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感知与判断
——美术鉴赏的过程与方法
美术鉴赏的过程与方法
尝试运用描述、分析、比较、评价的“四步鉴赏法”来看国宝级风俗画作品,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例:《清明上河图》鉴赏
二、四步鉴赏法
描述:陈述画面的内容、色彩、材质、肌理、尺寸等。
分析:探讨形式关系,包括形状间的相互关系、色调的处理、空间的营造等。
解释:推测作品的意义和作者想表达的思想。
评价:比较,判断这一作品的优劣
描述:清明上河图展示了怎样的图景?
虹桥段局部
观察:人物的衣着,船舶,住房,商贸情况
解释:作者创作此画的意图?作品有什么意义?
、
听书和买花
四眼井,注子和注碗
评价:清明上河图有什么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原文摘录
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
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
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
、
鉴赏美术作品的多角度和程序性
“多角度”,即结合创作时代,个人境遇,成长过程,个性特征,艺术风格来进行深度解读。
所谓“程序性”,即四步欣赏法。两个方法的配合使用,可以为我们提供“更为明亮的慧眼”,透过作品看见更多内容,获得审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提升。
二、综合式鉴赏
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把气韵生动列为作品的最高品评标准,中国画以形写神的目的是要形神兼备。
赵佶宋代《竹禽图》纵33.8厘米、横55.5厘米
南宋
梁楷《李白行吟图》
哪一件最能体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三、形式鉴赏
潘天寿
中国《雄视》
毕加索
西班牙
《沉睡的女人》
四、社会学式鉴赏
《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1977年建筑
法国
R.皮亚诺、R.罗杰斯
马赛尔?杜尚《自行车轮子》
杜尚促进我们思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欣赏着要调动所有能用想得到的方法,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鉴赏。
对比鉴赏练习:《簪花仕女图》《吹笛少年》
对比鉴赏练习课堂学习任务单
作品名称
综合式鉴赏
形式鉴赏
社会学式鉴赏
周昉
簪花仕女图
?
?
?
马奈
吹笛少年
?
?
?
美术鉴赏的过程与方法
多角度,全方位仔细观察作品,结合艺术领域的诸多鉴赏方法,采用作品解读文本材料,立体化鉴赏才能完成对一件经典作品的深度解读,美术鉴赏是采用多种方式交叉并用,以便对作品获得全面的感知与判断。
三、美术鉴赏为什么要多看原作
北京天坛《祈年殿》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
龚贤《溪山无尽图》局部
有人说看照片比实物清楚多了
龚贤
明末清初
山水画局部
米开朗基罗《大卫》
有人说照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
《大卫》米开朗基罗
意大利文艺复兴雕塑
敦煌藻井
有人说
你去现场根本都看不清楚
看照片比看实景方便多了
敦煌407窟《莲花三兔》藻井图案
隋代
为何欣赏艺术要看原作
美术作品原作的材质、尺寸、体量、肌理、色调等要素的微妙变化和视觉样态的丰富性,都需要在身临其境的前提下才能充分感知。
多去美术馆转转
课堂练习:
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登峰造极,不可超越。站在艺术史的制高点,不禁让我们思考当下:以《由清明上河图所想到的》为题,写一篇散文,或者一首小诗,抒发一下与艺术经典相遇的情怀,并与同学们即兴分享。
课后小结:
只要选择合适的鉴赏方法,进行最基础的鉴赏就能有很大收获,如果对于美术鉴赏有广泛的兴趣,还可以在未来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专业研究,相信,《美术鉴赏》课,会为你开启一个广阔的精神世界。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节
感知与判断---美术鉴赏的过程与方法
教科书
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
美术
《美术鉴赏》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7
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过程和常见的方法,能综合运用多种鉴赏方法赏析美术作品,形成价值判断,获得对美术作品的深刻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示范讲解、小组探究、任务训练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鉴赏水平。以《清明上河图》等代表性作品的案例分析,探讨、总结、生成美术鉴赏四步法和三种鉴赏方式的认知,并能够灵活运用于美术作品的分析与解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不同作品的分析中,感知艺术的形式美原理及魅力,并生成广泛的文化认同感,实现艺术素养的培育和升华,强化鉴赏意识,积极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做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一)导入语情境导入
(二)体验美术鉴赏的过程:四步法鉴赏
(三)学习美术鉴赏的其它方法
(四)探究为什么要与原作相遇?
(五)课堂练习
3分钟
10分钟
4分钟
2分钟
4分钟
1分钟
(一)
导入
(二)探究美术鉴赏的过程:四步法鉴赏
(三)探究美术鉴赏的方法
(四)学生课堂练习
(四)为什么要与原作相遇?
(五)课堂练习
结语:
与国宝级作品面对面从来都没有那么容易。去国外看经典需要漂洋过海,挤过人流;在中国看国宝,也差不多要挤过人流。我看清明上河图,第一次是2002年上海博物馆,排队入场到看到作品,用了5个小时,第二次是2015年的北京,排队入场到看见作品,用了8个小时。今天,我们一起仔细看看《清明上河图》,并借此讨论和学习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导入主题)。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亲历故事吸引学生参与的热情,自然带入主题的探究。
展览会上,多数人说看不懂,只是凑热闹,看一眼也许不明所以,也就走了。那么到底该怎么鉴赏一件艺术经典?教师简介四步鉴赏法,以《清明上河图为例》请学生参与整个鉴赏过程。
通过“清明上河图”品赏,解析美术鉴赏的过程与方法:费德曼“四步法”。
(播放5分钟视频辅助鉴赏,粗看作品概貌)
1.描述:看作品全卷,请同学们描述作品描绘的内容,人物衣着、住房、船舶、商贸情况,谈谈作品给你的感受。
2.分析:出示并简单解释以下美术术语“构图”,“造型”,“色调”,“空间”,“聚散”,“主次”,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清明上河图的诸多细节,以“虹桥”片段为例,分析清明上河图的美术特征。
3.解释:结合张择端的生平经历,联想作者画这件作品的心路历程,对比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节选,解释作品的文化内涵、主题思想、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再看视频,细致观察细节)
4.评价:能否总结这件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贡献。
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清明上河图的画面人物衣着,住房,船舶,商贸等情况,结合作者张择端的生平事迹,分析作者的创作动机,结合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的原文,为同学们还原一个真实的北宋市井生活,来归纳这件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教师小结:面对任何一件作品,我们要结合作者的创作时代,个人境遇,成长过程,个性特征,艺术风格来进行深度解读。
“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四步欣赏法,可以为我们提供“更为明亮的慧眼”,透过作品看见更多的内容,获得审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提升。
【设计意图】:
以国宝级绘画为例,向学生演示一个鉴赏艺术作品的实用方法,走进艺术经典,揭开艺术神秘的面纱。
对一件作品的深度分析,是看懂一件作品的难点。要想鉴赏美术,还要有丰厚的美术知识铺垫。中西方绘画走了完全不同的写实与写意之路。中国绘画在其独特的文化土壤滋养之下,有中国式的品评标准。请阅读文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鉴赏实践练习。这里也给大家多呈现一些鉴赏的方法,我们要学会灵活运用。
1.综合式鉴赏:阅读文本,运用“四品”来品鉴《李白行吟图》和《竹禽图卷。
小结: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中,把“气韵生动”列为一件作品的最高品评标准,这也奠定了中国美术的最高标准,中国画“以形写神”的目的是要“形神兼备”。
2.形式鉴赏:《雄视》和《在红色安乐椅上睡着的女人》,中外绘画经典对比,从构图形式比较切入,主要突出画家形式营造的特色进行鉴赏品评。
小结:这两件作品分别运用点、线、块面的组合,倒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构图,有彩色和无彩色的画面设计,构成独特的形式美感和审美意味。
3.社会学式鉴赏:请问《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建筑和《自行车轮子》雕塑能不能算是艺术?杜尚那么做有什么意义?
小结:杜尚拉近了艺术和非艺术的距离,促进我们思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在实际的鉴赏过程中,要调动所有能用想得到的方法,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鉴赏。
抛出任务单,进行课堂鉴赏实践练习:(3分钟鉴赏视频)
作品名称综合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周昉《簪花仕女图》马奈《吹笛少年》
学生即兴阅读教师提供的阅读材料,查阅互联网资料,完成课堂鉴赏任务。
请个别同学代表进行鉴赏分享。
小结:多角度,全方位仔细观察作品,结合艺术领域的诸多作品解读文本材料,立体化鉴赏才能完成对一件经典作品的深度解读,美术鉴赏是采用多种方式交叉并用,以便对作品获得全面的感知与判断。
【设计意图】
利用网络按套路完成自主鉴赏,把刚刚学会的方法进行运用,也是对所学进一步强化。
既然互联网给了我们看的方便,为什么鉴赏还要和原作相遇呢?(请同学们阅读文本材料,师生共同讨论:是不是有了文本和图片,我们就没有必要看现场了?)
师生对话式讨论“为什么要与原作相遇”这个问题。
第一组图片:天坛祈年殿建筑,通过想象,对比看图片和亲临现场的差别。
第二组图片:米开朗基罗雕塑《大卫》,图片欣赏能代替现场雕塑欣赏吗?
第三组图片:敦煌藻井图案和亲历敦煌作比较,可以通过网络,就不去现场了吗?
第三组图片:中国美术馆展厅和网络展厅参观的区别。
教师小结:任何图片和视频的欣赏,都代替不了现场对艺术作品的体量、材质、空间、色彩等的直觉观看和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对照鉴赏,阐释亲临现场的感受式鉴赏的不可替代。
对于艺术作品的评价,要经过历史的大浪淘沙和时间的洗礼,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登峰造极,不可超越。站在艺术史的制高点,不禁让我们思考当下:以《由清明上河图所想到的》为题,写一篇散文,或者一首小诗,抒发一下与艺术经典相遇的情怀,并与同学们即兴分享。
【设计意图】:
适时的练习是课堂任务的延伸与升华,激发学生深度思考,学有所用。
美术包罗万象,学术领域的美术鉴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面对异彩纷呈的美术作品,《美术鉴赏》课,会为你开启一个广阔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