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圆(五)
——圆综合题突破
1.(江苏省苏州市)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O是CD边的中点,以O为圆心,OC长为半径作圆,交BC边于点E.过E作EH⊥AB,垂足为H.已知⊙O与AB边相切,切点为F.
(1)求证:OE∥AB;
(2)求证:EH=AB;
(3)若=,求的值.
2.(广东省梅州市)如图,矩形ABCD中,AB=5,AD=3.点E是CD上的动点,以AE为直径的⊙O与AB交于点F,过点F作FG⊥BE于点G.
(1)当E是CD的中点时:
①tan∠EAB的值为______________;
②证明:FG是⊙O的切线;
(2)试探究:BE能否与⊙O相切?若能,求出此时的长;
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湖北省宜昌市)已知:如图1,把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得顶点A与边DC上的动点P重合(P不与点D,C重合),MN为折痕,点M,N分别在边BC,AD上,连接AP,MP,AM,AP与MN相交于点F.⊙O过点M,C,P.
(1)请你在图1中作出⊙O(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与是否相等?请你说明理由;
(3)随着点P的运动,若⊙O与AM相切于点M时,⊙O又与AD相切于点H.设AB为4,请你通过计算,画出这时的图形.(图2,图3供参考)
4.(湖北省鄂州市)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AD∥BC,AB⊥BC,以AB为直径的⊙O与DC相切于E.已知AB=8,边BC比AD大6.
(1)求边AD、BC的长.
(2)在直径AB上是否存在一动点P,使以A、D、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P相似?若存在,求出AP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四川省遂宁市)如图,以BC为直径的⊙O交△CFB的边CF于点A,BM平分∠ABC交AC于点M,AD⊥BC于点D,AD交BM于点N,ME⊥BC于点E,AB 2=AF·AC,cos∠ABD=,AD=12.
(1)求证:△ANM≌△ENM;
(2)求证:FB是⊙O的切线;
(3)证明四边形AMEN是菱形,并求该菱形的面积S.
6. 如图11,AB是⊙O的直径,弦BC=2cm,∠ABC=60 .
(1)求⊙O的直径;
(2)若D是AB延长线上一点,连结CD,当BD长为多少时,CD与⊙O相切;
(3)若动点E以2cm/s的速度从A点出发沿着AB方向运动,同时动点F以1cm/s的速度从B点出发沿BC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连结EF,当为何值时,△BEF为直角三角形.
7. 如图,半径为2的⊙O内有互相垂直的两条弦AB、CD相交于P点.
(1)求证:PA·PB=PC·PD;
(2)设BC的中点为F,连结FP并延长交AD于E,求证:EF⊥AD:
(3)若AB=8,CD=6,求OP的长.
8.如图,以BC为直径的⊙O交△CFB的边CF于点A,BM平分
∠ABC交AC于点M,AD⊥BC于点D,AD交BM于点N,ME⊥BC于点E,AB2=AF·AC,
cos∠ABD=,AD=12.
⑴求证:△ANM≌△ENM;
⑵求证:FB是⊙O的切线;
⑶证明四边形AMEN是菱形,并求该菱形的面积S.
9. 我们所学的几何知识可以理解为对“构图”的研究:根据给定的(或构造的)几何图形提出相关的概念和问题(或者根据问题构造图形),并加以研究.
例如:在平面上根据两条直线的各种构图,可以提出“两条直线平行”、“两条直线相交”的概念;若增加第三条直线,则可以提出并研究“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和性质”等问题(包括研究的思想和方法).
请你用上面的思想和方法对下面关于圆的问题进行研究:
(1) 如图1,在圆O所在平面上,放置一条直线(和圆O分别交于点A、B),根据这个图形可以提出的概念或问题有哪些(直接写出两个即可)?
(2) 如图2,在圆O所在平面上,请你放置与圆O都相交且不同时经过圆心的两条直线和(与圆O分别交于点A、B,与圆O分别交于点C、D).
请你根据所构造的图形提出一个结论,并证明之.
(3) 如图3,其中AB是圆O的直径,AC是弦,D是的中点,弦DE⊥AB于点F. 请找出点C和点E重合的条件,并说明理由.
10.(江苏省镇江市)如图,已知△ABC中,AB=BC,以AB为直径的⊙O交AC于点D,过D作DE⊥BC,垂足为E,连结OE,CD=,∠ACB=30°.
(1)求证:DE是⊙O的切线;
(2)分别求AB,OE的长;
(3)填空:如果以点E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上总存在不同的两点到点O的距离为1,则r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1.(广东省肇庆市)如图,⊙O的直径AB=2,AM和BN是它的两条切线,DE切⊙O于E,交AM于D,交BN于C.设AD=x,BC=y.
(1)求证:AM∥BN;
(2)求y关于x的关系式;
(3)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S,并证明:S ≥2.
D
A
E
C
H
B
O
F
F
B
A
D
O
C
E
G
A
C
B
F
D
M
N
图2
P
OP
A
C
B
F
D
M
N
图3
P
OP
A
C
B
F
D
M
N
图1
P
A
C
B
D
E
O
A
C
B
M
D
E
O
N
F
图10(3)
A
B
C
O
E
F
A
B
C
O
D
图10(1)
A
B
O
E
F
C
图10(2)
第23题图
ABC
A
B
O
m
第25题图1
O
第25题图2
A
B
O
E
第25题图3
D
C
F
G
D
C
O
B
D
C
E
A
O
A
D
E
M
C
B
N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