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时 求百分率的应用题(3)》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2.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迁移类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找准“1”,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填空。
(1)从“已经完成了20%”可以知道没有完成的占( )。
(2)从“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30%”可以知道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3)今年的产量比去年增加了25%,今年的产量相当于去年产量的( )。
2.一堆沙子用去200t,剩下的比用去的多1/4。剩下多少吨?
(1)读题,获取相关信息。
(2)你能找出题中的单位“1”吗?
(3)根据数量关系在练习本上列式,并交流、订正。
3.提出疑问,导入新课:
如果把题的1/4改写成25%,解题思路是否会发生变化呢?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5。
(1)课件出示例5。
(2)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师:可是商品原来的价格未知啊?怎么办呢?小组讨论、交流。
(3)举例假设,赋值法。
师:可假设此商品3月份的价格是100元。
学生列式:
100×(1-20%)=100×0.8=80(元)
80×(1+20%)=80×1.2=96(元)
(100-96)÷100=4÷100=4%
(4)统一单位“1”的方法。
师:因为没有具体量,而单位“1”的量又很多,我们可以先统一单位“1”再进行比较。
学生列式:
1×(1-20%)×(1+20%)=96%
(1-96%)÷1=4%
2.通过这道题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解这类百分数求分率的问题时,因为没有具体量,而单位“1”的量又很多,我们可以先统一单位“1”再进行比较,也可以采用将单位“1”的量看作“100”来赋值计算。
三、应用反馈
1.完成教科书第91页“做一做”第3题。
2.完成教科书第93页练习十九第11、1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注意两种方法可灵活选择。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
练习十九第13、14题。
六、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