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日记》教学设计
一、文本分析
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都指向“连续观察”。而本单元习作要求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这样的编排遵循“阅读铺路,由读到写”的编写理念。旨在培养学生进行连续观察,写观察日记的能力。三年级上期已经学习了“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旨在从多感官进行观察,关注事物的变化和自己的想法。三下一单元“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相比三上要求有了提高,要把观察到的和感受到的写清楚。三下四单元的“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旨在按顺序把实验过程写清楚。本次习作是在三年级?“观察”能力序列上的进一步提升。教材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旨在激发学生对事物进行连续观察的兴趣,明确交代了本次习作的任务——用观察日记记录收获。第二部分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列举了连续观察的对象,旨在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同时也提示了观察的重点是事物的变化。第三部分对观察日记提出具体要求。
本单元习作目标的达成需要分阶段有序进行。第一阶段,结合“资料袋”选择观察对象,学习如何做观察记录。第二阶段,开展实践活动,进行连续观察,关注观察对象的变化,做好观察记录。第三阶段,借助“阅读链接”,围绕观察对象的变化,整理观察记录,形成最终的观察日记,分享观察的乐趣。
本次习作实际上重点在第三阶段的教学,属于应用文写作,因此,写作的程序和格式也很重要。为了确保教学效果,在前两个阶段就要布置好观察任务,并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前为习作收集素材,做好充足的准备。
本单元习作的助学系统主要包含“资料袋、阅读链接”。
资料袋向学生示范了两种记录观察的形式:图文结合和做表格。学生在分类比较中,感受观察对象在状态、颜色等方面的变化,进而了解如何写观察记录。学生尝试在连续观察的过程中写观察记录,为单元习作作准备。
阅读链接推荐的《燕子窝》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观察结果。可带领学生通过对比阅读《蟋蟀的住宅》,认识观察日记。还可以与“资料袋”中的观察记录作比较,发现观察记录与观察日记的异同。
两个助学系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搭建了适宜的支架,恰到好处,符合儿童认知规律,为完成单元习作作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一方面已经了解了日记的一般格式,初步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另一方面,知道要仔细观察,注意事物的变化,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这些都为本次习作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1.能关注观察对象的变化,进行连续细致的观察,并作好观察记录。
2.能抓住观察对象的变化,整理观察记录,形成观察日记。
3.能在小组内分享观察日记,围绕“观察细致”“内容准确”进行评价。
四、教学难点
发现观察对象的细微变化,把观察对象的细微变化写清楚,整理记录、形成日记。
五、教学准备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观察,并完成观察记录表。
六、教学过程
(一)交流观察和记录,回顾观察过程。
1.?一周前我们就开始观察了,你们观察的是什么?观察得怎么样呢?
2.?有没有印象特别深的事情?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很有趣?你是怎么记录的呢?
3.比较(此环节可放在《蟋蟀的住宅》课后完成)
4.围绕事物的变化,交流、回顾观察过程。
5.围绕事物的变化,圈画重点词“变化”,确定日记重点。
(二)整理观察内容,形成观察日记。
1.?阅读《燕子窝》,回顾观察日记的写法。
2.明确整理内容
怎样把前面的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日记呢?(出示观察记录范例)我们来看看XX同学的绿豆发芽观察记录,哪些是记录绿豆“变化”的?(老师示范圈画)
3.确定日记重点
你们现在也像老师刚才这样把观察对象“变化”的部分圈画起来。再找出重复部分或没有明显变化的地方,这样的内容可以不写或略写。感兴趣或变化大的地方就是这次日记的重点。
4.指导清楚表达
①?围绕“感兴趣的变化”或“变化大的地方”的话题,在交流中把事物的变化说清楚。
②把事物的细微处写清楚。
③把观察时的想法和心情写清楚。
④修改观察记录中的某一部分
5.梳理形成日记
用时间词把观察记录衔接起来。
(三)多种形式评改,分享习作收获。
评价标准:①观察细致;②内容准确。
1、自评,圈画出有问题的地方。
2、对照标准进行修改。
3、相机引入例文从不同方面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