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林那间小木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课文中每个细节所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人信任的喜悦。
2、正确、流利、有事情地朗读课文。
3、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谈自己的看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信任”这个问题的认识。
4、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文章细节体会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难点: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信任”这个问题的认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 读书指导。
(一)从“信任”的主题导入本课教学。
板书课题后师生共同解题,可提出针对文题的疑问。
(二)被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2、再读课文。圈画文后生字。结合文中语句多读几遍。
3、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开头到“跟蹦蹦跳跳的小狗朝果园走去”这两部分。分小组自学并汇报。
(1) 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或从桃林主人的哪些做法中),你感受到他对顾客的信任?
(2) 如果你就是作者本人,来到这样一片桃林,看见了桃林中小木屋、竹篮和纸条,摘了桃子,看到了桃林美景,你心里会有什么感受,你想对桃林主人说些什么?
2、练习朗读,重点朗读文章最后一段的抒情与议论。
(四)个性化阅读理解。
1、用自己的话讲讲“桃林那间小木屋”的故事。
2、讨论。谈谈自己对桃林主人做法的看法。
3、谈谈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人与人之间信任或不信任的事,自己有什么想法,怎么看待“信任”这个问题。
二、 积累内化。
1、“自选词语”由学生独立完成。
2、独立完成文后“选字填空”。补充几组练习,
3、参照文中的语句独立造句。
(1)究竟 (2)醒目 (3)显然 (4)注视 (5)朴实 (6)纯洁 (7)似乎
4、积累词语。
沁人心脾馋涎欲滴沉甸甸
4、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 识字写字。
在反复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1、认读生字。采取抽读识字卡片等方式进行。全班集体认读。说出在文中包含生字的词语或句子,再自己组组词语。组词中注意及时纠正同音字、形近字的混淆。常用或精彩的词语可适当造句。
2、选择典型字、难字、易错字指导书写。
四、 练习。
1、就本文内容或“信任”这个问题写一篇日记,谈谈自己的看法。
2、如果你是桃林主人,说说你的经营之道。
3、如果让你自己写一张纸条,压在小木屋前木桌的篮子下。你会写什么?
4、书写生字。一个字组两个课本以外的词语。
教学反思:
步步悬念,引人渐入佳境
文章开题伊始,就是悬念的发端。《桃林那间小木屋》,那是一间什么样的和做什么用的小木屋啊?还没等读到文章,就吸引你迫不及待地想对小木屋探个究竟了。
文章正式开篇,跳出黄色板上的告示:“桃子——自摘——三千米”,再次引出新的悬念:自选亦属不易,怎么还会自摘?三千米又该是怎样的六里路?在悬念的导引下,从公路到泥石小路,到野草茂盛的小路,仿佛进入柳暗花明的桃花源。
三千米行到尽头,看到了木栅栏、小木屋与屋后的桃林,没有见到桃林主人,却见到了两条狗一只猫和一张纸条,这便是作者巧妙设伏的第三次悬念:桃林主人呢?读了纸条上的留言才一目了然。这也正是桃林主人精彩设计的大手笔。一切是预先拟订好的;一切是井然有序的。桃子如何摘,货款如何放,主人在纸条中交代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
于是,狗领了路,桃子入了篮进了车,钱放进了箱,猫告了别,桃林又开始迎接新的客人了。
信任长存,此地无人胜有人桃林里没有看林的主人,那两条狗的使命也不是看林护院;桃林里没有秤,那竹篮是唯一计量的容器,装多装少只有竹篮知道;桃林里没有收银台,那箱子就是装钱的工具,给与不给,拿与不拿,又没有电子眼监控在上方。
但是,桃林里确实有着一股伟大的无形力量,这就是信任。请看主人留给客人的纸条,那上面写着:“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5元钱,请自己摘,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一声“朋友”,立即拉近了主客之间的距离;再一声“欢迎您”,更显示了主人的真诚;接着以简洁朴实的语言,明确交代了桃与钱的处理方式,没有多余的话,没有不放心的痕迹;最后一句的“祝您愉快”,更表明了主人的诚恳与热情。这是主人的声音,是主人的无私所付出的崇高信任,这容量远远大于盛桃的篮子,这价值远远高于装钱的箱子。
课文中,桃林主人始终没有出场,可我们似乎觉得有无数的桃林主人热情地接待在桃林里……
深情注视,信任与被信任具有同样的喜悦
汽车往回走了十几米,我不禁停住车,再一次回过头去,久久地注视着……”
作者在注视着什么?仅仅是“那片桃林,那间小木屋,那张木床和那道木栅栏”么?显然不是。如作者所说,他看到的是“一个朴实而又纯洁的地方。”所谓朴实,不仅指那座木屋,那张木桌,那只竹篮和那个钱箱,还有那纸条上写有的朴实无华毫无造作的语言,以及语言后面藏有的桃林主人金子般的品格。
作者同样也用信任回报了桃林主人。他在桃林充分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一丝不苟地按照桃林主人的告示行事,欣喜地接受了狗的带路与猫的道别,并把钱认真地放进箱子里。但是,作为桃林客人的作者,更多得到的还是被信任。信任是令人喜悦的;被信任同样是一种精神上的喜悦的享受。这恐怕应该是作者从桃林中得到的比“又香又甜的大桃子”更香更甜的东西了。
《桃林那间小木屋》,似乎像无人售货的超市,可它又高于超市。超市里是要存包的,是有保安的,是设收银台的,是装监视器的,这些,小木屋都没有。
《桃林那间小木屋》,似乎像无人售票的公共汽车,可它又高于公汽。公共汽车的投币箱就伫立在司机身边,而且往往有一双森森的目光盯着你,令你不得不把钱亮亮相,再让它滚落箱中。这些,小木屋也是没有的。
学习这篇课文的根本目的,主要是学习桃林主人的精神,和这种精神显示的人格力量,也就是作者在文末留存的点睛之笔。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