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肖像艺术 课时 2
教 学
目
标 艺术的多样化,培养欣赏多元文化的能力,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学习人物精神,适时渗透国际主义教育。
设计理念 初步了解人物肖像画,认识不同的艺术形式,了解课本中涉及的艺术家。
教学重点 学习欣赏方法,能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去欣赏评述。
教学难点 对作品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用具 幻灯,投影仪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师生问好 讲授新课
1.游戏: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猜谜游戏。老师这里有几张人物肖像速写,你们猜猜他们是谁?
(出示图片,本校教师的肖像画)
2.启发思考,鼓励学生用简短的话语表达对肖像作品的感受:你为什么猜中是他?
引出课题
肖像画猜谜游戏
说出原因
以直观的视觉,激发学生观察,体味肖像画的特点。
在猜谜过程中初步感知肖像艺术的特点。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3.讲解具有中国特色的肖像画《张卿子像图轴》。介绍作者:曾鲸,明朝人,工写照,如镜取影,妙得素,盼睐嚬笑,咄咄逼人。 张卿子,诗人兼名医,他编辑的《伤寒论》
称之为张“卿子伤寒论”。
提问:艺术家表现的人物有什么特点?
画面是如何通过人物刻画表现人物神态的?
从画面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将给大家听听
教师补充总结:作品用中国画的形式表现人物飘逸,洒脱的外形。作品中人物身着浅青色藏袍,头戴乌巾,指甲修长,悠然捻须。画家将人物刻画的仪表端庄,仪态安详。从画面中看出这是一个内心平静、待人友善的长者。
4.观看学习《青年女歌手》
提问:这张作品和上一张作品除了外貌和 通过这几句话,解释画家绘画风格。
了解画中之人。
认真观察并揣摩画中人物神态并用语言来描述人物的个性品质特征。
学生进一步了解画中人物。 了解画家画风。
通过联想评述,感受肖像艺术的表现力。
通过老师总结,学生有了更更深刻的了解。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神态不同,还有哪些不同? 这张作品运用了那些创作方法?
《青年女歌手》画家靳尚谊用油画的形式
表现了青年女歌手彭丽媛,画面以中国山
水作为背景。画面构图类似于欧洲古典绘
画风格,可谓是中西融合,形成中国油画
新古典主义学派。
5. 欣赏版画《藏族女孩》
作者李焕民,此画为近距离肖像特写,从刀
法上看颇具特色,你从他的眼中看到了什么?
画中人物脸部最亮,脸部没有刀痕是为了表现女孩细腻的皮肤,长长的眉毛,充满渴望的眼睛及小巧的鼻翼处只留下点点刀痕。衣服舒展、干脆的刻制出了苍劲有力的粗犷意味。
为什么艺术家表现女孩脸部时与其他地方不同呢?
油画
了解画家绘画风格
看出他对新奇世界和美好生活的期待
不同刀法于不同层次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画面效果更为完美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表现手法。
感受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了解作者表现意图
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方法及风格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6.欣赏作品《白求恩》 作者潘鹤在雕塑中运用了细腻的手法刻画人物。
提问:你们知道白求恩是谁吗?
你了解他的事迹吗?谁能说一说?
作者用雕塑形式来表现白求恩的神态,与
你评价的白求恩在外形、神态方面有那些
吻合?
7.欣赏作品《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
作者毕加索
小组研究、讨论:
画中人物是怎样被表现的?
画家毕加索是如何通过人物,表现出人物神态的?
如果让你自己添加背景,你怎么体现艺术表现形式与作品的和谐统一?
学生回答
作者采用浮雕形式刻画,从雕塑中不难看出他紧锁双眉,好像在位战争带来的灾难而痛心。
小组交流
学生实践
渗透国际主义教育,学习人物精神。
感受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教师总结:肖像艺术重在传神,再抓住外形的同时,也要抓“神”,即人物性格及感情。
板书设计(要有启发性和直观性) 作业形式及预设内容
标题 特点:形神兼备 预习几幅作品可通过书籍网络对作品初步了解。
课后反思(要有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