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课件专题四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年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课件专题四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1-12-02 21:1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主题 内容 要求
物体相互作用与力 滑动摩擦、静摩擦、动摩擦因数
形变、弹性、胡克定律、弹力 Ⅰ

实验与探究 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Ⅰ
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有力就一定有“施力”和“受力”两个物体,二者缺一不可.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作用效果: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
(4)力的图示:表示出力的作用点、大小、方向的线段
二、力的分类
1.按性质分:
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2.按效果分
压力、支持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3.按生产条件分: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即非接触力)、接触力.
三、重力
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不一定等于地球的吸引力.
(1)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2)大小:G=mg,g为重力加速度.
说明: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不是“垂直向下”,也不是一定是“指向地心”.重力的大小不受其它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2.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及质量的分布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对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其重心随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不同而不同;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四、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对使其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的作用力
1.弹力的产生条件
弹力的产生条件是: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
2.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
①判别物体是否产生弹性形变,这种方法适用于形变明显的情况.
②如果物体存在微小形变,不易判断.这时可以用假设法进行判定,即假设接触的两物体没有弹力,看它们是否符合物体所处状态,如物体处于静止状态F合=0,如果符合,则说明不存在弹力,反之存在弹力.
3.弹力的方向:物体所受弹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该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接触点与平面垂直的方向.
作用在物体上的支持力,这种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通常有如下三种情况:
①面面接触: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②点面接触: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③点点接触:弹力的方向垂直于过切点的切面.
几种弹力的方向特点:
(1)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2)绳对物体的拉力总是沿着绳收缩的方向.
(3)杆对物体的弹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如果轻直杆只有两个端点受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轻杆两端对物体的弹力的方向一定沿杆的方向.
4.弹力的大小
对有明显形变的弹簧,弹力的大小可以由胡克定律计算.对没有明显形变的物体,如桌面、绳子等物体,弹力大小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共同决定.
(1)胡克定律可表示为(在弹性限度内):F=kx,x为弹簧伸长后或被压缩之后的长度与弹簧原长之差,即弹簧的形变量,k为劲度系数,由弹簧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
(2)几种典型物体模型的弹力特点如下表.
项目 轻绳 轻杆 弹簧
(如无特别
说明本书指的
均为:沿弹簧
轴向伸缩的)
形变情况 伸长忽略不计 认为长度不变 可伸长可缩短
施力与受
力情况 只能受拉力
或施出拉力 能受拉或受压可
施出拉力或压力 同杆
力的方向 始终沿绳 不一定沿杆 沿弹簧轴向
力的变化 可发生突变 同绳 只能发生渐变
五、摩擦力
1.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为:两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接触面粗糙、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滚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两物体间有弹力是这两物体间有摩擦力的必要条件.(没有弹力不可能有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大小
(1)在接触力中,必须先分析弹力,再分析摩擦力.
(2)只有滑动摩擦力才能用公式F=μFN,其中的FN表示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G.
3.静摩擦力大小
(1)必须明确,静摩擦力大小不能用滑动摩擦力公式 F=μFN计算,只有当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时,其最大值一般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即Fm=μFN.
(2)静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共同确定,可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得,其可能的取值范围是:
0≤Ff≤Fm
4.摩擦力方向:
(1)摩擦力方向与接触面相切,和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说明:分清相对运动(相对静止)与运动(静止),一般而言相对运动(相对静止)是以双方中的对方为参考系的,而运动(静止)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的;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成任意角度.通常情况下摩擦力方向可能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作为动力),可能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作为阻力),可能和物体速度方向垂直(作为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在特殊情况下,可能成任意角度.同样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静止.
(单选Ⅰ)(2010年黑龙江学业水平测试)以下关于重力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直接测量
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向上
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D.重心一定不在物体上
解析:重力的大小用弹簧秤测量,天平测的是质量,A错.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不是垂直于接触面向上,C对B错.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
答案:C
点评: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或垂直水平面向下,不能说总是垂直于支持面.
(单选Ⅰ)(2010年天津学业水平测试)原长为10 cm的轻质弹簧被竖直悬挂,当其下端挂上一个质量为50 g的钩码时弹簧的长度为12 cm,换上一个质量为100 g的钩码时弹簧的长度为(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  )
A.4 cm       B.8 cm
C.14 cm D.16 cm
解析:由胡克定律F=kx知当悬挂50 g的钩码时弹簧伸长2 cm,则挂100 g的钩码时,弹簧伸长4 cm,弹簧的总长度为14 cm.
答案:C
点评:胡克定律F=kx中的x是指弹簧的伸长量.
(单选Ⅱ)如图所示,一个球 形物体O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并与竖直 墙相接触,A、B两点是球与墙和地面的 接触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A点的弹力
B.物体受二个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
C.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地面的弹力
D.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物体对地面的压力
解析:球虽然与墙面接触,但不挤压,故在A点,没有弹力产生.球只受到两个力:地面的支持力和球的重力.
答案:B
(2010年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下列关于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表述正确的是(  )
A.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B.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
C.大小与正压力成反比
D.方向始终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解析:滑动摩擦力f=μN,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答案:B
点评:本题属于“理解”层次,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多选)在水平力F作用下,重为G的物体匀速沿墙壁下滑,如右图所示.若物体与墙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
解析:物体沿着墙壁下滑,物体与墙壁之间在外力F作用下产生挤压,物体对墙壁的正压力为F,根据f=μN可以判断A正确;另外物体匀速下滑,在竖直方向物体受二力作用平衡,故这个摩擦力又等于物体的重力,C正确.
答案:AC
1.(单选Ⅰ)(2010年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关于弹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杯子放在桌面上,杯和桌均不发生形变
B.杯子放在桌面上,杯和桌之间没有弹力作用
C.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D.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成正比
解析:杯子放在桌面上,杆和桌均发生形变,故A、B选项错误.根据胡克定律,选项C错误,D正确.
答案:D
2.(单选Ⅰ)一根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悬挂质量为100 g的砝码时,弹簧的伸长量为l1,若下端悬挂200 g的砝码,弹簧的伸长量为l2,且未超过弹性限度.下列关于l1与l2的关系正确的是(  )
A.l1=l2        B.l1C.l1>l2 D.不确定
解析:根据胡克定律,发生形变的弹簧其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而弹簧的弹力大小应等于悬挂物体的重力,可见,l1答案:B
3.(单选Ⅱ)(2010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在轻质弹簧下端悬挂一质量为0.1 kg的物体,当物体静止后,弹簧伸长了0.01 m,取g=10 m/s2.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
A.1 N/m B.10 N/m
C.100 N/m D.1000 N/m
4.(单选Ⅰ)(2010年广东学业水平模拟)重200 N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现用水平方向的大小为20 N的拉力F向右拉它,若物体仍处于静止状态,则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已知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5)(  )
A.20 N B.200 N
C.100 N D.以上都不对
解析: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在水平方向受水平向右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据二力平衡知,f=F=20 N,选A.
答案:A
5.(单选Ⅰ)(2010年天津学业水平测试)如图所示,一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运动,若物体重为100 N,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该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
A.10 N B.20 N
C.50 N D.100 N
解析:由f= μN知,f=μG=0.2×100 N=20 N, 选B.
答案:B
一、单项选择题(Ⅰ)(1-10)
1.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
C.由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D.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
A
二、单项选择题(Ⅱ)(11-16)
11.如下图所示,三个质量均不计的完全相同的弹簧秤,按图示的方式连接,图中各个小球的质量均相同,不计一切摩擦,平衡时各弹簧秤示数分别为F1、F2、F3,其大小关系是(   )
A.F1=F2=F3 B.F1=F2<F3
C.F1=F3>F2 D.F3>F1>F2
A
三、多项选择题(17-20)
17.下列图中,P物体对Q物体的压力的示意图,有明显错误的是(   ) 
 
解析:P物体对Q物体的压力,作用在Q物体上,且垂直于接触面指向Q物体,只有A对.故选B、C、D.
答案:BC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