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
目录
Contents
比较异同初感悟
指点迷津见真知
融会贯通展身手
1
2
3
学会取舍破二难
4
一、比较异同初感悟
比较异同初感悟
①前提:所有的虚词都是词,
所有的介词都是虚词,
结论:所有的介词都是词。
②前提: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
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
结论:借代是比喻。
1.这两组推理都有三个概念,前提中有一个概念是重复的。
2.重复的概念的位置不一样,导致结论的真假不同。
比较异同初感悟
第一组中“词”和“虚词”,“介词”和“虚词”都是包含关系,推理结论一定为真;而第二组中的“比喻”和“借代”是反对关系,推理结论则为假。
词
虚词
介词
修辞手法
借代
比喻
二、指点迷津见真知
演绎推理
1.“三段论”直言推理
若是把上边两组推理不可替换的成分保留,可以替换的用大写字母M、S、P表示,再用横线把前提和结论隔开,就会得到如下的抽象形式:
①所有的M都是P
所有的S都是M
所有的S都是P
②所有的P都是M
所有的S都是M
所有的S都是P
上述推理是由两个前提推出一个结论,我们把第一个前提称为“大前提”,把第二个前提称为“小前提”。把前提中重复的项叫“中项”(M),把其他两个分别称为“大项”(P)和“小项”(S),发现我们的推理中“大项”“中项”“小项”各出现两次,而且“中项”是“大项”和“小项”之间的桥梁,推理通过“中项”让“大项”和“小项”建立联系。
演绎推理
“三段论”直言推理的推理规则:
①一个正确的三段论,有且只有三个不同的项,否则就会犯“四词项错误”。
②三段论的中项至少要周延一次。
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词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④两个否定前提不能推出结论。
⑤前提有一个是否定的,其结论必是否定的;若结论是否定的,则前提必有一个是否定的。
⑥两个特称前提推不出结论。
⑦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的,结论必须也是特称的。
演绎推理
2.选言推理
①他是教师或律师,
他不是教师,
他是律师。
这两组推理中,“教师”和“律师”就是相容的关系,也就是说他可以既是教师又是律师,那这种推理就是相容选言推理。相容选言推理的推理规则就是“否定肯定式”,用p和q来表示就是
p或q
非p
q
②他是教师或律师,
他是教师,
他不是律师。
p或q
非q
p
演绎推理
2.选言推理
①要么小李得冠军,要么小王得冠军
小李没有得冠军,
小王得冠军。
这组推理中“冠军”只有一个,所以 “小李得冠军”和“小王得冠军”就是不相容选言推理,所以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推理规则是“否定肯定式”和“肯定否定式” ,用p和q来表示就是
要么p,要么q
非p
q
②要么小李得冠军,要么小王得冠军
小李得了冠军,
小王没有得冠军。
要么p,要么q
非q
p
要么p,要么q
p
非q
要么p,要么q
q
非p
演绎推理
3.假言推理
①只要努力学习,就能拥有好成绩。
②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拥有好成绩。
?
“只要…就…”结论的出现只有一个条件,推理1中“努力学习”是“拥有好成绩”的唯一条件,只要达到“努力学习”这一条件,就必然会产生结论,同样,如果没有“拥有好成绩”就必然没有“努力学习”。这种推理叫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只有…才…”结论要出现就必然要有前提,没有前提就不会有结论。这种推理叫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演绎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规则:
规则1:“肯前必肯后”: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规则2:“否后必否前”: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根据规则,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两个正确的形式:
?
(1)肯定前件式
如果p,那么q
P
所以,q
?(2)否定后件式
如果p,那么q
非q
所以,非p
演绎推理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规则:
规则1: “否前必否后”: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
规则2: “肯后必肯前”: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根据规则,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两个正确的形式:
?
(1)否定前件式
只有p,才q
非p
所以,非q
(2)肯定后件式
只有p,才q
q
所以,p
演绎推理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规则:
规则1: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
规则2: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根据规则,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四个正确的形式:
(1)肯定前件式
p当且仅当q
p
___________
所以,q
(2)肯定后件式
p当且仅当q
q
___________
所以,p
(3)否定前件式
p当且仅当q
非p
___________
所以,非q
(4)否定后件式
p当且仅当q
非q
___________
所以,非p
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一种推理,那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就是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
归纳推理 简单枚举
不完全归纳
科学归纳
类比推理
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形式,叫做类比推理,亦称“类推”。
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通过比较而推断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
可分为完全类推和不完全类推两种形式。完全类推是两个或两类事物在进行比较的方面完全相同时的类推;不完全类推是两个或两类事物在进行比较的方面不完全相同时的类推。
三、融会贯通展身手
①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晏子使楚》)
这是一个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只有出使狗国,才会从狗门入;
我是出使到楚国来(非出使狗国);
所以,我不从狗门入。
②《河中石兽》中的老河兵凭借自己的丰富经验,判断出石兽在上游。但有人认为老河兵即使没有相应的河道经验,也能够通过已知的情况推理出同样的结论,因为课文第1段交代了:“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如果这段话语序无误的话,说明一开始就在原地找过了,然后又到下游找,都没有找到,那石兽还能在哪儿呢?
这是一个不相容的选言推理:石兽要么在上游,要么在原地,要么在下游;
不在原地,也不在下游;
所以,石兽在上游。
小组合作探究
④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 ;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鲁迅《藤野先生》)
这是个简单枚举的归纳推理:
结论是“物以稀为贵”,
前提是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被尊为“胶菜”,
福建野生的芦荟就美其名曰“龙舌兰”。
⑤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这是一个不完全的类比推理: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类比“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结论“皆以美于徐公”类比“王之蔽甚矣”。
小组合作探究
注意:④由于前提中概括的事例过少,⑤根据两类事物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其他属性也相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是正确的。因此,我们在进行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结论进行进一步的论证。
小组合作探究
四、学会取舍破二难
③《红楼梦》第64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在私室内用瓜果私祭时想:“但我此刻走去,见他伤感,必极力劝解,又怕他烦恼郁结于心;若不去,又恐他过于伤感,无人劝止。两件皆足致疾。”
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演绎推理,是由两个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和一个选言推理得出一个两难的结论,叫二难推理。
如果我去林妹妹处,足以致疾;
如果我不去林妹妹处,足以致疾;
我要么去,要么不去,
总之,皆足以致疾。
学会取舍破二难
破斥二难推理的方法:
1.指出二难推理的前提是虚假的(或指出其假言前提不是充分条件,或指出其选言支不穷尽,比如“拿竹竿进城”);
2.指出推理过程违反了逻辑规律或推理规则;
3.构建一个与之针锋相对的二难推理。
生活不如意处十之八九,“熊和鱼掌不可兼得”,要学会取舍,权衡轻重,不要患得患失,一旦选择了就不要后悔,勇往直前。
学会取舍破二难
谢谢支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