( ) (6)电磁振荡(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周恩来从小就志存高远,有着博大的胸怀。
B.公安民警英勇无畏地抢救伤者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当地群众。
C.自习课上有同学讲话,班长秉公执法,狠狠地批评了这位同学。
D.岳飞精忠报国的事迹,至今仍为人所称颂。
4.下列句子意思相同的打“√“,不同的画“x”。(4分)
A.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读书
少年周恩来读书为中华之崛起。 ( )
B.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
中国人想要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
( )
C.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
人们喜爱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 ( )
D.你们说的都没有道理
你们说的不是没有道理。 ( )
5.结合句子理解加点词的意思(6分)
A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被外国人占据?为什么呢?”

B你看他左顾右盼、洋洋自得的样子,也太骄傲了吧。

C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凉州词”是唐代曲名。
B.梅兰芳蓄须是为了不给日本侵略者演戏。
C.课文《出塞》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翰。
D.“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是周恩来写的。
7.下列句子在描写上既生动又恰当的一句是(  )(2分)
A.他打乒乓球的动作真灵活,像一只顽皮的小猫,在球台前上蹿下跳。
B.面对这幽林秀水、佳木野芳,我仿佛喝了香醇的美酒,心都醉了。
C.几棵野菊,柔弱的茎上顶着小小的黄花,雄赳赳地立在路旁。
D.他在一百米跑道上飞速奔跑,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轻快。
8.根据课本内容填空。(10分)
(1)梅兰芳先生是__________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主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享誉世界。他高超的________________让人喜爱,他的________________更令人敬佩。
(2)一封完整的信包括称呼、问候语、________、祝福语、________和________这六个部分。
(3)《夏日绝句》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向我们展现了一种无所畏惧的人生姿态。
(4)啊!延安,我把你追寻,追寻________,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________,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________,追寻火红的________!
(5)当周恩来真正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时,他想的就是怎么把________和________从苦难和屈辱中____________出来。于是他树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远大志向,得到魏校长的________。
得分
阅读与理解(30分)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16分)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3分)
崛起:
2.读句子,完成练习。(13分)
(1)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7分)
①这两句话连用两个感叹号,写出了魏校长     的神情。选文中体现这一点的还有“      ”一词。(4分)?
②“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的原因是            。(3分)?
(2)“有志者”的意思是      ,“效”的意思是     ,“此生”指     。“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                    。 (6分)?
(二)课外阅读,回答问题。(14分)
埋藏了六十年的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件事整整埋藏(cáng zàng)了六十个年头。
故事发生在广东中山县(现中山市)的一个广场上。时间约在1943年。当时一队日本兵驻扎(zhā zhá)在那里。一天,几个日本兵在喂马,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好奇地远远望着这些高大的马匹。日本兵拘捕了他,审问不出什么名堂,便对小孩说:“皇军写几个字,你照着写了,我们便放了你。”一个日本士兵蹲在地上写了“日本战胜中国”这六个字。
小孩接过日本兵的石块,蹲在地上也写了六个字“中国战胜日本” 。
日本兵叽叽喳喳讨论了一会儿,估计小孩不明白他们的用意,一个日本兵又重(chóng zhòng)新写了一遍“日本战胜中国” ,指着这几个字朝小孩嚷道:“要按我们的意思去写,懂吗?否则,枪毙枪毙的!”
小孩拿起石块,重写:“中国战胜日本” 。
日本兵暴怒,用马鞭抽打小孩,还把他捆绑在木柱上。过了一夜,日本兵把小孩放了。可第三天又把他抓了回去。原因之一是小孩的家人“顽固不化” ,家长没带孩子向皇军“认罪” 。于是又在木柱上将小孩捆绑了一天,然后押送到了监狱。经过近一个月的关押折(zhē zhé)磨,小孩已经气息奄奄,但他就不向日本兵求饶,不将“中国战胜日本”这几个字颠倒过来。
日本兵眼看小孩快要死了,便假装仁慈放了他。回家不到七天,小孩就离开了人间。
小孩的名字叫郑振华——假如他还活着——现在应该是七十多岁的老伯伯了……
把短文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用“\”画去。(4分)
故事发生在什么年代?那个年代中国正在和哪个国家的侵略者作战?(3分)


小男孩为何拒绝写“日本战胜中国”?(3分)

“小孩的名字叫郑振华——假如他还活着——现在应该是八十多岁的老伯伯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4分)

得分
习作与表达(30分)
本单元我们认识了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拥有高尚民族气节的梅兰芳。他们的一言一行中,无不洋溢着浓浓的爱国情感。身为新时代的少年,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呢?请选择一个人物,写一篇不少于350字的书信。
要求: (1)做到内容清楚,语句通顺。
(2)注意书信的格式。
(3)注意使用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参考答案:
积累与运用
赞叹 体会 指望 非凡 果真 严肃 清晰 忘怀
(1)B (2)A (3)C (4)C (5)A (6)B
3.C
4.√ √ √ x
5.A疑惑不解:因为有疑问而困惑,不能理解。
B左顾右盼:往左右两边看。洋洋自得:形容得意的神态。
C斩钉截铁:形容言行果断、坚决。
C 
7.B
8(1)闻名世界 贵妃醉酒 霸王别姬 表演艺术 民族气节
(2)正文 署名 日期
(3)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4)信念 温暖 光明 太阳
(5)中华不振 祖国 人民 拯救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赞扬
二、阅读与欣赏
(一)
1.兴起。
2.(1) ①震惊 睁大眼睛
②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
(2)有志向的人 学习 周恩来 有志向的人都要向周恩来学习

zàng zhā chóng zhé
故事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确切地说是1943年。那个年代中国正在和日本侵略者作战。
因为小男孩虽然年纪很小,但非常爱自己的祖国。他坚信中国人民不会屈于压迫,一定能够打败日本侵略者,取得最后胜利。
4.表达了作者对小男孩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三、习作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