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马克思(1818—1883) 恩格斯(1820—1895)
课标: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
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构成。
2.《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间、内容,意义。
3.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
4.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的事件。
马克思的生平
姓 名
卡尔·马克思
国 籍
德国
民 族
犹太民族
出生地
普鲁士
称 谓
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革命家、经济学家、
社会学家
人生简历
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国。
中学时代……
博士毕业后……
在巴黎……
1848年……
移居伦敦……
.
.
1883年,在伦敦去世。
阅读教材98-100页,完善马克思的人生简历。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
我们立志选择最能 的职业,这样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马克思在青少年时代的理想是什么?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为人类谋福利
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构成?
2.《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间、内容,意义?
3.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
4.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的事件?
阅读课文P98—101,思考下列问题,在文中做好标注,写清提示词,限时6分钟左右。
自主学习
《共产党宣言》封面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共产党宣言》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者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合作探究
材料1: 1785年英国棉纺织品的产量是4000万码(1码=0.914米),1850年增加到20亿码,增长了49倍;英国生铁产量从1740提的1700多吨增加到1850年的225万吨,增长了1300多倍。
材料2 : 19世纪初期的工作条件:在棉纺工厂,每天工作14小时,厂房卫生通风条件极差,车轮转动的声音震耳欲聋,低矮、拥挤、点着煤气灯的车间,充斥着令人厌恶的煤气毒臭,还有尘埃及棉飞毛等东西,人们吸进去导致严重的肺结核。这种工厂被称为“人间地狱”。
住房条件更差,又污秽又缺少家具。他们睡觉的地方常常是用麻袋、一堆棉屑或一捆麦秸铺成的。1844年,一位曼彻斯特的工人家庭主妇说:除了土豆,他们从来没有尝过其他蔬菜。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问题: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
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工业革命后贫富差距大,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暴露
工资低,工作时间长
生活、工作条件差
早期工人运动
19世纪欧洲资产阶级的生活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伦敦工人的工作房和宿舍。
19世纪欧洲工人的生活
面对贫富悬殊,工人们会提出怎样的要求?
增加工资
经济权利
取得普选权
推翻富人政权
减小工时
政治权利
早期工人运动的特点:
由争取经济权利转向争取政治权利。
欧洲早期三大工人运动
(19世纪30年代—40年代)
—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①1831-1834年法国里昂两次工人起义;②1836年--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③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失
败
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工业革命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的阶级。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往往对工人进行压榨和剥削,这导致了这两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越来越尖锐。
——《世界历史》
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19世纪上半期)
1、代表人物:
2、主要内容:
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英国的欧文
对资本主义的黑暗和丑陋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还设计出各种理想的社会蓝图。
3、评价:
都把理想社会的实现,寄托在个别统治者或开明土豪的支持上,
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他们的学说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我设计的理想和谐社会,人人平等,按兴趣工作,共同享受劳动成果,免费教育。怎样实现这个理想社会呢?我相信资本家或权贵人物会帮助我实现……。”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1.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资本主义矛盾的暴露
2.工人阶级力量壮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提供理论来源
4.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努力
二.马克思主义诞生
1.《共产党宣言》
1.时间:
2.为谁起草:
3.内容:
4.意义:
1848年初
共产主义者同盟
① 、指出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社会将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被共取代)
② 、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
③ 、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马克思主义诞生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成立时间:
斗争目标:
1864年
提高工资
缩短工时
改善劳动条件
领导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国际工人协会
“第一国际”
马克思在第一国际海牙代表大会上
斗争方式:
在各国建立支部,努力把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联合起来
三.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三.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1.第一国际:
2. 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成立
1870年3月18——5月28日
(1)背景:
1870年,普法战争的失败,社会矛盾激化。
(2)过程:
3月18,巴黎人民起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28日建立巴黎公社
(3)性质: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4)结果:
5月28日,资产阶级反动政府勾结普军联合反扑,公社失败。
(5)意义:
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欧仁·鲍狄埃《国际歌》词作者
为纪念巴黎公社,鼓励无产阶级继续斗争,实现自己的解放。巴黎公社失败后的第二天,鲍狄埃创作诗篇《国际歌》。1888年6月16日,法国工人作曲家狄盖特为《国际歌》谱曲。
比尔·狄盖特《国际歌》曲作者
归纳堂测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1.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资本主义矛盾的暴露
2.工人阶级力量壮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提供理论来源
4.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努力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活动
1.在巴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讨论各种理论和欧洲工人运动。
2.马克思在伦敦写出了《资本论》等著作。
3. 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诞生
1.诞生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出版,(共产主义者同盟)
2.内容:
3.意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
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① 、指出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社会将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被共取代)
② 、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
③ 、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三.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1.第一国际:1864年,成立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
活动方式:在各国建立支部,努力把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联合起来 目标: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
2. 巴黎公社
(1)背景:1870年,普法战争的失败,社会矛盾激化。
(2)过程:3月18,巴黎人民起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28日建立巴黎公社
(3)性质: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4)结果:5月28日,资产阶级反动政府勾结普军联合反扑,公社失败。
(5)意义: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1.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921年秋,郭寿生在烟台海军学校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该小组主要研究、宣传的内容包括( )
①三民主义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
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④科学社会主义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2.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得到广泛传播,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开始指引工人运动沿着正确的道路迅速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共产党宣言》有力地指导了英国的宪章运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共产党宣言》发表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D.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D
A
3.由两位志同道合的思想家起草的纲领,在结尾发出了伟大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部纲领是( )
A.《人权宣言》 B.《共产党宣言》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
4.列宁说:”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这本书是( )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拿破仑法典》 D.《共产党宣言》
B
D
5.在《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下,1864年,欧洲各国工人建立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随后的俄国十月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相继展开。这表明马克思主义诞生( )
A.只适合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
B.是中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经验的总结
C.只适合中俄两国的暴力革命
D.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6.列宁说:“马克思的学说是人类在19世纪创造的优秀成果一一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马克思的学说”诞生标志是( )
A.宪章运动的开展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十月革命的胜利
C
D
7.下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①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法国巴黎公社 D.俄国十月革命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