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母亲
1. 抓住文章的主线,即母亲“勤劳一生”,通过作者回忆的具体事例,感受母亲的品格。
2. 把握文章主题,体会蕴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深情。
3. 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体会该手法运用的效果。
4. 细读文章,体会作者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
学 习 目 标
朱德,1886年12月1日生,字玉阶。四川仪陇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中国的杰出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其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人物猜谜,识记作者简介
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的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
毛泽东亲作挽联“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为纪念母亲逝世而创作的一篇回忆录。
链接资料,了解背景知识
链接资料,了解文体特点
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用回忆的形式记叙历史事件或个人的真实生活,在记叙的基础上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议论。
链接资料,了解文体特点
回忆录具有如下特点:
A、用叙述、描写的方法,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
B、篇幅有长有短,带有文献性质。
C、要求写真人真事,语言简明平实。
总
痛悼母亲
引出回忆
(1)
母亲往事
颂德感恩
(2-13)
深切怀念
决心报答
(14-17)
划分结构,把握文章内容
分
总
精读课文,分析母亲形象
1.朗读第一部分,找出能够表现作者情感的词语,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真挚感情。
词语:“悲痛”“爱”“勤劳”“回忆”。
感情:对母亲逝去的悲痛,对母亲深沉的爱,对母亲高贵品质的赞美。
精读课文,分析母亲形象
2.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1)交代写作缘由,高度概括母亲勤劳一生的特点,点明回忆的内容;(2)开篇点题/开门见山,总领全文;(3)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爱,表达了作者的悲痛与热爱之情。
精读课文,分析母亲形象
3.跳读第二部分,勾画表明时间的词语,并思考:这些时间母亲经历了什么事情?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和高贵品质?
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完成表格。
精读课文,分析母亲形象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时间
母亲经历的事情
表现母亲的美德
作者小时候(2-7)
天不亮就起床,煮饭,种田,养蚕,挑水,有桐子榨油点灯,亲手纺线织布,不打骂孩子,周济穷人,不许“我们”吸烟喝酒等事
勤劳俭朴、任劳任怨、
聪明能干、宽厚仁慈
1895-1900前后(8)
遭遇退佃(diàn)、搬家、天灾
没有灰心、坚韧顽强、爱憎分明
1905年(9)
节衣缩食,借债供“我”读书。
有远见
1908年(10)
支持、慰勉作者参加革命
深明大义
精读课文,分析母亲形象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时间
母亲经历的事情
表现母亲的美德
1919年(10-11)
离开家乡
勤劳一生
1924-1927年(12)
独立支持一家人生活
勤俭持家、深明大义
抗战期间(12)
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
理解党的困难、期望革命成功
1944年(12)
86高龄仍“不辍劳作”
热爱劳动
精读课文,分析母亲形象
4.第二部分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母亲的一生?
以时间为顺序,紧紧围绕着母亲勤劳的品德及对作者的影响这一主线和中心,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有条理地组织材料,做到详略得当、中心明确。
解读回忆录
技法点拨,收获文本钥匙
回忆录往往都会涉及记事,找出相关事件,发现事件之间的规律与联系,从事件中把握人物形象,是学习回忆录的基本要求。
体味情感,把握文章主题
1.自由朗读第三部分,思考:作者由衷地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1)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斗争的经验”,“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
(2)“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并“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体味情感,把握文章主题
2.如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含义?
(点拨:抓关键词“这”“哀痛”“无法补救”。)
体味情感,把握文章主题
3.如何理解“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的含义?
(点拨:抓关键词“平凡”“但是”,找母亲与劳动人民的关系)
体味情感,把握文章主题
4.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请结合第16段,谈谈你在这方面的理解。
作者以设问句“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发人深思,将对母亲的爱引向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爱母亲,就要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的事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报答母亲的深恩,才算爱母亲。为此,作者下定决心“能做到”,坚定信念“一定能做到”。体现了作者有宽广的胸怀、崇高的精神。作者把爱母亲的感情与爱党、爱人民、爱民族的感情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表明自己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大大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品味语言,把握文本特色
1.本文记事回忆,无处不渗透着作者对母亲深沉的爱。请选择最触动你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1)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3)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品味语言,把握文本特色
2.作者在记叙事件的同时,还穿插了精当的议论。请找出文中的议论性语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2)“母亲是个好劳动。”
(3)“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4)“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5)“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6)“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解读回忆录
技法点拨,收获文本钥匙
回忆录的作者常常是带着感情来记叙的,不时还插入议论(夹叙夹议,以记叙为主,其间穿插着若干议论性语句)。我们要从记叙的字里行间和作者的议论中,弄清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回忆母亲生前往事,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生前对我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自己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之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课后作业
1. 完成本篇课文练习册课后拓展部分习题。
2. 阅读其他两篇写母亲的作品(邹韬奋《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并进行比较阅读,说说它们的异同。
谢谢您的聆听
南江博骏公学 瑾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