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同步课件】岳麓版 历史 必修3:第六单元第二十九课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同步课件】岳麓版 历史 必修3:第六单元第二十九课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0-08 10:0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第二十九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课程标准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史料探究研读
速效提能演练
课外视野拓展
第二十九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材研读学案
要点轻巧突破
教材研读学案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提出: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地位: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___________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__________工作的基本方针。
3.影响
(1)开阔了人们的眼界,_____________各部门都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2)__________ 围绕中国历史分期,以及人口学、遗传学方面的一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文学艺术
科学研究
学术文化
学术界
图文探究
仔细阅读图中的文字信息。你知道该方针是哪年提出的吗?它主要针对哪个领域?
提示:1956年;科学研究领域。
二、遭遇曲折
1.严重干扰
(1)原因:1957年________斗争扩大化。
(2)表现
①许多____________、学术界人士被错误地批判。
反右
文艺界
②一些爱国、学有专长、仅仅针对国家某些领域的不足进行了“争鸣”的知识分子被错划为右派,受到长期迫害。
2.纠正: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开始纠正。
3.严重破坏
(1)时间:“_______________”中。
文化大革命
(2)表现
①文艺界呈现出“百花凋零”的局面,只有八个“____________”独占戏剧舞台。
②自然科学和__________领域的研究也几乎中止。
样板戏
社会科学
图文探究
该图说明“文革”期间
我国文艺界的状况是
怎样的?实质上反映了怎样的社会思潮?
提示:状况:文艺舞台上只有八个“样板戏”轮番演出,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几乎独占戏剧舞台,文艺界呈现出“百花凋零”的局面。反映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极“左”的社会思潮。
三、文学艺术的春天
1.“双百”方针的恢复
(1)1979年5月至7月,________________以《批透极“左”路线,贯彻“双百”方针》为题,连续发表多篇评论员文章。
《人民日报》
(2)1979年10月,中国___________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____________强调要继续坚持“双百”方针。
2.“双百”方针恢复后取得的成果
(1)文艺领域:以“_______________”、“反思文学”为先锋的各类文学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小说、________、诗歌、_________等争奇斗艳。
文学艺术
邓小平
伤痕文学
戏剧
影视
(2)学术、科技领域
①理论界提出了许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__________建设的新见解。
②社会科学许多学科重建、新兴。
③“_____________”活动活跃。
④中外_________交流频繁。
精神文明
三下乡
学术
要点轻巧突破
双百方针实施的两个高潮
时间 “双百”方针提出后初期 改革开放新时期
基本
条件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粉碎“四人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影响 开阔了人们眼界,使知识分子思想活跃起来,文艺各部门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中国文艺重现生机,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学术事业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
针对训练1 双百方针贯彻实施的两个高潮分别是(  )
A.提出后初期;文革时期
B.提出后初期;改革开放新时期
C.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
D.文革时期;当今社会
解析:选B。本题考查双百方针的实施过程,据所学知识可知双百方针在文革时期遭到破坏,故排除含“文革时期”的选项。
对“双百”方针的理解
1.“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的含义各有不同:“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指科学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具体来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2.“双百”方针的实质:是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和艺术民主、学术民主,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和多样格局。对比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民主与科学”口号,“双百”方针主张“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双百”方针既是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精神的继承,又是在中国文化现代化过程中的新发展。
3.意义:它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这两个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科学上不同的学派之间的矛盾同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需要一条正确的路线去解决,而这条路线就是“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
针对训练2 在贯彻“双百”(“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方针过程中我们得到的认识不包括(  )
A.社会主义的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双百”方针具有长久性的指导意义
C.要正确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
D.“双百”方针适用的领域分别是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解析:选D。“双百”方针是指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故D项表述不正确。
双百方针遭遇的曲折及从中汲取的经验教训
1.曲折遭遇
(1)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后,“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损害。
(2)“文化大革命”中,“双百”方针又受到了严重冲击和破坏。“文革”期间只有八个“样板戏”,文艺界出现“百花凋零”的局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几乎中止。
2.经验教训
(1)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凡是在贯彻“双百”方针的时候,文学艺术和科学事业等就会发展,反之,则会出现倒退。
(2)“双百”方针符合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技兴旺的方针。
(3)必须正确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在这三个关系中,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是最基本的。
针对训练3 贯彻“双百”方针的经验教训,最基本的是要认识到(  )
A.政治不要干扰科学文艺的发展
B.科学文艺要服务于人民
C.科学文艺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所决定的
D.科学文艺一定程度上反映政治经济
解析:选B。政治可以指导科学文艺的发展,C、D两项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不是教训。
归纳综合
一个方针:“双百”方针。
两条内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三个阶段:1956年至文革前、文革中、文革后。
含义: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
史料探究研读
【史料★文本】
1.20世纪50年代受到群众欢迎的一些文艺作品(教材P122)
(1)属性:书籍封面剪影,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受群众欢迎的一些文艺作品。
(2)信息:反映了《铜墙铁壁》、《平原烈火》、《火光在前》等受群众欢迎的文艺作品封面。深层信息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促进了文艺的繁荣。
(3)方法:注意观察图影中书籍封面的文字等信息。
(4)价值:对学习和研究双百方针提出后的影响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
2.吴祖光和新凤霞一起被下放劳动改造(教材P123)
(1)属性:人物照片。
(2)信息:反映了剧作家吴祖光和妻子、著名演员新凤霞一起被下放劳动改造。深层信息:反映了“文化大革命”中,“双百”方针受到了严重破坏,大批文化工作者被下放劳动改造。
(3)价值:对学习和研究“双百”方针的曲折有重要史料价值。
【史料★应用】 “双百”方针
阅读下列材料:
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毛泽东
请回答:
(1)据材料分析,毛泽东提出什么方针?
(2)从提出至今,“双百”方针经历了一定的曲折过程,我们应从中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
【全解全析】
审材料 材料反映了双百方针的提出。
审设问 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及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第(1)问从材料中“一百种花”可判断;第(2)问结合“双百”方针的执行过程去归纳。
扣教材 有关双百方针的教材内容。
条理作答 (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正确贯彻和执行“双百”方针,可以直接推动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
速效提能演练
课外视野拓展
马寅初
马寅初,中国现代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和教育家。马寅初特别关心我国的人口问题。1957年6月,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他作了题为《新人口论》的书面发言,指出:“控制人口,实属刻不容缓。”
“文化大革命”时期,马寅初的秉忠直言受到了“四人帮”的批判,在康生、陈伯达的煽动下,从1958年到1959年全国各大报刊掀起了批判马寅初的风潮,《新人口论》被说成“马尔萨斯主义在中国的翻版”。
当时,马寅初写下《重申我的请求》一文,表示对各方挑战“我当敬谨拜受”“我虽年近80,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马寅初在《新人口论》中尖锐指出:“人口多,资金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矛盾。”
“控制人口,实属刻不容缓。”“政府对人口问题若不早为图之,若再不设法控制”,就“难免农民把一切恩德变为失望与不满”,就“不免给政府带来很多的困难”。在50年代中期,当人们还根本没有注意和重视中国人口问题的时候,马寅初却如长空惊雷,大声疾呼:“人口非控制不可!”同时,他还科学地预见到了中国在未来50~100年人口发展的真实情况,并据此提出了解决办法。
附:课内答疑站
一、解析与探究(教材P125)
 结合毛泽东前后不同的讲话,探讨“双百”方针提出的正确性和后来在执行中遭遇挫折的原因。
提示:“双百”方针的基本精神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双百”方针符合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技兴旺的方针。由于贯彻“双百”方针,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但由于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的到来,“双百”方针在执行过程中遭遇挫折。
二、自我测评(教材P125)
 结合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评价贯彻执行“双百”方针的重要意义。
提示:“双百”方针的实行使人们的眼界开阔了,思想活跃起来,学术文化各部门都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文化大革命”中,“双百”方针又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
“样板戏”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几乎独占戏剧舞台,文艺界呈现出“百花凋零”的局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也几乎停止。“双百”方针符合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技兴旺的方针。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