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三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揭阳三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0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10-22 15:3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揭阳三中高二第一学期月考1地理科试卷
一、(每题3分,共48分)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1-3题
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地位下降最显著的是
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
C江汉平原 D成都平原
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的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耕地面积广 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 D人口较少
下图所示沙漠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50mm,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60天,积雪深度可达20cm以上,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读图回答4-5小题。
4.与其他沙漠相比,图示沙漠区域植被覆盖率更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年均温低蒸发弱????B.?山地降水丰富
C.?积雪融水丰富????D.?高山冰雪融水丰富
5.该沙漠地区稳定的积雪覆盖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
A.?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湿度????B.?反射太阳辐射,提高大气温度
C.?抑制风沙活动,减少初春扬尘????D.?增加土壤湿度,减少地表径流
下表是我国四条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回答6-8题。
河流 径流总量 多年平均含沙量
甲 226亿立方米 61千克/立方米
乙 624亿立方米 0.14千克/立方米
丙 118亿立方米 4.6千克/立方米
丁 2 709亿立方米 0.16千克/立方米
6.甲、乙、丙、丁四条河流依次是 (  )
A.闽江、黑龙江、伊犁河、海河 B.海河、黑龙江、闽江、伊犁河
C.海河、闽江、伊犁河、黑龙江 D.黑龙江、海河、闽江、伊犁河
7.甲河流域夏秋季节水患严重,目前已采用的解决措施主要是 (  )
A.开挖入海新河 B.修建分洪工程
C.修建大型水库拦蓄洪水 D.跨流域调水到其他地区
8.乙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
A.冰雪融水 B.大气降水 C.地下水 D.季节性积雪融水
9.在城市规划时,运用的地理新技术手段是
A. GIS、RS B. GPS、GIS
C. RS、GPS D. RS、GPRS
下图表示某河流流域范围,读图完成下题。
10. 造成流域内Ⅰ、Ⅱ两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植被 B. 气温
C. 降水 D. 地形
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下图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读图回答下题。
11.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扎龙湿地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湖泊生态环境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左图为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位置图,右图为齐齐哈尔年降水量与径流量月分配图,读图回答12-14题。
12.下列关于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③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 ④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
A.涵养水源  B.调蓄洪水 C.美化环境 D.保护生物多样性
14.扎龙湿地对齐齐哈尔市环境调节能力最强时期是
A.1月至2月 B.3月至5月 C.6月至9月 D.10月至12月
读下面两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  )
A.黄河的干流由北向南流
B.降水分布特点主要受夏季风影响
C.南部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D.贺兰山为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16.宁夏(  )
A.干旱危害最严重的地区降水量也最少
B.黄河沿岸引水灌溉,干旱危害程度低
C.中东部的草原区对干旱的承受能力较强
D.中西部以第一产业为主,抵御干旱能力较强
17.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18分)
材料一 图1为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  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从甲地的半干旱草原带,变为丁地的热带季雨林带。
(1)图1甲地和丁地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其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4分
(2)试分析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异同点。14分
18.读图,完成下列要求。(20分)
(1)比较西安与汉中两地气候的主要差异。6分
(2)甲、乙两地海拔相同,甲地是常绿阔叶林,而乙地是针阔叶混交林,说明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6分
(3)比较丙、丁两地在发展种植业方面的不同。8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4分)
若羌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是中国县域面积第一大县,不仅有楼兰古城、罗布泊南故城、石头城堡等众多旅游资源,“若羌红枣”也非常著名,堪称枣中极品。近年来红枣成为若羌县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该县先后被授予“中国红枣产业龙头县”“全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红枣之乡”等多项荣誉称号。目前若羌90%以上的红枣加工为干果形式,进行普通包装,销往外地。
(1)请描述2005年以后若羌县耕地面积的变化特点,并简述其原因。14分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B A D C C C A B
9.C 10.D 11.D 12.D 13.D 14.C 15.B 16.C
17.(1)青稞(小麦) 水稻 4分
(2)相同点:河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雨热同期甲地降水少,丁地纬度低,两地光照充足。 6分
不同点:甲地海拔高,热量不足;丁地纬度低,海拔低,热量丰富;甲地处于背风坡,降水量少;丁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多;甲地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8分
18(1)气候类型不同,前者是温带季风气候,后者是亚热带季风气候;3分
西安年降水量较汉中少,年均温较汉中低,气温年较差较汉中大。3分
(2)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气候条件的不同。甲地位于山脉南坡,向阳,乙地位于山脉北坡,背阴,甲地的气温高于乙地。6分
(3)丙地:水田农业,一年两熟,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
丁地:旱地农业,一年两熟到两年三熟,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8分
19. (1)特点:从2005年到2008年快速上升,2008年之后变化不大,呈缓慢下降趋势。6分
.原因:人口不断增长导致耕地面积扩大;农业用地结构变化,大量的耕地变为枣树地,为保持后续资源,开垦新的荒地,耕地规模进一步扩大;受水资源的限制,耕地面积达到一定程度后变化不大;为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导致耕地面积减少。8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