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第十课 梨园春秋
课程标准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史料探究研读
速效提能演练
课外视野拓展
第十课
梨园春秋
教材研读学案
要点轻巧突破
教材研读学案
一、戏曲的起源
1.戏曲的萌芽:起源于原始宗教歌舞,带有__________的仪式活动被后人称为“傩”。
2.春秋战国到唐:宫廷晏乐、杂技百戏具有戏曲元素。唐代设有教练歌舞的场所,称“________”。
巫术色彩
梨园
3.宋代:专门的娱乐场所称______,浙江温州一带流行的戏曲称“______”。
二、元杂剧与昆曲
1.元杂剧:________进入了古代戏曲的黄金时代,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形成中国戏曲时空自由和以________________表意的特殊传统,奠基者是_________。
瓦舍
南戏
元代
象征虚拟动作
关汉卿
2.昆曲:明中叶到清中期是鼎盛时期,兴起于江南_______,发展成全国性剧种,对众多剧种形成产生影响,被誉为“_____________”。
昆山
百戏之祖
图文探究
观察一下图片和文字提示,
你知道该,种戏曲艺术盛行
于哪个朝代吗?其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有哪些?
提示:元朝。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
三、“国粹”京剧
1.背景:明清时期,北京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为适应各阶层____________需要,四方艺人荟萃于此。
文化娱乐
2.形成:清乾隆年间,徽戏剧团__________等四大徽班进京献艺,吸取其它剧种的特长,形成新剧种——京剧。
3.特点: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发展出近乎完美的艺术程式,角色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四大行当,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在小小戏台展现___________。
三庆班
生
旦
净
丑
大千世界
4.影响:将中国戏曲推向新的高峰,被誉为“__________”。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上放射奇光异彩。
国粹
图文探究
仔细观察图片,从中,你能获得哪些有效信息?
提示:(1)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艺术走向成熟,剧目繁多,名家云集。
(2)京剧有近乎完美的艺术形式,可以从脸谱、服装、唱腔、动作等方面将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3)京剧的亮相和定型则给人以雕塑的美感,在小小的戏台上随心所欲地展现大千世界。
(4)京剧艺术具有综合性、写意性的特点。
要点轻巧突破
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过程
原始社会 “傩”戏 蕴涵着戏曲的萌芽
春秋战国 宫廷晏乐、杂技百戏 具有更多的戏曲元素
唐代 梨园 表演的歌舞戏有一定的情节性、叙事性和戏剧冲突
宋代 瓦舍 专门的娱乐场所
南戏 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元代 杂剧 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明中期至清中期 昆曲 “百戏之祖”
清乾隆以后 京剧 “国粹”
针对训练1 下列图片反映了我国戏剧发展的历程。其中包括我国戏剧发展的起源和成熟的标志,它们分别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A。中国戏曲起源于古代的原始歌舞,成熟于元代杂剧。
影响古代戏曲产生发展的因素
1.宗教、政治、经济因素
(1)宗教:中国古代戏曲起源于一些带有巫术色彩的活动,后来在国家祭祀和礼仪活动中也采用类似的形式。
(2)政治:戏曲的传播在很多情况下与政治密切相关。比如元代杂剧,就是由于元统治者轻视知识分子,致使仕途无门的文人专注于戏曲创作而出现的。
(3)经济:在宋代以后,南戏、元杂剧发展的根本条件就是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他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增加。
2.文化因素
(1)知识群体队伍的壮大。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民间艺人;无论是古代戏曲的创造者,还是表演者,正是由于他们的贡献,戏曲艺术才得以发展成熟。
(2)其他文化形式的影响。南戏吸收了宋词的曲调和唐宋乐曲的成分,元杂剧也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
(3)京剧的形成,是地方戏曲与北京语言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总之,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前期是以政治因素为主,后期则以经济因素为主,而知识群体则自始至终都起了重要作用。
针对训练2 两宋之际南戏能够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的根源在于( )
A.城市经济繁荣 B.民间艺人的努力
C.瓦舍的出现 D.民间歌舞云集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商品经济繁荣是根本原因。
京剧艺术的特点
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个行当都有一定的脸谱;用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伴奏;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多采用虚拟动作,把生活中实有的事物通过抽象的表演,得到艺术的再现,取得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效果;表演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悠扬委婉,声情并茂。
针对训练3 歌曲《说唱脸谱》中唱到“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你知道歌中所述是哪一种戏曲形式吗?( )
A.杂剧 B.昆曲
C.京剧 D.黄梅戏
解析:选C。本题考查京剧艺术的特点之一“脸谱”,从所述蓝、红、黄、白等颜色的脸可判断。
归纳综合
一个源头:“傩”。
两大因素:古代戏曲发展受政治、经济等客观因素和不同时期戏曲大家努力的主观因素的影响。
三大阶段:萌芽、成熟、高峰。
史料探究研读
【史料★文本】
1.西汉墓壁画《傩戏图》(教材P41)
(1)属性:墓葬壁画拓片,反映了西汉时期“傩戏”的发展。
(2)信息:反映了中国古代原始宗教歌舞盛行,再现了“傩戏”在西汉时实景,反映出蕴涵的戏曲萌芽。
(3)方法:观察壁画拓片中人物的表情、动作等信息。
(4)价值:对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
2.山西洪洞广胜寺元代杂剧壁画(教材P41)
(1)属性:壁画拓片。
(2)信息:反映了元杂剧演出时的舞台场面,真实再现了当时演剧的情景,深层信息反映了元代戏曲(杂剧)发展的辉煌。
(3)方法:注意观察壁画拓片顶部文字信息(“散乐”是民间杂剧团体通称,“忠都秀”是主要演员的艺名,“作场”即演出)
(4)价值:对学习和研究元杂剧及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
【史料★应用】 京剧
读下图:
请回答:
(1)你知道上图反映了我国哪一戏曲剧种?你还知道我国戏剧发展史上的其他剧种吗?
(2)上图反映了该戏曲剧种中的哪一种行当?你还知道该剧的哪些行当。
(3)简述该戏曲剧种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地位。
【全解全析】
审材料 材料反映的是一幅京剧剧照
审设问 第(1)问先判断出该“剧照”为京剧,再联系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考查京剧艺术的特点,第(3)问直接据教材回答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结合教材内容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一定要丰富课外知识,拓展阅读面,提高学习兴趣。此题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理念
扣教材 结合教材中“国粹”京剧的相关内容
条理作答 (1)京剧。还有宋南戏、元杂剧、昆曲等
(2)旦。此外还有生、净、丑等
(3)京剧不仅在中华民族灿烂的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上也放射着奇光异彩
速效提能演练
课外视野拓展
京剧名家名角
京剧的四大行当:京剧行当的发展演变,总的趋势是由繁而简,直到今天,生、旦、净、丑成为京剧的四大行当。上千出的京剧剧目中,有不可胜数的人物形象,他们都可以归入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一个大的行当中,还可以再做更加细密的划分。
京剧四大名旦:旦角,是对戏曲表演中女性角色的称呼。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尚小云在旦角表演中,形成了个人的艺术风格和流派,被称为“四大名旦”。
京剧四大须生:20世纪30年代的观众喜爱听京剧的老生唱腔,当时最负盛名的老生(须生)是: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被人们誉为京剧“四大须生”。
附:课内答疑站
一、解析与探究 (教材P43)
1.邮票《京剧脸谱》中的角色各属于哪一类行当?
提示:上排从左到右依次是孟良、李逵、黄盖、孙悟空;下排从左到右分别是鲁智深、廉颇、张飞、窦尔敦,八人全部为净角。
2.中国传统戏剧与古代诗词、绘画、园林等艺术门类,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相通之处?
提示:中国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虚无的重视。文学讲究含蓄有余味,“无字处皆有意”;绘画注重空白处理,“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书法追求“潜虚半腹”“计白当黑”,“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建筑提倡“透风漏日”,以房屋的门窗和亭台廊榭之空格,去得自然之动景,感宇宙之情韵。相对来说,戏曲表演受限于舞台,但又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超越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上的虚拟性和对写意的强调与之相通。
二、自我测评(教材P43)
1.概述戏曲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哪些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提示: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1)中国古代的戏曲起源于祈获丰收和狩猎胜利的原始宗教歌舞,带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傩”蕴涵着戏曲的萌芽。
(2)春秋战国以后的宫廷宴乐杂技百戏具有更多的戏曲元素。
(3)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梨园”,表演的歌舞戏有一定性、叙事性和戏剧冲突。
(4)南戏是两宋之际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的一种戏曲形式,它用多种表现手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5)元朝时元杂剧在北方兴起。它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熔入一炉,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6)明中叶到清中期,源于昆山的昆曲达到鼎盛,对京剧、川剧、湘剧、越剧和黄梅戏等众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百戏之祖”。
(7)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京剧形成,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称为“国粹”,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上放射着奇光异彩。
因素:(1)社会政治状况的变化,统治者的重视。
(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戏曲的发展提供基础。
(3)市民阶层的崛起,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4)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不断融合其他艺术形式的优点。
2.简述京剧的艺术成就和特色。
提示:艺术成就: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被誉为中国的“国粹”;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优秀成果,成为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遗产而代代流传;形成了一大批题材和表现形式多样的优秀剧种,其中相当多的一部分剧种表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美好品质。
特色:形成之初即吸纳了众多地方剧种的优点,民间地方色彩较弱;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