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7《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22 22:3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我的“长生果”》是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叙事性散文。文章以时间为序,回忆了作者少年时代充满情趣的读书生活,描述了读书类型的变化,阐明了自己在读书、作文中获得的体会和悟出的道理,借“长生果”之喻,表达了自己对书籍的真挚情感。
  本单元以“读书明智”为主题,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其中,《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在体裁上完全相同,都是叙事散文;在内容上也很相似,都是以时间为序从不同角度回忆了作者童年或少年时期的读书经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教材在选文的编排上是非常科学的,体现了统编教材精读课文“教方法”,略读课文“用方法”的编排思路。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速度,具备了自主阅读理解的能力。本单元在《忆读书》的课后习题和《我的“长生果”》的课前提示中都提出了“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的要求,这既是本册第二单元“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的一个持续实践的体现,又是六年级策略单元“带着目的阅读”的基础。
  通过本单元前面几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初步达到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在本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借助文前提示自己阅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中,自主阅读,交流分享,这应该是本节课最主要的过程和方法。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提示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阅读策略,快速有效地阅读。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喻、瘾”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差、参”。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的方式梳理作者读书的类型和作者从读书、作文中悟到的道理,初步体会阅读和作文的关系。
  四、教学重点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的方式梳理作者读书的类型和作者从读书、作文中悟到的道理,初步体会阅读和作文的关系。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梳理信息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长生果”吗?谁来说说你所了解的长生果呢?
  预设1:据说长生果可以滋养身体,吃了它可以让人长生不老。
  预设2:花生因为非常有营养,可以延年益寿,也被人们称为“长生果”。
  预设3:在小说《西游记》里,长生果长在镇元大仙的五庄观里,吃了可以长生不老。
  ……
  教师引导: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了,课题中的长生果打上了引号,可见它并不是指真的长生果,那指的是什么呢?
  预设1:文章的长生果指的是书籍。
  预设2:长生果,指营养极其丰富。作者将书比喻为“长生果”。
  ……
  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课文预习得很充分,长生果真的是相当有营养啊!叶文玲就是因为吃了“长生果”成了当代有名的作家,今天,我们一起来品品叶文岭的“长生果”。请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带着“阅读提示”中的问题来自学课文。
  教师板书课题:我的长生果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呢?
  预设1: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书是可以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看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
  预设2: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充分表达了书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
  教师过渡:我们通过两篇文章的学习,了解了从古至今人们读书的方法和态度,要做到“用心”“有志”“有识”“有恒”。同时借助表格、提纲、结构图等进行归纳和整理。本节课,我们继续运用这些方法自主探究学习。
  接下来,我们就根据学习单,一起来学习一下本节课作者分别围绕读和写讲述了哪几件事,这些读写方法给你什么启示呢?(出示学习单,学生围绕学习提示,合作梳理。)
  学生默读课文
  预设1:?作者回忆了少年时代看香烟人小画片;看连环画;看文艺书籍;看中外名著的经历。
  “香烟人”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
  师生合作,完成板书:“香烟人”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
  预设2:作者还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
  《秋天来了》——《一件不愉快的往事》
  ……
  教师引导:大家是用什么方法理清文章思路的?
  预设1:借助标时间的词语:“最早、后来、上初中后”借助过渡句。
  预设2:关注重点语句,例如第五段,第七段开头第一句。
  ……
  教师过渡:非常好,借关键词句理清文章的思路是个很好的方法,我们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还用可以到了哪些读书的方法呢?
  预设:快速浏览法、画树状图理清脉络法、品词赏句法、交流合作法等。
  教师引入:我们要在默读、浏览的过程中迅速把握文章主线,细读深思中了解作者的感悟,在个人理解的基础上写出个性化的感悟和体会。希望我们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能和作者一样,品尝到“长生果”的美妙滋味。
  教师过渡:如果只用两个字或词来概括本文的内容,你认为是什么?
  预设:“读”和“写”
  教师小结:文章的题目往往体现了整篇文章的主题,对题目质疑和思考,并循着自己的疑问在文中寻找答案,这也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
  (二)理清脉络,分享内容、方法
  教师引导:接下来大家根据,默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学习读写方法。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学习任务快速的默读课文。
  预设1:时间推移:最早——后来——渐渐地——后来
  预设2:读书经历:津津有味——废寝忘食——囫囵吞枣——如醉如痴
  ……
  教师引导:我们先来看作者读书的那几件事,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梳理。请同学们看屏幕,这里有一张表格。左边填写书得来的方式,右边填写读的书。表格的第一行我们一起做。比如,从第3自然段,我们知道最初的时候,作者看的是——(小画片)对,像这样,把表格填起来。接下来就要让同学们自学。默读课文,把表格填完整。
  课件出示阅读表格一:
  教师引导:请大家看这张表格。最初的时候,作者看的是——(“香烟人”的小画片),后来,她感到不过瘾,开始看——(真正的连环画),渐渐地,连环画也不能使她满足了,她开始借阅——(文化站里的文艺书籍),再后来,她就读——(校图书馆里的中外名著)。从这张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看书不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预设2:作者读书的范围十分广泛。
  预设3:作者热爱读书,而且读得很用心。她阅读的范围与深度在不断地增加,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
  教师过渡:刚才我们用一张表格梳理了作者读书的几件事,现在我们再用另一张表格来梳理作者写作文的几件事。这张表格也有两列,左边填作文的题目,右边填作者受表扬的原因。首先,大家一起来看看,作者写了哪两篇作文?
  预设:《秋天来了》和《一件不愉快的往事》
  教师引导:下面请大家一起看一看表格二,体会作者受到表扬的原因。
  预设1:当大多数同学千篇一律地开始写“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飘到了地上”时,我心里忽然掠过了不安分的一念:大家都这样写多没意思!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衣裙仙女……
  预设2:小时候的委屈是“我”实在经历过的感受,是实感;写着写着,“我”不禁眼泪汪汪,这是“我”的真情流露。所以“我”的这篇文章又得到了好评,还被贴在教室的墙上。
  ……
  (三)联系实际,读写结合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填写了两个表格。表格一呈现了作者读书的历程,表格二是关于写作文的几件事。两个表格放在一起,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读书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预设2:只有平时广泛地阅读,有意识地积累,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才能够信手拈来,并且将文章写得精妙绝伦。
  预设3: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
  ……
  师生合作,完成板书:拓展想象力——《秋天来了》???
  锻炼记忆力??增强理解力——《一件不愉快的往事》
  教师过渡: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再读作者列举的两篇作文,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你在自己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预设1:说明平时的阅读积累,对于作文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同学们平时要养成博览群书,入情入境地读,做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
  预设2: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
  预设3: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
  师生合作,完成板书:阅读——写作?????厚积——薄发
  教师总结:现在让我们回到课前的问题来——为什么说书是长生果?长生果能使身体不老,那书能使什么不老?书能使人的精神不老,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读书能给我们带来愉悦,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同学们都能多阅读,做一个精神富足的人。
  七、板书设计
  八、作业建议
  谈谈你对阅读和作文这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的理解,也可以结合你的实际,写一段精彩的话。(请结合你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