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课件专题十二动能定理及实验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年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课件专题十二动能定理及实验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1-12-02 21:5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主题 内容 要求
功与能 动能、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 Ⅱ

实验与探究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 Ⅰ
一、动能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其表达式为:Ek= mv2.
2.对动能的理解
(1)动能是一个状态量,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对应.动能是标量.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而且物体的动能总是大于或等于零,不会出现负值.
(2)动能是相对的,它与参照物的选取密切相关.如行驶中的汽车上的物品,对汽车上的乘客,物品动能是零;但对路边的行人,物品的动能就不为零.一般选地面为参考系分析.
二、重力势能
1.重力势能:地球上的物体具有跟它的高度有关的能叫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共有的.
表达式:Ep=mgh,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零势能面的选取有关.
2.对重力势能的理解
(1)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这一系统共同所有,单独一个物体谈不上具有重力势能.即:如果没有地球,物体谈不上有重力势能.平时说物体具有多少重力势能,是一种习惯上的简称.
重力势能是相对的,它随参考点的选择不同而不同,要说明物体具有多少重力势能,首先要指明参考点(即零势能点).
(2)重力势能是标量,它没有方向.但是重力势能有正、负.此处正、负不是表示方向,而是表示比零点的能量状态高还是低.势能大于零表示比零点的能量状态高,势能小于零表示比零点的能量状态低.零点的选择不同虽对势能值表述不同,但对物理过程没有影响.即势能是相对的,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势能的变化与零点的选择无关.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
①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由物体所受的重力和物体初、末位置所在水平面的高度差决定,即:WG=mgΔh.
②重力做正功,物体高度下降,重力势能降低;重力做负功,物体高度上升,重力势能升高.
③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即WG=-ΔEp=-(mgh2-mgh1).
三、动能定理
1.动能定理的表述
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这里的合外力指物体受到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包括重力).
表达式为
说明:动能定理也可以表述为: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实际应用时,后一种表述比较好操作.不必求合力,特别是在全过程的各个阶段受力有变化的情况下,只要把各个力在各个阶段所做的功都按照代数和加起来,就可以得到总功.
①当W合>0时,Ek2>Ek1,动能增大;
②当W合<0时,Ek22.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及运动过程.
(2)在全过程中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3)写出研究过程中合力做的功,或分别写出各个力做的功(注意功的正负)再代数和.如果研究过程中物体受力情况有变化,就要分别写出各力在各个阶段做的功再代数和.
(4)确定初、末状态并写出初、末状态的动能.
(5)利用动能定理列方程求解.
四、实验: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1.实验目的
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外力(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关系.
2.实验器材
铁架台(带铁夹)、打点计时器、直尺、重物、纸带、复写纸片、导线、学生电源.
3.实验步骤
将打点计时器竖直稳定地固定在铁架台支架上,使限位孔伸出桌面外,将夹有重锤的纸带从下向上穿过限位孔,一只手提住纸带的上端,使纸带竖直,重锤紧靠在下边的限位孔处,先开启电源使打点计时器工作,然后放手使纸带在重锤的带动下自由下落,结果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利用打了点的纸带来计算重力所做的功WG与动能变化量ΔEk的定量关系.
4.数据处理
如何计算重力所做的功WG和动能的变化量ΔEk
在纸带上取两个合适的点(如下图中纸带上的B点和E点),用刻度尺测出这两点间的距离sBE,根据功的定义可知:WG=mgsBE,采用求平均速度的方法求出打点计时器打B、E两点时,重锤的速度vB和vE,再根据动能的计算式Ek= mv2计算打B、E两点时的动能及其动能的差值ΔEk.
5.实验结论
重力所做的功WG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ΔEk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相等的.
结论的推广: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即:W合=ΔEk=Ek2-Ek1,这就是动能定理.
(单选Ⅱ)关于动能和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动能一定发生变化
B.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动能可能不变
C.物体的动能不变,速度一定不变
D.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速度可能不变
解析:物体的速度方向变化而大小不变,则动能不变,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物体的动能不变只能得到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但是速度可能方向在变,如匀速圆周运动,C选项错误;物体动能变化则物体的速度大小一定改变,D选项错误.
答案:B
点评:物体的速度变化包括大小变化、方向变化以及大小和方向都变化,只有速度大小变化才会引起物体动能的变化.这是由速度的矢量性和动能的标量性决定的.
(单选Ⅱ)(2010年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水平地面上,一运动物体在10 N摩擦力的作用下,前进5 m后停止,在这一过程中物体的动能改变了(  )
A.10 J        B.25 J
C.50 J D.100 J
解析:由动能定理ΔEk=W合=Wf=-50 J,即动能改变了 50 J.
答案:C
点评:(1)本题属于“理解”中的“简单应用”层次;(2)熟悉动能定理的解题步骤.
(单选Ⅰ)(2010年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某同学投掷铅球,每次出手时,铅球速度的大小相等,但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同.关于出手时铅球的动能,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夹角越大,动能越大
B.夹角越大,动能越小
C.夹角为45°时,动能最大
D.动能的大小与夹角无关
解析:物体的动能Ek= mv2,铅球速度的大小相等,动能的大小与夹角无关.
答案:D
点评: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单选Ⅱ)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绳悬挂于O点,小球在水平力F作用下,从平衡位置P点缓慢地移动到Q点,如下图所示,则力F所做的功为(  )
A.mglcosθ B.Flsinθ
C.mgl(1-cosθ) D.Flcosθ
解析:本题中小球的运动是缓慢的,可认为小球每时刻都是静止的,都处于受力平衡的状态,因而F的大小不断变化,且不断增大,即力F是变力,而W=Fscos θ适用于恒力做功.因此本题只能由动能定理求解.由动能定理得:WF-mgt(1-cos θ)=0,因此WF=mgl(1- cos θ),所以C答案正确.
答案:C
点评:动能定理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力做功时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根据运动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判定各力做功的情况(辨别是变力还是恒力做功)以及选定恰当的初、末状态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单选Ⅱ)(2010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用下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第一次实验用1条橡皮筋,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把2条、3条、4条……与第1次实验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第4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2W、3W、4W……,每次橡皮筋做功后小车获得的速度可通过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探究小车获得的速度与橡皮筋所做功有什么定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先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B.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必须相同
C.实验中必须求出小车加速过程的平均速度
D.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
解析:实验中要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放小车,A错.每次实验橡皮筋拉伸的长度必须相同,这样2根、3根并在一起,做功才是2W、3W,但W的具体数值不必算出,B对D错.实验中要求出小车加速后的末速度,C错.
答案:B
点评:正确理解实验原理,理解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且知道实验的误差来源.
1.(单选Ⅰ)(2010年天津学业水平测试)某运动的物体动能为Ek,若将其质量和速度均变为原来的2倍,则物体的动能变为(  )
A.2Ek B.4Ek
C.8Ek D.16Ek
2.(单选Ⅱ)如图,传送带匀速运动,带动货物匀速上升,在这个过程中,对货物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分析正确的是(  )
A.动能增加 B.动能不变
C.重力势能不变 D.重力势能减少
解析:货物匀速上升,其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选B.
答案:B
3.(单选Ⅰ)(2010年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如图所示为竖直平面内的三条路径.物体沿路径1、2、3从P点运动到Q点的过程中,重力做功分别为W1、W2和W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W1>W2 B.W1>W3
C.W2>W3 D.W1=W2=W3
解析:重力做功跟路径无关,只跟始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选D.
答案:D
4.(单选Ⅰ)(2010年广东韶关学业水平模拟)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
A.位移 B.速度
C.加速度 D.平均速度
A
5.(单选Ⅰ)(2010年广东学业水平模拟)两物体质量比为1∶4,速度比为4∶1,则两物体的动能比是(  )
A.1∶1 B.1∶4
C.2∶1 D.4∶1
一、单项选择题(Ⅰ)(1-10)
1.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甲和m乙并且m甲=2m乙,它们与水平桌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当它们以相同的初动能在桌面上滑动时,它们滑行的最大距离之比为(  )
A.1∶1    B.2∶1   
C.1∶2    D.1∶
解析:滑行最大距离时的末动能为零,据动能定理-μmgs=0-Ek0知,通过的最大 距离与质量成反比,故最大距离之比为1∶2,选C.
答案:C
二、单项选择题(Ⅱ)(11-16)
11.一个物体的速度从0增加到v,再从v增加到2v,前后两种情况下,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之比是(  )
A.1∶1 B.1∶2
C.1∶3 D.1∶4
三、多项选择题(17-20)
17.在离地面一定高度处,以相同的动能,向各个方向抛出多个质量相同的小球,这些小球到达地面时,有相同的(  )
A.动能      B.速度
C.速率 D.位移
解析:由动能定理可知,W合=Ek2-Ek1 mgh=Ek2-Ek1;Ek1、m、h相同,故Ek2相同,落地速度大小v2相同,选AC.
答案:A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