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初中物理八上 5.1 物体的质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上 5.1 物体的质量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0-23 17:1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物体的质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具有对常见物体质量多少的估测能力。2.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而变化的物理量,从而认识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3.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过程与方法:经历通过比较物体所含物质多少建立质量概念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联系托盘天平的使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和自觉遵守操作规程的良好实验习惯。2.通过天平的学习,体验平衡美、对称美。
教材分析
重点:1.经历质量概念的建立过程。2.托盘天平的使用。难点:1.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2.估测物体的质量。
教学思路
质量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对于思维方式正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初二学生来说,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教学中要利用丰富的图文资源,向学生展示熟悉的身边物体,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物体所含的物质有多少之分,根据这一特征,进而抽象出质量的概念。
器材
天平、橡皮泥
教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质量这个词,如“产品质量”、“质量过硬”、“质量万里行”等,生活中提到的质量表示什么意思?设疑:物理中的质量是指什么呢?
尝试解释生活中“质量”的含义:产品品质。明确学习目标。
由生活到物理,引入过渡自然。
一、什么是质量?1.投影:下列各组物体都由什么物质组成?哪个物体含有的物质多?(1)我和姚明,谁身体拥有的肌肉和骨骼多?(桌子和凳子,谁使用的木材多?)(2)巢湖和茶杯,谁盛的水多?(3)篮球和乒乓球,哪个里面充的空气多?
通过以上讨论,你有些什么发现?2.为此物理学中引入概念――质量。板书:质量概念。3.投影:(1)一块橡皮泥,将它做成泥人,形状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2)将它从深圳带到北京,位置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嫦娥一号)(3)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容器内的冰加热熔化成水,状态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
质量的这些特点,说明了它是什么样的一个物理量?
4.投影:宇航员在月球为什么变轻呢?释疑:人在月球变轻,是重力变小,质量其实不变。二、质量的单位1.比较大小要有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符号:kg)。投影:标准千克原器的来历。为了表示方便,还给质量规定了其他较小或较大的单位。请阅读:第114页第一自然段,了解质量单位还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是多少?2.通过看视频,让我们一起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三、质量的测量工具质量的测量广泛涉及到日常生活和各行各业。质量的测量工具种类繁多。投影:各种质量测量工具。四、怎样使用托盘天平?1.结构投影:flash动画“天平的结构”,天平有哪些部分组成?2、使用方法请对照天平实物,阅读第115页“托盘天平使用说明书”,并尝试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
总结:正确使用天平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五、活动1:测固体的质量1.硬币2.乒乓球3.铅笔4.橡皮5.“乌江牌”榨菜六、活动2:测液体的质量1.体积为50mL的水,质量是(
)g。2.体积为50mL的酒精,质量是(
)g。
学生看投影,在老师的引导下,比较每组物质的共性与不同,认识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讨论交流后发现: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学生看投影,讨论交流,回答问题。体会质量与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是否有关。认识当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发生变化时,它的质量不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学生自学并归纳质量的单位:t→kg→g→mg,认识其换算关系。
观看并体验质量单位的大小。
交流心得:质量测量工具的广泛应用。认真观察天平的结构,弄清各部分部件的作用。
抢答:学生指认各部件,并尝试着说出其作用。
小组同学协作尝试调节使用天平。学生代表演示操作,其他同学集体纠错。(或由老师夸张演示常见错误操作)分组活动,完成实验。制定计划,完成实验。
有意识渗透“物体”和“物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通过比较,抽象出其本质特征,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建立质量概念。将质量概念以“物质的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来作为标准使学生理解,是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在“质量”的概念上不作过多的讲述。由特殊到一般,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科学推理的能力。扫除“前知识”对物理学习的消极影响。
通过列举学生感兴趣的物体质量,帮助学生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科学素质。托盘天平是目前学生遇到的最复杂的测量仪器,通过设置台阶,逐层递进,使学生掌握其使用方法。为后面顺利完成两个“测量活动”打下基础。通过测量身边的学习用品的质量,既学到天平的使用,又体验到物理的实用性。
先固后液,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使用天平的能力。“活动2”既测质量,又测体积,为下节学习密度做好准备。
巩固新课
1、通过本节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还存在什么问题?投影展示:一位同学的“口诀”2.课堂练习
学生整理知识,总结方法,交流体会。
使个别同学的经验称为全体同学的学习资源。
布置作业
1.测量质量的工具非常多,上网查询,还有哪些有意思的质量测量工具。选择其中的一种,看看它是怎样使用的。2.你家有测量质量的工具吗?先估测一些物品的质量,然后用工具进行测量,看看你的估测能力如何。
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鼓励学生养成善于探究、乐于探究的习惯。
板书设计
教后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