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一般过程课件(含教案和说课稿)(25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设计的一般过程课件(含教案和说课稿)(25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通用技术
更新时间 2011-10-07 23:07:22

内容文字预览

(共26张PPT)
思考:
这些作品基于什么目的而设计的,它解决了什么问题?
拖把鞋
镜子
陶瓷留言板
设计必须从调查需求、分析信息、发现与明确需要解决问题开始,提出设计项目,明确设计要求。
研读课本案例讨论:
发现与明确问题阶段需要
经过那些环节?
一、发现与明确问题
主要环节 具体工作内容
调查需求
分析信息
问卷调查、访谈、查找资料
对调查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确定设计项目
确定设计便携式小凳
提出设计要求
确定便携式小凳的设计要求
二、制定设计方案
在制定设计方案这个过程中我们又需要做哪些工作呢?
1、收集信息
用户调查
上网找资料
查阅图书资料
咨询专家
收听广播电视
二、制定设计方案
1、根据设计项目应该收集哪方面的信息?
2、收集这么多信息干什么用呢?
成本不高于5元
携带方便
体积小
自重轻
易于制作
结构稳固
材料(选择)
携带(方便)
结构(稳固)
尽量缩小体积
采用可拆卸式
采用折叠式
扩大支撑面
采用榫接方式连接
采用插接方式连接
选用轻质材料
选用易加工材料
选用废旧材料
二、制定设计方案 2、设计分析
小凳的设计要求
最富有挑战性的环节,根据设计要求,大胆构思,挖掘创造潜力,提出多个设想。
3.方案构思
二、制定设计方案
4.方案呈现(绘画方案草图)
将自己的构思和创意具体化,形象化和视觉化。根据自己的构思画成草图,根据草图再绘制详细的设计样图。
【要求】
先画出自己设计的方案草图,要求别人能够看懂,并能理解里面的设计要点,必要时可以附带文字说明。
所用的材料、结构、连接方式
 当多个方案产生以后,我们就要根据一定的原则,对这些方案进行筛选。
5.方案筛选
应明确:
1.运用不同的材料、结构可以产生不同的设计方案。
2.任何设计方案都有改进的可能性,好方案决不会仅有一个。
一、发现与明确问题
二、制定设计方案
三、制作模型或原型
四、测试、评估及优化
五、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课堂小结
收集信息
设计分析
方案构思
方案呈现
方案筛选
学生实践活动
学生自主设计适合于在床上看书,写作业的“可调节式小桌”,制定设计方案,绘制草图。
学生交流、评价设计方案
要求:设计目标明确、问题来源、信息收集、材料调查、设计分析、方案构思、方案呈现、方案筛选、初步优化。
展示成功的设计产品图片
课后作业
 根据要求把本节课“可调式小桌方案”优化,课下各小组完成原型、模型制作或者绘制完善的草图。
榫接《设计的一般过程》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 本课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
本课教材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苏教育出版社)《技术与设计 1 》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的第一节。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技术、设计及其相互关系”、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的基础上,知识的又一次延续。以“便携式小凳”的设计为案例,贯穿本课教材。这样的安排可以使学生获得既形象又具体的认识,生动地展示了设计的一般过程。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设计过程的分析,可以从整体上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根据对事物认识的一般规律,本章的设计思路是:从总体上先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关于技术设计的过程、原则及评价概况,从而形成对设计的一个基本认识,让学生能站在整体的角度上系统地进行后面各章的学习。所以,本章与后面各章的关系属于“总一分”关系。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
教学难点:如何制定设计方案,体现出方案的创新性和多样性。
3. 课时安排: 2课时
二、 教学目标
本节课型是新授课。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我确立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
  ②尽可能激发学生在构思方案过程中的创新潜能。
③知道设计过程中可能产生多个方案。
  ④理解设计过程需要不断优化。  
(2)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和发现问题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处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知道在技术设计中发现问题的重要性,并养成平时注意观察身边事物的生活习惯
三、说学情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技术、设计及其关系的相关知识,对技术及设计都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和体验,但是对如何进行设计,如何规划设计还没有认识和体验,对设计过程还充满陌生感,同时也充满好奇感。学生也许有过设计过程的感性体验,但是还没有提高到理性的认知水平,还没有内化为一般的规律和程序。故先给学生一个有关设计的一般过程的总体概况,为学生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 说教学策略
(一)教法
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所以我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遵循“从生活中来”,最后“回归到生活去”。本节的教学,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景—解决方案-解决过程—总结提升”的模式展开。以“多功能学习用品盒”的设计为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把知识点的学习置于具体的情景当中,通过具体的案例,使学生从生活体验到理性分析的思维升华过程。同时关注学生能否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交流自己的体验和想法。通过富有吸引力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回想和体会设计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学生本着“回想——联想——猜想”的思维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步步展开,使学生亲历自主探索和思维升华的过程。
(二)学法: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分析、交流和总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获得不同的体验和不同的发展。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设计的一般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知道设计过程可能会产生很多方案,学生要拓展自己的想象空间进行多维思考,同时设计的过程中要不断的优化。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的基本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有:
  1、设计阶梯式(由易到难)的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能一步步由浅入深地进行构思,并形成方案,享受到成功和创造的快乐;
 2、对学生在方案构思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亮点进行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对方案构思的自信心;
  3、通过从学生自己的行为活动,自然引出各种构思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其实自己已具备这些构思方法和创造潜能,只是没有激发和展示出来;
  4、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实物,对学生进行信息刺激,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
  5、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拼、拆实物。亲身体会构件的连接设计。
五、 说教学程序
导入 提出问题(课件展示[新颖设计作品图片])(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课件展示的几个新颖的设计,这些作品基于什么目的而设计的,它解决了什么问题?(教师归纳学生回答:)我们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解决人们的实际需要。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技术世界因设计而愈加精彩,设计是技术发展的关键。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世界上这些实用的产品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吗?是凭空想象的还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呢?是的,任何一种产品的设计不是一步到位、立竿见影的,设计是一个有计划的创新活动,它有着科学合理的基本工作程序。那么设计一件物品需要哪些过程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实践设计一般过程中的前两个步骤: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
1、 发现与明确问题 从本质上说,设计就是一个问题的求解过程,它从问题出发,并围绕问题展开各项活动。研读课本案例,思考在设计的发现与明确问题阶段要进行哪些具体的工作?(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多从生活中找问题,要强调从技术的高度对问题进行考虑)
2、制定设计方案 l 制定设计方案的步骤:① 收集信息。收集哪方面的信息?收集途径? 收集这么多信息干什么用呢?(引导学生开放性参与,不束缚学生的思考)② 设计分析。根据设计要求,找出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再利用我们所收集到的信息分析其可能的解决办法。(通过对设计要求的解析,让学生归纳出材料、结构和便于携带等主要问题)面对设计要求和约束条件之间的相互矛盾,如何去权衡利弊,做出选择?提出解决问题的多个设想③ 方案构思。(难点) 方案构思是设计过程中最富有挑战性的环节,它要求学生根据设计要求,大胆构思,努力挖掘自己的创造潜力,提出解决问题的多个设想。与众不同——创新 百花齐放——多样(鼓励学生发挥其想象力,根据设计要求,大胆构思,挖掘创造潜力)l 给出一些关于小凳设计的相关资料。④ 方案呈现。挑选一些学生的作品展示给同学看(教师组织学生评价,同伴对交流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可以提出质疑,或建设性意见。做陈述的同学给予解答。)(教师请交流设计方案的学生谈谈听取同伴评价后,谈谈自己对设计方案的评价,及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的主要思路。学生自评,谈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的主要思路。)⑤ 方案筛选。l 要明确两点:(1)运用不同的材料、结构可以产生不同的设计方案(2)任何方案都有改进的可能性,好方案不会仅有一个(用讲述法,让学生了解以下几个步骤)l 对于④⑤两个步骤由于要给学生一定时间去完成。
3、小结本课内容 设计的一般过程发现和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收集信息设计分析方案构思方案呈现方案筛选设计的一般过程
第五周 班级:高二(7-11)班 执教教师:郑小霞 执教日期: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及其各个环节,知道设计时动态而有章可循的过程。
(2)初步学会撰写设计概述与细则、绘制设计草图以及对设计方案的评价。
(3)能根据设计的一般过程进行具体的设计实践活动(如对可调节式小桌的设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可调节式小桌”案例的引导下经历设计的一般过程。
(2)尝试运用“缺点列举法”等常用发明方法进行产品的改进性设计。
(3)在阅读、思考、讨论和合作实践中,培养技术实践、交流、表达、评价的能力和协作意识。
(4)初步学会有计划、有步骤、科学地开展设计活动。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在设计的一般过程实践中,初步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关注社会的需求和技术的新发展。
(2)通过对产品的改进设计,逐步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3)通过对设计成果科学性、实用性等方面的交流评价,提升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和个人的综合素养,以及对STS理念的进一步理解。
二、教学重点
根据课本中“便携式小板凳设计案例”的“怎样做”,学生完成自己的设计,体验设计的一般过程中的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以及方案的交流、评价。
三、教学难点
根据课本中“便携式小板凳设计案例”的“怎样做”,学生完成自己的设计,如何能让所有学生都充分参与,并能体验到设计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构思,制定设计方案;从交流、评价中获取有效信息。
四、教学方法
讲授、任务驱动、小组合作、自主阅读、多媒体教学。
五、设计思想
1. 课本分析
“设计的一般过程”是课本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前面两章的重点侧重于技术和设计的基础概念性的内容,从本章开始接触到实践操作内容,本节就是实践操作的第一个环节,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所以它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
首先,知识点贯穿了整本书的内容,从宏观角度对书本知识进行梳理。前面所讲到的技术的价值、技术的性质和人机关系等知识点在这节有具体的应用。并且这节知识也是后面几章知识的一个缩影,对整本课本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次,从本章开始学生接触到了实践操作的内容。这一节的内容作用是开始让学生完成由理解到应用,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从总体上先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关于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设计的过程是具体的、感性的。本节内容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小凳的设计知识,而是希望以小凳为载体,让学生了解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能站在整体的角度上系统地进行后面各章的学习,能够把设计的每个环节通过“模仿”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去。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搭建的教学平台,引领学生亲历设计的一般过程和不断优化的过程,让他们自主地建构一般过程的概念,初步感受设计的本质——创新。
本节内容有三方面要求:一是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二是知道设计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多个方案;三是理解设计过程需要不断优化。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和维护五个环节。教学时间2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学习设计一般过程的前两部分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部分内容,后面内容在第2课时完成。
2. 设计理念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根据课本中“便携式小板凳设计案例”的“怎样做”,让学生模仿和体验自己“可调节式小桌”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设计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课堂上师生的互动和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做了准备,最终实现激发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来学习。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本,能初步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包含哪些步骤,但仅停留在理论方面的了解是不充分的,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力求应用设计一般过程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
以探究式学习为主,采用分析、讨论、归纳总结、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地位。让学生分小组来进行设计的测试、评估及优化等环节的亲身经历,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引导作用。整个学习过程层层递进,逻辑严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通用技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注重拓展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共通能力的发展。
在此指导思想下,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创设任务情境。
(1)在具体情境设置方面,考虑到“可调节式小桌”与便携式小板凳比较相似,便于学生迁移运用,因此选择该任务情境。
(2)针对情境任务问题,请学生自己给出解决方案,给自己设计一款满足需求、独具魅力、富有个性的“可调节式小桌”,把设计方案画成草图,画出草图。
(3)选典型设计方案,请学生到讲台通过实物展台与投影机进行展示,向同伴讲述设计方案的特色。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可以提出建设性意见,也可以质疑。
(4)请交流设计方案的学生谈谈听取同伴评价后,下一步计划怎样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交流设计方案给学生提供相互倾听、相互学台,培养了学生的共通能力,学生在会话中倾听同伴的思想,体验设计方案的多样性,学生在会话中产生思维的碰撞,从中得到启示,捕捉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的思路。学生在交流技术,更是在交流思想,交流让学生更加自信,更加尊重同伴。
本节课因时间局限,只能选择典型设计方案进行交流与评价,可布置作业:自评设计方案,并进行优化。学习完本章后,组织整个班级设计方案的交流与评价,这时学生学习了设计的一般原则,交流与评价会更有效。
3. 教学策略设计
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中进行了细致的安排:
(1)用课件展示设计的一般过程的五个步骤,使学生对设计的一般过程有整体认识。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为: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
(2)请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46-51,详细了解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的相关理论知识。
(3)创设任务情境,让学生应用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的理论知识,参与设计“可调节式小桌”以及对产品改进设计的实践活动中体验设计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感受设计带来的快乐和情趣。通过教师和学生互动和学生自主讨论实践,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4)选择典型学生设计方案,利用展台、投影机进行设计的展示、交流、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提炼同伴信息,捕捉优化原有设计方案的灵感,为方案优化做好准备。
(5)归纳法的运用,充分的运用学生的观点,并将其提升,让学生感觉自然亲切、深刻。
(6)创设情境——问题生成——主动探究——成果交流——知识迁移(知识提升)教学模式的运用。
4.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两章中通过我们大量的事例了解了部分设计的重要性和趣味性,但是没有尝试到亲自设计的感觉,本节需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体验设计的一般过程,这是学生第一次自己动手设计和制作作品,学生一定会很有兴趣。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可能会碰到不少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并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应难而上。同时,为了防止在第一次动手操作就碰上过多的困难,所以这次制作内容不宜定得太难,我们就选择了和课本内容相似的“可调节式小桌”,使他们能感受到把设想转变为产品的过程。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对不少产品、制作则知之甚少。这节内容的学习就让学生从设计者角度而非消费者的角度去认知事物。
六、教学准备
1. 教学资源的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PPT。
2. 教学课件的准备
教学课件揭示本节课的线索,包括自主阅读要求、创设任务情境要求等。
七、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
(课件展示[新颖设计作品图片])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课件展示的几个新颖的设计,这些作品基于什么目的而设计的,它解决了什么问题?
(教师归纳学生回答:)这些产品的设计都是为了解决人们生活中的问题的,所以我们在设计产品时应该先要发现与明确问题,这也是我们设计的一般过程的第一个步骤。
2. 理论探究
(1)发现与明确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本质上说,设计就是一个问题的求解过程,它从问题出发,并围绕问题展开各项活动。研读课本案例,思考在设计的发现与明确问题阶段要进行哪些具体的工作?(教师归纳学生回答)
经过环节 具体工作
调查需求 问卷调查、访谈、查找文献
分析信息 对调查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确定项目 设计便携式小凳
提出设计要求 确定便携式小凳的设计要求
(教师小结:在我们知道了要设计什么,及设计的要求后,下面我们就要来“制定设计方案”了。
(2)制定设计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明确了,现在我们应该着手制定具体的设计方案了。那么在制定设计方案这个过程中我们又需要做哪些工作呢?
(教师归纳总结)
①收集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收集哪方面的信息?收集途径? 收集这么多信息干什么用呢?
②设计分析
所以我们就要根据设计要求,找出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再利用我们所收集到的信息分析其可能的解决办法。我们来分析设计的要求,思考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教师归纳总结)通过对设计要求和所收集到的各种信息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小凳自重减轻了,却带来了材料、结构方面的问题;结构稳固了,自重、携带又有问题;小凳便携了,结构和制作又出现了问题。面对设计要求和约束条件之间的矛盾,为了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应该提出尽可能多的设想,以便于权衡利弊,做出选择。总之,想要设计好一个便携式小凳,必须解决好小凳子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携带方式等主要问题。
③方案构思
(教师引导思考归纳)方案构思是设计过程中最富有挑战性的环节,它要求学生根据设计要求,大胆构思,努力挖掘自己的创造潜力,提出解决问题的多个设想。
为解决设计要求和约束条件之间的矛盾,解决好小凳子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携带方式等主要问题,同学们要认真阅读书中列举和前期收集到的关于材料、结构、连接方式的资料,寻求解决的最佳方案。但是注意自己的设计方案可以充分想象,自由发挥,大胆突破,不要受到书中设计方案的束缚和局限,更不要“拿来主义”。
④方案呈现
(教师提出方案呈现的要求和思路,为后面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构思过程中产生的设计想法常常是模糊的,为了使其具体化,我们通常会用草图把它们转化为视觉形象。同时,这些想法又是零散的,从中我们并不能看到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所以我们还要对这些想法进行综合。
要求:同学们先要画出自己设计的方案草图,要求别人能够看懂,并能理解里面的设计要点,必要时可以附带文字说明。
呈现学生的设计方案
⑤方案筛选
(教师提出方案筛选的要求和思路,为后面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当多个设计方案产生以后,我们就要依据一定的原则,对这些方案进行筛选,确定最终的方案并加以实现。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对小组内的设计方案进行初步的筛选,淘汰明显不符合设计要求或有明显缺陷的方案,然后再对现有的方案进行整合,并最终呈现出1-2个你们小组认为最合适的便携式小凳设计草图。
   在制定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始终明确:
A.运用不同的材料,结构可以产生不同的设计方案
B.任何设计方案都有改进的可能性,好方案决不会仅有一个。
7. 课后小结及课后作业
教师总结本课:这节课我们学习并实践了设计一般过程中的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部分共三个步骤。通过交流与评价,我们体验到设计方案不是一蹴而就的,方案的优化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精益求精的过程。
(课件展示[课后作业])
根据要求把本节课“便携式小凳”优化,课下各小组完成原型、模型制作或者绘制完善的草图,在本节课上通过制作好的PPT形式,图文并茂,展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