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同步课件】岳麓版 历史 必修3:第二单元第七课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同步课件】岳麓版 历史 必修3:第二单元第七课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0-08 09:5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第七课 汉字和书法
课程标准
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史料探究研读
速效提能演练
课外视野拓展
第七课
汉字和书法
教材研读学案
要点轻巧突破
教材研读学案
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1.文字发明的意义: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石破天惊的大事,他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_________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
文化
2.起源:_____________时代,陶器上出现了一些_________符号。
3.成熟:商代_________,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新石器
刻画
甲骨文
4.“书同文字”(统一文字)
(1)背景: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汉字的使用更为广泛和频繁,人们对文字的丰富、发展做了有益的尝试。但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减省笔画、紊乱偏旁,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生产的进步。
(2)概况:秦统一时,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以秦国的________为基础,统一文字后,书写简便的_________也得到推广。
(3)意义: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篆
隶书
图文探究
观察右图“字”的变化,
你认为是什么政策所致?有何积极意义。
提示:(1)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
(2)积极意义:加强了汉字的交流功能,规范了汉字的书写形式,促进了各地之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发展,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书艺历程
1.书法成为艺术的条件
(1)______ 丰富、________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
(2)________ 群体的形成,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动力。
(3)东方审美情趣为书法提供了丰厚的社会土壤。
字形
数量
士人
2.书法的特点:以____________空间和______的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显现了东方________情趣。
3.书法历程及成因
(1)秦汉时期:秦______和_______都具有书法的美感: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汉隶雄放洒脱,浑厚深沉。但它们大多还是__________文字。
笔墨的黑白
线条
审美
小篆
汉隶
实用性
(2)魏晋南北朝:①汉字发展为________的书法艺术。②原因:在对汉末社会危机进行深刻反省的同时,一个特立独行的________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
自觉
士人
(3)隋唐:①书法艺术达到了高峰。②代表:既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_____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_______,书法______也日趋成熟。③原因:隋唐一统,盛世气象,法度和规范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需要;书法艺术除了书法风范外,也需要有一种人人可以仿效、有一定规范方圆的书法。

楷书
理论
(4)宋代:①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________而忽略________,倡导“_______无法”。②代表: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③原因:宋代重_____,______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5)明代:①书法进一步________、_________,更强调________的创造。②原因: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
个性
法度
有意

市民
平民化
世俗化
个性化
4.汉字书法艺术的特点
汉字的书法正是通过自由变化的________和疏密得宜的布局,同时将绘画艺术的___________和书写的________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表现士人追求自我理想和个性的独特的艺术。
线条
情境美
内容
图文探究
观察一下,下面唐朝张旭的书,法作品,从书写上看是什么字体?,你认为这种风格与当时时代风貌有,何关系?
提示:草书;张旭的书法狂放不羁,这与当时的时代风貌有密切关系:国家统一,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思想开放,兼收并蓄,整个社会充满活力与自信,激荡着一种进取精神,书法也体现出大国盛世气象。
要点轻巧突破
汉字五种字体各自的特点
字体 创立或成熟时间 特点
小篆 创始于秦代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隶书 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 字体宽扁,左右舒展,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草书 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 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楷书 形成于汉末 字形方正,规矩严整(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体,是汉字演变的主流)
行书 开始盛行于晋代 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针对训练1 电影《英雄》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秦王说,统一以后要把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掉,只留下一种文字。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将各种文字统一成标准文字,这一种标准文字是(  )
解析:选A。秦统一后以小篆为全国标准字体。A是小篆,B是隶书,C是楷书,D是草书。
时代变迁对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特点的影响
1.随着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统一的巩固及教育的发展,单体汉字的数量极其庞大,知识群体形成,这样,汉字在保持其实用性的同时,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显现东方审美情趣的艺术功能开始形成。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就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2.隋唐盛世的出现,国家统一,社会经济的空前繁荣,使书法艺术达到高峰,书法理论日趋成熟。在社会走上正轨之时,法度和规范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需要,而在书法艺术上也呈现出讲究法度和规范的特点。
3.宋代统治者出于消除地方割据等政治需要,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知识分子队伍扩大;同时,随着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书法艺术呈现出各具情态和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的特点。
4.明代城市工商业进一步发展,政治思想上专制色彩日趋浓厚,这使得明代的书法艺术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5.清代世运转衰,书风抱残守缺,了无生气。
针对训练2 颜真卿的书法与当时社会需要密切相关,其最突出的特征是(  )
A.体现了开拓奔放的时代精神
B.讲究规范与法度
C.遒劲森严,新意盎然
D.具有平民化、世俗化的特点
解析:选B。考查对唐朝书法特点的理解能力,颜真卿的楷书,体现了国家统一后要求规范和法度的特点。
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条件及基本脉络
1.条件
(1)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
(2)知识群体的形成,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动力。历代书法家不懈追求,将文字美化而形成书法艺术。
(3)汉字形体具有先天的艺术性,它的造型符合一些基本 的审美原则。
(4)汉字形体规范化与书法艺术的追求是统一的。
2.基本脉络
(1)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2)魏晋时期,书法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这时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草书、行书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臻于成熟。
针对训练3 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的内在原因是(  )
A.士人阶层的壮大
B.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便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
C.社会发展的需求
D.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解析:选B。题目问的是内在原因,那就应该从汉字本身去寻找。其他选项都是外因。
归纳综合
一条线索:贯穿本课的主题线索:汉字是一种独特的表意文字,且衍生出独特的东方书法、篆刻艺术。
两大阶段:书法艺术的自发、自觉阶段。
史料探究研读
【史料★文本】
1.西周散氏盘铭文(教材P31)
(1)属性:青铜器上的铸文拓片,反映西周时期的文字发展状况。
(2)信息:反映了西周时期把文字铸在青铜器上的现象,反映了西周时期字体“金文”的书写特征。
(3)方法:注意观察字体特点。
(4)价值:对学习和研究西周时期文字发展及其社会状况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
2.秦《泰山刻石》(教材P31)
(1)属性:岩石文字拓片,出自山东泰山上。
(2)信息:反映了秦朝的字体之一为小篆,展现了该字体优美的线条,真实再现了秦朝时文字的发展状况。
(3)方法:仔细观察字体的书写特点。
(4)价值:对学习和研究字体小篆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
【史料★应用】 书法艺术
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图一、图二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书法艺术?结合图片分析这一时期书法艺术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特点形成的原因。
(2)图三是哪一时期的作品?与之齐名的三大书法家是谁?他们的书法特点是什么?
【全解全析】
审材料 材料反映了三幅书法作品
审设问 第(1)问必须首先判断出图一、图二是谁的作品,再具体分析其特点和成因。第(2)问也是先判断是谁的作品,再具体回答。总之,回答本题关键是读懂图片给我们提供的信息。图一中的“颜真卿”字样、图二中的“张旭”字样、图三中的“东坡居士”字样,都是回答问题的关键
扣教材 教材中唐宋时期书法的相关内容
条理作答 (1)盛唐时期。特点:风格多样,注重规范法度。原因:盛唐时期,社会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繁荣,文人队伍发展壮大(2)宋代。黄庭坚、米芾、蔡襄。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速效提能演练
课外视野拓展
1.王羲之竹扇题字
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据说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
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有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篮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2.王羲之写字换鹅
许多艺术家都有各自的爱好,有的爱种花,有的爱养鸟。但是王羲之却有他特殊的癖好。不管哪里有好鹅,他都有兴趣去看,或者把它买回来玩赏。山阴地方有一个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给他写一卷《道德经》。
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轻易替人抄写经书的。后来,他打听到王羲之喜欢白鹅,就特地养了一批品种好的鹅。王羲之听说道士家有好鹅,真的跑去看了。当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见到河里有一群鹅在水面上悠闲地浮游着,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衬着高高的红顶,实在逗人喜爱。
王羲之在河边看着看着,简直舍不得离开,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这群鹅卖给他。那道士笑着说:“既然王公这样喜爱,就用不着破费,我把这群鹅全部送您好了。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请您替我写一卷经。”王羲之毫不犹豫地给道士抄写了一卷经,那群鹅就被王羲之带回去了。
附:课内答疑站
一、阅读与思考(教材P33)
 怎样理解“汉代文化是中华儿女永远的精神家园”?
提示:秦汉推行的文字统一,克服了许多地区的方言隔阻,把各民族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汉字在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凝聚方面,在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统一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
二、自我测评(教材P33)
1.概述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演变过程。
提示:文字起源: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劳动实践中群体创造的成果,如结绳记事是促使文字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仓颉将这些散乱的文字加以整理。
发展演变: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的刻画符号是汉字的雏形。商周时期甲骨文和金文的出现是汉字发
展史上的重要内容,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到秦朝时出现了一个巨大飞跃,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措施克服了文化交流中的文字障碍,用秦国通行的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接着又用书写更为简便的隶书作为新的标准。
2.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提示:汉末社会危机严重,书法重在表达士人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隋唐一统,盛世气象,书法既有狂放不羁的草书,也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宋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艺术出现各具形态的“四大家”和“瘦金体”,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明代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书法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清代世运转衰,士人趋时应试而兴“馆阁体”,精润美媚,抱残守缺,毫无生气。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