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滂沱(pānɡ) 捧场(chǎnɡ)
花骨朵(ɡū) 开花结果(jiē)
B.公仆(pú) 对称(chèn)
削铅笔(xuē) 为虎作伥(wèi)
C.揶揄(yú) 伎俩(liǎnɡ)
山大王(dài) 供认不讳(ɡōnɡ)
D.颔首(hàn) 游弋(yì)
毒豇豆(ɡānɡ) 鸡毛掸子(dǎn)
解析:选A。B.削铅笔(xiāo);C.供认不讳(ɡònɡ);D.毒豇豆(jiā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唱双簧 扑朔迷离 勿庸赘言 徇私舞弊
B.度假村 尚方宝剑 坐镇指挥 诘屈聱牙
C.增殖税 联袂出访 备受关注 披沙拣金
D.通缉令 甚嚣尘上 贪赃枉法 既往不究
解析:选B。A项,“勿庸赘言”—“毋庸赘言”;C项,“增殖税”—“增值税”;D项,“既往不究”—“既往不咎”。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但凡是争论,争论的一方为自己声辩,绝对无可厚非,而且应该提倡,否则,大不利于百家争鸣气氛的形成和学术的发展。
B.阳春三月,春意阑珊。武汉大学校园内的樱花绽放枝头,它已然成为珞珈山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C.值得重视的是,目前许多学生学得很死,读书不求甚解,生吞活剥,死记硬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D.在青海玉树地震中,多少同胞失去亲友,失去家园,生活在一种极度悲痛之中。虽然远在千里之外,我们却能感同身受。
解析:选B。A项,声辩:公开辩白;辩解。B项,阑珊:将尽;衰落。C项,不求甚解:意思是说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D项,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进一步畅通政府信息发布和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赣州市政府组建了网络新闻发言人队伍,并制定了一系列工作制度,营造了良好的网上舆论氛围。
B.提出著名的“公共池塘理论”的印第安纳大学教授奥斯特罗姆,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合适的制度,从而更合理地使用公共资源。
C.《建国大业》证明,献礼影片坚持正确导向的同时,必须打破政治说教的窠臼,在情节上丰富戏剧的感染力,在制作上积极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手段。
D.不同的法官裁判同一案件,判决的结果却截然不同,这种“同案不同判”的怪现象让法律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
解析:选D。A.成分残缺,在“信息发布”后加“的渠道”;B.“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句式杂糅;C.“丰富”和“感染力”搭配不当。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至于下午什么时间可以排队?中国馆可接受多少未预约的观众排队?参观者服务中心表示,他们将通过几天的试验,最后确定一个明确可执行的方案。
B.“党政机关适度的公务接待,是开展工作的需要。”汪玉凯教授说。“但是公务接待吃喝之风泛滥,就是严重的腐败问题。”
C.国内股票市场一直萎靡不振,那么全球市场情况又如何呢?最近,渣打银行对全球股市的评级从“中立”调整到“增持”。
D.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发表题为《缓解北京市交通拥堵的难点与对策建议》的文章,为缓解北京交通拥堵问题压力支招。
解析:选C。A项,两个问号均应改为逗号;B项,“教授说”后面应用逗号;D项,应改书名号为引号。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文学应放射出理想的光芒
文学理想的表达,是现实在变革发展中的艺术展现,实质是文学艺术超越性的体现,文学艺术超越性恰是文学艺术存在的生命。
文学艺术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又超越现实生活。文学艺术创作将现实生活的原材料通过开掘、提炼,生发了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不同于现实生活的超越性,这才有了文学艺术作品。如果失去了超越性,就失去了创作意义,就没有文学艺术本身了,超越性是一切文学艺术作品的生命。
文学理想的表达,体现了文学艺术的超越性。英国诗人密尔顿的《失乐园》不仅揭示了人类理性不强,意志薄弱,经不住诱惑的根源,而且抒写了人的自豪情怀、进取精神、革命激情。这理想光辉具有鲜明的超越性意义。当代作家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抒写了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的人类共同精神的理想光辉,具有鲜明的文学超越性。作者写道:“这部长篇出来后,也许有人会问,你写的就是敖鲁古雅的鄂温克人吗?我可以说,是,也不是。虽然这粒种子萌生在那里,但它作为小说成长起来以后,早已改变了形态。虽然有些故事是有生活原型的,但我并不满足和拘泥于这些,我还是为它注入了许多新鲜的故事——虚构的,以及我们所了解的一些鄂伦春人的故事。”作者巧妙地把作品与现实的关系比作植株与种子的关系,两者之间的重大差别来源于重大的创造性。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大量引进,对于我们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提高创作起了重要推进作用。但是一些人搞“原装引进”,阻碍了文学理想之路的通行。
一些作品横移“本体烦恼论”,着力表现人生的烦恼、痛苦与绝望。一些抒写生活烦恼、工作烦恼、家庭烦恼的作品蜂拥出现,作者们认为生活烦恼是“普遍的生存状态”“我们似乎看到生活像一个宏大的虎口在吞噬我们……”一些作品横移“非人性化”,热衷于表现纯然的兽性、卑微的龌龊的人性,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文学作品的大量出现,不仅使文学艺术苍白、平庸,而且使文学艺术患上了严重的“精神萎靡症”、“颓废绝望症”。凡此种种,遮蔽了文学理想的光辉。
文学艺术中理想的表达,不是从外部加进来的思想概念,而是将现实的变革发展予以艺术化展现,从中生发出强大的审美感染力。在这方面,成功的创作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在北影的《红豆粘糕和奔跑》中,“我”遭遇了一系列艰难困苦,可“我”并没有被击倒,选择了坚持长跑。奔跑的意象展现了以主动进取、积极创造的奋斗精神超越艰难困苦的生存态势。弗罗姆认为,所谓超越,是指人渴望克服被动的生存态势,人总是不甘心成为环境的奴隶,力求由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向着自己开拓的路线前进。鲁敏的《逝者的恩泽》,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古丽、红嫂们突破常规展现的温情、善良、宽容的品格非常难能可贵,激发了读者大众的强烈美感。日常生活中超越常规的事物都具有特殊性。极为个别的特殊性,往往代表着人类的理想、社会的未来,本身就具有普遍性意义、超越性意义。杨宏的《热血家族》以高有才为代表的英雄群体,孙铭的《铁流》以罗泰为代表的英雄群体,其心灵世界,都是崇高与平凡、公益与私利、英勇与畏惧、智慧与拙笨、新风与旧俗等多侧面的对立统一体。这些英雄的成长,是在矛盾斗争中实现的,英雄心路历程,是在多侧面对立统一的辩证发展中前行的。英雄心灵的每次升华,都经历着生与死、血与泪、火与水的强烈激荡,因而产生出耀眼的光芒。
注重文学理想的审美表达,只有文学放射出理想的光芒,我们的文学才能充满阳光,充满希望。
(选自2010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6.下列对于“文学理想的表达”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作品中理想的表达,是将现实的变革发展予以艺术化展现,会使作品发出强大的审美感染力。
B.文学理想的表达,是现实在变革发展中的艺术展现,其实质是文学艺术超越性的体现,是文学艺术存在的生命。
C.文学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没有现实生活的原材料,就不会有文学作品的出现。
D.文学艺术中理想的表达,不是从外部加进来的思想概念,而是从内部产生的文学需求。
解析:选A。B.偷换概念,“文学艺术超越性”是“文学艺术存在的生命”;C.答非所问,不是对“文学理想的表达”的表述;D.“从内部产生的文学需求”文中无据。
7.下列不属于“文学艺术超越性”的表现的一项是( )
A.英国诗人密尔顿的《失乐园》不仅揭示了人类理性不强,意志薄弱,经不住诱惑的根源,而且抒写了人的自豪情怀、进取精神、革命激情。
B.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抒写了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的人类共同精神的理想光辉。
C.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写的就是敖鲁古雅的鄂温克人的生活,小说中的很多故事是有生活原型的。
D.鲁敏的《逝者的恩泽》,展现了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古丽、红嫂们的突破常规的难能可贵的温情、善良、宽容的品格。
解析:选C。体现的是《额尔古纳河右岸》来源于生活的一面,而不是文学超越性的一面。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人生的烦恼、痛苦与绝望,抒写生活烦恼、工作烦恼、家庭烦恼的作品是不具有艺术超越性的作品。
B.我们不能在作品中表现卑微的龌龊的人性,否则会使文学艺术患上了严重的“精神萎靡症”、“颓废绝望症”。
C.不引进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会使我们的视野狭窄,“原装引进”则阻碍了文学理想之路的通行。
D.只要注重文学理想的审美表达,就能让文学放射出理想的光芒,我们的文学就能充满阳光,充满希望。
解析:选C。A.表现人生的烦恼并不与“艺术的超越性”违背,但不能“着力表现”;B.以偏赅全。原文是说“热衷于表现纯然的兽性、卑微的龌龊的人性”的文学作品“大量出现”导致的后果;D.“只要”“就”表述太绝对。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汉大昌文献公刘殷卒。殷为相,不犯颜忤旨,然因事进规,补益甚多。汉主聪每与群臣议政事,殷无所是非;群臣出,殷独留,为聪敷畅条理,商榷事宜,聪未尝不从之。殷常戒子孙曰:“事君当务曲谏。凡人尚不可面斥其过,况万乘乎!夫曲谏之功,无异犯颜,但不彰君之过,所以为优耳。”官至侍中、太保、录尚书,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乘舆入殿。然殷在公卿间,常恂恂有卑让之色,故能处骄暴之国,保其富贵,不失令名,以寿考自终。
三月,汉主聪立贵嫔刘娥为皇后,为之起皇仪殿。廷殿陈元达切谏,以为:“天生民而树之君,使司牧之,非以兆民之命,穷一人之欲也。晋氏失德大汉受之苍生引领庶几息肩。是以光文皇帝身衣大布居无重茵后妃不衣锦绮乘舆马不食粟爱民故也。陛下践阼以来,已作殿观四十馀所,加之军旅数兴,餽运不息,饥馑、疾疫,死亡相继,而益思营缮,岂为民父母之意乎!今有晋遗类,西据关中,南擅江表;李雄奄有巴、蜀;王浚、刘琨窥窬肘腋;石勒、曹嶷贡禀渐疏。陛下释此不忧,乃更为中宫作殿,岂目前之所急乎!昔太宗居治安之世,粟帛流衍,犹爱百金之费,息露台之役。陛下承荒乱之馀,所有之地,不过太宗之二郡,战守之备,非特匈奴、南越而已。而宫室之侈乃至于此,臣所以不敢不冒死而言也。”聪大怒曰:“朕为天子,营一殿,何问汝鼠子乎,乃敢妄言沮众!不杀此鼠子,朕殿不成!”命左右:“曳出斩之!并其妻子同枭首东市,使群鼠共穴!”时聪在逍遥园李中堂,元达先锁腰而入,即以锁锁堂下树,呼曰:“臣所言者,社稷之计,而陛下杀臣。朱云有言:‘臣得与龙逢、比干游,足矣!’”左右曳之不能动。大司徒任顗、光禄大夫朱纪、范隆、骠骑大将军河间王易等叩头出血曰:“元达为先帝所知,受命之初,即引置门下,尽忠竭虑,知无不言。臣等窃禄偷安,每见之未尝不发愧。今所言虽狂直,愿陛下容之。因谏诤而斩列卿,其如后世何!”聪默然。
刘后闻之,密敕左右停刑,手疏上言:“今宫室已备,无烦更营,四海未壹,宜爱民力。廷尉之言,社稷之福也,陛下宜加封赏;而更诛之,四海谓陛下何如哉!夫忠臣进谏者固不顾其身也,而人主拒谏者亦不顾其身也。陛下为妾营殿而杀谏臣,使忠良结舌者由妾,远近怨怒者由妾,公私困弊者由妾,社稷阽危者由妾,天下之罪皆萃于妾,妾何以当之!妾观自古败国丧家,未始不由妇人,心常疾之。不意今日身自为之,使后世视妾由妾之视昔人也!妾诚无面目复奉巾栉,愿赐死此堂,以塞陛下之过!”聪览之变色。
任顗等叩头流涕不已。聪徐曰:“朕比年已来,微得风疾,喜怒过差,不复自制。元达,忠臣也。朕未之察。诸公乃能破首明之,诚得辅弼之义也。朕愧戢于心,何敢忘之!”命顗等冠履就坐,引元达上,以刘氏表示之,曰:“外辅如公,内辅如后,朕复何忧!”赐顗等谷帛各有差,更命逍遥园曰纳贤园,李中堂曰愧贤堂。聪谓元达曰:“卿当畏朕,而反使朕畏卿邪!”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失令名,以寿考自终 令:善,美好
B.天生民而树之君,使司牧之 牧:治理,管理
C.四海未壹,宜爱民力 爱:喜爱,喜好
D.天下之罪皆萃于妾 萃:聚集
解析:选C。爱:爱惜,珍惜。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谏诤而斩列卿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岂为民父母之意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C.以塞陛下之过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D.而人主拒谏者亦不顾其身也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解析:选D。因:介词,因为;介词,通过。乎:助词,表反问,相当于吗;助词,表停顿。以: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用。都是第一人称代词,可译为“自己的”。
11.用“/”给文中加点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晋氏失德大汉受之苍生引领庶几息肩是以光文皇帝身衣大布居无重茵后妃不衣锦绮乘舆马不食粟爱民故也
A.晋氏失德/大汉受之/苍生引领/庶几息肩/是以光文皇帝身衣大布/居无重茵/后妃不衣锦绮/乘舆马不食粟/爱民故也
B.晋氏失德大/汉受之苍生/引领庶几息肩/是以光文皇帝/身衣大布/居无重茵/后妃不衣锦绮/乘舆马不食粟/爱民故也
C.晋氏失德/大汉受之/苍生引领庶几/息肩是以/光文皇帝身衣大布/居无重茵/后妃不衣锦绮/乘舆马不食粟/爱民故也
D.晋氏失德/大汉受之/苍生引领庶几息肩/是以光文皇帝身衣大布/居无重茵/后妃不衣锦绮/乘舆马不食粟/爱民故也
解析:选A。晋氏失德,大汉受之,苍生引领,庶几息肩。是以光文皇帝身衣大布,居无重茵,后妃不衣锦绮,乘舆马不食粟,爱民故也。
12.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主刘聪立贵嫔刘娥为皇后,并为之大兴宫室,廷尉陈元达认为这是用无数百姓的性命来满足一个人的穷奢极欲之举,于是极力反对。
B.朝中诸大臣因偷窃俸禄,和陈元达相比深感惭愧,于是集体叩头恳求汉王刘聪宽恕敢于直谏的陈元达。
C.刘娥皇后深明大义,对汉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尤其那句“使后世视妾由妾之视昔人也!”带给我们鉴古思今明得失的深深思索。
D.选文中的刘殷是采取曲谏的方式委婉劝谏,既不触犯龙颜,又能让汉王乐于接纳;而陈元达则是以锁腰方式直谏。
解析:选B。B项,望文生义,不是“朝中诸大臣偷窃俸禄”,而是“朝中诸大臣在职位上苟且偷安”。
参考译文:
汉大昌文献公刘殷去世。刘殷当丞相,从不冒犯皇帝违反圣旨,但经常就具体的事情进宫规劝,对刘聪补益很多。汉主刘聪每次与大臣们商议政事,刘殷都不表示什么态度,等大臣们离开,刘殷单独留下,为刘聪对所议铺陈发挥再理出头绪,商讨事宜,刘聪从没有不采纳他的建议的。刘殷常常告诫子孙说:“为君主做事应当务求对君主委婉地劝谏。凡人尚且不能当面斥责他的过错,更何况皇帝呢?委婉劝谏的功效,其实与冒犯君主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不明说君主的过失,所以是比较好的方法。”刘殷历任侍中、太保、录尚书等职,并被赐予可以佩剑穿鞋上宫殿、朝见天子不用快步行走、乘车进入宫殿等特权。但是刘殷在公卿大臣中,常常恭顺地带有卑谦礼让的神色,所以处在骄纵横暴的国家,能够保全自己的富贵,不损伤自己的美好声名,以长寿善终。
三月,汉主刘聪把贵嫔刘娥立为皇后,为她建造皇仪殿。廷尉陈元达恳切地劝谏,认为:“天生百姓而为他们树立君主,是让君主管理他们,并不是用千万百姓的生命满足一个人的穷奢极欲。晋朝廷无道,大汉受命于天,百姓翘首以待,差不多可以稍加养息。所以光文皇帝刘渊身穿粗布,居住的地方也没有双层的坐垫,皇后妃嫔也不穿绫罗绸缎,拉车的马匹不喂粟谷,这是爱惜百姓的缘故。陛下即位以来,已经建造了四十多处宫殿,加上一再兴兵作战,军粮运输不停,饥馑、疾病流行,造成人们死的死、逃的逃,但您还想大兴土木,这难道是作百姓的父母的想法吗?现在晋朝的残余还在西边占据着关中地区,南边把持着江东地区;李雄占据着巴蜀地区;王浚、刘琨窥伺着我们的肘腋之处;石勒、曹嶷贡奉与禀告越来越少,陛下不为这一切担忧,却又在宫廷中建造殿堂,这难道是目前所急需的吗?过去汉文帝处于安定的社会,稻谷布帛十分丰盛,仍然珍惜百金的费用,停止修建露台的劳役。陛下接受的是兵荒马乱的时代,所占有的地方,不过汉文帝时的两个郡,需要征战和防御的,也并不仅仅是匈奴、南越。而皇宫的奢侈却到了这个地步,所以我不敢不冒死来说这几句话。”刘聪勃然大怒说:“朕身为天子,建造一个殿堂,为什么要问你这样的鼠辈呢?你竟敢胡说八道扰乱大家的情绪,不杀掉这个鼠辈,朕的殿堂就建不成!”向左右随从发出命令:“拖出去杀了!连他的妻子、孩子一起在东市悬首示众,让这群老鼠进到一个墓穴里去!”当时刘聪在逍遥园的李中堂里,陈元达事先拿锁锁住腰进去,进去后便用锁把自己锁在堂下的树下,大声呼喊:“我所说的,是为社稷大业考虑,而陛下却要杀掉我。汉朝朱云说:‘我能够与龙逢、比干同游,这就满足了!’”随从们拉不动他。大司徒任顗,光禄大夫朱纪、范隆,骠骑大将军河间王刘易等人一起叩头叩得出血,说:“陈元达为先帝刘渊所赏识器重,受命立汉之初,就把他安排在门下,他也一直尽忠竭虑,知无不言。我们这些人都是在职位上苟且偷安,每次见到他时没有不感到惭愧的。今天他所说的话虽然有些狂妄直率,但希望陛下能够宽容他。因为直言劝谏而杀列卿,这让后世怎么办?”刘聪沉默不语。
刘皇后听说后,暗中命令随从们停止对陈元达的刑罚,亲笔写了奏疏给刘聪,说:“现在宫室已经齐备,用不着再营建新的,四海还没有统一,应当珍惜百姓的财力。廷尉陈元达的直言是社稷的福气,陛下应该加以赏赐。现在反而要杀他,天下要怎么来评说陛下呢?直言进谏的忠臣固然不顾自己的性命,而拒绝进谏的君主也是不考虑自身的性命。陛下为了给我营建宫殿而杀劝谏的大臣,这样,使忠良之臣缄口不言是因为我,远近都产生怨恨愤怒是因为我,公私两方面的困窘弊害也是因为我,使国家社稷面临危险还是因为我,天下的大罪都集中到我的身上,我怎么能承担得起呢?我观察发现,自古以来造成国破家亡的,没有不从妇人开始。我心里常常为之痛心,想不到今天自己也会这样,使得后世的人看我,就像我看古人一样!我实在没有脸面再伺候您,希望您允许我就死在这个殿堂里,来弥补陛下的过错!”刘聪看完后脸色都变了。
任顗等人仍然流着泪不停地叩头。刘聪才慢慢地说道:“朕近年以来,因为中了点风,喜怒超过限度,不能自己控制。陈元达是忠臣,朕却没有看出来。各位能够磕破头让我了解他,确实是深明辅佐之臣的职责。我的惭愧藏在心中,怎么敢忘掉呢?”说着让任顗等人整理好冠带鞋履坐下,又叫陈元达上来,把刘皇后的奏疏给他看,说:“在外有像您这样的人辅佐,在内有像皇后这样的人辅佐,我还忧虑什么呢?”赏赐给任顗等人不同数量的稻谷与布帛,把逍遥园改称为纳贤园,李中堂改称为愧贤堂。刘聪对陈元达说:“你本该怕朕,现在反倒使朕怕你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群臣出,殷独留,为聪敷畅条理,商榷事宜,聪未尝不从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聪在逍遥园李中堂,元达先锁腰而入,即以锁锁堂下树。(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辅如公,内辅如后,朕复何忧!(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等大臣们离开,刘殷单独留下,为刘聪对所议铺陈发挥再理出头绪,商讨事宜,刘聪从没有不采纳他的建议的。
(2)当时刘聪在逍遥园的李中堂里,陈元达事先拿锁锁住腰进去,进去后便用锁把自己锁在堂下的树下。
(3)在外有像您这样的人辅佐,在内有像皇后这样的人辅佐,我还忧虑什么呢?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寻 春
王阳明
十里湖光放小舟,谩寻春事及西畴。
江鸥意到①忽飞去,野老情深只自留。
日暮草香含雨气,九峰晴色散溪流。
吾侪是处皆行乐,何必兰亭说旧游?
【注】 ①意到:估计(我)到近旁。
(1)颔联中“江鸥”的形象有何特征和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阳明的诗歌常将景、情、理三者融为一体,请结合本诗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形象特征:活泼可爱与顽皮,充满情趣。
作用:写出了景物(环境)的生动特征,衬托出诗人的亲近而不得的失落;表现了诗人对眼前春景的迷恋,对乡村生活的陶醉。
(2)本诗前三联依次描写了湖水、田野、江鸥、野草、山峰、溪流等景物,融入了作者对春景的迷恋,对乡野的热爱。尾联在寻春快乐之际点出对生活的感悟:只要融于自然,快乐到处都有。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2)百川东到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汉乐府·长歌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4)曾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答案:(1)匹夫不可夺志也 (2)何时复西归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士不可以不弘毅 (5)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五、(12分)
16.请从下列文字中找出四个最能体现“微博”本质特征的词语。(4分)
微博,最初因美国的Twitter走红而遍及全球。2009年8月,新浪微博内测版正式上线,把国人带入微时代。
2010年,微博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建构了一个碎片化的世界,改变着信息传播与交流的方式。在微博这个开放互动的平台上,关注、粉丝、转发、评论,成为微博每日必备的四大招数,很多网友活生生地把人际圈搬到了网上,并且还有扩大的趋势。从明星到草根,大家参与、围观,即时分享,人人都被打上了@的烙印,都在记录着体验与经历,都在不断刷新着自己的生活。在四川,省委书记通过微博向全国人民和海内外友人恭贺新年;在俄罗斯,上至总统,下至普通学生均青睐微博,微博热席卷该国……
在这个微时代,微博已成个人媒体的最佳载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碎片化 开放互动 即时分享 个人媒体
17.下面的文字摘自学生的作文,语用创新有些问题,请指出来,并用一句话概括对你写作的启示。(4分)
春节将至,春意阑珊,我独自走在回家的乡间小路上,小路弯弯曲曲。夜幕已经降临,月光明亮,繁星满天。草木摇曳,寒风习习。听说女儿放假归来,重病在身的母亲早早地就等候在了村口的大树下,大树像一把巨伞,树下的母亲越发显得瘦小。刚一见面,母亲便不由分说地一把抓过我手中沉重的皮箱,扛在她的肩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问题:①“春节将至”不可能“春意阑珊”。②“月光明亮”不可能与“繁星满天”同在。③“重病在身的母亲”不可能“一把抓过我手中沉重的皮箱,扛在她的肩上”。
启示:写作要在符合生活实际的前提下追求语言的优美生动。(或:写作不能为了追求语言的优美生动而不顾生活实际。)
18.欣赏右面这幅漫画,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
(1)为漫画命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漫画寓意,写一段感悟文字。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为了那片绿叶 一枝独“秀”
(2)解析:感悟角度:①教育理念;②分析原因;③分析后果;④改进措施
答案:略。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马缨丹翻身
林清玄
①台北市区的安全岛上,行人道旁,开满了一大片紫的、黄的、白的、红的小花,繁华美丽。
②走近一看,才发现是马缨丹花,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马缨丹竟已弥漫了整个城市。
③马缨丹攻略了城市,使我感到惊奇,那是因为马缨丹原是乡间极为粗贱的花,蔓生于田野、坡地与林间,虽然它的花朵很美,有如散落的小星星;它的花期很长,从春天可以一直开到冬天。但是,它一向不为人喜。
④马缨丹不受欢迎,有很大部分来自它的名字。在乡下,我们叫它“死人花”,那是因为马缨丹的花会发出一种怪味,似香非香,又经常盖满了坟地。其次,是它的生命力太强了,稍不留意,就会抢去作物的生机,对于这种除之不尽的花,乡人都会感叹地说:“有够臭贱!”
⑤像马缨丹这种花,在台湾乡下是不登大雅之堂,既不会被植于花园,也不会被种于庭院。
⑥与马缨丹一字之差的金合欢,又叫做“马缨花”,待遇是大有差别的。乡下人认为,有如烟火盛放的金合欢,充满了喜气;而同样盛放如烟火的马缨丹,则充满了秽气。
⑦马缨丹不管别人的眼光,自兴自谢,犹枯犹荣。
⑧小的时候,我对这些被人离弃的花,有着难言的同情,常常剪下满满的小花,丢入庭前的水缸,水缸霎时热闹,映着天光云影,使我不禁为那不凡的美而痴了。
⑨美丽的马缨丹只有天地,没有是非。俗人俗眼看这种花,只是泄露了自己的粗鄙,于马缨丹又有何损失呢?
⑩在城市里,我经常漫步于马缨丹盛开的街头,这使我感到喜悦,也感到澄明。喜悦的是,马缨丹终于翻身了,曾有更多更多的人欣赏到马缨丹的美,趋近一闻,它有独具的味道,非香是香,在强调风格与自我的城市,马缨丹的确是风格独具、自我强烈的花。
使我感到澄明的是,时间与空间的对峙并不是单一而绝对的。三十年前的乡间看见的,是粗贱丑怪;三十年后的城市,却是繁华美丽的。我们的人生不也是这样吗?在某一个时间点上,我们的美与价值被忽略了;但只要我们坚持着美与价值,在另一个时间点上,我们的光辉就会确立。在某一个空间上,被视之为怪的,像竹林七贤、扬州八怪,历经千年之后,人们才大梦初醒,看见他们的先知。
内心澄明的人,不会为一时一地的评价,或一时一地的曲解,而改变自己美好的初衷。千山飞越、万里孤鸿。在旅途上,人们往往要从缥缈的鸿影、雪泥的鸿爪去意见鸿,但能意见者众,能意会者寡;能一瞥者多,能惊鸿者少。
有人欣赏,我能站在都城最热闹的街头,与人心心相印;无人欣赏,我也能站在最孤寂的荒地,与天地精神相照。
我是一枝非凡的马缨丹,有的人认为我不宜供养佛堂,我知道那是他们的鼠目蛙见;我不在佛堂供养,我在山间供养,佛无所不在,无分别见。
我是一枝美丽的马缨丹,有的人认为我不能作为情人爱的信物,我知道那是他们的意韵不足;我不成为花束做信物,我立于永恒之河边见证。
我是一枝清雅的马缨丹,有的人认为我不宜作为茶道的瓶花,我知道那是他们的道未会通;我不只在花瓶、不只在茶堂,在天地的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清雅。
或者叫我马缨丹,或者不是。
我是散落的点点繁星,你走过的风中,一直都有我的消息!
19.文章写马缨丹,第⑥自然段却写了与马缨丹一字之差的金合欢(马缨花),请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形成对比,人们喜爱充满喜气的金合欢,却厌弃同样盛放如烟的马缨丹,突出了马缨丹不管世俗眼光,自兴自利,犹枯犹荣,坚持自我的美好品质。
20.请你理解“美丽的马缨丹只有天地,没有是非”一句中,“天地”、“是非”两词的含义。(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天地”既是指马缨丹生长的自然环境,同时也是指坚持自我,不因别人的评价和曲解而改变初衷的豁大胸襟(精神天地)。“是非”是指“我”对马缨丹的喜爱和人们对它的厌弃不屑的态度。
21.文中的马缨丹有着美好的精神品质,请你结合原文谈谈马缨丹给了你哪些人生的启示。(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人生是多变的:它的时间与空间的存在,并不是单一而绝对的。②对待人生的态度:我们应坚持自我,不改变自己美好的初衷。
22.文章 自然段写法上有独特的妙处,表情达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请你任选两个角度进行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作者进行了人称的转换,使用第一人称,将“我”写作马缨丹,让读者觉得亲切、真实,抒发了内心对马缨丹无限喜爱和赞美的真挚情感。(2)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作者把我和马缨丹联系起来,赋予了马缨丹“非凡”、“美丽”、“清雅”的品格,“供养”、“见证”等词语写出了马缨丹美好的精神品质。(3)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从空间的无所不在和时间永恒的角度,写出了马缨丹美好清雅的精神品质,同时增强了文章的音韵美。(任选其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失败英雄”梁从诫
汪永晨
梁从诫先生领导创建了国内首个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自1993年成立以来,“自然之友”开展了许许多多环保方面的重大行动。我曾亲耳听过梁先生的这句自嘲:我们一家三代都是失败的英雄,可以说是屡战屡败但也都是屡败屡战。当时,梁先生说,如果说我从祖父和父母[注]身上继承了点什么的话,那就是信念:一个人要有社会责任感。
我曾拉梁先生和我一起去过我的环保启蒙地江苏省睢宁县大余小学。这是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在学校开展爱鸟活动的一所农村小学。那所学校的学生和老师用绘画、唱歌、跳舞等形式,在田间河边开展课外活动,表达人类对小鸟的热爱。那次,年近70岁的梁先生在小学参加农村孩子的爱鸟活动,那活泼劲儿和孩子们不分高低。至今我脑子里还有着返璞归真的梁先生,如同孩子般在农村小学的操场上和孩子们一起跑跑跳跳的情形。
作为国家环保局的“环境使者”,我和梁先生曾一起去过三峡。我们站在黄柏河边,这是当地人认为治理得不错的河,所以请我们这些环保使者来看。对那治理过的河水还有质疑的作家徐刚蹲在江边捞起一把水草,再站起来时,眉头皱起来,鼻子和嘴也都挤在了一起。梁先生也不客气地对陪着我们的环保局干部表达了他的态度:人的认识当然是要有一个过程的。20年前,在黄柏河还能见底的那个年代,要人们认识到水库将对邻近水域带来多么严重的负面影响,也许不够现实。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在黄柏河已经开始由绿变黑的时候,在论证中还把“对水污染的影响”列为“影响较小,采取有效措施后可减小危害”的一类,甚至时至今日,还在说三峡水库污染“问题不大”,就很难说是实事求是的了。
那次三峡归来,在国家环保总局召开的环保使者的年会上,梁先生送给我一本杂志,上面有他写的文章,表述自己对长江污染应如何面对的见解。那篇文章中梁先生这样写道:“江水轻拍船舷,船在微微晃动。舟上有人难眠。遥想当年,李白遇赦,从奉节东下,一路神采飞扬,留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不朽诗句。寥寥数字,向我们透露了一千多年前三峡森林茂密、野生动物出没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消息。令人面对两岸濯濯童山,峡中滔滔黄水,李白诗中景色,已无法想象;森林与猴子什么年代起从这里消失,也不可考。若诗仙再世,与我辈同行,又会写下怎样的诗句留给后人?历史的冷眼将始终注视着三峡,注视着长江,注视着我们!”
我和梁先生曾一起参加一个美国高层代表团到华访问的工作午餐。梁先生向美国官员讲起他和克林顿的见面,讲起他当时将一张滇金丝猴母子的照片作为礼物送给克林顿。克林顿饶有兴致地问:“这种金丝猴的数量还有多少?”“不足1200只。而且据我们所知,这是灵长类中除了人类之外唯一的红唇动物。”“哦,那是我的表亲!”当时,在座的人都笑了。今天想起梁先生当时的介绍,想起他说的“不足1200只”,好像刚明白梁先生当时的用心——我们都是濒危动物,金丝猴和保护金丝猴的人。
我刚刚出版的新书《追寻“野人”的足迹——中国环保领跑人》中,第一位“野人”就是梁先生。在我写梁先生的文章里有这样一段:这些年来,梁先生的演讲,直接、间接的听众不知有没有人统计过;坐在台下、课堂上听梁先生讲课,最多一次有多少人,我也不知道,可最少的一次有多少,梁先生亲口告诉过我,5个。那是在某国家机关。我问梁先生,那你讲了吗?
他告诉我,当然不能放弃,我还像是下面坐着成千上万的听众那样给那5个人讲了中国民间组织的环保历程。梁先生告诉他们: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也不仅仅是专家的事情,如果我们作为普通的公民,不参与、不支持、不关注环境保护,仅靠政府和专家,任何国家都是不可能把环境治理好的。
梁先生曾作过这样一个比喻。他说:或许,当今的人类就像坐在“泰坦尼克号”上,你有一等舱的乐趣,我有二等舱的活法。突然有一天撞上冰山,停也停不下来,拐也拐不了弯,大家只能同归于尽。
梁先生没有看到这本书的出版。在这本书写梁先生的章节中,最后一句话是:“我没有问过梁先生,但我想我的这个假设:为‘表亲’奔走,是这辈子要一直奔下去了,是不是就是出于从父辈那里得到的信念,一个人要有社会责任感?”
梁先生您不会反对吧!
(有删节)
【注】 梁从诫的祖父是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和思想家梁启超,父亲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母亲是著名作家、建筑学家林徽因。
19.下列对这篇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站在黄柏河边,梁先生毫不客气地表达了他对于三峡工程的否定,他认为说三峡水库污染“问题不大”,并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B.梁先生遥想李白当年沿江而下的景象,是为了将长江两岸曾经草木丰茂、野生动物出没的生态环境与现在的童山黄水作对比,表达了对三峡环境破坏严重的忧虑。
C.梁从诫曾将一张滇金丝猴母子的照片作为礼物送给克林顿,是因为它是灵长类中除人类之外唯一的红唇动物,而且这种金丝猴和保护金丝猴的人都是濒危动物。
D.从作家徐刚捞起水草时的神情来看,黄柏河并没有治理好,但当地环保官员却认为治理得不错;梁先生在某国家机关做讲座,却只有五位听众,这都说明政府部门对环保工作不重视。
E.本文通过对“失败英雄”梁从诫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环保斗士为保护环境奔走呼吁、不计得失、鞠躬尽瘁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
解析:选BE。A项,梁先生并没有否定三峡工程,而是批评人们对环保的认识;C项,错在最后一分句太过肯定,原文只是作者的揣测;D项,以偏赅全,对文章的理解有误。
20.这篇传记的题目“‘失败英雄’梁从诫”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这是梁先生的一句自嘲:我们一家三代都是失败的英雄;可以说是屡战屡败但也都是屡败屡战;②梁先生毕生为保护环境而努力,虽然得到了很多人的理解和支持,但很多时候因为种种原因也会遭遇很多挫折;③虽然常常失败,但他从不气馁,而是继续为环保事业而奋斗,他是一个英雄;④一个为保护环境而不懈努力的英雄却屡屡失败,这也是整个社会的悲剧,这样的题目能引起人们对社会大环境存在问题的深层思考和关注。
21.梁从诫说:“或许,当今的人类就像坐在‘泰坦尼克号’上,你有一等舱的乐趣,我有二等舱的活法。突然有一天撞上冰山,停也停不下来,拐也拐不了弯,大家只能同归于尽。”这个比喻有什么深意?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有着共同的生存环境,利害相关;②当今世界每个国家、民族或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自由;③我们不应忘记共同的利益,要保护好共同的生存家园,否则人类将面临灾难性后果,自我毁灭。
22.“梁先生说,如果说我从祖父和父母身上继承了点什么的话,那就是信念:一个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请你从“继承”、“信念”、“责任感”三个方面中任选一个,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观点1:我们从前辈身上或文化传统中继承的最宝贵的是精神和信念。梁先生从祖父和父母那里继承了对社会负责的信念,促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要从前辈身上或文化传统中汲取优秀的精神财富,促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作为前辈,也要身体力行,给后代以积极的影响,给后代留下最无价的精神财富。
观点2:每个人都要有积极的人生信念,并为这一信念奋斗终身。信念好像人生的明灯,指引着人朝着正确的方向有意义地生活,而不是浑浑噩噩,随波逐流——明确方向;有了信念人才能积极主动、不怕困难、坚强无畏——信念作用;梁先生就是一个具有坚定信念的人,所以他才能在环保道路上屡败屡战,从不气馁——结合事例。
观点3:每个人都要有社会责任感,要争取为社会做出些贡献。梁家三代人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正是这样的社会责任感,让梁先生不计名利得失,为保护环境奔走呼吁,献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我们也要有社会责任感,要争取为社会献身。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按要求作文。
假如你不够快乐
汪国真
假如你不够快乐
也不要把眉头深锁
人生本来短暂
为什么 还要栽培苦涩
打开尘封的门窗
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
走向生命的原野
让风儿熨平前额
博大可以稀释忧愁
深色能够覆盖浅色
这首小诗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请联系生活实际、结合阅读体验写一篇作文。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