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9《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9《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23 10:2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文本分析
  本课由《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3首描绘景物的七言绝句组成,三首诗写的内容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描绘出他观察到的美妙景色。诗人观察细致,从黄昏时起,一直观察到月上露下,选取了夕阳西沉、晚霞映红的绚丽景象和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进行描写。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被迫远离朝廷后轻松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在这首诗中,有的字词会成为学生学习古诗教学的难点所在,比如“瑟瑟、可怜”。
  《题西林壁》是宋代诗人苏轼的诗作,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全诗紧扣游庐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道出了一个朴素而又重要的哲理: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生在学习这首诗时可能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句中的“真面目”、“缘”的理解不够深入。同时,对诗歌蕴含的道理可能还会停留在表层意思上。
  《雪梅》是宋代诗人卢钺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中的第一首。首句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和雪花相互竞争,互不认输,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可能学生对第二句诗的理解有难度。通过对比,从视觉——雪比梅白,嗅觉——梅比雪香入手,一色一香,一长一短,观察入微,评判独到,巧妙地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揭示了“骚人搁笔费评章”的原因,借雪和梅的争春,告诫人们:世上万物都各有千秋,无论何人都各有所长。
  《古诗三首》《题西林壁》《雪梅》三首古诗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都是写景物的七言绝句,不同点则是前一首由写景到悟情,后两首是由写景到明理。
  二、学情分析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古诗教学只有多读多悟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情感。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方法已有一定的积累,所以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获取最大限度地收获。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暮、瑟”等7个字,读准多音字“降”,会写“暮、吟”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题西林壁》。
  3.借助注释、插图、抓景物的特点,想象画面等,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四、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插图、抓景物的特点,想象画面等,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正确认读“暮、瑟”两个字,会写“暮、吟”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暮江吟》,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插图、抓景物的特点,理解诗意,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二)板块一: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导入语: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三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本单元以“连续观察”为主题。预习时你们一定发现了,这三首诗都是描绘景物的七言绝句。作者都观察到了哪些事物,你又有什么发现呢?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七言绝句《暮江吟》。
  1.学习课题
  (1)课件出示课题,朗读,注意“暮、吟”的读音。
  (2)指导书写,注意“暮”与“幕”“慕”的区别,“吟”的右边是个“今”,不要写成“令”。请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3)借助注释,理解题意。
  《暮江吟》是什么意思呢?你看,“暮”下面是“日”字,像太阳落到草丛中,表示天将晚。“吟”是形声字,右边是今,借助注释,我们知道“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这首诗啊,就是诗人白居易傍晚时分在江边所看到了美景有感而发,吟唱的诗歌。
  2.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读准字音,注意平舌音“瑟”。
  (2)指名读古诗,随机正音。
  3.师生合作朗读,读出223的节奏与停顿。
  (三)板块二:多种方法,理解诗意。
  1.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大意。
  (1)自读古诗,借助注释、插图说说诗句的意思。
  (2)集体交流,学生反馈难以理解的字、词、句。
  点拨:“残阳”“铺”“瑟瑟”“可怜”“似”“真珠”的意思。
  (3)小结:用读注释、观察插图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
  2.抓景物特点、图片,想象画面。
  (1)自读古诗,圈景物。你发现诗人观察到了哪些景物呢?在诗中圈出来。(残阳、江、露、月)
  (2)诗人白居易观察到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呢?
  (3)抓景物特点的词“铺、瑟瑟、红、真珠、弓”发挥想象,感受生动的画面。
  ①诗中的“铺”换成“照”“射”可以吗?为什么?(由“铺”发挥想象,夕阳余晖是洒满江面,给人一种平缓、柔和、亲切安闲的感觉,感受夕阳的余晖在水面展开的壮美景象)。
  ②借助图片,想象“瑟瑟”、“红”的样子,体会江面颜色的丰富和变化,产生丰富的想象。
  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看到的景象。
  ④讨论:白居易把“露”“月”分别比作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从“真珠、弓”想到了露珠像珍珠一样闪烁发光,月亮如同一张弯弓挂在空中等画面。)
  3.播放背景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闭眼想象,再想象画面读古诗。
  4.小结: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段时间的景物进行描写,格调清晰,画面细致真切。这一定离不开白居易的长时间的细致观察。我们在学习这种写景的古诗时,不但可以借助注释,我们还可以结合图片、景物的特点发挥想象,才能入情入境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画面美。
  (四)板块三:体会情感,熟读成诵。
  1.学到这里,大家体会到诗人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2.了解写作背景。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白居易自求外任,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愉快,途径江边时吟成此诗。
  3.配乐感情朗读。化身白居易,站在江边,看到如此美景,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古诗。
  4.背诵古诗。
  出示:()残阳()水中,半江()半江()。可怜(),露()月()。
  提示:先根据提示背诵,再不借助提示,比比谁的诵读得更有意境。
  5.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读诗句、圈字词、想画面、悟诗情。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正确认读“缘、骚”等五个字,读准多音字“降”;会写“缘、降”等11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题西林壁》《雪梅》,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借助注释、插图、想象画面,说说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理解,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二)板块一:学习生字,读通读顺。
  过渡:孩子们,今天我们继续走进三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的学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白居易的《暮江吟》,知道了诗人笔下的美景是通过连续观察写下的。这节课我们来看看宋代诗人苏轼和卢钺又是怎样去观察景物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题西林壁》《雪梅》。
  1.出示课题《题西林壁》,齐读。
  2.借助注释解诗题。“题”就是“书写、题写”,“西林”就是“西林寺”,题目就是苏轼经过九江,游历庐山后题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这是一首题壁诗。
  3.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读诗句、圈字词、想画面、悟诗情。
  4.自由读诗,读通读顺。
  5.指名读古诗,正音:侧、缘。
  6.按照《暮江吟》223的节奏和停顿来朗读古诗。
  (三)板块二:多种方法,理解诗意,感悟蕴含的道理。
  1.苏轼是从哪些角度来观察庐山的呢?圈出相应的字词(ppt:横、侧、远、近、高、低)。从圈出的字词,我们知道了苏轼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连续观察。
  2.横看成岭,侧看成峰,从远、近、高、低处各个位置去看,形态随之变换。同学们,抓住这些关键词,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画面呢?
  3.说说最后一句的意思: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要点:诗句里的“缘”,就是“因为”的意思!诗人从多个角度,看到了庐山不一样的美,但因为诗人身处庐山之中,反而不能认清庐山的全貌,这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生读)。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理解,说说蕴含的哲理。
  (全诗道出了一个朴素而又重要的道理: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也正是俗语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5.一起读读古诗,背古诗。
  (四)板块三:应用方法,迁移学习
  1.运用“读诗句、圈字词、想画面、悟诗情”的方法,自主学习《雪梅》。
  要求:(1)自由读《雪梅》,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223的节奏。
  (2)借助注释、圈关键词、想象画面,说说古诗大意。
  (3)你怎么理解“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里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2.集体汇报
  (1)指名读古诗《雪梅》,正音。
  ①多音字“降”,借助注释理解意思是“服输”,组词识记:投降、降服。平舌音:骚;翘舌音:输;逊。
  ②读古诗223的节奏。
  (2)指名说说古诗大意。
  要点:骚人指诗人;阁同搁,放下之意;评章:评议;逊:不及,比不上。
  (3)你怎么理解“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里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①指名读诗句,说说诗句的意思。
  要点:“逊”和“输”写出了雪梅的不足,也从侧面表现出对方的优点,雪胜在“三分白”,梅胜在“一段香”。
  ②联系生活说一说对诗句的理解。
  填空:在演讲方面,露露和丽丽比较,真是“,”。推选谁去参加比赛呢?大家都很为难。
  ③蕴含的哲理:梅雪争春,之所以分不出高下,是因为都有自己的优点,进而明白万事万物各有所长的道理。
  3.自由朗读古诗,试着背诵。
  (五)板块四:学写生字,规范书写。
  1.指导写字
  要点:先自己在本子上写生字词语,再同学之间互相检查,有错误的地方讲一讲。
  2.尝试默写《题西林壁》。
  六、板书设计
  七、课外阅读书目推荐或课外阅读活动推荐
  课外阅读古诗推荐:
  《雪梅》其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