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7张PPT)
标题品韵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之一,创作于1594到1597年。剧本描写了一对互相爱慕的青年在封建制度下双双惨死的悲剧,表现了当时英国社会封建和反封建两种社会力量的矛盾斗争。课文为节选部分。
作者剪影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广泛地反映了当时英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风俗习惯,可以当做这个时代的一部形象化的历史来读。他的戏剧在欧洲戏剧发展史或文学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莎士比亚的编剧工作从改编旧剧开始。自1590年起到1612年为止的20多年中,一共完成叙事长诗两部,十四行诗一卷共154首,戏剧37部。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根据当时英国阶级斗争的情况和作者思想的发展变化,他的戏剧创作可分作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1590年~1600年),莎士比亚的大部分十四行诗和两首长诗写在这个时期,但主要的创作是戏剧。有历史剧9部,如《查理三世的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等;有喜剧10部,代表作为《仲夏夜之梦》《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另外还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著名作品。
第二时期(1601年~1608年),共创作了11个剧本,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是代表作品。
第三时期(1609年~1613年),主要剧本有《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
作品背景
(1)剧情简介
意大利维洛那城的凯普莱特和蒙太古两个家族有世仇,他们之间常常发生流血事件。
一天,凯普莱特家举行盛大的化装舞会,蒙太古的儿子罗密欧在朋友的怂恿下,戴上面具去参加。舞会上,他与凯普莱特的女儿朱丽叶一见钟情。但经过化装的罗密欧还是被朱丽叶的堂兄提伯尔特认出,两人差点打了起来。
舞会结束后,罗密欧偷偷跳进凯普莱特家的花园,想再看看朱丽叶。朱丽叶此时正好站在阳台上喃喃自语,表达自己的爱恋之情。罗密欧十分激动,也向她倾吐衷肠。直到天亮,两人才依依惜别。
第二天,罗密欧把两人的感情告诉了修道院的劳伦斯长老。长老表示支持,并暗中主持婚礼,希望借此结束两家的宿怨。结婚的当天中午,罗密欧和朋友班伏里奥、茂丘西奥在大街上与提伯尔特相遇并发生冲突,茂丘西奥被刺死。罗密欧忍无可忍,也拔剑刺死了提伯尔特。这使两家的仇恨更加激化,罗密欧也因此遭放逐。
罗密欧走后不久,凯普莱特就逼迫朱丽叶与帕里斯伯爵结婚。朱丽叶焦急万分,请求劳伦斯长老帮助。长老急中生智,一面让朱丽叶在婚前的夜晚服下他的假死药,一面派人送信给罗密欧,让他适时赶来带走朱丽叶。
朱丽叶依计行事,可是送信的人却没有如期找到罗密欧。罗密欧听到朱丽叶的死讯,悲痛欲绝,匆匆回到维洛那城,来到朱丽叶的墓地,决定殉情。他原是个性格温和的青年,一下子却变得非常暴躁。他凶狠地恐吓鲍尔萨泽,无理地咒骂坟墓。但一想到朱丽叶已经安卧在坟墓中,他又感到那是一座“充满光明的欢宴的华堂”。他诅咒死亡,但朱丽叶死了,他又感到死可以使他“挣脱厄运的束缚”,愿意“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这种对同一事物的矛盾看法,表明朱丽叶的死亡给他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生活的绝望。
朱丽叶从假死中醒过来后,满怀着同罗密欧相聚的希望,但是当她发现罗密欧已经死去后,不顾外面喧嚣的人声,也不顾长老的劝告,立即决定同罗密欧死在一起。她听到守夜人的声音后,果敢地拿起匕首,刺进了自己的心脏。
家族的世仇,搅乱了城市的和平,葬送了不少人的生命。这血的教训和亲王的严正指责,使得两家终于和解,从而昭示了腐朽的封建家族的没落和年轻一代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的胜利。
(2)莎士比亚悲剧的特点
莎士比亚的悲剧有三个特点:
①它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结束。人文主义者认为:悲剧之所以为悲剧,必须以主人公的灾难性结局结束,而死亡是一个人最大的灾难。近代和现代悲剧就不是这样,重要的不仅在于悲剧主人公个人的遭遇,而且在于悲剧表现的矛盾的深度,及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深度。莎翁悲剧的主人公虽然死了,但他为之奋斗的理想却胜利了,使人感到前途光明。悲剧主人公之死给人以悲壮感,而不是单纯的悲哀,当然更不是悲观。
②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贵族。这是阶级偏见和时代局限使然。
③悲剧人物的行为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的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自己负责(《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个例外)。
【解析】 A.恸—tònɡ。
【答案】 A
2.下面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踉跄 攫住 娇横 束手就擒
B.吞噬 侍婢 争执 惊心动魄
C.凭掉 殓衾 憔悴 风烛惨年
D.坟茔 窥伺 冗烦 死于非命
【解析】 A项“娇”应为“骄”;C项“掉”应为“吊”,“惨”应为“残”;B、D两项无错别字。
【答案】 C
【解析】 C.“刻骨铭心”应为“惊心动魄”。
【答案】 C
4.选出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创作的著名的“四大悲剧”。
B.马克思、恩格斯曾提出“文艺创作要莎士比亚化”,这既高度评价了莎士比亚的艺术成就,也指出了文艺创作要走现实主义道路。
C.欧洲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出于自身的利益和要求,针对当时思想文化领域的混乱状况而提出的,它是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D.在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文学作品还有意大利薄伽丘的小说《十日谈》、法国拉伯雷的小说《巨人传》、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英国乔叟的小说《坎特伯雷故事集》等。
【解析】 A.《罗密欧与朱丽叶》不是“四大悲剧”中的。
【答案】 A
朱丽叶,是一位名门闺秀。她热爱生活,天真纯洁,在同罗密欧相爱之前,是个循规蹈矩、惟命是从的贤淑少女。她与罗密欧相爱后,爱情的火焰在她身上变成了不可遏止的力量,她变得大胆起来了,再也不是俯首贴耳、惟命是从的闺秀了。为了爱情,她敢于反抗封建制度。罗密欧被放逐后,父亲又来逼婚,朱丽叶只有两条路:一是顺从父命;二是与罗密欧相爱,要走后一条路就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冒极大的危险。
当朱丽叶在旧传统与新生活之间作出抉择时,她靠自己的机智勇敢,逃避了逼婚。她曾一度迷惘、悲痛,恨与爱交织在一起,但为了维护同罗密欧之间纯洁的爱情,终于勇敢地冲破封建束缚,彻底摒弃了封建家族观念,以死殉情而毫无悔恨,显示出她是一个坚定果断的体现了时代精神的新女性。
◎ 层段全解
第三场 同前。凯普莱特家坟茔所在的墓地。帕里斯及侍童携鲜花火炬上。[句解:开篇交代了帕里斯来到墓地,带着鲜花祭奠朱丽叶。]
帕里斯 孩子,把你的火把给我;走开,站在远远的地方;还是灭了吧,我不愿给人看见。你到那边的紫杉树底下直躺下来,把你的耳朵贴着中空的地面,地下挖了许多墓穴,土是松的,要是有踉跄的脚步走到坟地上来,你准听得见;要是听见有什么声息,便吹一个唿哨通知我。把那些花给我。照我的话去做,走吧。[句解:支开侍童,想同朱丽叶单独在一起。]
侍童 (旁白)我简直不敢独自一个人站在墓地上,可是我要硬着头皮试一下。(退后)
帕里斯 这些鲜花替你铺盖新床;
惨啊,一朵娇红①永萎沙尘!
我要用沉痛的热泪②淋浪,
和着香水浇溉你的芳坟;
夜夜到你墓前散花哀泣,
这一段相思啊永无消歇③!(侍童吹口哨)[句解:帕里斯对朱丽叶无比地爱慕和思念,赞美她的美貌。]
这孩子在警告我有人来了。哪一个该死的家伙在这晚上到这儿来打扰我在爱人墓前的凭吊?什么!还拿着火把来吗?——让我躲在一旁看看他的动静。(退后)
罗密欧及鲍尔萨泽持火炬铁锄等上。
罗密欧 把那锄头跟铁钳给我。且慢,拿着这封信;等天一亮,你就把它送给我的父亲。把火把给我。听好我的吩咐,无论你听见什么瞧见什么,都只好远远地站着不许动,免得妨碍我的事情;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我所以要跑下这个坟墓里去,一部分的原因是要探望探望我的爱人,可是主要的理由却是要从她的手指上取下一个宝贵的指环,因为我有一个很重要的用途。
所以你赶快给我走开吧;要是你不相信我的话,胆敢回来窥伺我的行动,那么,我可以对天发誓,我要把你的骨骼一节一节扯下来,让这饥饿的墓地上散满了你的肢体。我现在的心境非常狂野,比饿虎或是咆哮的怒海都要凶猛无情,④你可不要惹我性起。[句解:这段话中带有恐吓,突出地表现了爱人的死给罗密欧带来巨大痛苦而矢志殉情、别无旁顾的心理。]
鲍尔萨泽 少爷,我走就是了,决不来打扰您。
罗密欧 这才像个朋友。这些钱你拿去,愿你一生幸福。再会,好朋友。
鲍尔萨泽 (旁白)虽然这么说,我还是要躲在附近的地方看着他;他的脸色使我害怕,我不知道他究竟打算做出什么事来。(退后)
罗密欧 你无情的泥土,吞噬了世上最可爱的人儿,我要掰开你的馋吻,(将墓门掘开)索性让你再吃一个饱!⑤[句解:罗密欧殉情决心已定。]
帕里斯 这就是那个已经放逐出去的骄横的蒙太古,他杀死了我爱人的表兄,据说⑥她就是因为伤心他的惨死而夭亡的。现在这家伙又要来盗尸发墓了,待我去抓住他。(上前)万恶的蒙太古!停止你的罪恶的工作,难道你杀了他们还不够,还要在死人身上发泄你的仇恨吗?该死的凶徒,赶快束手就捕,跟我见官去![句解:帕里斯不知道二人的爱情关系,误会了罗密欧。]
罗密欧 我果然该死,所以才到这儿来。年轻人,不要激怒一个不顾死活的人,快快离开我走吧;想想这些死了的人,你也该胆寒了。年轻人,请你不要激动我的怒气,使我再犯一次罪;啊,走吧!我可以对天发誓,我爱你远过于爱我自己,因为我来此的目的,就是要跟自己作对。⑦别留在这儿,走吧;好好留着你的性命,以后也可以对人家说,是一个疯子⑧发了慈悲,叫你逃走的。
帕里斯 我不听你这种鬼话;你是一个罪犯,我要逮捕你。
罗密欧 你一定要激怒我吗?那么好,来,朋友!⑨(二人格斗)
侍童 哎哟,主啊!他们打起来了,我去叫巡逻的人来!(下)
帕里斯 (倒下)啊,我死了!——你倘有几分仁慈,打开墓门来,把我放在朱丽叶的身旁吧!(死)[句解:帕里斯不听劝告,二人格斗,帕里斯死去。]
罗密欧 好,我愿意成全你的志愿。让我瞧瞧他的脸;啊,茂丘西奥的亲戚,尊贵的帕里斯伯爵!当我们一路上骑马而来的时候,我的仆人曾经对我说过几句话,那时我因为心绪烦乱,没有听得进去;他说些什么?好像他告诉我说帕里斯本来预备娶朱丽叶为妻;他不是这样说吗?还是我做过这样的梦?或者是我神经错乱,听见他说起朱丽叶的名字,所以发生了这一种幻想?啊!把你的手给我,你我都是登录在厄运的黑册上的人,我要把你葬在一个胜利的坟墓⑩里;一个坟墓吗?啊,不!被杀害的少年,这是一个灯塔 ,因为朱丽叶睡在这里,她的美貌使这一个墓窟变成一座充满光明的欢宴的华堂。
死了的人,躺在那儿吧,一个死了的人把你安葬了。(将帕里斯放入墓中)人们临死的时候,往往反会觉得心中愉快,旁观的人便说这是死前的一阵回光返照;啊!这也就是我的回光返照吗?啊,我的爱人!我的妻子!死虽然已经吸去了你呼吸中的芳蜜,却还没有力量摧残你的美貌; 你还没有被他征服,你的嘴唇上、面庞上,依然显着红润的美艳,不曾让灰白的死亡进占。提伯尔特,你也裹着你的血淋淋的殓衾躺在那儿吗?啊!你的青春葬送在你仇人的手里,现在我来替你报仇来了,我要亲手杀死那杀害你的人。原谅我吧,兄弟!啊!亲爱的朱丽叶,你为什么依然这样美丽?难道那虚无的死亡,那枯瘦可憎的妖魔,也是个多情的种子,所以把你藏匿在这幽暗的洞府里做他的情妇吗?
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我要永远陪伴着你,再不离开这漫漫长夜的幽宫;我要留在这儿,跟你的侍婢,那些蛆虫们在一起;啊!我要在这儿永久安息下来,从我这厌倦人世的凡躯上挣脱厄运的束缚。眼睛,瞧你的最后一眼吧!手臂,作你最后一次的拥抱吧!嘴唇,啊!你呼吸的门户,用一个合法的吻,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吧! 来,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巉岩上冲撞过去吧! 为了我的爱人,我干了这一杯!(饮药)啊!卖药的人果然没有骗我,药性很快地发作了。我就这样在这一吻中死去。(死)[句解:罗密欧为朱丽叶殉情。]
劳伦斯神父持灯笼、锄、锹自墓地另一端上。
劳伦斯 圣芳济保佑我!我这双老脚今天晚上怎么老是在坟堆里绊来跌去的!那边是谁?[句解:这无疑是厄运的征兆。]
鲍尔萨泽 是一个朋友,也是一个跟您熟识的人。
劳伦斯 祝福你!告诉我,我的好朋友,那边是什么火把,向蛆虫和没有眼睛的骷髅浪费着它的光明?照我辨认起来,那火把亮着的地方,似乎是凯普莱特家里的坟茔。
鲍尔萨泽 正是,神父;我的主人,您的好朋友,就在那儿。
劳伦斯 他是谁?
鲍尔萨泽 罗密欧。
劳伦斯 他来多久了?
鲍尔萨泽 足足 半点钟。
劳伦斯 陪我到墓穴里去。
鲍尔萨泽 我不敢,神父。我的主人不知道我还没有走;他曾经对我严辞恐吓,说要是我留在这儿窥伺他的动静,就要把我杀死。
劳伦斯 那么你留在这儿,让我一个人去吧。恐惧降临到我的身上。啊!我怕会有什么不幸的祸事发生。
鲍尔萨泽 当我在这株紫杉树底下睡了过去的时候,我梦见我的主人跟另外一个人打架,那个人被我的主人杀了。[句解:梦境就是残酷的现实。]
劳伦斯 (趋前)罗密欧!嗳哟!嗳哟!这坟墓的石门上染着些什么血迹?在这安静的地方,怎么横放着这两柄无主的血污的刀剑?(进墓)罗密欧!啊,他的脸色这么惨白!还有谁?什么!帕里斯也躺在这儿,浑身浸在血泊里?啊!多么残酷的时辰 ,造成了这场凄惨的意外!那小姐醒了。(朱丽叶醒)
朱丽叶 啊,善心的神父!我的夫君呢?我记得很清楚我应当在什么地方,现在我正在这地方。我的罗密欧呢?(内喧声)[句解:朱丽叶从假死中醒来,首先想到的是罗密欧。]
劳伦斯 我听见有什么声音。小姐,赶快离开这个密布着毒氛腐臭的死亡的巢穴 吧;一种我们所不能反抗的力量已经阻挠了我们的计划。来,出去吧。你的丈夫已经在你的怀中死去;帕里斯也死了。来,我可以替你找一处地方出家做尼姑。不要耽误时间盘问我,巡夜的人就要来了。来,好朱丽叶,去吧。(内喧声又起)我不敢再等下去了。
朱丽叶 去,你去吧!我不愿意走。(劳伦斯下)这是什么?一只杯子,紧紧地握在我的忠心的爱人的手里?我知道了,一定是毒药结果了他的生命。唉,冤家!你一起喝干了,不留下一滴给我吗?我要吻着你的嘴唇,也许这上面还留着一些毒液,可以让我当作兴奋剂 服下而死去。(吻罗密欧)你的嘴唇还是温暖的![句解:朱丽叶埋怨罗密欧不给自己留下一些毒药,表现出他们真挚而深沉的爱情和朱丽叶殉情的决心。朱丽叶亲吻罗密欧是想同罗密欧一样服毒而死。]
巡丁甲 (在内)孩子,带路。在哪一个方向?
朱丽叶 啊,人声吗?那么我必须快一点了结。啊,好刀子!(攫住罗密欧的匕首)这就是你的 鞘子;(以匕首自刺)你插了进去,让我死了吧。(扑在罗密欧身上死去)[句解:朱丽叶听到巡丁的声音后,不顾外面的喧嚣和长老的劝告,果敢地以匕首自刺而死,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
段解:以上为第一段,罗密欧、朱丽叶双双殉情。
巡丁及帕里斯侍童上。
若干巡丁率鲍尔萨泽上。
巡丁乙 这是罗密欧的仆人,我们看见他躲在墓地里。
巡丁甲 把他好生看押起来,等亲王来审问。
若干巡丁率劳伦斯神父上。
巡丁丙 我们看见这个教士从墓地旁边跑出来,神色慌张,一边叹气一边流泪,他手里还拿着锄头铁锹,都给我们拿下来了。
巡丁甲 他有很重大的嫌疑;把这教士也看押起来。[句解:场面已非常紧张,真相也许就要揭晓。]
亲王及侍从上。
亲王 什么祸事在这样早的时候发生,打断了我的清晨的安睡?
蒙太古 唉!殿下,我的妻子因为悲伤小儿的远逐,已经在昨天晚上去世了;还有什么祸事要来跟我这老头子作对呢?
亲王 瞧吧,你就可以看见。
蒙太古 啊,你这不孝的东西!你怎么可以抢在你父亲的前面,自己先钻到坟墓里去呢?[句解:蒙太古家里已经发生了悲剧,蒙太古夫人死去,罗密欧又死去,这都是衰朽野蛮的封建伦理观念造成的结果。“你怎么可以抢在……坟墓里去呢?”蒙太古的话表现了他对罗密欧的死极度伤心。]
亲王 暂时停止你们的悲恸,让我把这些可疑的事情审问明白,知道了详细的原委以后,再来领导你们放声一哭吧;也许我的悲哀还要远远胜过你们呢!——把嫌疑犯带上来。
劳伦斯 时间和地点都可以作不利于我的证人;在这场悲惨的血案中,我虽然是一个能力最薄弱的人,但却是嫌疑最重的人。我现在站在殿下的面前,一方面要供认我自己的罪过,一方面也要为我自己辩解。
亲王 那么快把你所知道的一切说出来。
劳伦斯 我要把经过的情形尽量简单地叙述出来,因为我的短促的残生还不及一段冗烦的故事那么长。死了的罗密欧是死了的朱丽叶的丈夫,她是罗密欧的忠心的妻子,他们的婚礼是由我主持的。就在他们秘密结婚的那天,提伯尔特死于非命,这位才做新郎的人也从这城里被放逐出去;朱丽叶是为了他,不是为了提伯尔特,才那样伤心憔悴。你们因为要替她解除烦恼,把她许婚给帕里斯伯爵,还要强迫她嫁给他,她就跑来见我,神色慌张地要我替她想个办法避免这第二次的结婚,否则她要在我的寺院里自杀。
所以我就根据我的医药方面的学识,给她一服安眠的药水;它果然发生了我所预期的效力,她一服下去就像死了一样昏沉过去。同时我写信给罗密欧,叫他就在这一个悲惨的晚上到这儿来,帮助把她搬出她寄寓的坟墓,因为药性一到时候便会过去。可是替我带信的约翰神父却因遭到意外,不能脱身,昨天晚上才把我的信依然带了回来。那时我只好按照预先算定她醒来的时间,一个人前去把她从她家族的墓茔里带出来;预备把她藏匿在我的寺院里,等有方便再去叫罗密欧来;不料我在她醒来以前几分钟到这儿来的时候,
侍童 他带了花来散在他夫人的坟上,他叫我站得远远的,我就听他的话;不一会儿工夫,来了一个拿着火把的人把坟墓打开了。后来我的主人就拔剑跟他打了起来,我就奔去叫巡丁。
亲王 这封信证实了这个神父的话,讲起他们恋爱的经过和她的去世的消息;他还说他从一个穷苦的卖药人手里买到一种毒药,要把它带到墓穴里来准备和朱丽叶长眠在一起。这两家仇人在哪里?——凯普莱特!蒙太古!瞧你们的仇恨已经受到了多大的惩罚,上天借手于爱情,夺去了你们心爱的人;我因为忽视你们的争执,也已经丧失了一双亲戚,大家都受到惩罚了。
亲王 清晨带来了凄凉的和解,
太阳也惨得在云中躲闪。
大家先回去发几声感慨,
该恕的、该罚的再听宣判。
古往今来多少离合悲欢,
谁曾见这样的哀怨辛酸!(同下)
□ 表达全解
① “娇红”指朱丽叶,此处帕里斯用鲜花来比喻朱丽叶,赞美她的美貌。
② “沉痛的热泪”表明感情真挚,对朱丽叶爱慕、思念至极。
③ “永无消歇”表达了对朱丽叶绵延无尽的思念。
④ “比饿虎或是咆哮的怒海都要凶猛无情”形象地表现出本来性格温和的罗密欧因朱丽叶之死而变得狂躁,不可理喻。
⑤ “掰开你的馋吻,索性让你再吃一个饱!”运用拟人修辞,表示自己也不想再活下去了,要去地下陪伴朱丽叶。
⑥ “据说”一词用得恰当,表明这不是事实,仅仅是人们对朱丽叶死因的猜测。
⑦对比手法。罗密欧已矢志殉情,却劝帕里斯“快快离开我”,并且反复劝说,和前面对仆人的态度形成对比,可见他本性是温和的,心地是善良的。
⑧ “疯子”是罗密欧自称,可见殉情的决心已使他不顾一切。
⑨语言简短有力,罗密欧已不愿多说什么,只想快快解决这件事,表明他不顾一切的决心。
⑩朱丽叶的死使帕里斯也死了,罗密欧也决心殉情,他们同为朱丽叶而死。所以罗密欧称她的坟墓为“胜利的坟墓”。
“这是一个灯塔”是比喻句,表明朱丽叶在罗密欧心中的地位:她就是光明,引导着自己追随而去。
这是一句暗示语,暗示了朱丽叶的死是假死。
“啊!亲爱的朱丽叶……做他的情妇吗?”罗密欧不敢相信朱丽叶的死亡,甚至相信是死神、妖魔要娶她为妇,表明了他的极度痛苦和深切思念。
“眼睛,瞧你的最后一眼吧……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吧!”这是一段排比句,表明罗密欧眷恋着朱丽叶并决心追随朱丽叶而死。
“苦味的向导……冲撞过去吧!”这段台词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表明了罗密欧的痛苦和绝望。
“足足”表明时间已经够长,暗示悲剧已经不可避免地发生。
“残酷的时辰”表面上指时间,实际上这一切又岂止是时间的罪过。
“巢穴”一词,点出当时所处环境的险恶,这一比喻形象生动,渲染了气氛。
比喻修辞,朱丽叶已决心殉情,希望毒液能发挥作用。
“你的”一词突出强调,在朱丽叶看来,能用罗密欧的匕首也是一种幸福。
1.如何理解剧本表达出的人文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一种思想体系。它反对一切以神为本的旧观念,宣传人是宇宙的主宰;反对封建思想,赞美爱情是人类最崇高的感情。罗密欧与朱丽叶本是一对有情人,但受封建家族世仇的影响,最终却不能成为眷属而双双殉情。他们的悲剧,强烈地控诉了封建伦理观念的罪恶,批判了陈旧腐朽的封建意识。而悲剧的结尾,两个世仇之家面对儿女的尸体翻然悔悟,言归于好,则象征着腐朽的封建家庭的没落和年轻一代追求爱情、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的胜利,象征着作者所宣传的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
2.罗密欧临死前的表白极为精彩,表达了他当时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朱丽叶死了,她的死使罗密欧决心殉情。他把坟墓比作“灯塔”,可见朱丽叶在他心中的地位至高无上,她就是光明,引导着自己。“啊!亲爱的朱丽叶,你为什么依然这样美丽?”表明他对朱丽叶爱恋之极。“我要在这儿永久安息下来,从我这厌倦人世的凡躯上挣脱厄运的束缚。”表明他的极度痛苦和深深思念。“眼睛,瞧你的最后一眼吧!……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吧!”表明罗密欧既有对生活的眷恋又有追随朱丽叶而死的决心。整段表白洋溢着罗密欧极度的痛苦和刻骨铭心的思念。
3.朱丽叶在文中台词并不多,却极好地表现出她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朱丽叶从假死中清醒过来,满怀着与罗密欧相聚的希望,所以她第一问就是“我的夫君呢?”当劳伦斯劝她离开时,她不愿意走。当她发现罗密欧已经死去后,说:“唉,冤家……当作兴奋剂服下而死去。”朱丽叶埋怨罗密欧不给自己留下毒药,表现出他们真挚而深沉的爱情和朱丽叶殉情的决心。她听到外面的声音后不顾长老的劝告,果敢地以匕首自刺而死,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朱丽叶是纯洁的、忠于爱情的勇敢者形象。
4.劳伦斯长老在剧中是什么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劳伦斯长老不是神权的捍卫者,他同情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为他们秘密成婚,并想办法帮朱丽叶逃避第二次婚姻。他是支持个性解放的理想人物。从这个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文主义”的希望。人类一切美好的情感,青年男女为爱情的奋斗、牺牲将唤醒人们的良知,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与帮助。劳伦斯长老果敢、博学、有智慧,反对封建的恶习陋俗,支持爱情自由。在剧中,事情的原委只有劳伦斯长老一个人清楚,他讲出真相,也就讲出了害死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真实凶手,也就是因为这一点才使两家清醒,在付出巨大代价后最终和解。
5.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悲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否可以避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面上,是送信人没有把信送到罗密欧手中,而使他阴差阳错地将朱丽叶的假死误认为真死,喝了毒药殉情。劳伦斯长老对苏醒过来的朱丽叶说:“一种我们所不能反抗的力量已经阻挠了我们的计划。”这里多多少少有些命运无常的思想在起作用。不过,主要还是两家斗争的仇恨气氛包围着这一对恋人,迫使他们为了爱情不得不采取种种冒险手段,因而迟早会发生悲剧。命运观念与偶然意外不过是一对恋人惨死的外因,内因则是他们的思想、性格同现实无法调和的矛盾。莎士比亚的用意在于以两家子女的相爱与毁灭作为结束双方世仇械斗的手段,而爱的悲惨毁灭也正是对中世纪的罪恶风俗提出了沉痛控诉,从而使这出爱情悲剧变成了一出深刻的社会悲剧,自然这出悲剧也是不可避免的。
6.鉴赏戏剧时,如何体会台词的表现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戏剧中的矛盾冲突、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在演出时全靠动作和语言来表达,所以我们应该注意体会剧本台词的表现力。怎样体会呢?
一要根据人物身份,体会台词的个性化特点。剧本中人物说什么话,都与人物的阶级、职业、年龄、经历、生活处境、思想感情及习惯、爱好等有关,都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显示人物的性格。剧中,帕里斯的台词显示着他的温雅,罗密欧则易冲动,易暴怒,失去了往日的温和,体现出他对朱丽叶的忠贞。劳伦斯长老果断、勇敢、智慧,他的台词就显得平和而且稳重。
二要抓住人物内心活动,体会台词的动作性。戏剧是一种舞台艺术,因而剧本的人物台词适合演员的动作表演。我们可从台词中了解到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台词引起的强烈的外部形体动作。罗密欧恐吓鲍尔萨泽的一段话就极为典型,他说:“我现在的心境非常狂野,比饿虎或是咆哮的怒海都要凶猛无情,你可不要惹我性起。”因为朱丽叶的死讯,本来温和善良的罗密欧变得凶猛,这一番话完全是因为他已抱定了必死决心和极度悲痛所致。
三要细心体会剧本中的潜台词。剧本的语言应是含蓄的、耐人寻味的,在台词之外还应有潜台词。潜台词的运用往往与比喻、双关、反语等多种修辞格结合进行。怎样体会戏剧语言的潜台词呢?不外三点:①联系剧中人物的性格来体会。“言为心声”,什么人说什么话。②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来体会。③抓住关键词来体会。罗密欧在抱定殉情决心时说:“你无情的泥土,吞噬了世上最可爱的人儿,我要掰开你的馋吻,索性让你再吃一个饱!”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我心爱的人死了,我也不想再活下去了,我要去地下陪伴她”。
7.剧中集中而尖锐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从剧情中我们得知:两个家庭仇视、械斗,朱丽叶的父亲逼迫女儿嫁给帕里斯。两家的家长,包括提伯尔特在内,都在自觉不自觉地顽固维护着本家族的荣誉和势力,它们实际代表的是一种狭隘保守的旧道德、旧观念。而这一对年轻人对理想对爱情热烈执著的追求,与现实形成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这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戏剧冲突的主要矛盾,也预示着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的必然性。他们惊心动魄的反抗,他们的“毁灭”,产生了强烈的“悲剧美”。他们用生命捍卫了爱情,留下了永恒的精神。昭示了封建家庭世仇和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反映了深刻的社会现实。
中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爱情犹如伊甸园里的禁果,是不允许青年人采摘的。罗密欧和朱丽叶这两个觉醒青年的代表,为争取自由、爱情和做人的基本权利,豁出生命也要把这禁果摘到手。莎士比亚在剧中表现了“普通人性的真实状态”,综合了悲、喜、善、恶的因素,揭示人物与现实的矛盾,可称“生活的镜子”。
8.“性格决定命运”,这在剧中是如何体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有人说:性格决定人物的命运。确实有道理,这一观点已为大多数人接受。形成强烈的戏剧冲突的另一个原因是人物急躁热烈的性格,罗密欧之急躁,表现在他与朱丽叶一见钟情。匆匆与朱丽叶秘密结婚,又因出于无奈而刺死了朱丽叶的表兄提伯尔特,被流放到曼多亚。闻知朱丽叶自杀的噩耗,罗密欧悲痛欲绝,从一个贫苦的卖药人手里买来毒药,火速赶回维洛那,不想又撞到了帕里斯,好心的罗密欧劝说帕里斯离开墓地,可此时的帕里斯怎么能听得进去,于是,只好决斗……可怜的罗密欧怎么知道自己的爱人只是假死,抱着与爱人相会的视死如归的信念,罗密欧毫不犹豫,急匆匆地喝下了毒药。命运阴差阳错,使两个年轻人在不到半个小时之间先后追随死神而去。
9.请描述出你心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形象,并作出简单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新思想的代表,处处充满了青春与活力,他们对爱情的追求显得那样的主动、积极,那样的无所畏惧。朱丽叶本是一位温顺天真的纯情少女,浑身都是稚气,可一旦插上爱情的翅膀,她的思想就大变,为了爱情,她跟家庭、环境、习惯决裂,最终为爱献身。罗密欧也在磨难中,从一个莽撞的青年变得成熟起来,他对朱丽叶的爱至诚至坚,殉情成了他必然的归宿。
在两人心中,惟一重要和神圣的就是两心相悦的爱情,而狭隘的家族私利在美好的爱情面前则显得荒唐可笑、丑陋卑劣。他们爱得像一把火,轰轰烈烈,气势磅礴;他们毁灭得也像一把火,尽管光焰消失,却为寒冷漆黑的大地留下了青春的爱的温暖。他们以自己短暂却又惊心动魄的生命,证明了爱情与青春的崇高与壮丽,谱写了一曲激情洋溢的悲壮之歌。
◎ 难字辨音
坟茔(yínɡ) 唿哨(hū shào) 铁钳(qián) 窥(kuī)伺
吞噬(shì) 殓衾(liàn qīn) 契(qì)约 巉(chán)岩
恐吓(hè) 骷髅(kū lóu) 攫(jué)取 悲恸(tònɡ)
冗(rǒnɡ)烦 憔悴(qiáo cuì) 藏匿(nì) 聘(pìn)礼
◎ 词语释义
回光返照:指太阳刚落到地平线上时,由于反射作用而发生的天空中短时发亮的现象。比喻人临死之前精神忽然兴奋的现象。也比喻旧事物灭亡之前暂时兴旺的现象。
殓衾:把死人装进棺材时盖尸体的东西。
沸沸扬扬: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多形容议论纷纷。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风烛残年: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晚年。风烛,风中之烛。
冗烦:(文章、说话等)冗长,烦琐。
死于非命:指非正常死亡,不得好死。
骷髅:干枯无肉的死人头骨或全副骨骼。
练考题、验能力、轻巧夺冠
哈姆雷特(节选)
国王 乔特鲁德,不要喝。
王后 我要喝的,陛下;请您原谅我。
国王 (旁白)这一杯酒里有毒;太迟了!
哈姆雷特 母亲,我现在还不敢喝酒;等一等再喝吧。
王后 来,让我擦干你的脸。
雷欧提斯 陛下,现在我一定要击中他了。
国王 我怕你击不中他。
雷欧提斯 (旁白)可是我的良心却不赞成我干这件事。
哈姆雷特 来,该第三个回合了,雷欧提斯,你怎么一点不起劲?请你使出你全身的本领来吧;我怕你在开我的玩笑哩。
雷欧提斯 你这样说吗?来。(二人比剑。)
奥斯里克 两边都没有中。
雷欧提斯 受我这一剑!(雷欧提斯挺剑刺伤哈姆雷特;二人在争夺中彼此手中之剑各为对方夺去,哈姆雷特以夺来之剑刺雷欧提斯,雷欧提斯亦受伤。)
国王 分开他们!他们动起火来了。
哈姆雷特 来,再试一下。(王后倒地。)
奥斯里克 哎哟,瞧王后怎么啦!
霍拉旭 他们两人都在流血。这是怎么回事,殿下?
奥斯里克 您怎么啦,雷欧提斯?
雷欧提斯 唉,奥斯里克,正像一只自投罗网的山鹬,我用诡计害人,反而害了自己,这也是我应得的报应。
哈姆雷特 王后怎么啦?
国王 她看见他们流血,昏了过去了。
王后 不,不,那杯酒——啊,我的亲爱的哈姆雷特!那杯酒,那杯酒,我中毒了。(死。)
哈姆雷特 啊,奸恶的阴谋!喂!把门锁上!阴谋!查出来是哪一个人干的。(雷欧提斯倒地。)
雷欧提斯 凶手就在这儿,哈姆雷特。哈姆雷特,你已经不能活命了;世上没有一种药可以救治你,不到半小时,你就要死去。那杀人的凶器就在你的手里,它的锋利的刃上还涂着毒药。这奸恶的诡计已经回转来害了我自己;瞧!我躺在这儿,再也不会站起来了。你的母亲也中了毒。我说不下去了。国王——国王——都是他一个人的罪恶。
哈姆雷特 锋利的刃上还涂着毒药!——好,毒药,发挥你的力量吧!(刺国王。)
众人 反了!反了!
国王 啊!帮帮我,朋友们;我不过受了点伤。
哈姆雷特 好,你这败坏伦常、嗜杀贪淫、万恶不赦的丹麦奸王!喝干了这杯毒药——你那颗珍珠是在这儿吗?——跟我的母亲一道去吧!(国王死。)
雷欧提斯 他死得应该;这毒药是他亲手调下的。尊贵的哈姆雷特,让我们互相宽恕;我不怪你杀死我和我的父亲,你也不要怪我杀死你!(死。)
哈姆雷特 愿上天赦免你的错误!我也跟着你来了。我死了,霍拉旭。不幸的王后,别了!你们这些看见这一幕意外的惨变而战栗失色的无言的观众,倘不是因为死神的拘捕不给人片刻的停留!啊!我可以告诉你们——可是随它去吧。霍拉旭,我死了,你还活在世上;请你把我的行事的始末根由昭告世人,解除他们的疑惑。
霍拉旭 不,我虽然是个丹麦人,可是在精神上我却更是个古代的罗马人;这儿还留剩着一些毒药。
哈姆雷特 你是个汉子,把那杯子给我;放手;凭着上天起誓,你必须把它给我。啊,上帝!霍拉旭,我一死之后,要是世上不明白这一切事情的真相,我的名誉将要永远蒙着怎样的损伤!你倘然爱我,请你暂时牺牲一下天堂上的幸福,留在这一个冷酷的人间,替我传述我的故事吧。
【赏析】
《哈姆雷特》的地位非常重要,别林斯基称莎士比亚为“戏剧诗人之王”,而《哈姆雷特》则是他“灿烂王冠上面的一颗最光辉的金刚钻”。
这个悲剧的基本情节是写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复仇的故事。这故事最早见于12世纪末的一部《丹麦史》,莎士比亚时代它在英国流传甚广,甚至已有人写成了悲剧。但是莎士比亚却对这一古老的异国题材作了别具匠心的处理,使之深刻地反映出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现实,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及其同封建势力的激烈冲突。
悲剧的戏剧冲突主要由哈姆雷特同他的叔父克劳狄斯的矛盾构成。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原在外国大学读书,忽然得知父王暴死,为奔丧回到了丹麦宫廷。这时王位已被克劳狄斯占据,而自己的母亲也已匆忙嫁给了这个新王。夜间父亲鬼魂的控诉,特别是哈姆雷特亲自用“戏中戏”试探,使他确知了父死母嫁和窃国夺位等反常现象都由克劳狄斯的阴谋造成。为报父仇,同时也为了“重整乾坤”、改造社会,哈姆雷特同奸王及其宫廷集团展开了一系列斗争。斗争的结局是悲剧性的。他在杀死了几个宫廷臣卒之后,也中了敌人的诡计,中毒剑而死。虽然他最后刺死了奸王克劳狄斯,报了父仇,但却没有完成匡正社会的任务。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心目中理想的英雄形象。作者借哈姆雷特情人奥菲利娅的口,说他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目的一朵娇柔花;时代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并有“高贵无上的理智”。哈姆雷特体现了人文主义关于“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