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二)
①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探究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是学生第一次遇到的定量的电学探究实验,学生操作的步骤较多,并且要正确对待和分析实验数据,这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数据分析方法的良好素材。
本节特点一是教材具有很强的基础性,二是学生对本节有一定的感性基础,三是科学探究的技能要求比较明显。
②课标要求:
理解串联电路各处电流关系和并联电路的干路和支路电流间的关系。
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的探究能力,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与实验方案,有初步信息处理能力。
③措施与安排: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关系时,可让学生按教材提示进行,重在让学生学习其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策略,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时,就让学生仿照探究串联电路电流关系的探究程序,以及教材提示逐一进行。
【教学目标】
⒈理解串联电路各处电流关系和并联电路的干路和支路电流间的关系。
⒉学会电流表测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流的连接。
⒊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的探究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流的关系,难点是电流表在并联电路中的连接。
【实验器材】
两只带灯座的小灯泡、装有两节干电池的电池盒、一个开关、若干条导线、教学电流表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复习旧知识
1.电流的概念、单位
2.对电流表的认识和使用。
可归纳为“四清”、“四会”。认识电流表做到“四清”,即清楚标记、刻度盘、接线柱、调零器。使用电流表做到“四会”,即会连接(必须与被测电路串联,电流从“+”接线柱流进、“—”接线柱流出,不能直接接在电源正、负极);会选量程(所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的量值,大于0.6A选0~3A量程,小于0.6A选0~0.6A量程);会试触(即使电流的一接线柱接好,用导线瞬时碰接另一接线柱,通过试触达到:①判断电路是否接通,若指针动,则电路接通,否则未接通;②判断正负接线柱是否接反,若顺时针偏传,则接正确,否则接反;③判断量程是否选对,先用大量程试触,指针偏转角度小,则量程选大,应改接小量程);会读数(先看清电流表所用量程,根据量程明确刻度盘上每大格和每小格所代表的量值,由指针所指的位置读取数值)。
共同复习有关问题
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电流的概念及电流表的使用,以便能很好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
(一)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有什么关系?
①提出问题:如图1所示,a、b、c三处的电流大小是什么关系?
(
图1
)
②组织学生猜想,并归纳猜想。
③按电路图进行实验(投影到大屏幕上),分别测出a、b、c三点的电流,然后进行比较。
④将电流表分别串联在a、b、c三处,合上开关后,将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在下表中
电流表的位置电流表的示数I/Aa处b处c处
⑤让学生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归纳得出结论。
教师板书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即I1=I2=I3=……=In
观察、思考
大胆猜想、回答
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思考、归纳
交流、讨论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二)、并联电路的干路和支路电流间的关系。
①提出问题:请猜想一下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
②组织学生猜想,并归纳猜想结果。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让学生设计出实验探究电路图。例如图2所示。
④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按设计的电路图进行实验,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
S
)
(
图2
)
电流表的位置电流表的示数I/Aa处(干路中)b处(支路中)c处(支路中)
⑤指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归纳结论,不同组间进行交流。
⑥教师板书结论: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I1+I2+……+In
大胆猜想
思考、设计并联电路图
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分析归纳结论
设计电路图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要让学生真正自己动脑、动手。
教师总结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为以后电学实验打下坚实基础。
认真听讲
三、巩固练习:
完成随堂练习题
完成练习,校正答案
四、作业:
完成课本后面“作业”1-3题
【板书设计】
第四节
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二)
实验探究(一)
实验探究(二)
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关系
并联电路中干路和支路电流间关系
⒈电路图
⒈电路图
⒉实验结论:I1=I2=I3=……=In
⒉实验结论:I=I1+I2+……+In
第
1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