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0-23 10:3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测试题
一、单选题
1.高钙奶粉中的“钙”是指(

A.单质
B.元素
C.分子
D.原子
2.属于纯净物的是
A.自来水
B.蒸馏水
C.矿泉水
D.地下水
3.对下列物质的描述,属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铜的导电性
B.液氧的沸点低
C.金属钠的活泼性
D.氢气密度小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遇到下列现象,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冬天水结成冰
B.厨房中的煤气燃烧
C.电灯发光
D.玻璃打碎
5.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在T形三通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纱布条,将浓氨水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就观察到ba段纱布条变成红色。以下有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图1
图2
A.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
B.图2中bc段纱布也会慢慢变红
C.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D.若将图2中装有浓氨水的细弯管处浸入冰水中,纱布就不会变红
6.由钠原子、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得到的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钠原子有三个电子层,钠离子有两个电子层
B.一个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失去一个电子,
因此,钠元素为-1价
C.钠原子、钠离子的质子数都为11
D.钠原子和钠离子属于同一种元素
7.学好化学,必须要熟悉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下图中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则下列各图示含两种原子且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8.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表示混合物
B图中只含有2种分子
C表示单质
D表示6个CO分子
A.A
B.B
C.C
D.D
9.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救援犬能根据气味发现因地震埋藏于地下的生命迹象,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C.冰和干冰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D.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变小
10.铱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铱的元素符号是Ir
B.铱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C.铱原子的原子序数为77
D.铱元素的相对原子量为192.2
11.关于钠原子(Na)和钠离子(Na+)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者的质子数不同
B.二者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C.钠原子(Na)失去电子变成钠离子(Na+)
D.钠离子(Na+)不能变成钠原子(Na)
12.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
A.化学常识
B.化学与食品
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气和氧气硬



水——可用肥皂水来检验

醛——浸泡肉类食品,以防变质工业盐——用来腌制肉类、酸菜等食物
C.化学与生活
D.化学与能源
食盐、碱面——用醋酸溶液来鉴别化纤织物、纯毛织物——用灼烧闻气味来鉴别
沼气、酒精——生物能源,可再生能源石油、煤——化石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A.A
B.B
C.C
D.D
13.下列基本实验操作的图示正确的是(  )
14.下列各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化学性质最稳定的原子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15.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请回答:
(1)图1是实验室电解水的示意图。实验中生成氧气的试管是
(填“1”或“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1
图2
(2)图2表示自来水生产的一般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絮凝剂使水中悬浮物凝聚
B.通过沙滤池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
C.通过活性炭吸附有色物质和有臭味物质
D.通入氯气杀菌消毒
(3)我国南海海岛众多,但淡水资源匮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设计了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原理如图3所示。
(

3
淡水
海水
水蒸气
淡水
)

在相同时间内,海岛上晴好天气比阴雨天气制得淡水更多,其微观解释是


若某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5%,利用该装置将1000kg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测定发现,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原来海水的十倍,则可得到的淡水为
kg;已知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剩余海水是
(填写“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或“不确定”)。
16.根据所学分子,原子的知识回答:
(1)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_________________;
(2)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_______________。
17.请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1)1个氮原子_______________。
(2)2个铁离子_______________。
(3)3个氦气分子_____________。
(4)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________。
18.甲原子与乙原子的质量比为a:b
,而乙原子与碳-12原子的质量比为c:d
,求甲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
19.使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正确的读数方法是_____.若实验要求量取
8mL
水,晓晓同学在量取时仰视读数,则她量取水的实际体积_____(填“>”、“<”或“=”)8mL.
三、推断题
20.A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单质能供给呼吸,C是一种无色溶液,在C中加入黑色粉末D能迅速反应生成无色气体B.A元素组成的单质在B中能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和耀眼的白光,则:
(1)A元素的名称是______;(2)B单质的化学式是_____;
(3)C是_______溶液;(4)D在反应中起了______作用.
21.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甲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生成乙和丙。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甲_____;乙_____。
(2)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_____。
(3)A是一种黑色固体粉末,能加快甲的分解速度,但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则A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在该反应中作_____。
(4)反应③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从反应③可以推测丁物质具有的一种化学性质是:_____。丁是未来能源领域中的新型高能燃料,从环保的角度看,其突出的优点是_____。
四、实验题
22.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简易电解水装置,进行家庭小验(注:该装量气密性良好,且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A、B管内液面均高于图中D线)。
请根据结果回答问题:
(1)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B管气体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管内生成的气体聚集在上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解一段时间后若A极上方收集到10mL气体,理论上B极上方应当收集到气体______________mL;
(4)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_____不变,电解水实验证明了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请写出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某校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木炭与氧化铜反应,证明木炭具有还原性.实验装置图如下:
请填写实验报告.
(1)实验用品:
仪器:________.
药品:木炭、氧化铜、澄清石灰水
(2)
现象
分析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3)结论
结论: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问题和分析
问题:在加热一段时间后,装有木炭和氧化铜试管口部,凝聚了少量的水.但是反应物中并没有氢元素,为什么会有水产生呢?我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4.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6个中子的一种碳原子质量为m千克,另一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质量为n千克,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多少?(要简单的推理过程)
25.已知1个标准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2.657×10-26Kg,求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结果保留整数)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B
3.C
4.B
5.D
6.B
7.A
8.C
9.D
10.B
11.C
12.B
13.A
14.C
15.(1)
2
2H2O=2H2↑+
O2↑
(2)ACD
(3)①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大

900
不饱和溶液
16.分子不断运动
分子之间有间隔
17.N
2Fe3+
3He
H2O2
18.12ac/bd
19.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20.铝
O2
过氧化氢(H2O2)
催化
21.H2O2
H2O
分子构成不同
MnO2
催化剂
氢气+氧气水
化合反应
可燃性
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22.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氧气和氢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20
增加水的导电性
元素种类
氢元素和氧元素
H2OH2+O2
23.酒精灯、铁架台、试管、带橡胶塞的导管
澄清石灰水由澄清逐渐变浑浊(或澄清石灰水由澄清逐渐变浑浊,又逐渐变澄清)
木炭得到了氧化铜中的氧,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
试管中(有一部分)黑色粉末逐渐变红色
氧化铜失去氧而变成单质铜,单质铜的颜色为红色
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或木炭夺去氧化铜里的氧)
C+2CuO2Cu+CO2↑
反应物是木炭和氧化铜,并没有氢元素参加化学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木炭和氧化铜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不可能有水生成.但在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口部,凝聚了少量的水,说明反应物木炭和氧化铜吸收水分,加热过程中水分蒸发出来,在试管口部冷凝
24.
2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