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学案
一、知识链接
1、作者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到美国、英国留学。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历任《诗刊》增刊、《新月》月刊等主编。我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徐志摩短促一生正值中国最黑暗的时代。但在动荡和变革的岁月中,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爱、自由、美”的追求与渴望,辛勤笔耕,著作颇丰,影响深远,被人们誉为“一手奠定中国诗坛的人”。代表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
2、.新月派简介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1923年成立,代表人物为徐志摩、闻一多,成员有胡适、梁实秋、陈西滢等。他们不满足于新诗的过于自由,努力追求新的格律,其中卓有成就的闻一多。他主张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究音节和押韵,讲究诗的词藻,创立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新格律理论,对中国新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背景
1928年秋,徐志摩重到英国,本诗记下了诗人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曾在1921-1922在英国留学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1922年徐志摩回国前夕,曾作长诗《康桥再会吧》,在诗中称康桥为“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自然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二、整体感知,预习课文
1、给加点字注音
河畔 (???????? )? 青荇 (???? ??? )?? 长篙( ) 漫溯( ? )
斑斓( ) 笙萧( ) 满载( ) 登载 ( )
悄然( ) 蒿(??? ) 草 草稿?( ??? )
2、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笙(??? ) xiāo ? Xiāo(??? )瑟 Xiāo(??? )洒?
斑(???? ) lán lán? (???? )言 波(???? ) lán?
3、词语含义
艳影: 。
青荇: 。
招摇: 。
斑斓: 。
4、第一节与第七节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5.为什么诗人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
6、诗人为什么用“轻轻”、“悄悄”来描绘他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呢?
三、探究思考
1.这首诗让人觉得很美,你觉得美在哪里?
2.“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在你的理解中,“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的这种感情怎样体现?
3、中国诗词中写离别的诗作不胜枚举,请同学们举几个例子,拿来与《再别康桥》比较一下,大家看看《再别康桥》有什么特别新颖之处?
四、拓展阅读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答 案
二、4、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
5、“新娘”既是一种景象,也是“我”心中之旧情的流露,把“金柳”比喻成“新娘”,表现诗人对康桥迷恋的感情。
6、诗人用与情人缠绵惜别的心情和笔调与康桥道别,他唯恐惊破心中之梦,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韵律与依依别离情绪完美地统一地在一起。
三、1.探究点三:形式之美
《再别康桥》是首新格律诗,新格律诗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三美”——建筑美(指外观整齐,给人建筑的美感)、绘画美(指描写的内容方面给人的美)、音乐美(指在韵律方面给人的美)。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三美”。
1、如何理解本诗的建筑美??
? (这首诗一共有7?节,每一节有四行,每一行的字数都不一样,字数基本为六、七个字,间或有八个字,句子的排列上,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给人以美感。 第一节与第七节在结构上回环呼应,给人以整体之美。)
2、如何理解本诗的绘画美?
(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选用了表色彩的词语,如“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也几乎每一节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等等。作者还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3、?如何理解本诗的音乐美?
(A、前面讲到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在语意上相似,结构上也相似,读起来节奏也相同。这种方法叫做“回环往复”,我们在《雨巷》中接触过的。这样使得诗歌前后呼应,结构圆合,也增添了诗歌的节奏感。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
B、找出这首诗的韵脚,并思考押韵情况与《雨巷》有何不同。
韵脚是: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雨巷》是一韵到底;而这首诗每一小的节的第2句与第4句句押韵,节节换韵。诗人追求的是诗歌韵律跳动的美感,讲究的是韵律的和谐。)
2.“梦”包括过去诗人对未来的各种美好的憧憬与追求根据诗人过去的经历与思想变化的过程,它至少应该包括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之梦,追求国家富强之梦,追求自由自在的美好的爱情之梦以及取得辉煌成就的文学之梦等等这里抒发的不止是诗人对康桥的喜爱,更包含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奈和失落
3. 中国诗词中写离别的诗作不胜枚举,请同学们举几个例子,拿来与《再别康桥》比较一下,大家看看《再别康桥》有什么特别新颖之处?
1、 离别的对象特别。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是“西天的云彩”。 如: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山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 营造的气氛轻松。自古以来,离别总是免不了一种沉重愁绪,但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的”“悄悄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如: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色轻轻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送李端》卢纶)
3、意象的选择新颖。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到机械的轰鸣。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是“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物,这些物象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就好像作者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营造出的是一种清新之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