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围绕单元人文主题“读书明智”共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交流平台”中总结了找书的方法;“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引导学生用比喻句来表达自己对书的理解,第二部分引导学生排列句子顺序,进一步体会阅读和写作的关系;“书写提示”引导学生体会书法的魅力;“日积月累”编排朱熹《观书有感》,借助生动的描写解释有关读书的哲理。从语文要素的角度出发,四个板块中“书写提示”相对独立,“交流平台”和句子排序都涉及梳理信息,用比喻句表达对书的理解和“日积月累”都涉及谈读书感受,旨在通过语文园地的学习,总结和提升学生对本单元前面三篇文本的学习,让学生不仅愿意读书,还要学会“读书”,懂得“读书”。
二、学情分析
经过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五年的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更加浓厚,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平时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并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语言积累的学习。但是对课外读物的选择还主要以兴趣为主,也很少涉猎书本之外的内容。因此,通过语文园地的综合性学习,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目标
1.能梳理总结如何找书读的方法。
2.借助比喻句表达自己对书的看法。
3.能把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并抄下来。
4.初步了解欧阳询书法的用笔、结构等特点,欣赏欧阳询的楷书艺术风格和表现形态,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
5.背诵《观书有感》。
四、教学重点
1.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和“交流平台”中学习伙伴的对话梳理,总结找书方法。
2.能借助形象的比喻表达自己对书的看法。
3.了解欧楷的用笔、结构等特点,学习欣赏欧楷书法艺术。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和“交流平台”中学习伙伴的对话,总结找书的方法。
2.能把句子排成一段连贯的话并抄下来。
(一)交流分享,梳理找书的方法
导语: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若干和读书有关的文章,从古人谈读书到世纪老人冰心回忆自己幼年、少年时读书经历,再到女作家叶文玲讲述自己童年读书、写作的故事,上节课我们还一起开展了“推荐一本书”的习作活动,相信大家已经读了不少书,读书一定给你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许多快乐,接下来我们就来交流一下“怎样才能找到好的课外书”这个问题。
1.引导学生阅读“交流平台”,交流一下“怎样才能找到好的课外书”这个问题。?
预设1:可以跟着课文找书读。
预设2:找感兴趣的同类书来读。
预设3:从感兴趣的作家作品中找书读。
预设4:读各种不同题材体裁的书籍。
预设5:从读一篇文章到读整本书,从读一本书到读一类书。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不仅可以读别人推荐的书,还能从读一篇文章到读整本书,从读整本书到读同一类书。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学习这么多找书读的好方法,做个有志、有识、有恒的读书人。
2.?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交流找书的方法。???
(1)小组讨论交流:你是如何找到自己想读的书的?
(2)全班交流分享。
预设1:我看到同桌在读《绿山墙的安妮》,被书的题目吸引了,于是就向她借了这本书来读。
预设2:我看了电视剧《西游记》,被里面惊险而又曲折的情节所吸引,同时迷上了能上天入地,会七十二变的孙悟空,所以就去图书馆找了《西游记》这本书来读。
预设3:在读书交流活动中,通过老师和同学推荐,我发现了喜欢的书,准备周末去书店买。
预设4:我在图书馆找书的时候,发现书架上还有其他我感兴趣的书。
教师小结:同学们不仅读过的课外书很多,找书读的方法也不少啊!对啊,我们不仅可以从别人推荐的书目中找书读,从自己感兴趣的题材中找书读,从感兴趣的作家作品中找书读,还可以读各种不同题材体裁的书籍,会找书读,这才是真正的爱读书!
3.引导学生通过填写“找书卡”、设计表格、设计思维导图等形式,梳理总结:找书的好方法。
4.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学会找书读的方法的好处。师相机评价。
预设1:随着课文找书读很方便、快捷。
预设2:找喜欢的同类题材的书读,更易找到自己喜欢的作品。
预设3:找同一位作家的不同作品读,可以充分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
教师小结:你们不仅学会了这么多找书读的好方法,还知道了找书读的方法的好处,你们都是“敏而好学、学而不厌”的好学生。老师希望你们将这些好方法付诸实践,并能够坚持下去。相信你们也会尝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滋味。
(二)排列句序,交流方法,体会阅读和写作的关系
教师导语:现代的作家叶文玲,从小就博览众书,在借鉴和模仿中创造出了打动人心的文字,的确阅读和写作息息相关,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文字,深入体会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词句段运用”第二题的内容,与同桌交流段意,试着排列句序。
2.全班交流,梳理思路,排列句序。
(1)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材料中,哪些句子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哪些句子是在总述、提示主要意思?
(2)预设:第1、3句讲的是同一个内容,都是说阅读,即“吸收”,第1句是总述,第3句是具体说明;第2、5句都是讲写作,第4句是在总结、概括主要意思,第4句中“阅读和写作”这句话,提示要先排列阅读的句子,再排列写作的句子。
教师点拨:通过寻找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就能发现排序的线索。
(3)学生尝试排序,并交流排序结果和理由。
第一步:仔细阅读每句话,理解它们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综合各句的意思,想想这些话主要说的是什么内容。
第三步:想想全段的内容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即找出排列顺序的依据。?
第四步:按确定的排列依据排列顺序。
第五步:安排好的顺序仔细读两遍,看排得对不对,如发现有的句子排的位置不对,就进行调整。
教师小结:排序的结果是:1、3、5、2、4,这段话是按照逻辑顺序来排序的,先问后答形象说明,先分述后总述。我们认真读这段话可以发现,这段话介绍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一个是由外到内,一个是由内到外。它告诉我们,只有先吸取营养,脑子里的东西才会变得有价值。
3.指导学生朗读排序后的句子,并在练习本上抄写下来。明确书写要求:工整、美观,有一定书写速度。
……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借助比喻句表达自己对书的看法。
2.?背诵《观书有感》。
3.初步了解欧阳询书法的用笔、结构等特点,欣赏欧阳询的楷书艺术风格和表现形态,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
(一)理解运用,借助比喻句表达感受
教师导语:上节课我们交流了找书读的方法,了解了读书和写作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读书”,将“读书”进行到底。首先请同学们观看视频“读书和不读书的区别”,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读书的魅力!
观后小结:同学们读书和不读书的区别从表面上看好像就是会不会说话的问题,而会不会说话正体现了一个人的水平和素养,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接下来,我们一起读读“词句段运用”第一题中的三个例句,去感受一下对于一位爱读书的人来说,“书”意味着什么?
1.?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词句段运用”第一题中的三个例句,划出和“书”对应的词语。
2.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作者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营养品、朋友和故地呢?
预设1:长生果指的是吃了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果子,这句话中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
预设2:书能让人的精神丰富,就好像给精神补充了营养一样,所以第二句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预设3:第三句话把书比作朋友和故地,是因为书籍和朋友一样能让人感到快乐和充实,书籍也和故地一样让人觉得亲切和熟悉。
3.引导学生仿照例句,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和感受,说说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
预设1:书就像夏日的清风,能给我们带来清凉。
预设2:书就像一扇扇无形的门,门后是一个个不同的世界。?
预设3:书是一张张请柬,邀请我去美丽的游乐园。
预设4:书是一对翅膀,帮助人们横渡理想的海洋。
教师小结:书籍是长生果、是营养品滋养着我们的精神世界,让我们变得充实而快乐、气质而高雅;书籍是朋友、是故地,每次读书,仿佛和朋友和故乡重逢……接下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观书有感》这两首古诗,看看读书还能给我们带来哪些认识?
(二)理解、背诵《观书有感》
1.?初读古诗,自学、检测生字词。
(1)让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诗,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预设1:通过查字典我知道了“鉴”读第四声,在这里是“镜子”的意思。从插图中可以看到半亩方糖就像一面镜子。
预设2:借助上下文,我知道“为”在诗中的意思是“因为”,读第四声。
预设3: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蒙冲是古代的一种战舰,这里指大船。
(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交流自己不理解的字词。
2.合作学习,理解大意。
(1)指名读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预设1(第1首古诗):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
预设2(第2首古诗)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大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原来这样大的船行驶要花费很多推拉的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漂流。
(2)根据自己的理解再次朗读古诗。
3.感悟道理,熟读成诵。
(1)引导学生思考:题目是“观书有感”,但是诗中为什么没有提到读书?诗中描写的景物和“书”有什么关系?
教师点拨:想象一下诗中描绘的画面,和读书的感受联系起来,想想它们比喻的是什么?
预设1:“半亩方塘”比喻的是自己的知识储备,“源头活水”比喻新的知识。
预设2:“春水生”比喻大量的阅读。
预设3:第二首诗里作者用行船来比喻学习。
(2)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蕴含的道理,全班交流。问:这两首诗似乎在描写景色,但为什么以“观书有感”为题呢?
预设1:其一,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告诉我们要不断汲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
预设2:其二,以泛舟为例,让我们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读书须积累,当积累到融会贯通的地步,自然就能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
(3)齐声诵读,一边朗读一边体会诗中的道理。
(4)?引导学生结合这两首诗的内容,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
预设1:读书学习的时候,不断接触到的新知识,能让我们感觉自己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思路越来越清晰。
预设2:我发现读的书越多,在阅读和写作的时候就越顺畅,无论是理解还是表达都觉得很自如。
(5)通过同桌互动、填空读、引读等形式熟读成诵,内化积累。
教师小结:看来读书的好处真不少啊,希望同学们都能遨游书海,让书成为你的智慧之源;读好书,让你的智慧永远站在潮流的前沿。
(三)了解欧楷书法特点,感受汉字书法的魅力
教师引语:除了古诗,书法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她是一种集肢体和脑力于一体,将体力和思维运用于笔端的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1.了解书法的历史和演变过程,导入新课:我国书法的历史源远流长,有序发展着,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草书、楷书等,书法艺术有序的发展着。(出示图片)
2.在各种书体中,我们现在最常用的是楷书。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欧楷书法。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初步了解欧阳询及其书法作品。
预设:《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七十五岁时的得意之作,也称《九成宫碑》,碑文内容魏征撰写,书法欧阳询。
九成宫遗址在今天陕西省麟游县城西约五里,隋朝时称“仁寿宫”,唐太宗李世民执政后耗巨资修缮,修复后改名为“九成宫”。贞观六年初夏,李世民到九成宫避暑,在九成宫附近发现泉水,饮有回味甘甜,遂赐名此泉水为“醴泉”,并命魏征撰文,欧阳询书写刻石以记之。故,此文命名为:“九成宫醴泉铭”。
欧阳询,唐朝人,是初唐四大家(书画家)之一,也是中国书法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之一。他的楷书法度严谨,用笔率意洒脱,堪称唐楷第一,被称为“欧体”。
2.?感受欧楷特点。学生自主阅读“书写提示”,圈画出描写欧楷特点的词句。(用笔和结构特点的词语)
预设1:用笔方整,笔力刚劲,起收转折,一丝不苟。
预设2:字形整长,穿插巧妙,结构严谨。
预设3:平正端庄,险劲生动。
3.?借助碑帖书法作品,再次感受欧楷特点。
(1)对照《九成宫醴泉铭》碑帖,感受这些词句表达的意思。?
(2)教师示范讲解“功”字,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欧楷的特点。
点拨:“功”字左边是个“工”,第一笔横,起、收一丝不苟,第二笔短竖用笔方正,“工”下边的横要变成提,目的就是为了避让右边的撇,体现欧楷书法穿插避让的特点。右边是个“力”字,第一笔起、收及转折处一丝不苟,最后一撇要刚劲有力,同时也体现了欧楷书法险劲生动的特点。
(3)尝试借助“书写提示”和教师示范,让学生交流对欧体书法的感受,同桌之间互相说说。
预设1:碑帖中的“大”字,第一笔起笔、收笔棱角分明,第二笔的撇起笔一丝不苟,第三笔捺苍劲有力。整个字既笔力刚劲,又平正端庄。
预设2:“四、方”这两个字中规中矩、棱角分明,体现了欧楷书法用笔方整的特点。
预设3:“天、文”这两个字最后一笔苍劲有力,体现了欧楷书法笔力刚劲的特点。
预设4:“帝、青”这两个字的字形竖长,体现了欧楷书法字形竖长的特定。
预设5:“饮”字左下部收敛,就是为了避让右边“人”字的左撇。这既体现了欧楷书法结构严谨的特点,有体现了其穿插巧妙、险劲生动的特点。
(4)观看欧楷书写视频,欣赏欧楷作品图片,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
教师小结:书法是中国最具传统文化色彩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那浸染着墨色芬芳的一撇一捺也早已深深浸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中国人就像中国书法一样,做事一丝不苟、刚劲严谨,做人正直公平、端庄有度!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论语》“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中圣贤谦虚勤勉的读书态度,冰心“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诚挚而殷切的劝勉和希望。希望同学们都能认真找书读,因为读书能够让我们谈吐优雅、气质从容;能让我们挥毫泼墨、表达心声;能够让我们学会思考与权衡;让我们懂得诚信与善良,感受人与世间的美好!
七、板书设计
八、作业建议
1.结合本课收获的找书方法,选择一本好书,并开始阅读,摘抄好的句子,在书中批注感悟,还可以把这本书推荐给同学们。
2.在积累本上抄写“词句段运用”中的三句名言,以及排序后的段落。注意书写工整美观,有一定的书写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