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2 第一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2 第一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10-22 19:57:55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一) 
(建议用时:40分钟)
读下图,回答1~2题。
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
B.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
1.B 2.C [第1题,该图显示出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据图无法说明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也不能说明区域的层次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区域的边界是模糊的。第2题,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了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方向。]
下为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  )
A.各区域是按照单一指标划分的
B.各区域内部特征完全一致
C.各区域的分布范围相当
D.各区域之间的边界清晰明确
4.从a到d(  )
A.现代楼房间距越来越大
B.传统房屋窗户越来越小
C.现代楼房高度越来越大
D.传统房屋墙壁厚度越来越小
3.A 4.D [第3题,图中各区域是按建筑气候单一指标划分的;由于地域差异,各区域内部特征并不完全一致;各区域的分布范围也不相同;气候类型本身具有过渡性,因此,图中各区域之间的边界具有过渡性,并不清晰明确。第4题,从a到d反映的是我国东部地区自北向南的建筑气候变化特征。自北向南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现代楼房间距越来越小;自北向南热量越来越多,传统房屋的窗户越来越大,墙壁越来越薄;现代楼房高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自北向南均有大城市的分布,因此现代楼房高度变化特征不明显。]
读图,回答5~6题。
5.以下最适合上图的图名是(  )
A.区域差异性示意图
B.区域开放性示意图
C.区域一致性示意图
D.区域整体性示意图
6.图示地区葡萄特别甜的原因是(  )
①生长期内日照时间长 ②气温日较差大 ③土壤肥沃
④水源充足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5.D 6.C [第5题,从图示可以看出,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较小,气候干旱,风力较大,以晴天为主。
因此该地区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有利于葡萄等农作物生长和品质的提高;坎儿井是当地特色的灌溉引水方式,既可以获得稳定的冰雪融水,又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植被稀少,风力作用明显,多风成地貌。降水稀少,当地民居为平顶的土屋。这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第6题,该地区晴天日数较多,夏季白昼时间长,因此生长期内农作物日照时间长。
白天气温高,有利于光合作用;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较低,农作物呼吸作用较弱,消耗的营养物质较少。
因此这种气温日较差大的气候特点,有利于葡萄营养物质的积累,使当地葡萄特别甜。]
人类的饮食习惯与地理环境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完成7~8题。
7.广东人经常喝凉茶,四川人喜欢吃麻辣食品,形成这种饮食习惯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植被
B.土壤
C.气候
D.地形
8.以上现象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
①整体性 ②差异性 ③开放性 ④层次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C 8.A [第7题,广东气候炎热,喝凉茶可以解暑降温;四川地处盆地,空气湿度大,麻辣食品有利于祛湿防病。第8题,两地的饮食习惯都是由气候引起的,这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而两地饮食习惯的差异则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
《孟子·滕文公》记载:“周公相武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上述史实表明,夏商时期,我国野象曾经分布在华北平原北部燕山山脉至吕梁山、陕北一线。春秋时期以后,中国野象分布渐由华北地区南移到秦岭—淮河一线。据此回答9~10题。
9.某一地区动物的生存与气候、植被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体现出区域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综合性
10.由夏商时期到春秋时期以后,华北地区可能的地理现象是(  )
A.气候由比较湿润变得干燥
B.植被景观由森林变成草原
C.多沙尘暴天气,生态环境恶化
D.海平面明显比现在低
9.A 10.A [第9题,动物、植物的生存与发展和气候因素联系密切,区域气候的变化也会引起生物生存环境变化,这体现出区域的整体性。第10题,夏商时期,华北地区有野象生存,而大象的生活习性表明其生存环境应具备热带或亚热带的一些地理特征,因而可以推断:当时华北地区气候比较暖湿,而春秋时期以后大象生存地域南移,说明气候变得干燥。]
11.读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数码代表的省级行政区简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2)我国三大经济带划分的指标属于:________
A.综合指标
B.单一指标
C.自然要素
D.人文要素
(3)三个经济地带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体现了区域的________特征;三个经济地带的内部都有其相对________,但三个经济地带之间普遍存在着________;三个经济地带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体现了区域的________特征。
[解析] 第(1)题,读图容易得出图中数码代表的省区。第(2)题,我国三大经济带的划分是依照各省级行政区自然资源的分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划分的,因此划分指标属于综和指标和人文要素。第(3)题,根据题中三个区域的关系进行判断即可。
[答案] (1)辽 皖 内蒙古 桂 黔(贵) 甘(陇)
(2)A、D
(3)整体性 一致性 差异性 开放性
12.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  )
①地广人稀 ②气候宜人 ③交通便捷 ④矿产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D [该区域为西伯利亚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环境条件恶劣,人口稀少,但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矿产资源较丰富。该区域开发较晚,交通不便。]
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幅剪纸作品。据此完成13~15题。
13.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14.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15.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
A.川剧
B.豫剧
C.粤剧
D.越剧
13.D 14.B 15.D [第13题,图示反映了一派“小桥流水”的水乡景色,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水网稠密,是该景观的主要分布区;四川盆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海拔相对较高,河流水量大、水流急,没有该景观分布;华北平原降水较少,地表河流稀少,无该景观的分布;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河流水量较大,不是该景观的主要分布区。故选D项。第14题,由上题可知,该景观主要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势低平,降水丰沛;沟壑纵横,降水集中,是黄土高原地区的特征;地形封闭与三角洲的地形特点不符;山河相间是横断山区的典型特征,降水均匀与长江三角洲降水季节变化大的特点不符。故选B项。第15题,越剧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等地,是该地区的代表性地方剧种;川剧流行于四川全境和云南、贵州等部分地区;豫剧主要流行于河南等省区;粤剧主要流行于广东等省区。故选D项。]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面积为145万平方千米,总人口为1.2亿。随着《东北振兴规划》的出台,东北有望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后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
材料二 东北地区图。
(1)上述材料所呈现出的区域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从区域的特征入手,分析把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与黑、吉、辽三省同划为东北地区的原因。
[解析] 本题以东北地区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区域的特点、类型及区域特征。正确解答该题需要对背景材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重点关注以下几点:(1)从材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如东北地区的范围和面积、位置、大致形状及界线。(2)内蒙古东部与黑、吉、辽三省内部地理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区域间具有较强的联系性。
[答案] (1)区域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并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2)①从区域的整体性看,二者在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方面具有相对一致性;②从区域的开放性看,二者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内在联系。
1/8课时分层作业(二) 
(建议用时:40分钟)
读我国两幅农业景观图,回答1~2题。
甲         乙
1.可以作为甲、乙两图所反映的农业景观界线的是(  )
A.200
mm年等降水量线
B.1月份0
℃等温线
C.太行山脉
D.大兴安岭
2.甲、乙两地农业景观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市场
1.D 2.B [第1题,甲图反映的是东北地区的种植业景观,乙图反映的是内蒙古地区的畜牧业景观,这两种农业生产大致以大兴安岭为界线。第2题,东北的种植业处在湿润、半湿润区,内蒙古的畜牧业处在半干旱区,形成两者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降水的差异,因此两地农业景观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气候。]
下图为我国传统民居景观图。读图,完成3~4题。
甲    乙 
   丙  丁
3.图中传统民居的典型分布地区是(  )
A.甲——华北平原
B.乙——内蒙古高原
C.丙——塔里木盆地
D.丁——黄土高原
4.根据传统民居的结构和取材,可以判断(  )
A.甲地土层深厚,植被茂密
B.乙地地形崎岖,荒漠广布
C.丙地降水量大,河网密布
D.丁地气候湿热,树木葱茏
3.B 4.D [第3题,由图可知甲图表示窑洞,分布于黄土高原;乙图表示蒙古包,分布于内蒙古高原;丙图表示四合院,主要分布于华北平原;丁图表示傣家竹楼,主要分布于云南,故B项正确。第4题,甲地黄土高原,土层深厚,但水土流失严重,植被并不茂盛;乙地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草原面积广阔;丙地华北平原属于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400
mm~800
mm之间,河网密度较小;丁地云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树木茂盛,故D项正确。]
读日本、英国资料图,完成5~6题。
5.两国的气候均深受海洋影响,东京与伦敦两城市(  )
A.均为亚热带气候类型
B.均为海洋性气候类型
C.东京气温年较差较大
D.伦敦降水季节变化较大
6.两国均为岛国,但两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国的矿产资源都比较贫乏
B.两国的城市化水平都较高
C.两国的农业均以畜牧业为主
D.两国工业都是“临海型”布局
5.C 6.B [第5题,东京地处亚洲东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伦敦地处欧洲西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季风气候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都大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第6题,两国都是岛国,都是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都较高;英国矿产资源丰富,日本缺乏工业所需的矿产资源;英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多汁牧草生长,乳畜业发达,日本是季风气候,以水稻种植业为主;日本工业原料和产品都依赖国际市场,工业是“临海型”布局,英国传统工业是建立在原料地,是“资源型”布局。]
下图为甲、乙两区域简图,读图完成7~8题。
甲           乙
7.下列有关甲、乙两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B.乙地区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
C.甲、乙两地区河湖众多,河流径流季节变化都较小
D.甲地区矿产资源贫乏,乙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8.甲、乙两区域社会经济特征的共同点是(  )
A.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不足
B.加工制造业都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C.水陆交通便利,交通通达度高
D.城市高度密集,城市化发展速度快
7.D 8.C [第7题,甲图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矿产资源贫乏;乙图为美国五大湖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该地区有丰富的煤、铁等矿产资源;甲、乙两地河湖众多,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第8题,题目要求回答的是“社会经济特征”和“共同点”。A项中的热量因素属于自然条件。美国五大湖地区加工制造业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城市高度密集,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较慢,而长江三角洲地区原料、燃料不足。长江三角洲位于沿海,美国五大湖地区靠近湖泊,两地水陆交通便利,交通通达度高。]
下图为中国各大农业区的示意图,与自然地区图相当类似。据此完成9~11题。
9.图中①、②属同一农业区,但最大的不同点是(  )
A.温度高低
B.降水多少
C.人口密度
D.地势高低
10.图中是中国重要茶叶产区的区域是(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⑥⑦⑧
D.⑦⑧⑨
11.图中⑥地区最主要的农业类型是(  )
A.河谷农业
B.坝子农业
C.绿洲农业
D.基塘农业
9.B 10.D 11.A [第9题,结合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可知,图中①②同为畜牧业生产区,但由于自东向西降水量逐渐减少,其内部差异明显。第10题,中国重要茶叶产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对应图中⑦⑧⑨区域。第11题,图中⑥地区为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候寒冷,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平原地区,主要发展河谷农业。]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不列颠岛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图甲),与日本北海道岛略图(图乙)。
材料二 日本东西两岸气温和降水对比表。
日本海侧
太平洋侧
月份
1
2
1
2
平均最低气温(℃)
-4.9
-5.2
-5.2
-4.9
平均最高气温(℃)
1.9
2.5
5.9
6.2
降水量(mm)
133
104
79
76
(1)大不列颠岛该月气温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影响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北海道岛冬季多暴雪。根据材料二的数据可知,暴雪主要分布在________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不列颠岛和北海道岛的地带性植被都是___________。根据北海道岛的地形和气候特征判断,日本的________、________资源均较丰富。
(4)大不列颠岛和北海道岛________(填“东”或“西”)侧海域有世界著名的渔场,其共同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传统上日本人吃米饭寿司,而大不列颠岛居民的食物主要是牛排、奶油和奶酪等,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要素是________。
[解析] 第(1)题,据图描述即可。气温的南北差异主要是纬度影响所致,气温的东西差异主要是受洋流影响所致,英国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第(2)题,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可看出,冬季日本海沿岸降水(暴雪)多,其原因在于北海道岛西侧处于来自日本海的湿润气流的迎风坡。第(3)题,大不列颠岛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北海道岛为温带季风气候,两地的地带性植被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北海道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冬夏降水都比较丰富,因此水、水力和森林资源比较丰富。第(4)题,大不列颠岛的东北侧有北海渔场;北海道岛的东北侧有北海道渔场,都是由于寒暖流交汇而形成的渔场。两岛饮食结构的差异主要源于气候差异:大不列颠岛的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不利于粮食作物成熟,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该地乳畜业发达;北海道岛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宜水稻种植。
[答案] (1)西南高,东北低 纬度 洋流(暖流)
(2)日本海(或西) 冬季风(或西北风)经过海洋带来湿润气流在岛屿西侧受到地形抬升影响
(3)温带落叶阔叶林 森林 水能(水力) 水(任答两点即可)
(4)东 寒暖流在该海域交汇 气候
下面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据此完成13~15题。
13.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原因(  )
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 ③地形平坦 ④水源丰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
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
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
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
13.B 14.A 15.D [第13题,根据图中经纬度与边界轮廓可判断,甲图为荷兰,其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乙国为肯尼亚,位于东非高原上,该地虽处赤道附近,但由于地势高,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第14题,地处热带地区的肯尼亚发展鲜切花的优势自然条件可从光、热角度分析(高原地形、草原气候不能成为对比后的优势)。第15题,荷兰发展鲜切花产业最主要的优势条件是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优。荷兰土地少,部分陆地是通过填海造陆得来的。荷兰是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较高,因而鲜切花价格也不会太低。]
16.读甲、乙两国示意图,回答问题。
(1)分析甲国和乙国的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不同的主要原因。
(2)比较分析M河和N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3)甲国的M河两岸是世界上著名的长绒棉产区,而乙国的A地则是世界著名的优质葡萄产区。请说出它们形成的共同自然区位条件。
[解析] 第(1)题,分析某地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的大小,可从其气候类型入手,分析其气候的特征。第(2)题,比较两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可从其水源的补给类型入手,从径流量、汛期、结冰期、含沙量等角度分析。第(3)题,甲国的M河两岸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但有河水灌溉;A地为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量大,水源丰富。长绒棉和葡萄质量好,都与养分积累丰富有关,因此应从利于养分合成和积累两个方面分析。
[答案] (1)甲国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气候大陆性强,夏季气温高于乙国,冬季气温低于乙国,所以甲国气温年较差大于乙国。甲国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小,气温低,所以,甲国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国。
(2)M河深居内陆,流域内降水少,河流水量小;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一年有两次汛期,即春汛和夏汛(或水位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明显);有结冰期;含沙量大。N河流域全年受西风带控制,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全年降水均匀,水位季节变化小(或河流无明显汛期);无结冰期;含沙量小。
(3)灌溉便利;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5/8课时分层作业(三) 
(建议用时:40分钟)
1.下列有关分析区域差异的步骤,正确的是(  )
A.收集区域资料→区域差异分析、比较→资料分析、整理→探索差异成因
B.区域差异分析、比较→收集区域资料→资料分析、整理→探索差异成因
C.收集区域资料→资料分析、整理→区域差异分析、比较→探索差异成因
D.探索差异成因→收集区域资料→资料分析、整理→区域差异分析、比较
C [分析区域差异首先要收集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从而获得区域差异的具体体现,最后进一步探索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
2.某中学生通过图书馆和网络得到的客家土楼民居资料:永定位于闽西的龙岩地区,这里分布着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客家民居建筑群,它们被统称为“永定土楼”。土楼分为圆楼和方楼两种……客家土楼建筑闪耀着客家人的智慧,它具有防震、防火等多种防御功能,通风和采光良好,而且冬暖夏凉。该中学生收集资料和分析区域的方法分别是(  )
A.直接收集法、定性的方法
B.直接收集法、定量的方法
C.间接收集法、定性的方法
D.间接收集法、综合的方法
C [通过图书馆和网络得到的客家土楼民居资料是间接收集、定性分析方法;若实地考察是直接收集,而利用数据进行研究是定量分析。]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假期研究环境条件对作物始花期的影响,他们通过上网、查阅报纸、杂志等方式获得如下资料。据此完成3~5题。
品种名称
金大532
本地大豆
满仓金
原产地
南京
北京
佳木斯
在原产地的播种时间
5月30日
4月30日
5月17日
在原产地的开花时间
8月23日
7月19日
7月5日
在北京的播种时间
4月30日
4月30日
4月30日
在北京的开花时间
9月1日
7月19日
6月5日
在原产地从播种到开花的天数
85天
80天
49天
在北京从播种到开花的天数
124天
80天
36天
3.低纬度地区的大豆品种移往高纬度地区种植,开花时间和产量与原地区相比分别是(  )
A.提前,减少
B.提前,增加
C.延迟,减少
D.延迟,增加
4.影响大豆开花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地形条件
B.土壤条件
C.光热条件
D.降水条件
5.该地理兴趣小组收集资料和探究区域差异的方法分别是(  )
A.直接收集法,定量的方法
B.间接收集法,定量的方法
C.直接收集法,定性的方法
D.间接收集法,定性的方法
3.C 4.C 5.B [第3、4题,分析材料可知,低纬度地区的大豆种在高纬度地区从播种到开花比在原地区所需要的天数多。温度和光照是影响植物开花的主要因素,低纬度地区光热条件优越,产量比高纬度地区高。第5题,由于该地理兴趣小组主要利用上网、查阅报纸、杂志获取资料,对区域内大豆始花期用数字进行量化研究,所以是间接收集法和定量的方法。]
下为我国A、B两地2014年部分统计数据表。据此完成6~7题。
区域
A区
B区
人口(万人)
2
350
3
806
面积(平方千米)
28
086
56
366
耕地面积(千公顷)
980
3
060
矿产资源
贫乏
煤炭、铁矿、石油等丰富
城市化水平(%)
76.6
35.5
GDP(亿元)
18
016
5
609
三次产业结构
6∶40∶54
28∶45∶27
每万人大学生数(人)
380
78
6.与A区域相比,B区域的优势是(  )
A.劳动力素质高
B.产业结构成熟
C.人均耕地面积大
D.经济发达
7.A、B两区域进行经济合作,由A流向B的是(  )
A.技术
B.原料
C.劳动力
D.燃料
6.C 7.A [第6题,由表中资料分析可知,A区域每万人大学生人数比B区域多,因此A区域劳动力素质高;A区域产业结构中比重由大到小依次为三、二、一。因此产业结构更优;通过耕地面积除以人口数量可以计算出B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比A地区多;A区域的GDP和城市化水平都高于B,说明A区域的经济更发达。故C选项正确。第7题,由上题分析可知,A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科技水平较高,因此A、B两区域进行经济合作,由A流向B的是科技和资金,故A选项正确。]
读下图,回答8~10题。
8.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量不同
D.地形不同
9.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
A.气候资源优势
B.生物资源优势
C.劳动力资源优势
D.土地资源优势
10.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是
(  )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③水稻土 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 ⑥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⑤⑥⑦⑧
D.②⑦⑧
8.B 9.D 10.B [第8题,由甲、乙两地的农作物熟制及两地经纬度位置,可推知造成两地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热量。第9题,由甲图判断出P平原是松嫩平原,从而确定该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发挥土地资源优势。第10题,根据图示可知,乙地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类型多以水稻种植为主,经济发达,是综合性工业基地。①②⑦⑧是甲图所示区域特征。故选B项。]
11.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甲城市的位置及其降水统计图。
图1
材料二 图2为杭州位置示意图。
图2
材料三 甲城市与杭州的气温资料统计表。
城市
年平均气温
最热月平均气温
最冷月平均气温
杭州
16.2

28.6

3.8


16.6

23.6

10.8

(1)比较甲城市与杭州两地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异同。
(2)分析杭州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甲城市的原因。
(3)据图描述甲城市的降水特征,并说明形成该特征的原因。
[解析] 第(1)题,两地纬度都在30°~40°之间,都属亚热带,都临海。甲城市在澳大利亚西南沿海,在大陆的西岸,是地中海气候;杭州在大陆东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两地纬度差异不大,甲城市略高。第(2)题,杭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受干冷的冬季风控制,气温低;甲城市属地中海气候,冬季受暖湿的西风控制,气候温和。故杭州冬季气温更低。第(3)题,甲城市是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集中在冬季;临海,受海洋影响大,年降水量较丰富。
[答案] (1)同:都位于亚热带,临海。异:甲城市的纬度略高于杭州;甲城市位于大陆西岸,杭州位于大陆东岸。
(2)杭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受干冷的冬季风控制;甲城市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暖湿的西风控制。
(3)特征:年降水量较丰富,降水集中在冬季(冬季多,夏季少)。原因: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多;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据此回答12~13题。
12.某高中举办分组地理考察活动,以比较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差异,需处理的工作项目包括:(甲)绘制地图、统计图表等展示资料;(乙)利用相机与GPS或地图作记录;(丙)规划考察路线;(丁)收集、整理考察地区的文献和图片。试问其工作项目的先后步骤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C.丙丁甲乙
D.丙丁乙甲
13.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倡导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支援西部地区,从全局上看主要是为了(  )
A.利用西部大量富余劳动力
B.提供西部所需的大量资金
C.向西部提供人才、技术支持
D.保持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
12.D 13.D [第12题,对于区域差异的研究步骤,首先制定计划,确定考察路线,搜集、整理图文资料,并通过分析、比较,获得研究成果,最后以图表等形式展示。第13题,A、B、C三项都是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看问题,而不是从全局观点来分析问题。]
读图,回答14~15题。
14.①②两区域共同的自然特征是(  )
A.南部均为平原地区
B.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C.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
D.蕴藏着丰富的铁矿资源
15.下列有关①②两区域的人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稠密,自然增长率都较高
B.两区域南部均以电子工业为主
C.②区域北部为重要的粮棉产区
D.①区域城市群形成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区域内丰富的铁矿资源
14.B 15.C [第14题,根据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判断,①区域主要为德国,②区域主要为我国湖南省。②区域北部为洞庭湖平原;①区域铁矿资源贫乏;②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两区域降水丰富,河网稠密,水源充足。第15题,①区域(德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城市化水平很高;①区域城市群处于鲁尔区,该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建立在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的基础上;②区域(湖南省)北部为洞庭湖平原,是重要的粮棉产区,其南部电子工业不发达。]
16.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中国第三个区域经济合作板块——环渤海经济圈正加速崛起。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的部分地区,约占中国国土的12%和人口的20%。
材料二 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地区图。
(1)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地区港口众多,两幅图标有数码的城市中,为东北石油和华北煤炭重要输出港的是________;为东北地区重要综合性对外贸易口岸的是________;为全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的是________。(填数码)
(2)试比较“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在资源、运输、技术、协作、劳动力等工业布局条件(区位条件)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完成下列表格。
比较方面
“长三角”地区
环渤海经济圈
相同点
运输
技术
协作
劳动力
不同点
矿产资源
运输
(3)与“长三角”相比,环渤海经济圈发展工业在资源方面的不利条件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正在建设的工程是什么?
(4)“长三角”地区能源需求量大,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
[解析] 第(1)题,考查秦皇岛、大连、上海等城市的主要职能特点,属基础知识考查。第(2)题,比较两地在资源、交通等方面的异同,解答时注意组织答案的简洁性和准确性。第(3)题,环渤海地区水资源短缺,实施的调水工程为南水北调工程。第(4)题,可从能源调入、提高能源利用率及寻找其他能源方面回答。
[答案] (1)③ ① ⑤
(2)如下表所示:
比较方面
“长三角”地区
环渤海经济圈
相同点
运输
有大型港口、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条件优越
技术
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技术力量雄厚
协作
大型企业密集,门类多,协作条件好
劳动力
人口密集,科技力量强,劳动力数量充足、素质高
不同点
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缺乏,需从外区域调入
有丰富的煤、石油等能源资源和铁等矿产资源,资源条件好
运输
有长江“黄金水道”,内河运输条件好
河流水量较少,有结冰期,内河运输条件较差
(3)水资源缺乏。南水北调工程。
(4)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能耗少的工业;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建设秦山核电站等。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