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29张PPT)+教案+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29张PPT)+教案+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22 22:21:1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附答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大致的经过、历史意义、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2.通过讲述长征故事,培养自主学习、概括、口头表达及展示自我的能力。
3.通过讲述长征故事,感悟长征精神,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激发起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担负起中华民族振兴的历史责任。。
【教学重点】
遵义会议,长征的经过和长征的精神。
【教学难点】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和长征的精神。
学习过程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红军长征的原因和开始;
2.红军长征的开始;
3.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及工农红军在赣南、闽西一带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力被迫撤离南方革命根据地,北上长征。------岳麓出版社
必修一
材料二:1935年,红军到达贵州遵义,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从此扭转了长征初期被动挨打的局面,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
------岳麓出版社
必修一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二、过雪山草地
(一)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概括下列问题:
红军遵义会议后的长征路线;
(二)合作探究:
我们纪念长征,最重要的是弘扬长征精神,把革命先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航天精神和长征精神一脉相承。勇往直前、百折不挠、长征精神将一直激励着我们大步迈向民族复兴。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吴燕生
你是怎样理解长征精神的?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红军吴起镇会师;
2.红军会宁会师;
3.红军长征的意义。
(二)合作探究
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长征精神的表现: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忍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协作的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坚定理想,乐观向上的精神。
课堂达标检测:
1.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A.遵义会议???
??
B.会宁会师????
C.井冈山会师???
D.吴起镇会师
2.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红军指战员英勇善战
B.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国民党力量受到牵制
C.长征路上地势险要,便于红军作战
D.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一组是(

①四渡赤水
②遵义会议召开
③渡过乌江
④强渡大渡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4.“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A.博古??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邓小平
答案: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一)
1.红军长征的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2.红军开始长征: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敌人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企图一举消灭红军。毛泽东果断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央多数同志的支持。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3.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时间:1935.1
内容:(1)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2)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意义: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二)合作探究:
长征开始,敌人布下重兵,红军损失惨重,濒临绝境;遵义会议,
党中央改组领导机构,纠正军事错误;红军把握主动权,摆脱困境;
挽救了党和红军,
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二、过雪山草地
(一)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挥师北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走过茫茫草地,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二)合作探究:
困难:恶劣的自然环境(湍急的河流、高耸的雪山、危机四伏的草地和各种难以预料的恶劣天气),物资匮乏(缺吃少穿、缺医少药等),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一)
1.红军吴起镇会师:红一方面军:1934年10月10日从江西中央苏区出发,至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同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历经11省,行程25000里。是红军长征部队经过省份最多、行程最远的部队。
2.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3.红军长征的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二)合作探究:
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长征精神的表现: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忍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协作的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坚定理想,乐观向上的精神。
课堂达标检测:1B2D3D4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课题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大致的经过、历史意义、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2.通过讲述长征故事,培养自主学习、概括、口头表达及展示自我的能力。3.通过讲述长征故事,感悟长征精神,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激发起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担负起中华民族振兴的历史责任。。
重点
遵义会议,长征的经过和长征的精神。
难点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和长征的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那么,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他们在途中遭到了哪些艰难险阻?
阅读材料
用材料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红军长征的原因和开始;2.红军长征的开始;3.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阅读教材,找出所列问题,标记疑难问题。
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1.红军长征的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2.红军开始长征: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敌人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企图一举消灭红军。毛泽东果断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央多数同志的支持。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3.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和意义:时间:1935.1内容:(1)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2)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意义: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学生一边回答一边记忆,认真听讲,记笔记,可以提问。
通过师生互动,夯实基础,解决疑难,精讲点拨。
(三)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及工农红军在赣南、闽西一带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力被迫撤离南方革命根据地,北上长征。------岳麓出版社
必修一材料二:1935年,红军到达贵州遵义,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从此扭转了长征初期被动挨打的局面,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
------岳麓出版社
必修一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开始,敌人布下重兵,红军损失惨重,濒临绝境;遵义会议,党中央改组领导机构,纠正军事错误;红军把握主动权,摆脱困境;挽救了党和红军,
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阅读教材,探究问题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复习教材内容,夯实基础,深化理解,提升能力.
二、过雪山草地(一)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概括下列问题:红军遵义会议后的长征路线;
阅读教材,找出所列问题,标记疑难问题。
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挥师北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走过茫茫草地,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回答一边记忆,认真听讲,记笔记,可以提问。
通过师生互动,夯实基础,解决疑难,精讲点拨。
(三)合作探究:根据对教材的理解,说说红军在长征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困难:恶劣的自然环境(湍急的河流、高耸的雪山、危机四伏的草地和各种难以预料的恶劣天气),物资匮乏(缺吃少穿、缺医少药等),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阅读教材,探究问题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复习教材内容,夯实基础,深化理解,提升能力.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红军吴起镇会师;2.红军会宁会师;3.红军长征的意义。
阅读教材,找出所列问题,标记疑难问题。
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1.红军吴起镇会师:红一方面军:1934年10月10日从江西中央苏区出发,至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同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历经11省,行程25000里。是红军长征部队经过省份最多、行程最远的部队。2.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3.红军长征的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回答一边记忆,认真听讲,记笔记,可以提问。
通过师生互动,夯实基础,解决疑难,精讲点拨。
(三)合作探究:我们纪念长征,最重要的是弘扬长征精神,把革命先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航天精神和长征精神一脉相承。勇往直前、百折不挠、长征精神将一直激励着我们大步迈向民族复兴。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吴燕生你是怎样理解长征精神的?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长征精神的表现: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忍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协作的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坚定理想,乐观向上的精神。
阅读教材,探究问题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复习教材内容,夯实基础,深化理解,提升能力.
请同学们画出本课的知识树或者知识网络图
画出本课的知识树或者知识网络图
通过这一环节,是同学们对本课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9张PPT)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那么,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他们在途中遭到了哪些艰难险阻?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大致的经过、历史意义、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2.通过讲述长征故事,培养自主学习、概括、口头表达及展示自我的能力。
3.通过讲述长征故事,感悟长征精神,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激发起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担负起中华民族振兴的历史责任。。
【教学重点】
遵义会议,长征的经过和长征的精神。
【教学难点】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和长征的精神。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红军长征的原因和开始;
2.红军长征的开始;
3.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遵义会议会址
1.红军长征的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时间


领导人
战略战术
结果
第一至四次
1930年

1933年
10万
4万
20万
3万
30万
3万
50万
7万
毛泽东
(前三次)
胜利
博古
李德
避敌主力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失利
分散兵力,进攻冒险,防御保守。
1933年10月至
1934年
红军的五次反“围剿”
周恩来
朱德
(第四次)
50万
第五次
8万
军队人数
2.红军开始长征: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敌人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企图一举消灭红军。毛泽东果断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央多数同志的支持。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红军强渡乌江(油画)
3.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时间:1935.1
内容:(1)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2)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意义: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二)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及工农红军在赣南、闽西一带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力被迫撤离南方革命根据地,北上长征。------岳麓出版社
必修一
材料二:1935年,红军到达贵州遵义,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从此扭转了长征初期被动挨打的局面,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
------岳麓出版社
必修一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开始,敌人布下重兵,红军损失惨重,濒临绝境;遵义会议,
党中央改组领导机构,纠正军事错误;红军把握主动权,摆脱困境;
挽救了党和红军,
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二、过雪山草地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下列问题:
红军遵义会议后的长征路线: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挥师北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走过茫茫草地,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一渡赤水摆脱追敌
二渡赤水再占遵义
三渡赤水调敌西进
遵义
四渡赤水佯攻贵阳
意义: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渡过金沙江-皎手渡
(意义: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




过草地
(二)合作探究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说说红军在长征中遇到了
哪些困难。?
困难:恶劣的自然环境(湍急的河流、高耸的雪山、危机四伏的草地和各种难以预料的恶劣天气),物资匮乏(缺吃少穿、缺医少药等),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红军吴起镇会师;
2.红军会宁会师;
3.红军长征的意义。
红军长征二万五,一九三四开始数;
四道封锁强渡乌,遵义会,三五初;
四渡赤水追剿误,跳出重围金沙渡;
大渡河,飞夺泸,雪山草地人烟无;
三五十月吴起路,三军会宁在三六;
锻炼考验存基干,鼓舞人民推发展。
胜利到达陕北(油画)
  1.红军吴起镇会师:红一方面军:1934年10月10日从江西中央苏区出发,至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同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历经11省,行程25000里。是红军长征部队经过省份最多、行程最远的部队。
刘志丹
1903.10.4~1936.4.14
陕西保安(今志丹县)人
陕北苏区创建人之一
2.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红军会师纪念塔
红军会宁会师门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到达陕北后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秦邦宪
会宁会师楼
3.红军长征的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二)合作探究
:我们纪念长征,最重要的是弘扬长征精神,把革命先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航天精神和长征精神一脉相承。勇往直前、百折不挠、长征精神将一直激励着我们大步迈向民族复兴。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吴燕生
你是怎样理解长征精神的?
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长征精神的表现: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忍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协作的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坚定理想,乐观向上的精神。
1.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A.遵义会议???
??
B.会宁会师????
C.井冈山会师???
D.吴起镇会师
2.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红军指战员英勇善战
B.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国民党力量受到牵制
C.长征路上地势险要,便于红军作战
D.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
课堂达标检测
D
3.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一组是(

①四渡赤水
②遵义会议召开
③渡过乌江
④强渡大渡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4.“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A.博古??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邓小平
D
C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