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课件:第20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课件:第20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0-08 08:4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考纲扫描 考纲解读
维新思想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维新思想
一、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产生)
1.代表:______、王韬、郑观应等。
2.思想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
冯桂芬
二、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初)
1.代表人物
(1)康有为:撰写《__________》和《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外衣,否定________统治。
(2)梁启超:发表《________》,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3)严复: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2.实践: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
3.意义: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二、1.(1)新学伪经考 君主专制 (2)变法通议
新文化运动
一、背景
1.主要原因:“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
2.现实状况: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袁世凯复辟帝制。
3.直接原因: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二、概况
1.标志:1915年,________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2.指导思想:前期为西方的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
3.代表人物:________、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
4.基地与阵地:北京大学基地、《新青年》阵地。
二、1.陈独秀 3.陈独秀
三、内容
1.提倡______和______,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核心内容);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家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新文学的典范)
四、意义
1.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新文化运动对人们的思想,尤其是广大青年思想起到了解放作用,使民主、科学思想等得到弘扬,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3.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并促进了马克思在中国的传播。
三、1.民主 科学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背景
1.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2.国外:俄国__________的胜利。
二、传入
1.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__________》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2.1919年,________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三、影响
1.部分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2.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2.十月革命 二、1.庶民的胜利 2.五四运动
(2010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测试)近代有篇文章回顾中西文化争论,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今日”是指(  )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解析:在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与顽固势力、洋务派进行了激烈的思想交锋。论战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方面。题干的意思就是在这一时期。
答案:C
(2010年1月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陈独秀曾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的黑暗。”“两位先生”是指(  )
A.民生与民权 B.自由与革命
C.平等与博爱 D.民主与科学
解析:新文化运动的两位“先生”是“民主”和“科学”。
答案:D
(2010年1月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发表的重要文章是(  )
A.《庶民的胜利》 B.《资政新篇》
C.《文学改良刍议》 D.《狂人日记》
解析: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庶民的胜利》是1918年李大钊写的;《资政新编》是在天平运动期间洪仁玕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
答案:C
中国知识分子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始于(  )
A.新文化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解析: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一些新文化运动人士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答案:A
1.(2010年福建会考)《海国图志》系统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该书的作者是(  )
A.洪仁玕        B.梁启超
C.魏源 D.姚莹
解析:魏源的著作是《海国图志》。
答案:C
2.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是(  )
A.魏源 B.郑观应
C.康有为 D.严复
解析:严复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
答案:D
3.(2010年福建会考)某同学查阅《青年杂志》、《狂人日记》、《文学改良刍议》等资料,请推断该同学探究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国民革命运动 D.新文化运动
解析:题目中的三个资料都是关于新文化运动的,故本题选D。
答案:D
4.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最重要的贡献是(  )
A.宣传“科学与民主”思想 B.提倡白话文
C.宣传马克思主义 D.举办教育
解析: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主要是在文学革命中的突出表现。
答案:B
5.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物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蔡元培 D.胡适
解析:陈独秀、蔡元培、胡适都提倡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李大钊是一个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因此也是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
答案:B
一、单项选择题Ⅰ
1.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以“自强”“求富”为出发点
B.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客观评价
C.借助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中国的封建制度
D.用“中学”来对抗“西学”的传播
解析:洋务派兴办洋务,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借助西方的科学技术来求富自强,以维护中国的封建制度,故选C项。
答案:C
2.下列对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尚未突破“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
②以振兴工商业、实行君主立宪为目标
③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
④为戊戌变法做好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解析:①是错误的,他们已突破此思想。④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作出的贡献。
答案:B
二、单项选择题Ⅱ
11.19世纪中期,一位日本著名维新思想家在读到一本由中国翻译到日本去的书后,拍案感慨,在该书“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引导下,他在思想上实现了从排斥西方到学习西方的重大变化。这本书是(  )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天演论》 D.《孔子改制考》
解析:由题目中“19世纪中期”、“ 排斥西方到学习西方”,可以知道是魏源的《海国图志》,故选A。
答案:A
12.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梁启超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
A.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
B.吸取西方政治启蒙学说
C.抨击封建专制思想
D.借用传统学说鼓动革新
解析: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把中国的儒家经史与西方的政治学说相融合,以此来宣传维新改革理论,故选D。
答案:D
三、双项选择题
17.下列属于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的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王韬 D.郑观应
解析:林则徐和魏源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王韬和郑观应属于早期维新派。
答案:CD
18.下列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属于广东籍贯的是(  )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超 D.谭嗣同
解析:严复是福建人,谭嗣同是湖南人,康有为和梁启超都是广东人。
答案:B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