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第八课 笔墨丹青
课程标准
概述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史料探究研读
速效提能演练
课外视野拓展
第八课
笔墨丹青
教材研读学案
要点轻巧突破
教材研读学案
一、绘画艺术的起源
1.新石器时代
(1)地位:是我国绘画艺术的源头。
(2)特点:稚拙的_______、简单的______和图案,自然、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_______。
线条
色彩
浪漫
2.战国时期:出现用毛笔绘制在_____上的作品。
3.两汉时期:绘画体现出浪漫、______而又不失古拙的特色。
4.魏晋到隋唐时期
绢帛
神秘
士人群体
《女史
箴图》
文人画
以
形写神
政治统一
经济繁
荣
吴道子
雍容华
贵
吴
带当风
5.文人意趣与民间风情
文人
理学
写实
意境
山径春
行图
奇特
不
拘成法
商业
市
城
市井
清
明上河图
小说
世
俗
剪纸画
图文探究
仔细观察右图帛画,
你认为《人物,龙凤图》
的发现有什么重要的历史价值?
提示:帛画《人物龙凤图》是至今所知中,国最早的绘画作品,大致确立了中国工,笔画的基本表现手法,为研究中国早期绘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另外从《人物龙凤图》的绘画内容我们还可以了解到战国时期的人们特别是楚地的人们的龙凤崇拜和宗教灵魂观念。
二、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
1.形成了两种独特的风格:宫廷和民间绘画注重_____;文人画注重______,融_______________为一体。
2.中国画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
重_____________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_____,在启迪民族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起到了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写实
写意
诗、书、画、印
个人主观性情
自由
自尊心和自信心
潜移默化
要点轻巧突破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过程
针对训练1 对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历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绘画艺术的源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B.魏晋时期顾恺之的绘画理论是中国古代的开创之作
C.宋代绘画只有单一的山水画较为著名
D.明清时期,既有正统画风,也有奇特不拘一格的绘画风格
解析:选C。宋代山水画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但并非只有单一的山水画较为著名。
时代变迁对中国绘画的影响
1.魏晋时代
(1)时代背景:魏晋以来的社会动荡和佛教、道教的发展引发人们对儒学的反省;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形成。
(2)艺术特点: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著名画家顾恺之开创了“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
2.唐代
(1)时代背景:唐代政治的统一和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2)艺术特点:画家们追求法度,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3.宋代
(1)时代背景:南宋偏安于江南;宋代“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文人更注重内心修养;伴随着商业的兴盛,城市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
(2)艺术特点:山水画发展为独立的画种,画家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北宋文人山水画构图气势宏伟,画风阳刚豪放,南宋绘画构图不讲究对称,被称为“残山剩水”;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
4.明清时期
(1)时代背景:政治思想上日趋专制,社会动荡不安,商品经济日益发展。
(2)艺术特点:出现了许多风格奇特、不拘成法的绘画作品和画家;出现了许多百姓创作的富有实用性、生活性的绘画艺术形式。
针对训练2 宋朝之所以能诞生《清明上河图》,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 )
A.当时的绘画题材广阔
B.画家的风格和技巧成熟
C.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人民生活对风俗画的需要
解析:选C。《清明上河图》是写实画,文化成就直接源于社会生活。也就是C项内容的反映。
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征
1.用有书法性质的黑线来表现主要物体,强调线条的变化及内涵。
2.不过于强调明暗,但追求笔墨的五色变化的韵味。
3.比例与透视关系符合人的主观感受,不像西方绘画那样追求精确。
4.画面留白,或让主题突出,或让意境更深远、含蓄。
5.因为材料的原因,以写神为主,不以写实为能。
6.追求意境与超然的物外之美。
针对训练3 下列对中国古代绘画基本特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①强调线条的变化及内涵
②不过于强调明暗
③以写神为主,不以写实为能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
解析:选C。本题为最佳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所给三项内容均正确,只有C项概括最全面,为最佳答案。
归纳综合
一个起源:新时器时代的“绘画”。
两种风格:宫廷和民间绘画;文人画。
作用:在启迪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史料探究研读
【史料★文本】
1.集体舞蹈(教材P34)
(1)属性:陶器,属于出土文物,类属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
(2)信息:反映了新石器时代中国的陶文化,反映了新石器时代人们的娱乐活动,反映了新石器时代人们的绘画艺术。
(3)方法:认真观察陶器上的图案信息。
(4)价值:对学习和研究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绘画”等有很重要的价值。
2.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教材P35)
(1)属性:实物图摹本,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华。
(2)信息:反映了北宋画家张择端高超的绘画水平,反映了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3)方法:注意观察图中的人物信息。
(4)价值:对学习和研究描绘市井生活的民间风情画有重要价值。
【史料★应用】 中国古代画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世说新语·巧艺》记载: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又载: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请回答:
(1)材料中提到的画家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代?他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2)材料中的人物除了擅长丹青,对中国的绘画还有什么贡献?
【全解全析】
审材料 材料反映了著作中的人物描写
审设问 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综合归纳能力,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答题关键,第1、2问解题关键是判断出画家是谁,材料1中“顾”“神”等字是关键
扣教材 教材中顾恺之的相关内容
条理作答 (1)顾恺之。生活在魏晋时期。代表作品是《女史箴图》。
(2)还对中国的绘画理论做出了贡献,其绘画理论是中国古代的开创之作,其理论概括起来就是“以形写神”,注意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
速效提能演练
课外视野拓展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桥和桥头大街的街面组成。粗粗一看,人头攒动,杂乱无章;细细一瞧,这些人是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各种活动。大桥西侧有一些摊贩和许多游客。货摊上摆有刀、剪、杂货。有卖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
许多游客凭着桥侧的栏杆,或指指点点,或在观看河中往来的船只。大桥中间的人行道上,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有骑马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有推独轮车的……大桥南面和大街相连。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当铺,作坊。
街道两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街道向东西两边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较宁静的郊区,可是街上还是行人不断:有挑担赶路的,有驾牛车送货的,有赶着毛驴拉货车的,有驻足观赏汴河景色的。
汴河上来往船只很多,可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有的停泊在码头附近,有的正在河中行驶。有的大船由于负载过重,船主雇了很多纤夫在拉船行进。有只载货的大船已驶进大桥下面,很快就要穿过桥洞了。这时,这只大船上的船夫显得十分忙乱。有的站在船篷顶上,落下风帆;有的在船舷上使劲撑篙;有的用长篙顶住桥洞的洞顶,使船顺水势安全通过。这一紧张场面,引起了桥上游客和邻近船夫的关注,他们站在一旁呐喊助威。《清明上河图》将汴河上繁忙、紧张的运输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更增添了画作的生活气息。
附:课内答疑站
一、阅读与思考(教材P36)
结合课文中对文人画追求意境的介绍,请你来构思:什么样的画面设计在当时会获得考试的第一名?
提示:这是一道开放式题目,没有标准答案。画面设计只要接近“文人画意境重于写实,含蓄寄托画家的思绪情怀”这一特征即可。
教材的介绍和题目所举的例子,已经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设计自己的画面。例如:《踏花归去马蹄香》只画一个人骑着马,马蹄起落处,有几只蝴蝶绕着马蹄翻飞,马蹄的香不在画面之内,只留给观众去想象。《乱山藏古寺》画荒山满幅,上出幡竿以见藏意。《竹锁桥边卖酒家》不画房舍、人物、酒坛,只画竹树梢头露出一个酒帘儿来,桥头竹外,挂一酒帘,上书酒字,便见酒家在内。《蝴蝶梦中家万里》通篇不画一只蝴蝶,只画朦胧月色下的茅屋数间。
二、自我测评(教材P36)
1.概述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提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地画、岩画、陶画等;战国秦汉时期帛画丰富多彩;魏晋时期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出现;隋唐时期绘画艺术发展,唐代画家创制法度,表现出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宋代以后,表现民间风情的绘画作品日益增多;明清时期出现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
2.从课文的介绍中,你能否概括出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
提示:注重写实的宫廷绘画和民间绘画盛行;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以形写神”,注重意境。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