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在演唱过程中感受衬词重复演唱的趣味,体验音乐欣赏活动带来的的快乐。
2.理解“孤独”的含义,知道人在孤独时可采用唱歌、跳舞等积极的方法使自己和别人感到快乐。
3.积极参与游戏当中,用游戏方式学习音乐知识。
教学重难点:
学生学唱衬词“来伊噢都”部分,体会牧羊人的歌声。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上课,同学们好,我是赵老师,很高兴和大家度过一堂丰富多彩的音乐会,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一段音乐视频,请大家欣赏。
二、影片导入
这是《音乐之声》的一个片段。《音乐之声》是一部美国音乐剧,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38年奥地利的真实故事,一个退役的海军军官,家中有七个调皮的孩子,因为失去母亲而疏于教育,为调教好自己的孩子,他请了一位家庭教师,女教师通过音乐及生动的教育方法,对孩子们进行启发及熏陶,终于使七个孩子对她和音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这首《DO RE MI》就是女教师对孩子们进行音乐启蒙。
三、新课教学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段音乐视频,也是出自这部电影,在欣赏之后告诉老师你都看到了什么?我们一起来欣赏下。
1.在这段视频当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
2.你觉得这首歌怎么样?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生:
3.这首的歌的名字叫《孤独的牧羊人》(板书)。
4.既然歌曲这么欢快,为什么叫《孤独的牧羊人》呀?再听听这首歌哪些地方与我们平时听的歌曲不同?
我们听听中文版的。
(调整好你们的坐姿,小耳朵竖起来,我们认真的听一听)。
师:谁来说一说他为什么叫孤独的牧羊人呀?怎么孤独了呢?
生:
师:说的真好!歌曲讲述了高高的山顶上只有牧羊人一个人在放牧,没有人陪伴他,但是他的内心并不孤独,他用自己嘹亮明快而动听的歌声表达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师:那这首歌哪些地方与我们平时听的歌曲不同?
你们发没发现歌曲中多次出现了“来伊噢都”这样的衬词,这是这首歌最具有特色的地方,它有一个特别的唱法叫“约德尔”唱法,其特点是中低音是真声到高音迅速转换假声,这是谁的歌声呢?(牧羊人)。
5. 同学们表现的太棒了,老师非常喜欢你们,想跟你们做个小游戏,好不好呀?这个游戏特别的有意思。但是你要把游戏规则学会了才能进行游戏,第一条游戏规则“拍一拍”
X X |O X X O (连续拍)
6.那第二条游戏规则,特别的重要,是整个游戏的关键,我们一定要认真,看看是什么呢?“边唱边拍”我们先边读边拍,之后再进行唱的环节。加上我们唱的部分了听好了。
来伊噢都 来伊噢都 来 伊 噢
X X | 0 X X 0
来伊噢都 来伊噢都 喽
X X | 0 X X 0
这两条规则都学会了么?
现在游戏正式开始,我们以小组的形式来比赛,当老师数出123想参与的同学迅速站起来,一起把边唱边拍的部分做出来,要求:掌声要整齐,声音要明亮,你站起来的人数就是你得到音乐徽章的数量,看哪组得的最多,现在老师要找一个代表到前面来统计人数,当我们做完游戏,你就要把自己的小组人数统计出来。谁来。
师:某某队目前最多,但是游戏还没有结束,还可以得到徽章,那落后的小组要加油啦!
7.如果我们播放音乐,加上我们的拍手会是怎样的呢?(播放PPT)。
8.同学们表现的太精彩了,牧羊人听到了你们为他伴奏非常开心,现在得徽章的机会来了,听好了:随着音乐做你们自己喜欢的动作,但是在拍手的部分我们要做出来,看哪个小组表现力最丰富,那哪个小组就会得到5枚徽章,看看哪组表现力最丰富!
9.这首歌太好听了,跟老师来唱一唱好不好,我们一起来唱一唱第一段的前部分吧!
10.我们再跟着音乐一起来唱一唱。(同学们的歌声太美了)。
11.如果我们为牧羊人的歌声伴舞那岂不是更精彩,刚才分好的小组围成几个圈,我们随着音乐做动作到拍手的地方拍出来,在其他的部分可以两个人手拉着手,跳起来。
12.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欣赏了《孤独的牧羊人》,那在音乐之声里还有很多好听的歌曲,比如《雪绒花》、《晚安,再见!》等,课余的时间可以看看这部电影。赵老师期待下节课的到来。下课!