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语文 九上 课外古诗词诵读 羁旅诗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 语文 九上 课外古诗词诵读 羁旅诗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7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24 21:1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常见意象:
月亮、夕阳、浮(孤)云……
浮萍、秋(霜、蓬草、黄叶)、春草 ……
(孤)雁、猿、杜鹃、沙鸥、归鸟……
驿站、客馆(寒灯)、岸边、溪桥、江楼、车船……
节日(中秋、重阳、冬至、除夕、上元……)
2.表达情感:
(1)思乡怀人之情 (2)漂泊孤寂之感
(3)郁郁不得志、怀才不遇或贬谪之苦
(4)感伤年华逝去
3、常见手法:
(1)景物描写:(景情关系、描写手法)
正衬( 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反衬(乐景哀情)
白描、动与静、多角度相结合……
(2)虚实结合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灞上秋居 马戴①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②?
注:①马戴,生卒年不详,生活于中晚唐之交的动荡年代。②指进入仕途为官
(1)前两联诗人所见哪些意象?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简析之。
(2)第三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后两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1)秋风秋雨、雁群、落叶、寒灯。
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古人每见雁回,易惹思乡之情。“寒灯独夜人”,一个“寒”字,一个“独”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
(2)烘托手法。
“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动”烘托“静”的手法,露滴的声音使人感到夜的寂静,表现了诗人彻夜难眠、孤独寂寞的情怀。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升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升希望的渺茫
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枫桥夜泊???(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在诗中,作者写了哪几种景物?通过景物描写,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诗歌的后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作用是什么?
答案:
(1)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寒山寺的钟声,表达了舟中游子内心的凄凉、愁苦、孤寂。
(2)以动衬静。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静谧,更突出了客子漂泊异乡的孤寂心情。
例2、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⑴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本诗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⑵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此句写出作者深夜灯前默默呆坐的情形,“影伴身”又体现了作者此刻只有形影相吊,更突显出了思家时孤寂的心情。
虚写(想象 ) 平实质朴
练习2 、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1)作者是怎样写想家的?
(2)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通过虚写,想象着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一定在思念千里之外的我,想着我今夜不知落在何处,想着我一个人如何度过今夕。借此写自己思家。
(2)一年又将逝去,鬓边白发又增,漫漫无边的思念也将延续。表达了对年华逝去的感伤和身处异地的思乡之苦。
例3、虚写(梦境):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练习3、阅读唐诗,回答问题。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 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注:旅次----指旅途中住宿

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整首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抒发的情感是什么?
答: 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眼前旅途之景,虚写归乡之梦。
江水漫流,寒意侵人,月下竹影纷乱,反映了诗人的心绪不宁。写出了身在异乡的凄凉与因思乡而心烦意乱。

写“归梦”,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思乡之深、之切。

例4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
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练习4、阅读唐朝诗人马戴的《落日怅望》,完 成试题。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 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
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
(2)从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方面任选一个角度
进行赏析。
(1)客中久滞,思乡情切;年华渐老,感时伤逝。
(2)A、触景生情:由“孤云、归鸟”的疾速归去想到自己的久滞不归;由夕阳落山想到自己年华老去。联想自然,抒情真切感人。
B、对比:“孤云、归鸟”的疾速归去和自己的久滞不归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对家乡深深的思念。
C、比兴:首联颈联既兴且比,孤云”“归鸟”既引起乡情,又是自比;由夕阳引出年老,又是以夕阳自喻。表现了自己离家的孤寂与老去的伤感。
D、炼字潜词形象传神,“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烧”字的使用,是静中有动;“远”字又写出了意境的空阔,增强了对孤寂之情的表现。
E、“不敢照”的心理描写,明抑暗扬。照了才愁,是原本无愁;不照已知,表明愁思深重。
F、情景分写,层次鲜明。一、三句景,二、四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时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有曲达其意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