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同步课件】岳麓版 历史 必修3:第二单元单元优化总结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同步课件】岳麓版 历史 必修3:第二单元单元优化总结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0-08 09:44: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单元优化总结
单元要点整合
单元检测评估
单元优化总结
知识体系总览
知识体系总览
单元要点整合
书画艺术的发展历程
1.汉字与书法
(1)汉字的发展历程:①刻画符号(新石器时代)。②商甲骨文(最早的成熟文字)。③商周金文(标准字体:籀文)。④春秋战国:混乱。⑤秦:书同文(小篆、隶书)。
(2)书法:①秦篆汉隶。②魏晋: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③隋唐(风格多样):草书——张旭、怀素;楷书——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④宋代:追求个性忽略法度。⑤明代: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
2.绘画
(1)发展历程:①起源:新石器时代。②战国两汉:帛画。③魏晋:文人画出现(代表人物及绘画特点)。④唐:雍容华贵(代表人物及绘画特点)。
⑤宋元:文人山水画,独立画种,注重意境(原因:文人阶层壮大,理学的兴起)。⑥明清:风格奇特(原因:时代的变化,社会动荡)。
(2)民间绘画:①兴起原因: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②代表:张择端(北宋)《清明上河图》;明清——木刻版画、年画、剪纸、布贴画。
(3)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重写意的文人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例1
下列关于书法艺术发展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秦小篆和汉隶已经是自觉的书法艺术
B.书法显现了东方审美情感
C.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D.明代书法强调个性化创造
【解析】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才成为自觉的艺术。本题考查了对书法艺术发展的综合理解能力。
【答案】 A
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
1.《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2.楚辞: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其特点为句式自由灵活;代表:屈原——《离骚》。
3.汉赋:特点是铺陈词藻、文采华丽,是一种带韵散文。如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
4.唐诗
(1)繁荣原因:①国家统一、强盛。②中外、民族间交流频繁。③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④科举制度的确立。
(2)主要代表人物及其风格:①李白(诗仙)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②杜甫(诗圣)其诗称为“诗史”,诗风浑厚深沉,语言凝重精练。③白居易生活在晚唐,其讽喻诗平实浅近、针砭时弊,叙事诗韵味绵长。
5.宋词
(1)繁荣原因:①商业的繁荣、城市生活更加丰富,适应市井生活需要。②山河的破碎、民众的苦难使人们的感情更加丰富。③“长短句”能灵活地表达情感。
(2)特点:句子长短参差,便于抒发感情,可配乐演唱。
(3)代表:①婉约派:柳永《雨霖铃》;李清照《永遇乐》。②豪放派: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6.元曲
(1)背景:汉族文人进取无望,用以抒发愁闷情怀。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的不满和对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
(2)特点:新诗体,虽也有格律曲牌限制,但大量使用白话、方言、衬字,与音乐、戏曲结合比较紧密。
7.明清小说
(1)社会背景:①商品经济的发达,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崛起,对文学的需求增多。②社会识字率的普遍提高,更多的下层文人从事小说创作。③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书肆迅速发展。④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使一些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
(2)成就:①“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②“三言”“二拍”:《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③批判现实的作品《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例2
(2011年江西赣州高二测试)中国古代文学在文学史上涌现出颇具特色的文学体裁,为后人称颂,下列名句对应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②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④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A.①④②③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难度较大,首先判断文学体裁,①是典型四言体,为《诗经》;②为六言体且文采华丽,气势宏伟,为汉赋;③句式长短不一是宋词;④对仗工整的七言,为唐诗,按朝代顺序判断可知C正确。
【答案】 C
中国古代戏曲发展历程
1.源头:傩戏
2.发展完备:南戏
(1)背景:宋代城市经济繁荣;坊市限制废弛;吸收宋词曲调和唐宋乐曲的成分;广大艺人的努力。
(2)特点:表演形式多样、故事情节完整。
3.成熟:元杂剧
(1)背景:城市经济繁荣与市民阶层壮大;当时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2)特点:由民间艺人和下层知识分子创作;主要在民间流行,贴近百姓生活,揭露社会黑暗。
4.高峰:京剧
(1)背景:明清时期,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和休闲娱乐的中心。
(2)形成:徽剧和汉剧融合,又吸取昆曲、梆子腔等许多地方戏而形成,在同治、光绪年间出现繁盛。
(3)影响:京剧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国粹”,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上放射着奇光异彩。
例3
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上此前列入的昆曲、粤剧已达三种,中国古代戏曲成就辉煌,下面关于其发展历程中的主流成就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南戏 ②杂剧
③昆曲 ④京剧
A.④③②① B.④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
【解析】 关于中国古代戏曲发展历程中主流成就的朝代分别是①为两宋之际,②为元代,③是明中叶到清中期,④是清乾隆帝以后,故按朝代顺序C项正确。
【答案】 C
单元检测评估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